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市城区结构规划影响,城市的地域结构模式有哪几种影响因素是什么

成都市城区结构规划影响,城市的地域结构模式有哪几种影响因素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11 05:58:46 编辑:成都生活 手机版

1,城市的地域结构模式有哪几种影响因素是什么

有三种:1.同心圆模式 2.扇形模式 3.多核心模式 影响因素:有很多,但主要的有:1.自然因素(1.气候2.地形3.河流) 2.社会因素(1.资源 2.交通 3.科技 4.旅游 5.政治 6.宗教)
组团式,集中式,条带式。影响因素是地形和水源。比如兰州,条带式,沿黄河分布。成都在成都平原,所以是比较典型的集中式。重庆的地形复杂,城区分布在山地间平坦的地方,所以也是比较典型的组团式。

城市的地域结构模式有哪几种影响因素是什么

2,2022年成都划区郫县郊区

近日,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进入了成都广大公众的热聊话题,一张网络上的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表更是让人心潮澎湃,这张规划表把成都分为了三个区域:核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郊区新城。温江郫县划在郊区新城,但这不是官宣,很多网友觉得郫都区降为郊区了,其实不然,有上风上水的优势,又有地铁,怎么都是适合居住,划不划影响不大。

2022年成都划区郫县郊区

3,成都最新行政区划情况主要是将来成都区县新行政范围的规划

成都管辖9个区(武侯区、青羊区、金牛区、锦江区、成华区、温江区、新都区、青白江区、龙泉驿区)、6个县(郫县、双流县、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代管4个县级市(邛崃市、彭州市、崇州市、都江堰市)。   成都主城包括武侯区、青羊区、金牛区、锦江区、成华区、高新区(高新南区、高新西区)、天府新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成都最新行政区划情况主要是将来成都区县新行政范围的规划

4,天府新区的规划布局

一区两楔八带“一区”:龙泉山生态服务区,围绕龙泉山建设天府新区最重要的生态服务区,严格实施积极的生态保育措施;“两楔”:三圣乡龙泉山绿楔和彭祖山锦江绿楔;“八带”:沿成都“198”区域、铁路货运外绕线、第二绕城高速、跳蹬河以及沿成昆铁路、元华路、锦江、东风渠构建四横四纵的生态廊道。 一带两翼、一城六区“一带”:高端服务功能聚集带,从人民南路至天府大道,沿天府中轴向南延续,并逐步折向龙泉山脉和三岔湖方向。“两翼:成眉高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聚集带和龙泉经开区的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带。“一城”:天府新城。“六区”:双流高技术产业功能区、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南部特色优势产业功能区、成都科学城、“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 一核两区双中心“一核”:成渝经济区的成都级核。“两区”:中心城区作为优化开发区,天府新区作为重点开发区。“双中心”: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分别形成的两个中心区。 两种方案“南部方案”:将成都高新区南、成都经开区、成都进出口加工区及资阳市的简阳等地纳入;“北部方案”:整合成都高新西区,新都区以及彭州、德阳市的广汉等地。

5,成都龙泉国际汽车城的未来规划

“百千万”规划:“百”亿企业集群,到2020年,培育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沃尔沃、吉利汽车、神钢集团等一批百亿企业,形成百亿企业集群;“千”亿产业支柱,到2020年,形成汽车整车、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汽车贸易娱乐四大千亿产业支柱;“万”亿产业基地,到2020年,汽车主导产业销售收入突破9000亿元,基本形成万亿产业基地。“三步走”战略:2015年前将力争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产量达到70万辆,汽车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900亿,GDP达1050亿元,占天府新区经济总量10%以上;2016年—2020年,力争整车产量达到125万辆,汽车产业销售收入达到9000亿元,GDP达2260亿元,占天府新区经济总量比重进一步上升;2021年后,成为中国重要的轿车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汽车电子产业基地、汽车服务业基地,进入国际汽车产业集群高端行列,最终建成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成都国际汽车城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核。
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都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根据成都市产业布局规划,成都经开区被打造成为专业发展汽车整车、配套零部件的“成都汽车工业园”。 2009年8月4日,成都市政府确定龙泉驿区西河作为汽车零部件、用品等唯一集中发展区,并建设以整车设计和零部件研发为重点的汽车科技成果孵化、汽车零部件研发平台,并斥资123亿元打造的汽车产业总部基地,主攻汽车创意、汽车研发,为“成都造”汽车配备“大脑”,为各类相关汽车厂商提供直接便捷的服务。天府新区规划也显示,作为战略要地的龙泉,将打造成为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 2011年11月16日,四川省政府批准并原则同意《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随后,天府新区进入启动建设阶段。 龙泉驿区是成都(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汽车产业早在天府新区规划之前就是这里的主导产业,其产业基础已具备相当规模。在天府新区总体规划中,龙泉片区又被列入“一带两翼、一城六区”空间布局中的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带和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区,其核心是以汽车研发制造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工程机械以及节能环保设备等高端制造产业,产值超过万亿元。

6,成都新都区的发展方向及潜力

15条轨道交通 联络全新都  记者5月5日从新都区规划局获悉,按照新都区分区规划修改(2014-2020),到2020年,新都区将规划有15条轨道线路,并形成“九横十七纵”的骨架路网结构。此外,到2030年,还将与青白江共同建设“新青中央生态公园”,面积605公顷(合6.05平方公里)。在产业上,将形成重要的商贸集聚区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与青白江一起形成成都北部增长极核。  按照规划,新都将建设功能明确、级配合理,与成都中心城区、各乡镇和周边区县联系便捷顺畅的道路系统,加强公铁联运,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规划至2020年,公交分担率达到50%。  地铁1号线规划由成都中心城区延伸至大丰街道,沿北星大道设置;  地铁3号线规划由成都中心城区穿过新都城区红星村至龙虎大道,并沿龙虎大道北延至青白江区,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5656532沿大件路-新都大道-龙虎大道设置;  地铁3号线支线由红星村站沿围城路延至成绵乐客运专线新都站;  地铁5号线规划由成都中心城区穿过北部商贸城至青白江区,沿商贸城第二大道-香城大道-电子路-大件路北延线设置;  地铁8号线规划由成都中心城区穿过木兰镇和泰兴镇至青白江区,沿成青快速路设置;  地铁15号线规划由成都中心城区延伸穿过五龙山至青白江区,与3号线衔接,沿育英路设置;  地铁20号线规划由彭州市穿过新繁镇和北部商贸城至青白江区,沿新崇路-香城大道-兴城大道-海都路-龙虎大道东侧道路设置;  环城快线规划由郫县穿过新繁镇和马家镇至龙泉驿区,沿五环快速路设置。  轻轨L线规划由成都中心城区穿过龙潭寺和石板滩镇至青白江区,沿成赵快速路设置。  有轨电车1号线由新繁镇穿过新都城区及泰兴镇至石板滩镇,沿新崇路-香城大道-马超路东延线-新石路设置;  有轨电车2号线由龙桥镇沿毗河穿过成绵乐客运枢纽至青白江区,沿围城路-围城路北延线设置;  有轨电车3号线由成都中心城区穿过北部商贸城、锦水河及宝光寺至青白江区,沿北星大道-宝光大道设置;  有轨电车4号线由成都中心城区穿过新都城区至青白江区,沿货运大道设置;  有轨电车5号线由成都中心城区穿过北部商贸城至马家镇,沿万石路北延线设置。
新都发展应该比其他区慢,感觉该区没有现代化建设主人翁精神,
第四十六回 用奇计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7,什么是中心城区 郊区新城成都各市区县主导产业又是什么

中心城区 :以城镇主城区为主体,并包括邻近各功能组团以及需要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的空间区域。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透露,成都决定打破圈层结构,将中心城区范围扩大至原一二圈层的 11 个行政区加高新区、天府新区,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空间层次,进一步疏解城市核心区非核心功能,带动全域均衡协同发展。市规划局局长张瑛介绍,11 个行政区是指“原一圈层的五城区”加“原二圈层的六个设区的行政区”,即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双流区、温江区、郫都区、新都区、青白江区。这意味着,这些从前还是“二圈层”的地方从此也被归入成都市中心城区了。扩大中心城区范围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空间层次截至2016年底,成都管理的人口已达2030万,三个圈层的经济结构和环形交通组织方式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病。因此,成都决定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从优化城市空间开局起步,推动城市发展战略调整。为提升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综合价值,成都按照城乡规划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决定打破圈层结构,将中心城区范围扩大至原一二圈层的 11 个行政区加高新区、天府新区,形成 “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空间层次,进一步疏解城市核心区非核心功能,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提高中心城区的外溢效率和辐射能力,带动全域均衡协同发展。此外,成都还将优化产业功能区布局,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 66 个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产业功能区。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蓝图指引中心城区格局扩大后,将如何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空间优化,推动城市产业高点起步高位布局?产业发展大会上透露,将从总规修编、重点区域规划、重点功能区控制性详规、产业新城城市设计等方面着手。首先高水平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邀请国内顶尖团队,坚持“以人为本、师法自然、守正出新、登高谋远”,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对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发展模式、产业布局等进行优化调整,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蓝图指引和路径遵循。高水平编制重点区域规划。按照“十字方针”加快推进五大分区战略规划编制,特别是把实施“东进”战略作为重中之重,着眼未来 50 年乃至 100 年发展,坚持产业分区、集约开发、集群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心东移,规划建设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和现代化产业基地,开辟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高水平编制重点功能区控制性详规。紧扣“五中心一枢纽”功能,统筹开展全市重点功能区控制性详规编制,谋划一批未来五年重点开发建设的重大功能性项目、支撑性产业园区及标志性示范片区,实现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在市域范围统筹布局。高水平开展产业新城城市设计。按照产业先导、职住平衡、完善配套、塑造城市美学的原则,构建产业新城控制引导框架,加强色彩、天际线、绿化景观、建筑风貌等设计,实现城市与产业时序上同步演进、空间上分区布局、功能上产城一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8,成都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暂行规定

成都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暂行规定(成规办[2011]202)第一条 为促进成都市规划建设协调发展,规范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CJJ /T141- 2010)等有关规定和标准,结合本市建设项目实施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本规定适用于成都市域范围内的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活动。第二条 本市以下区域内,并符合所列规模的建设项目应当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工作。(一)居住、商业、服务、办公类建设项目交评启动阀值表1居住、商业、服务、办公类建设项目交评启动阀值区 位 ①用地面积(万平方米) ②建设项目的商业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区域 范围 居住用地 商业、服务、办公等用地 第一区 中心城区三环路内及红星路南延线、天府二街、剑南大道、三环路围合区域 ≥5 ≥1 ≥3 第二区 中心城区三环~外环区域(不包括198地区)、区市县城区 ≥7 ≥1.5 ≥4.5 第三区 中心城198地区、区(市)县其他地区 ≥10 ≥3 ≥9 注:1.符合上表中①、②任意一项应启动交评;2.上表第②条中“建设项目的商业建筑面积”主要针对居住用地兼容容商业的建设项目;有建筑设计方案时按商业总建筑面积计算,无建筑设计方案时按用地面积×容积率×商业兼容比例计算。(二)其他需要进行交评的项目 停车泊位数超过100个的医院、超过200个的场馆与公园(停车泊位数按《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配建机动车标准测算)、单独报建的中小学校项目; 长途车站、公交场站、公共停车场及第一区的加油加气站(含改扩建)项目; 用地面积超过100亩的物流、工业项目; 需在城市主干道及以上道路一侧设置机动车出入口的建设项目;涉及交通需求可能增加的规划调整项目(改变用地性质、调整容积率);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其他项目。 第三条 符合第二条应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项目按下列情形实行分类管理。(一)核提规划条件阶段交评规划条件申请方在申请核提规划条件时应提交已审定的交评意见,规划管理部门以交评意见为依据之一核提规划条件。 核提规划条件的交通影响评价应主要对项目开发程度(对交通的影响)、项目开口、项目用地内各类交通设施配置要求等提出交评意见。如果商业建筑面积可能大于等于第二条启动阀值2倍以上的项目,还应要求在方案阶段在细化交通影响评价。 (二)规划调整论证阶段交评 涉及用地性质调整或容积率调增的项目,应在其调整论证阶段同步进行交评,交评意见应作为调整论证的条件之一。与用地性质调整或容积率调增论证同步进行的交通影响评价,应重点对拟调整事项(对交通的影响)、项目开口、项目用地内各类交通设施配建要求提出交评意见。(三)项目方案阶段交评商业建筑面积大于等于第二条启动阀值2倍以上的建筑项目,还应在方案阶段同步进行交评,交评意见作为方案审查的依据之一。 方案阶段的交通影响评价,不改变已核发的规划条件。主要针对建设项目具体的交通设施配建、交通组织方案进行评价。提出相应优化措施作为交评意见。 (四)简易交通影响评价 对距离城市主次干道及以上等级道路一个街坊以上需作交评的建设项目、拟在城市主干道及以上道路一侧设置机动车出入口的较小建设项目(未达到第二条表1所示规模),可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建设、交通、公安交管部门研究提出交评意见。第四条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当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法定规划和经主管部门认定的相关规划和数据、指标为依据第五条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如下: 调查分析项目建设前交评范围内的交通量及交通设施服务水平,分析项目投入使用后的交通量及交通设施服务水平的变化,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案,使交通状况不恶化。 (一)项目内容; (二)交通影响评价的范围;(三)评价范围内交通及交通设施调查及现状分析; (四)项目建成年及使用后5-10年的交通预测分析; (五)交评对象(各类交通设施)的交通分析评估; (六)应对方案及规划控制要求; (七)评价结论。第六条 交通影响评价应当委托具有城市规划乙级及以上或工程咨询(市政交通类)甲级资质的单位进行。中心城区的交通影响评价应委托城市规划甲级或工程咨询(市政交通类)甲级资质的单位进行。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单位)根据交评报告的质量定期对交通影响评价咨询编制单位进行考校,并纳入规划信用管理(具体办法见成规办(2010)166号)。第七条 交通影响评价的评审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建设、交通通和公安交管部门参与,组织城市规划、交通等相关专家进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审定的交评报告形成交评意见。规划调整论证阶段和项目方案阶段交评的评审工作可与规划调整论证、项目方案审查合并进行。第八条 交通影响评价编制单位提供的评价报告,经过评审,认为不符合交通影响评价要求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要求编制单位熏新修正、完善评价报告。 第九条 本规定自2011年9月1日实施。
搜一下:成都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暂行规定
文章TAG:成都市城区结构规划影响成都成都市都市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