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笼络关东的文人学士,唐王朝在东都洛阳设考场,举行全国规模的科举考试。总的来讲,洛阳在唐代的地位比今天的上海有过之而无不及,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二年之久,从南方讲,南渡的士人多是司马氏西晋朝的达官后裔,他们的政治信仰也在洛阳。
1、西周为什么准备建都洛阳,洛阳好在哪里?
关于这个问题,本人查到有这么一段记载,可以理解为什么要建造洛阳。如下:初武王作邑于镐京,谓之宗周,是为西都,将营成周,居于洛邑,而未果。至是王欲如武王之志定鼎于郏鄏,卜曰:“传世三十,历年七百,”二月,使召公先相宅。三月,周公至洛,兴工营筑,谓之王城,是为东都,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也。”周公又营成周,
2、成周早已建成,周王朝为什么不早早迁都洛阳,以避开西戎骚扰?
首先成周不是雒邑,成周是指周天子分封天下后留给自己属地的称呼,即成周指的是周。也有人认为指的是成王的周,是周公当年辅佐成王时,为了避嫌,有意把周称呼为成周,意即成王的周,成周包括宗周(岐周)、镐京和雒邑,周或成周的都城是镐京。营建雒邑,一是为了驻军,二是为了看管殷商犯人,三是为了控制和震慑东方诸侯,至于为何不早早迁都雒邑,一是雒邑是驻军和看管犯人之地,不具备都城功能和条件。
二是周朝初期还不至于已经到了惧怕犬戎的地步,只是后来周幽王为博取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破坏了周朝报警系统,加之周王朝内部出了内贼(平王外祖父),和犬戎私通,才把犬戎引狼入室,导致镐京被袭,幽王被杀死在骊山脚下,平王虽然继承王位,但害怕犬戎再次来袭,故迁都雒邑,三是迁都是国家大事,不到万不得已,没有哪个王朝愿意迁都。
3、盛唐的国都在洛阳还是西安?
首先,唐朝拥有天下,李家的关陇军事集团主要依靠的是关东(今天的晋冀鲁豫一带)的豪强武力,如瓦岗军之类,而关东的士人、民众的政治信仰在洛阳,因为自东汉起,魏晋皆建都洛阳,经历五胡乱华,由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现了北方的一统,人心所向在于“天下之中”的洛阳城,从南方讲,南渡的士人多是司马氏西晋朝的达官后裔,他们的政治信仰也在洛阳。
其次,经济上,西安的农耕条件次于洛阳,而且洛阳是大运河的中心,商贸繁华也非西安偏处关西所能比拟的,唐朝天子常常因为漕运不济和关中歉收,而将整个政府机构迁到洛阳,名曰“就食东都”,人称“逐食天子”。再次,文化上洛阳的地位极其崇高,从语言上看,唐诗的用韵依照《切韵》,而《切韵》正是依据洛阳语音为标准制定的,而不是关西的方言。
为了笼络关东的文人学士,唐王朝在东都洛阳设考场,举行全国规模的科举考试,总的来讲,洛阳在唐代的地位比今天的上海有过之而无不及。具体的过程是,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葺洛阳城,号称洛阳宫,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二年之久,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自立为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以洛阳为都城,将东都改为神都,历时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