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主要人员及其作用: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皇帝顾问,主官为翰林学士,下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修撰、编修、检讨等官,另有作为翰林官预备资格的庶吉士...正月望日赐进士及第通奉大夫礼部右侍郎翰林院修撰兼太史经,从提供的信息看,清朝翰林院的编制是怎样的,翰林院远非普通的文职机构,,顺治初,以翰林院分隶内三院,修书各馆,也附设于内三院。
织机构学士一人(正五品);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二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二人(正六品);五经博士九人(正八品,世袭);典籍二人(从八品);侍书二人(正九品);待诏六人(从九品);孔目一人(未入品流);史官修撰(从六品)、编修(正七品)、检讨(从七品)、庶吉士等皆无定员。翰林院远非普通的文职机构。作为国家重要的育才、储才之所,它在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对明代翰林院的储才功能颇为赞许,认为明代进士进入翰林院期间,一面读书修学,一面获得许多政治知识,静待政府的大用,翰林院成为一个储才养望之所,明代的许多大学问家、大政治家都是翰林出身,他们并不是只懂八股文章,其他方面也多有优长,而且多负有清望,是朝廷着意培植的人才
从提供的信息看。赐进士及第又是翰林院修撰的只有状元才符合条件,查询明成化十一年的殿试金榜,状元是谢迁。谢迁,成化十年(1474年),举乡试第一;成化十一年(1475年),殿试中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迁左庶子,累迁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弘治八年(1495年),入阁参与机务,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刘健、李东阳同辅国政,被认为是贤相
首先,在明代是没有编撰官这种职位的。第二,明代是翰林院长足发展个黄金期,虽然这是被设为一个五品的衙门,但是被视为清贵之选。第三,主要人员及其作用: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皇帝顾问,主官为翰林学士,下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修撰、编修、检讨等官,另有作为翰林官预备资格的庶吉士
4、清朝翰林院的编制是怎样的?顺治初,以翰林院分隶内三院,修书各馆,也附设于内三院。康熙以后,虽分设翰林院,但各书修纂,仍以内阁大学士任监修总裁官,学士则分兼副总裁、总纂、纂修等职,此外,内阁还负责档案典籍保藏。在东华门内置红本、实录库,这是清政府重要的档案库,另外还收存揭帖。《光绪会典事例》卷14载,“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议准,各省题奏本章,俱增写揭帖一通,送起居注馆,俟记注后,将揭帖转送内阁收存,”内阁收存最大量的档案是红本,其他还保存实录、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