首页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市高中政治二模试题,高中人教版政治试题及答案

成都市高中政治二模试题,高中人教版政治试题及答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12 23:49:29 编辑:成都生活 手机版

1,高中人教版政治试题及答案

  政治是高中必学的一门学科,那么知识点你掌握了吗?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高中人教版政治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人教版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   A.秦的统一 B.文字的发明   C.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D.撰写史书   2006年9月23日,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联合国大奖──孔子 教育 奖颁奖;9月26日,两岸孔子 文化 交流周活动开幕;9月28日,两岸共同祭孔仪式隆重举行。据此,回答2~3题。   2.孔子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的收集整理,编成《论语》一书,这本书后来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上述事例说明(  )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3.我们的目标是:把“孔子”这个国际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胸怀走向世界。“和而不同”指的是(  )   A.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B.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C.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不同,但应和谐相处   D.中华文化和别的民族文化是互不联系的   4.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腰鼓等,都是在汉代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  )   A.中华文化“源远”才能“流长”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C.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D.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鲁迅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造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对马克思评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大发明的传播,加速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   B.三大发明标志着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   C.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资产阶级发明的   D.三大发明对封建社会不起作用   6.鲁迅的话对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启示有(  )   ①推进科技创新,重视科技发明 ②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③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 ④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7.“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勇者不惧、精卫填海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精神的传承,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   ①勤劳勇敢 ②团结统一 ③自强不息 ④ 爱好 和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据此,回答8~9题。   8.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这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原则   B.社会主义能够与各种思想潮流相适应   C.社会主义能够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   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9.拥护祖国统一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这是因为(  )   A.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  B.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C.中国历史上一直是统一的      D.“台独”分裂势力终将失败   10.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  )   A.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C.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D.只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是(  )   A.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B.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C.民族精英的消亡 D.中国文化没有发展后劲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这是因为(  )   A.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B.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C.各地人为因素的影响  D.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3.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既可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  )   A.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B.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C.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D.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创造力的民族   4.由于历史的长期积淀,中华文化不但在中国大陆根深蒂固,而且对海外华人影响深远。中华儿女不管到了哪里,不仅能保留自己的习俗文化,还能融入到当地的民情风俗中。这有利于(  )   A.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B.各种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C.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D.中华文化通过和平方式取代海外当地文化   5.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能够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天道酬勤”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6.在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险境下,以拼字当头,连扳三局,战胜俄罗斯队,实现了绝地重生和时隔20年再圆金牌的梦想,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这有利于(  )   A.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B.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C.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D.激发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   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因为(  )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B.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   C.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D.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8.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时代的变化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   A.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   B.体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C.只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只体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9.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把文化作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软武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肆进行文化渗透。以麦当劳为例,今天在世界120多个国家遍布着2.8万多家麦当劳餐厅。它们不仅为美国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而且成为美国文化的符号,成为文化渗透的一种特殊形式。对此,我们应该(  )   A.吸纳一切外来文化,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B.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C.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   D.高度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的图谋   10.党的十六大 报告 指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其意义在于(  )   A.文化力量是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之所在   B.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C.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D.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非选择题   1.蔡元培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的方针。这种学术方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这一特征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挥了什么作用?   2.200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正在肯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胡锦涛同志会见内罗毕孔子学院师生的新闻。一个远离中国、成立时间仅一年多、师生总共才29名的小小孔子学院,引起胡锦涛同志如此的重视,确实值得关注。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3.《光明日报》载文指出:“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还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困难和风险,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扬长征精神,把弘扬长征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1)分析中华民族精神与长征精神的关系。   (2)简述现阶段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4.案例分析   “让全世界观众感动”   2006年2月13日,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在都灵举行。在自由滑比赛中,张丹、张昊排在最后出场。伴随着《龙的传人》的旋律,张丹、张昊开始向冬奥会金牌发起冲击。可惜意外在十几秒钟后便发生了。在挑战超高难度的后内四周跳时,张昊抛出高度偏低,张丹在空中旋转周数不够跌落冰面,并滑出撞在了场边的护栏上。由于这一失误,张丹的腿部韧带也不慎拉伤。正当大家以为这位未满21岁的中国姑娘会退出比赛时,她却坚强地站了起来,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将观众带回美妙的音乐和视觉享受中。最后,她们以总分189.73分的成绩勇夺冬奥会银牌。   在颁奖仪式上,当张丹、张昊登上领奖台时,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张丹的勇气征服了人们,让全场所有观众感动,让电视机前每一位中国人感动,让全世界的观众感动。“龙的传人”创造龙的奇迹。   (1)中国运动员的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这种精神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力量?为什么她们能够“让全世界的观众感动”?   (2)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是否也遇到过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下一页查看>>>高中人教版政治试题答案

高中人教版政治试题及答案

2,2017高中哲学政治试题及答案

  哲学部分是高中政治的一个重要学习模块。相关的试题你都能做吗?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2017高中哲学政治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2017高中哲学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事做人的。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斗,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世界观决定 方法 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C.哲学是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2.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恩格斯的这个论断阐明(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 文化 的活的灵魂”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 总结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而形成的。据此回答第4~5题。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世界是否可以被感知的问题  B.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据此回答第6~7题。   6.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   C.马克思主义要随着 社会实践 的发展而发展   D.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7.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新民主主义文化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毛泽东思想   8.《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话反映的是(  )   A.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B.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C.正确的运动观  D.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   9.“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是(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   A.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等同于哲学的物质概念   B.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定了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   11.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往往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B.存在决定思维   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B.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C.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据此回答第14~15题。   1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这表明它(  )   A.包括人类的全部智慧  B.对实践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   C.能帮助人们解决一切问题  D.能保证人们在实践中不犯错误   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是因为它(  )   A.彻底否定了一切旧哲学   B.是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C.对当时的具体科学知识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D.正确地揭示了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最一般规律   16.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表明哲学(  )   A.是全部科学的总和  B.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C.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D.都是科学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总结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丰富 经验 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的。据此回答第17~18题。   17.上述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   A.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18.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它(  )   ①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②是“科学之科学”③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④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选择题Ⅱ(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意。)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据此回答第19~20题。   19.“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这种观点(  )   A.认为事物的存在取决于我们的感觉  B.没有正确看待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C.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D.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20.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是(  )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按图索骥  C.画饼充饥  D.削足适履   21.甲说:“我在故我思。”乙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的观点中可以看出(  )   A.二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C.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22.法国近代哲学家拉美特利在《人是机器》一书中谈到:不仅动物是机器,人也是机器。人的机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都是身躯上各种“机器”机械作用的结果。下列观点中,与拉美特利观点一致的是(  )   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画饼充饥   C.存在即被感知  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三、简答题   23.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4.有位哲学家说:好奇心是人的理性的开端,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可能是哲学家。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每个人都可以大谈哲学,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你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四、辨析题   25.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6.综观哲学发展的历史,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 对子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辨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五、分析说明题   27.恩格斯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恩格斯说:“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上述两段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试简要分析。   28.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材料二 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2)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29.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说:“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费尔巴哈反驳他说:“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是存在于小猫的眼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抓自己的眼睛呢?”   试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观点。   六、案例探究题   30.近年来,地震活动十分频繁,由此也引起了人们对地震原因及分布状况的强烈关注。一次又一次的地震也引发了人们对地震预报工作的不断思考和认识。远古时代,由于人们受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所限,地震预测难以实现。面对地震等不可抵御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近代以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包括震源、震级等。   收集人们对待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态度和认识,思考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2017高中哲学政治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Ⅰ   1.B  2.B  3.C  4.C 5.A 6.C 7.D 8.B 9.B 10.B 11.D 12.B   13.A  14.B  15.C  16.C  17.A  18.B   二、选择题Ⅱ   19.ABC  20.BCD  21.ACD  22.AD   三、简答题   23.(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4.(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人人都有。第一位哲学家认为,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看法,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哲学家与普通人是共通的。   (2)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黑格尔认为,世界观虽然跟哲学有关,但并不等于哲学。   四、辨析题   25.(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哲学可能正确或者比较正确地反映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也可能错误和歪曲地反映,所以只有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3)题中观点把所有哲学都看成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正确的。   26.(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二者的分歧就是围绕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五、分析说明题   27.上述两段话说明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8.(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②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9.(1)贝克莱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费尔巴哈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费尔巴哈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当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六、案例探究题   30.(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2)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相反,就是唯心主义。在对待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问题时,人们承认其发生、发展的客观性,并积极防范,就是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有的人则相信所谓天意,甚至散布谣言,蛊惑人心,则是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

2017高中哲学政治试题及答案

文章TAG:成都市高中政治二模试题成都成都市都市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