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市环卫工人的生活现状,环卫工人的幸福是甚么

成都市环卫工人的生活现状,环卫工人的幸福是甚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06 07:15:27 编辑:成都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环卫工人的幸福是甚么

看着他人生活在清洁的环境,这就是环卫工人的幸福
永远不存在

环卫工人的幸福是甚么

2,环卫工人的生活如何保障

公平的来说,现在大部分城市的环卫工人收入,在本地来说,是属于中下一点点。 工资可以保证按时间发放。 你问的如何保障,个人觉得属于政府职能的事情,应该想办法提高环卫工人的收入。

环卫工人的生活如何保障

3,社会问题环卫工人的福利待遇

自2005年起,市政府将改善环卫工作业条件列入“十件实事”,环卫工待遇逐年提高。   580元   2005年,各城区临时环卫工工资由原来的350元左右,一律提高到480元。今年,全市16570名环卫临时工增加工资,月平均工资达到每人580元。   28万元   2005年,江城为符合条件的环卫工人办理10万元人身意外保险和意外伤残保险,保险期为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今年6月,市城管局公开招标,为全市环卫工人继续投保,包括意外伤害身故险、意外伤害残疾险、意外伤害医疗险、意外伤害住院险、公共交通意外险五项。现在,环卫工人发生意外伤害最高可获赔28万元。近三年来,环卫保险已惠及330名环卫工,各种获赔共达360余万元。   两年一次   从2003年起,各区选择区中心医院或二级以上医院作为定点体检医院,出资对一线环卫工人进行免费体检,每两年一次。今年8月,市、区一线12093名环卫职工又进行了体检。青山区在体检后,专门邀请专家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指导环卫工做好身体保健。   74处   中心城区建成环卫工人作业休息点74处,配备厨房、卫生间,有的还配有空调设备。今年,洪山区投入6万余元,在环卫作息点配备饮水机、微波炉。现在,环卫工夏天能避暑歇息,冬天能吃上热饭热菜。   60000套   市城管局每年都从环卫专项经费列出经费,更换、更新环卫作业服。至目前,已逐批配发、更换作业服近60000套,新型工作服透气轻巧,反光条面积扩大而且醒目,让环卫工夜间作业更安全。   35度   今年城管部门推出《恶劣气候下环卫作业的特殊规定》,在高温超过35度、大雪、冰雹、大风、起雾等恶劣天气下,一线环卫工人撤离岗位。   百佳“城市美容师”

社会问题环卫工人的福利待遇

4,因为母亲生病替母亲去扫大街小女孩被誉为成都最美的环卫工人

几乎所有的美丽后面都有一种痛苦,有些是自找、有些是社会强加。自找就不说了,社会强加的东西值得念叨一下。远的来说,小脚这种东西就是强加的,结果被接受成那个时代的美的标准;近代不用说,一定就是高跟鞋了。这种所谓的美丽都是社会强力阶层按照自己的审美口味强加于人,结果就成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典型样本。  还有一种强加于人是把人架在一个高度——比如说是道德高度上,说这话是我看见新闻里说,成都一个小姑娘才十二岁,为了帮助自己的母亲,主动替母亲承担了本来是她的那份环卫的工作,结果被誉为“成都最美的环卫工人”。  看到这个消息以后,我就知道又是一次把人往架子上抬的活动开始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们这里还是有《劳动法》的,这个应该直接称为使用童工了吧?孩子有这种行为固然应该表扬,但如果当地的环卫部门不出来解释一下自己怎么能让一个孩子承担这份工作,《劳动法》上所有的条文就全是废话了。  除了这个以外,从新闻中还能得知的是,这家人是外来的环卫工人。那么,什么情况下一个母亲能够同意或者默认自己才十二岁的孩子去帮自己承担那份工作?我看只有一个原因:如果没人去扫那片大街,这个母亲就会失去这份工作。社会保障这时候去了那里?当一个母亲不得不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就没人想到过,为什么社会保障就不能泽及这样的母女?  好了,一个孩子承担了成年人的工作,而原因是这个本来有着正当工作的人,在她生病的时候没有办法得到合理的社会保障,而只能用这么一种方式来保证自己的工作。所有这些打造成了这个“成都最美的环卫工人”。呸,谁有权力把一个根本还不到工作年龄的孩子当作工人呢?  更可怕的是,这个所谓的“最美”后面遮蔽着一个现实:就是我们这里经常用道德杀人。比如说说出“最美”这个词的人,其实是用一种孝道的道德高度,消解了本来应该由社会或者有关部门承担的责任。这算是乾坤大挪移的一种另类形式,把事情的正面意义提炼出来,用来转移问题的视角,从而达到以表彰代替责任的目的。  而这种情况只能让我们这里产生那种缠小脚一样的病态审美能力,但就是产生不了一个完整的保障与救济制度。因为所有的苦难都被从道德上美化了,让人忽略了痛苦与这些美丽背后的残酷社会现实。让人没想到的是,居然在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身上我又看见了这么一次表演。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个小姑娘确实是最美的,但这种在苦难头上加上光环的做法,却只能说是毫无心肝。
没听说

5,环卫工人休息室何时全面落地

这一点无需任何怀疑,因为事实上各省、各市已经在落实当中,很多环卫工人休息点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受到环卫工人的普遍好评,也甚为普通市民所称赞,如此好事岂能半途而废!
环卫工人休息室何时全面“落地”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各类媒体纷纷刊载了大量关于环卫工人生活、工作条件的报道。其中,涉及环卫工人休息条件恶劣的新闻更是吸引了大众的关注。如环卫工人在垃圾箱内休息、环卫工人在室外烤火、趴在环卫车上休息、环卫工人休息室打不开成摆设、环卫工人休息室建在厕所内等等。 2005年,建设部曾发布《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的公告,要求各地应建有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人作息场所,每0.8万~1.2万人应有一个休息室,休息室人均面积为3~4平方米。2012年,住建部等七部委出台《关于进一步保障环卫行业职工合法权益的意见》(建城[2012]73号)再次强调,环卫用工单位要合理安排环卫职工工作量和休息时间,做好规划布局和控制,合理设置环卫职工休息用房,解决好环卫职工工间休息问题。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各省市基本上都建设了众多各种类型的环卫工人休息室。但是无论是在数量上、配备设施上,还是在建设标准上,仍然弊病重重。 一是财政投入力度不足。有些地区是因为财政经费有限,有些地区则是重视不足。再加上很多地方环卫工作都被外包,甚至层层外包,承包人或承包单位为减少开支,不可能投入更多的费用建设,政府部门与承包单位形成“两张皮”。 二是建设数量跟不上需求。即使按原国家标准建成的休息室,由于作业区域人口密度的增加和环卫清洁工人数量的增加,原休息室数量已无法满足环卫工人休息的需求,更何况大多数地区原本休息室的布局建设就不足。 三是建设标准有待细化。国家规定的环卫工人休息室标准只有简单的面积数量的要求,而对室内配套设施、建材、建设地点等缺乏具体规定。因而板房、简陋搭房、公厕旁建房、在其他公益设施内加挂休息室牌子、休息室离工作区域遥远、水电气不通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监督检查机制欠缺。环卫工人休息室建设是否合规到位,使用效果和工人评价如何,缺少督促检查的机制。休息室建成后谁来管,环卫工人工间休息制度、休息室管理制度谁来负责等等,至今在大多数地区仍属空白。 为切实改善“城市美容师”的工作休息条件,建议: 一、全面落实环卫工人休息室建设资金。环卫工人休息室建设的主要职责应归口于政府,并将建成全覆盖式的休息室作为政府的民生实事,筹措建设资金,纳入各地建设规划。同时,也鼓励社会单位、商家店铺进行公益投入,并可通过一些优惠政策予以表彰扶持。 二、开展环卫工人休息室需求调研。建议由住建部牵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环卫工人休息室建成情况调研,主要对各省市建设规划、建成数量、实际缺口、使用情况、建设标准等进行全方位摸底调研。并要求各省市进行跟进调查,及时形成建设规划和布局。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建设达标和效果良好的地区应加以宣传,并予以表彰。 三、及时调整和细化环卫工人休息室建设标准。应从国家层面上,对环卫工人休息室的建设地点(工作区域附近)、配套设施(如水、电、气、饮水机、空调、电视、微波炉、更衣室等)作出基本规定。对于符合规定和更具人性化的建成样板予以推介,并及时听取环卫工人的意见,不断完善休息室的建设。 四、加强对保障环卫工人休息条件的督查。市政和环卫等部门应对环卫工人工作、生活、休息等条件应形成定期检查制度。尤其是对休息室的使用情况、休息室标准建设、休息室管理制度、环卫工人工间休息制度是否落实等纳入考核和监管范围,并接受市民监督,对于落实不力的职能部门和承包环卫清洁的单位及时予以整治

6,写环卫工人的作文

橘红的身影九江市浔阳区第十二中学高一(2)班王娟娣 江南都市报 2009-12-01 冬天的清晨显得格外冷清,偶尔有早行的汽车辗着晨霜驶过大街,拉开早市的前奏。我依然坚持着每天的早跑,领略城市初醒的温馨。 不远处传来一阵“簌簌”声。我知道,莫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除了她,那位穿橘红马褂的阿姨,还有谁会在寒冷的冬天这么勤快?渐渐步近时,果然,橘红色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背后三个字传达的信息是“保洁员”。人面是那么沧桑,路面是如此干净。看见我,她笑了笑,停下来,用袖子擦了擦额头,脱下身上的外套搭在垃圾车的钢管车把上,又继续扫着垃圾。她的动作迟缓,不时捶捶腰部,鬓间的白发丝丝缕缕,透出她的年龄和辛酸。她气喘吁吁地站直身子,手扶着扫帚歇了歇,把一堆树叶和垃圾分几次铲进垃圾车。 好几次晨跑都碰到她,即使不认识,也知她是“城市美容师”了,我在心里不由产生感动,赞叹她的勤劳。“阿姨,请问你干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我有些唐突地问道。这当然是出于同情,也有点儿好奇,并没有嘲笑的恶意。她默然,迅速地看了我一眼,又低下头,挥动扫帚,“三百多吧。”这么辛苦,才三百多元?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报酬低微却又很劳累的工作呢?她继续工作,苦笑中带着些许坦然。原来,她家里有儿子在上高中,丈夫前几年因病去世,没有钱,自己又没有文化,“只好……这个工作我干得了,还是美化我们城市的活儿呢!”她说话平和,断断续续,好像讲说别人的故事,那么淡定,但最后一句,却令我不由暗暗惊讶。这话可能是从她的管理领导那儿听来的,听多了,记住了,由一个质朴的文化又不高的清洁工自然地讲出来,确实让我心头一热。 我微微一笑,道了声“再见”以示礼貌,转身慢慢往回跑。脚踩光洁平坦的街道,眼前晃着那略显佝偻的橘红的背景,不免思绪纷纭。相比之下,她比一些坐在办公室里甩扑克、玩电脑、谈天说地的人光荣,她用她的勤劳和汗水来养家糊口供儿子上学,虽没有文化,可她的心灵是高尚的;她虽工资不高,可是她却不抱怨,不怨天尤人,默默地为城市文明尽自己一份力量。这样的人,困窘困顿击不倒她,当今的社会,需要的正是具有这种坚毅实干精神的人!“簌簌”的声音越来越远,可是那橘红的身影和质朴的话语依然留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简评】习作写的是弱势群体中的小人物,不是要披露什么阴暗面,而是为了表现一种朴实勤劳、默默为城市文明建设尽心尽力的精神。习作者调配材料、调遣笔墨,叙说了环卫工“她”的身世困境,但不多作悲苦渲染,而是重在内在精神的挖掘点染,全文因此明亮醒人。文辞清新淡雅,没有故作的高深和无厘头的慨叹。开头写清晨的街景,三两笔透出动静;中间写“她”扫街清脏的动作,细致情真
要说2008年我眼中最美丽的风景,那要算是那些每天都默默无闻为了美化我们城市的环卫工人了,因为上学关系我每天早上都出门很早,一般天还没有亮。 夏天天亮的较早,所以感觉不到什么,可是到了冬天可能你还在甜蜜的梦乡吧。但是她们已经在披星戴月的开始工作了。每天上班我骑车走在大街上看见一个个身穿黄色马甲,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脸上还带着一个硕大的口罩,只露出两出眼睛的环卫工人,心中总是无名的产上一种感动。 冬天还好,到夏天的时候,远远的我就能看到她们的衣服已经汗湿了很多,记得有次上学因为赶时间,我边走路边吃早饭,远远的又看见了那群环卫工人,我想她们肯定也看到了我,可能因为看到我在吃东西,离我最近的那位环卫工人自觉的停止了手中的工作,她没有抬头看我,但我想此时她一定知道我正看着她,我疾步与她错身而过。以免影响她太多的工作时间。这一幕让我以后再看到她时都感到很亲切。 每每看到有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环卫工人死亡或受伤的报道时,我总是特别生气,她们了城市的美丽不辞辛苦,起早贪黑却还要冒着发生交通以外的危险。如果是一个寻常百姓因为在道路交通中发生意外,我们认为那因该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她们我们的环卫工人她们,确实要比寻常百姓冒着更大的风险的,因为她们工作的地方就在道路上,一天中的十几个小时都要穿梭在车流当中,所以别厌恶那些马“路杀手”,也请那些技术不熟练的司机朋友开车时一定要注意行车安全。 一般环卫工人的家庭都是很宽裕,所以我们有时候能看到一些环卫工人在打扫卫生的时候会将一些能卖钱的失落在路边的东西收集起来,在我的印象当中曾经看到一位环卫工人收集了整整一袋子的螺丝,看到这些,不知道你对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环卫工人的看法有了些什么样的改变。 最后,我提出一个建议,希望我们大家以后在出门时,特别是在走路或坐车时请不要随意丢弃你不想要的东西。以免影响了我们的城市卫生,更践踏了那些辛苦工作了的环卫工人的劳动!
橘红的身影九江市浔阳区第十二中学高一(2)班王娟娣 江南都市报 2009-12-01 冬天的清晨显得格外冷清,偶尔有早行的汽车辗着晨霜驶过大街,拉开早市的前奏。我依然坚持着每天的早跑,领略城市初醒的温馨。 不远处传来一阵“簌簌”声。我知道,莫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除了她,那位穿橘红马褂的阿姨,还有谁会在寒冷的冬天这么勤快?渐渐步近时,果然,橘红色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背后三个字传达的信息是“保洁员”。人面是那么沧桑,路面是如此干净。看见我,她笑了笑,停下来,用袖子擦了擦额头,脱下身上的外套搭在垃圾车的钢管车把上,又继续扫着垃圾。她的动作迟缓,不时捶捶腰部,鬓间的白发丝丝缕缕,透出她的年龄和辛酸。她气喘吁吁地站直身子,手扶着扫帚歇了歇,把一堆树叶和垃圾分几次铲进垃圾车。 好几次晨跑都碰到她,即使不认识,也知她是“城市美容师”了,我在心里不由产生感动,赞叹她的勤劳。“阿姨,请问你干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我有些唐突地问道。这当然是出于同情,也有点儿好奇,并没有嘲笑的恶意。她默然,迅速地看了我一眼,又低下头,挥动扫帚,“三百多吧。”这么辛苦,才三百多元?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报酬低微却又很劳累的工作呢?她继续工作,苦笑中带着些许坦然。原来,她家里有儿子在上高中,丈夫前几年因病去世,没有钱,自己又没有文化,“只好……这个工作我干得了,还是美化我们城市的活儿呢!”她说话平和,断断续续,好像讲说别人的故事,那么淡定,但最后一句,却令我不由暗暗惊讶。这话可能是从她的管理领导那儿听来的,听多了,记住了,由一个质朴的文化又不高的清洁工自然地讲出来,确实让我心头一热。 我微微一笑,道了声“再见”以示礼貌,转身慢慢往回跑。脚踩光洁平坦的街道,眼前晃着那略显佝偻的橘红的背景,不免思绪纷纭。相比之下,她比一些坐在办公室里甩扑克、玩电脑、谈天说地的人光荣,她用她的勤劳和汗水来养家糊口供儿子上学,虽没有文化,可她的心灵是高尚的;她虽工资不高,可是她却不抱怨,不怨天尤人,默默地为城市文明尽自己一份力量。这样的人,困窘困顿击不倒她,当今的社会,需要的正是具有这种坚毅实干精神的人!“簌簌”的声音越来越远,可是那橘红的身影和质朴的话语依然留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简评】习作写的是弱势群体中的小人物,不是要披露什么阴暗面,而是为了表现一种朴实勤劳、默默为城市文明建设尽心尽力的精神。习作者调配材料、调遣笔墨,叙说了环卫工“她”的身世困境,但不多作悲苦渲染,而是重在内在精神的挖掘点染,全文因此明亮醒人。文辞清新淡雅,没有故作的高深和无厘头的慨叹。开头写清晨的街景,三两笔透出动静;中间写“她”扫街清脏的动作,细致情真赞同27| 评论(2) 向TA求助 回答者: soul_蛋儿 | 一级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鐧惧害鍦板浘

7,拍摄关于环卫工人的专题片都需要拍摄什么有关内容

环卫工人在打扫卫生,在笑的照片。 请采纳,谢谢
专题片的主题室什么拍摄内容,时间地点,环卫工的工作地点,报到地点,集合地点。等气候,阴天,晴天,雪天。有管理领导。有人工操作,操作工具等的有器械操作。操作规范的等的拍摄。有公益人员参加活动的环卫工的拍摄。塑造精神,形象等的。都与环卫工有关的人,车,动物等的。包括环卫工如何对待处理。有群体工作的环卫工摄影,大规模铲除某某地点的,,,,,,有单人工作的环卫工摄影。凡人小事德国。环卫工的日常,工作,生活等的。围绕这些抓拍。偷拍。
环卫工人指主要负责街道卫生保洁工作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城市黄玫瑰”、“马路天使”和“城市美容师”,每年10月26日为环卫工人节。他们每天都会出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公园里,街道边,胡同里,都有他们的身影。只见那些身穿黄背心手拿扫帚的清洁工人,一下一下地清扫着城市里的垃圾,让环境变得更加美好。环卫工人指主要负责街道卫生保洁工作的工作人员,一般街道环卫工人都是社区推荐的环卫处的工人一般面向社会招聘的。要求环卫工人全天保洁,一天上班:早上3:00-5:00,白天为上午、下午两班倒,中午休息一小时,至少工作8个小时以上;无基本安全保障,天天辛苦劳累只为城市清洁,工资仅仅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959年10月26日,国家主席刘少奇亲切接见全国劳动模范、掏粪工人时传祥时说:“我当国家主席,你当掏粪工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人民的公仆。”少奇同志的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环卫工人,对于提高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引起全社会对环卫工人和环卫事业的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建设部、中国建设建材工会和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的积极推动下,在各地人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有广东、广西、海南、天津、山东等全国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设立了省级环卫工人节,占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总数的45.2%;有沈阳、昆明、武汉、成都、呼和浩特等408个城市设立市环卫工人节,占全国668个城市的61%。工作现状1、环卫工人的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每日平均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且没有休息天和节假日。2、单位能提供给环卫工人居住的房屋非常有限。3、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时有酿成惨剧。4、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低,环工常常遭人歧视,被辱骂,甚至被殴打致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5、环卫队伍女多男少,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6、环卫工人的受教育水平低,素质较低,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淡薄。7、环卫工人的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8、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低,福利待遇差,每月工资一般在一千元左右。生存现状环卫工人1、环卫工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年龄趋老化,且以女性居多。根据贵阳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环卫工人队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绝大部分只上过小学,上过初中的很少,甚至有的连小学都没上过。据该调查小组抽样统计,72%的都只上过小学,只有18%的上过初中,还有10%的连小学都没上过。而且从事之一职业的环卫工人以中老年为主,据统计,30-40岁的环卫工人约占36%,40-50岁的达42%,50岁以上的占24%的比例。环卫工人以女性居多,占74%的比例,男性职工仅占26%的比例,可以说,这一职业目前主要是文化程度比较低的中老年以女性职工为主的群体。大连也存在这个问题,据调查大连环卫工人来自于贫困地区的农民工约占55%,来自于本市下岗失业人员约占45%。在农民工当中,小学文化程度人员占多数,初中文化程度人员占少数,高中文化程度人员寥寥无几,并且还有约5%的人员属于文盲;在下岗失业人员当中,文化程度也是以初中居多,且年龄偏大,无特殊技能[2]。2、居住条件差,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我国环卫工人居住条件差是个普遍的问题。由于城市各地大多数环卫工人都是外来工,在环卫所不统一提供住宿的情况下,他们只有选择自己租一些环境条价差、地理位置差、卫生条件差、安全系数差的便宜房子,有的人甚至住在临时搭建的构筑物里,根据南京市总工会一份关于南京市环卫工人权益现状的调研数据显示,“因为收入有限,不可能租住设施条件好的房屋,大多住在小区车棚或环卫所为他们临时搭建的违章建筑里,随着拆迁力度的加大,他们只能住到桥洞下、铁道旁、垃圾中转站、厕所旁或较远的郊区(其中住民工公寓12.2%、住违章小坯子56.6%、租房25.1%、自有住房6.1%)”在调研期间,一位环卫工人表示其租住房子里面除了一张床和一个风扇外没有其他的东西,烧火做饭和吃住都在一起。环卫工人居住条件大连市环卫工人的居住问题也不容乐观,据调查外来农民工大多都租住在低矮简陋的棚厦或废旧仓库、厂房里,租住面积以不足10㎡居多,住所内无厨房、无厕所,尤其是在晚间,吃喝拉撒全在一间屋子里,许多家族式外来农民工甚至老少几代合住一间。且不说室内通风和卫生状况如何,也不说起居方便与否,单就紧挨床边摆放的液化气罐或煤炉子等“危险品”,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了。而对于大连下岗失业的环卫工而言,其生活状况要比外来农民工略好一点。他们至少拥有一套正规的住房,尽管面积不太大,但室内有厨房和厕所等基本生活空间;又由于多数人的父母兄弟姊妹也生活在本市,一旦生活出现了困难,可依靠亲人的帮助。因此,在这部分人员当中,“啃老”现象较为普遍。3、家庭状况复杂,抚养压力大。我国环卫工人家庭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环卫工人的年龄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导致绝大部分开销都用在赡养老人和抚养之女身上,加上工作强度高,长期以往自身的身体状况都得不到保障,大部分人都处于非健康状态。根据长春市一项访谈调查[3],随机抽取25名环卫工人,得到环卫临时工人家庭构成的现状是:双老家庭有7个,占总数的28%;单身家庭有2个,占总数的8%;正常家庭有16个,占总数的64%。由此发现,环卫临时工人的家庭构成相对丰满的占大多数,还有相当部分的双老独居和单身居住生活状况。①在对环卫临时工人进行深度访谈后,了解到被访谈的其他家庭成员存在身体健康受损状况。其中,被访者配偶有重病的有5例,占总数的20%;被访者子女有重病的有1例,占总数的4% 。由此说明,环卫工人家庭存在家庭成员有重病并需要照顾的现状,以及子女上学负担,说明我国环卫工人家庭负担很重。环卫工人在大连就业的外来环卫农民工当中,由于收入微薄付不起学费、两地教学质量差异、高考区域受限等诸多因素,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无法将子女一同带入城市接受义务教育,而是将其留在老家由亲戚或老人代管。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照,许多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调查中了解到,许多外来环卫农民工不希望自己的命运在子女的身上重现。他们省吃俭用,甚至利用工余时间另找一份工作,尽可能多挣一点钱供子女上学,接受教育。 中暑事件2013年7月9日上午8点左右,52岁的湘潭市岳塘区女环卫工人贺桂华,在打扫卫生时感觉身体不适,有中暑迹象,在120赶到时,人已经死亡。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上面写着,贺桂华的死亡日期为2013年7月9日,死亡原因为中暑。2013年7月29日,环卫工人张烈祥因中暑经抢救无效身亡[1]。7月31日上午,法医对死者进行了鉴定,确定张烈祥为热射病导致死亡。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宣传部工作人员透露,事故发生后,7月30日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班子成员紧急开会讨论,并第一时间向劳动保障部门汇报。由于根据死亡证明和病例本无法完全认定为工亡,劳动保障部门建议对死者进行司法鉴定。法医对死者进行了鉴定,确定张烈祥为热射病导致死亡。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卫所表示,与张烈祥确实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将根据法医鉴定结果,按照国家工亡赔偿标准对张烈祥家属进行赔偿。环卫工人口头解雇2015年8月2日,西关街办近30名年龄超过65岁的环卫工被通知“别再来了”。高龄又因政策无法购买养老保险,如今再失去这份工作,他们没了生活来源。[2]西关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科内一名工作人员证实,“我们是准备将年龄超过65岁的保洁员辞退。”该工作人员称,具体情况要问领导,但科室的两位负责人均外出开会。该街办党办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主要领导都不在,负责环卫的领导也不在。截至下班仍未有任何负责人出面解释。戴GPS上班2015年9月,江苏省如东县环卫工人被要求每天戴上GPS便携式定位终端上班。有网民认为,此举有点像监视环卫工师傅之嫌,“不尊重人”。[3]如东县环卫处和其上级主管部门南通市城管局人士表示,这是当地推行“数字化环卫”的一个组成部门,是出于工作监管的目的,“并没有摄像、录音等装置,不存在什么监视”。所谓“GPS”是一种便携式定位终端,是南通市正在推广使用的数字环卫考核系统的一部分,还包括垃圾清运转运车辆监管系统、道路机械化作业车辆监管系统、垃圾中转站监管系统和环卫作业质量考核系统等。该“便携式定位终端”有两个按键,一个是用于上下班考勤和路段作业定位,一个是应急按键,“当环卫工人们热天中暑或者发生意外交通事故时,这种按钮可就发挥着求救的作用”。设备在工作状态下的辐射量远低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机,“只有手机辐射的千分之一”。至于定位,则是出于工作监管的目的,只限于工作时间段,“并没有摄像、录音等装置,不存在什么监视。”
文章TAG:成都市环卫工人的生活现状成都成都市都市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