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市新建十二个小城市规划,四川省规划建设的8个大城市是哪八个

成都市新建十二个小城市规划,四川省规划建设的8个大城市是哪八个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02 00:34:02 编辑:成都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四川省规划建设的8个大城市是哪八个

内江、成都、绵阳、自贡、宜宾、泸州、乐山、德阳

四川省规划建设的8个大城市是哪八个

2,城市规划 建成区几何中心与城市功能布局 路网结构 规划红线

翔宇大道(中)与里运河共同组成两淮市永远的城市主轴。大淮安是的各个心都会聚焦在这条主轴上。
BRT,淮阴的绿色交通的开始BRT,的建设,使上下班时的公交车明显快于小汽车,这时市 民认识到了BRT有意义。公共交通得到优先时,淮阴的绿色交通也就开始了。目前 ,小汽车,不再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公共交通、自行车又成为时尚,绿色交通时代马上就要开始了。

城市规划 建成区几何中心与城市功能布局 路网结构 规划红线

3,未来成都会发生哪些变化将打造4个小城市

2016年成都出台了 “城建攻坚2016年度计划”,目的是进一步优化成都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将中心城区功能品质整体提升。那么,计划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一、集中打造4个小城市和10余小城镇一味的追求“大城市”只会让公共资源不断严重不均,各地区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城市本身的负荷超重,所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该首治“大城市病”。2016年成都市全年力争完成800亿元投资,继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继续构建和打造8个卫星城与中心城的半小时交通圈,集中打造4个小城市和10余个小城镇,提升33个全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完成第一批30个“互联网小城镇”建设。二、“北改”重点推6大片区改造天府新区也会加快建设步伐,2016年计划完成230亿元的投资,提升府新区产业承载能力和服务配套功能。1、交通配套计划2016年将完成国际展览展示中心周边“成熟街区”打造,计划在2016年底实现50条公交线路,完成600公里的里程,另外,重点推动金牛坝、火车北站等6大片区旧城改造,2、医疗配套加快建设天府商务区国际医学中心,开工建设省二医院天府院区,做好前期准备。3、教育配套加快建成天府商务区成都七中等9所学校和幼儿园。4、商业配套建成投入使用广都等5个社区商业服务综合体。5、棚户区改造加快人北棚户区等改造。三、海绵城市建造2016年计划建立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并完成78亿元的投资。1、在以下区域建成海绵城市示范单元:耿家巷、曹家巷、新成华大道铁塔厂等棚户区、城中村。2、建成圣灯公园等一批海绵型公园绿地。四、建设智慧城市2016年成都市将计划完成投资35亿元来建设智慧城市。具体项目包括:建设国内一流、三网融合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全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建设,建设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扩容工程。五、地下管廊与道路改造同步2016年成都市为了使综合管廊的维护更加方便,将推进综合管廊建设试点。计划完成11亿元的投资来加快实施中心城区、天府新区及周边区域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各自独立成网的综合管廊系统。(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3-01,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买新房,就上搜狐焦点网
可能是一个靠海,一个靠内陆吧

未来成都会发生哪些变化将打造4个小城市

4,小城镇建设规划

规划引领,突出特色,破局“千镇一面”的发展困境。 统筹城市和小城镇规划布局,突出小城镇文化底蕴、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和产业特色,为小城镇建设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坚持“多规合一”。统筹小城镇布局和功能,把小城镇建设系统纳入了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确保300个试点镇的土地、城建、产业和基础设施配套,与城镇总体规划相适应。 坚持“一镇一规”。众多小城镇分布于平原、河谷、丘陵、山地,发展条件参差不齐。按照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宜商则商,宜居则居的原则,精准规划,使每个镇都有鲜明特色和发展方向。 坚持“绿色优先”。小城镇山、水、林生态优势突出,坚持以原有城镇自然风貌为基础,划定小城镇规划红线,创建山水相依、绿色低碳、自然和谐的宜居小城镇。 关于质优价廉太阳能路灯厂家,你可以到潢川利民科技一对一根据你们当地的情况,专门定制生产适合你们当地情况的太阳能路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小城镇建设摆上重要日程。但从目前来看,小城镇的建设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诸如小城镇的数量较多、规模较小、多数小城镇发展水平较低、功能不够完善、许多地区小城镇的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等等。 面对这种情况,遂宁市该如何搞好小城镇建设? 一、科学规划管理,引导小城镇健康发展: 绿色城镇化不光是种草、栽树那么简单。要想做好绿色城镇建设,首先要科学做好规划。 规划要体现特色、具有前瞻性,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要通过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好重点小城镇场镇拓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和卫生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环保生态等内容。特别需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要重点做好小城镇地下污水管网的建设,避免人口集聚后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和破坏; 二是要做好教育和卫生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和后期的运行和管理,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满足在小城镇生活的需求。 发展绿色产业,给小城镇插上腾飞翅膀: 绿色小城镇离不开绿色产业的支撑。 小城镇建设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窝蜂,要尽量选择在交通方便、产业发展好的地方聚集。在小城镇产业方面还要把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产业集聚加快城镇发展,以城镇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各个城镇应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自身优势和竞争力的主导产业,突出产业特色,实施差位竞争,错位发展。 当然也可以,找下潢川利民科技,对乡镇主要干道进行升级,对农民生产生活进行改变。我们村就是这么做的。对乡镇主要干道,设计生产一批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景观灯。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可以提倡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抽水泵灯。潢川利民科技的太阳能路灯非常好。

5,成都市武侯区出台提高城郊小学办学水平的实施办法内容

关于成都市武侯区“捆绑式”教育的调查 “在加快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如何从根本上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打破城乡教育二元分割的格局,让乡下孩子享受到城市教育?”从2003年7月起,成都市武侯区12所城区小学与12所农村小学间实施一对一的“捆绑教育”模式,在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和谐发展上取得了实效,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有人认为,武侯区成为四川省第一个城乡教育同步发展的区县。 整合资源,捆绑发展 2003年7月,武侯区推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将原属四个乡(镇)管理的18所中小学全部划归区教育行政部门直管,实现了农村中小学行政管理权由乡(镇)向区的转移。 同年10月,区教育局又出台了《提高城郊小学办学水平的实施办法》,率先将区内的12所城郊小学与城区部分品牌小学结对、联体,实行“两个法人单位、一个法定代表人、一套领导班子、独立核算、独立核编”体制,进行统一管理。明确规定,城区学校承担帮扶责任,在人、财、物等方面只能加强农村学校。通过“捆绑”,实现了城乡学校在人、财、物等方面的统一调配。 在投入方面,武侯区设立了专项辅助经费,用于城郊学校改善办学条件。2003年,共投入2000多万元为12所村小新建、维修校舍和添置教学设备。城区学校在物资和资金上给予对口城郊学校以很大的支持。玉林小学、棕北小学、凉水井小学等都拿出了部分自筹经费帮扶农村小学。玉林小学一年多来对太平小学的投入超过40万元,几乎是这所学校前10年投入的总和。 在人事管理方面,实施干部与城郊学校的干部双向流动法——任命12所城区小学校长为捆绑城郊小学校长、原城郊小学校长为对应城区小学的副校长,主持城郊小学日常工作。并选23名优秀中层干部和教师作为校长助理,到城郊学校主持或协助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城乡小学教师互派、交流、学习计划,促使城区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向城郊学校流动,极大地提升了城乡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推动了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与此同时,武侯区将原来对每个学校的单个考核改为对共同体的考核,对城乡捆绑学校实行“一个法人代表,一套领导班子,一体考核评估”的新办法,重点考评农村学校的发展情况,以此作为全区学校的排名和奖励标准。 优势互补,实现多赢 捆绑一年多,政府投入和学校自筹资金投入相当于以前五年投入的总和。仅2004年,全区教育总投入达1.8个亿。其中,财政核拨的生均教育事业费提高了25%,另有2150万元专款用于改善城郊学校的基础设施。目前,区内城郊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与此同时,城郊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形成各自教育特色: 永兴小学以综合实践课程为主,结合学生实际,编写了校本教材《翻开家乡这本书》,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案例一等奖,学校的曾宝蓉老师还代表学校在上海“第二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际研讨会”上,向全国各省市学校作了经验介绍; 红牌楼小学以礼仪特色为突破口,以修身养性为过程,以自律立德为目标,以和谐共处为最高境界,通过“常规礼仪教育活动”、“主题班队活动固化礼仪”、“礼仪课本剧深化礼仪”等六种教育途径,逐步形成了“以礼育人”的鲜明特色; 机投小学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连续三年在全国科技大赛中获奖,成为成都市第一所乡?穴镇?雪地区的“成都市九年义务教育示范学校”; 新苗小学依托科技教育优势,实现全省第一次远程网络互动教学。 城郊整体教育实力进一步提高,12所城郊小学毕业率稳定在99%以上,部分学科教学成绩接近城区学校水平。由于城郊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人居环境以及投资软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大大拓展了进城务工子女的就学渠道。目前,武侯区已接纳15000多名农民工子女在小学就读,约占该区在读小学生的50%。 捆绑是手段,不是目的 近日,中央教科所在地方设立的首个城乡教育一体化实验区,正式落户成都武侯。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说:“四川是人口大省,成都是教育强市,实施教育城乡一体化有着广泛的借鉴意义。如今,武侯区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武侯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已经是一种现实、一种行为、一种创新、一种榜样,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四川特点和成都特性的武侯模式。” 武侯区教育局局长雷福民认为,在看到这种“捆绑式”模式具有一定推广借鉴意义之外,也应该直面一些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他认为,随着农民工子女进城不断增多,对城市教育资源的压力明显增大,部分学校学生数量过多,有的班超过70人,对教学环境和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捆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要解决问题,其根本之道在于新建学校、扩大规模,增配师资。同时,一些城区学校规模偏小,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征地。雷福民认为,“捆绑”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城乡学校自主发展的长效机制,最终实现“松绑”。 据了解,武侯区将大力加强城郊学校建设,拟在2006年前新建小学6所、中学2所,从根本上提升城郊学校的办学水平,让城郊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到2007年,在城郊地区新建小学19所,新增学位2.3万个;新建中学6所,新增学位约1.3万个。到2012年,再新建小学8所、中学4所,使全区中小学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据悉,该区去年教育投入超过了1.8亿元,实现了小学生生均经费2581元、中学生生均经费4214元,今年,武侯区将继续对城郊学校实施倾斜,确保城郊学校教育经费逐年增长,进一步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6,成都要修建5环吗

2011年春节前开工建设,三年内建成。五环路是一条约180公里长的高速环路,大致为双向8车道,部分道路将在原有路网基础上进行整治和改造。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宋林风 胡锦枫 2009年11月18日07:40   “在远期(2020年)的规划中,我们把中心城区和二圈层的六个组团的交通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纳入到整个都市区来规划。”记者昨日从市规划局获悉,为市民所熟知的“四大新城”规划已提档升级为《成都市都市区总体控制规划》,原有的“四大新城”区域将作为全新的“六大新区组团”,与中心城区真正实现无缝对接、融为一体。 而在市民最为关心的交通方面,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昨日对本报记者透露,俗称“两环二十六射”的现有路网格局,将调整升级为“四环三十射”,新形成的五环、六环两条环线及三十条放射性道路,将使未来成都都市区的路网更加均衡,密度更为合理,交通愈加顺畅。 打造五环路联“都市区”六组团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昨日告诉记者,在原来的“四大新城”规划基础上,我市于今年初提出了编制《成都市都市区总体控制规划》,将东南西北四大新城拓展为六个新区组团:新都-青白江组团、温江组团、郫县组团、东升组团、华阳组团及龙泉组团。六个新区组团将和中心城区作为统一的“成都都市区”,实现一体化发展。目前,总体规划的各项子规划正在加紧深入完善之中,待统一编制完成后报市规委会审批。 在都市区交通规划方面,原有的“两环二十六射”(三环路、绕城高速以及成金青快速路、蜀龙路、IT大道等二十六条放射性道路)将调整升级为“四环三十射”。该负责人昨日首度对记者证实,“四环”中新增的两环,即规划中的成都市五环路和第二绕城高速。“等到2020年,都市区规划的远期目标完成后,整个成都都市区范围内将形成六条环状道路,及三十条中心城区向外的放射性道路。”该负责人说,在这样的规划基础上,成都市现有的一二三圈层格局将改变:中心城区和二圈层地区变成一个巨大的“都市区”,三圈层区域则将发展为整个成都都市区的卫星城。 据了解,五环路是一条约180公里长的高速环路,大致为双向8车道,部分道路将在原有路网基础上进行整治和改造。据悉,成都经开区汽车城大道是纳入五环路路网规划建设的首个节点区域。 该负责人表示,作为成都市一、二、三环及绕城高速之外的第五条环路,将串起“都市区”中的六大组团,从而将成都第二圈层纳入都市区整体格局。以后,龙泉驿、郫县等地将不再是郊区,而是与锦江区、青羊区一样的城区。 市规划局透露,五环路主要承担的作用,就是将六大组团串联起来,成为这六大组团之间的联系带。在建成后,六大组团之间的交通都不用再通过中心城区来进行中转,通过五环就可以直接到达。 远景规划9条地铁线为都市区服务 市规划局专家表示,除了规划的“四环三十射”外,都市区的总体规划中,还将大力发展中心城区与新区组团的交通路网。“中心城区到达任意一新区组团,原则上都将有两条快速通道。同时,还有一条地铁线路连接中心城区和新区组团。” 市规划局相关人士透露,加强轨道交通建设的作用十分明显。“地铁运输量大,规划中,地铁在交通方面也将会发挥重要作用。都市区的远期目标(2020年)是新建7条地铁线路,目前,各规划项目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同时,都市区远景规划(2020年后)则还将再建2条地铁,全市形成9条轨道交通线路,让地铁交通能到达都市区的重要节点。” 据市规划局透露,为了打造都市区的交通路网,我市将在2.5环、三环、绕城高速各重要节点上,增设互通式立交桥来加快路口的快速通车能力。同时,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在都市区远景规划中,我市将逐步实现都市区的公交一体化。 第二绕城高速本周预招商 力争2011年春节前开工建设三年内建成 本报讯(记者汪兰)昨日,记者从市交委获悉,省政府已授权成都市政府以BOT等方式建设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协调省交通厅对项目可研报告进行了评审,将于本周内在省交通厅、成都市交通局网站上发布招商预公告,月底发布正式招商公告。据悉,第二绕城项目将力争在今年年底完成招商,2011年春节前开工建设,三年内建成。 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路线全长220.713公里,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总投资271.83亿元。第二绕城高速公路项目的招商模式为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据市规划局表示,第二绕城高速绝大部分道路将采用新建,仅部分道路在原有路网基础上进行整治和改造。 据悉,该路线起于广汉境内成绵高速公路K20+500处,沿顺时针方向环行,北连广汉市、金堂县、青白江区,东至龙泉驿区、简阳市,南接双流县、新津县,西连崇州市、温江区、郫县,再往北至新都区、彭州市,共串起12个区(市)县。并串联成绵、成南、成渝等10条高速公路(包括目前规划中的第二机场高速),从成都市区出发,沿高速路抵达第二绕城高速公路,耗时不到1小时,相当于串起了成都周边的“1小时经济圈”。 市交委相关人士表示,第二绕城高速公路是一条重要过境高速公路,与现有的绕城高速分工不同。“以后过境我市的客车、货车均可通过该高速公路过境,不必再进入市内。”市规划局专家举例说,比如在现在的道路条件下,如果一辆来自重庆的货车想前往温江,很多都会选择成渝路-三环路-市区-光华大道的路线,客观上占用了中心城区的道路资源。而以后,就可以利用第二绕城高速直接到达温江,不用再挤占城区的道路资源。 加快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的建设,对缓解成都市现有绕城高速公路及环状城市主干线交通压力,分流城市过境交通,完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引导城市空间和产业合理布局,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增加成都对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至关重要。

7,四川资阳未来五年城市建设和规划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回首建市10年,500万资阳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先后于建区设市之初和2010年两次实施国道、省道干线公路整治改造,先后于2003年和2006年两次开展农村公路建设三年大会战。2009年6月29日全市综合交通工作会议确定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场硬仗,着力实施1+6高速公路网、1+7铁路网建设和“1+1”航运网、“1+3”物流基地建设,加快推进“43111”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拉开了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攻坚”的序幕,使全市综合交通发展从此驶入快车道。资阳交通人以“抓发展机遇、当发展先行”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以甘当“铺路石”的奉献精神,负重前行,拚搏苦干,通过10年的不懈奋斗,资阳人民的梦想与期盼正在变成现实,资阳交通正在成为西部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望——  建区设市之初交通状况令人忧  建区设市之初,全市公路等级率仅为40.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个百分点;油路水泥路铺装率仅为24.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全市境内仅有72.3公里成渝高速公路,没有连接成都、重庆和周边市(县)的一级公路,市内公路路网发展严重不足,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技术等级较低,县(区)级汽车站数量、规模、结构与现实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全市公路、铁路、公交均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人民群众方便快捷出行的需要。  对比——  十年建设成绩令人振奋  到2009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从3394公里增加到10277.87公里,比十年前新增6883.87公里,增长3.03倍,在全省排名居第11位;等级公路6193.721公里,增加了4856.721公里;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从全省倒数第一提升到第15位。  2010年,在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建设同时,强力推进国道、省道干线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完成通村通畅工程1355.3公里,建成通乡联网水泥路453.8公里。  以公路通达能力的大幅增长为标志,资阳交通的跨越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增添了新的动力。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0年至2009年,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38亿元。2008年、2009年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年实现翻番,2010年将达到创记录的61.7亿元以上,接近前十年的总和。  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大幅提高。到2009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中等级公路达到6193.721公里,为十年前的4.63倍;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达到3783.004公里,为十年前的5.37倍。  高速公路与高等级公路快速发展。继2008年12月19日内资遂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之后,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全市境内又有成安渝、遂资眉、成都第二绕城等3条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建设,4条开工的在建高速公路里程共334公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居全省各市(州)第一位。2009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全面加快中通道建设,现已开工建设成资、成简快速通道,在建里程达63.62公里。路基宽24.5米的成资快速通道成都至三岔湖段、成简快速通道成资工业园区段基本建成。简三快速通道、资安快速通道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即将开工。建市以来第二轮国省干线公路路面改造工程于2010年初全面启动,今年底将全面完成G321简阳石桥至成都段,G319、G318、S106、S206境内段共363.9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升级改造,路面平整度指标达到2.3左右,创资阳历史纪录。  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十年间,新改建农村公路7496公里,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十一五”期间“硬化到乡”的目标,于2008年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期间“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于2010年将提前一年完成规划内农村断头公路建设任务。至2010年10月,全市行政村通村通畅率达67.7%;“十一五”期间建成县通乡水泥路(油路)309公里,建成农村断头路609.8公里。农村公路建设连续五年荣获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竞赛奖。  场站及渡口码头建设全面推进。成都第二机场简阳备选场址论证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在资阳市简阳新建成都第二机场的空信管理优势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可;资阳汽车客运中心、简阳城东客运中心、乐至正达客运中心站主体工程已完成,资阳公交总站建设正加紧推进。“十一五”期间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补助,建成乡镇客运站169个、渡口47个、码头84个,渡改人行桥21座。  客货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至2009年,全市营运车辆达16080辆,为2000年的1.92倍;全市1554个行政村通客运;全市水路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比2000年分别增长36.8 %、41.1 %,沟通城乡、干支相连、货畅其流的道路运输网络基本构成。  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十年间,市地方海事局被交通部表彰为部级文明单位,全市交通系统有12个正科级以上的行政事业单位被表彰为市级(含省交通厅)文明单位、有2名同志被表彰为省级劳动模范。交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交通行政人员和交通执法人员基本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为交通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持。  奋斗——  交通大发展资阳大改变  “成渝经济区”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再掀热潮;省委、省政府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规划建设“天府新区”的重大战略部署,制定了“成都主枢纽为中心,以区域性次级枢纽和节点城市为支撑,以出川大通道为纽带,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东南亚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宏伟蓝图。  为加快资阳经济社会的发展,资阳市抢抓西部大开发、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天府新区等发展机遇,高起点完善重大交通项目的规划,努力把资阳市建设成为成都交通主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渝经济区区域性网络化交通枢纽,实现多线连成渝、对外大畅通、市内大循环;实现节点变成枢纽,推动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列。  构筑“三纵六横”高速公路网。到2020年前,全面建成成资潼广、成安渝、成都第二绕城、遂资眉、资德阿、内资遂、内资潼广、环成都经济区高速公路,形成贯通成渝、连接周边的“三纵六横”高速公路主干网。  构建多线连接成渝的快速通道网。到2020年前,规划建设10条一级公路技术等级的快速通道。构建成资、成简、简三、贾柏、坛太、乐金6条连接成都的快速通道,构建资安、岳塘、李石、安大4条连接重庆的快速通道,形成多线连成渝的快速通道网。同时,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完成龙泉山沿山、两湖路、乐至陈毅故居和三岔湖环湖、龙泉湖环湖、安岳石刻旅游产业的“三线三环”的旅游公路网建设。  实现农村公路建设新期盼。抢抓国家加大对农村公路投入的发展机遇,加快村通畅、断头公路建设,力争2015年前全市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的目标;2020年前全市实现村级公路联网的目标。  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强成都第二机场简阳备选场址保护工作,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衔接,提早做好选址申报的相关工作,举全市之力做好成都第二机场规划建设的选址争取工作。规划建设成都第二机场航空物流港、养马物流园区、侯家坪物流园区、安岳物流中心、乐至物流中心,构建“一港、两园区、两中心”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客运站点布局,建成乡镇客运站(港湾站)500个。加快农村客运一体化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客运运输服务功能,全面实现村村通客运班车目标。  加快水运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重点规划建设“一航道、二港区、七码头、十枢纽”。 即:整治沱江航道;建设雁江、简阳港区;建设简阳城区、三岔湖、龙泉湖和雁江东门、董家坝、候家坪、南郊码头;新建灵仙庙、平泉、临江寺、董家坝航电枢纽,改(扩)建养马、石桥、简阳、猫猫寺、南津驿、王二溪航电枢纽船闸。  突破——  宏伟愿望化为美丽现实  蓝图绘就,目标定位。美好明天呼唤着交通人、鞭策着交通人、激越着交通人……  2010年交通大会战动员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佳亲自动员,要求交通人在“非常之时要有非常之为,非常之事要尽非常之责”。这强烈地激励着全市交通人肩负起当代“筑路人”的使命,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奋勇向前、攻坚破难,坚决打赢这场硬仗!市级交通部门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实际,深入一线,了解工程推进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交通系统干部职工以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勇气,只争朝夕、奋力拚搏的行动,一个一个地解决具体问题,一个一个地推进具体工作。如今,全市交通系统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决心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以新目标新规划引领加快发展;冲破体制机制束缚,以新机制保障加快发展;突破资金瓶颈制约,以新举措推进加快发展;建设坚强队伍,以良好作风服务加快发展。
文章TAG:成都市新建十二个小城市规划成都成都市都市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