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 > 西安市 > 五台山介绍,五台山的介绍

五台山介绍,五台山的介绍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23 21:18:38 编辑:西安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五台山的介绍

00:00 / 02:54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五台山的介绍

2,五台山介绍 五台山简介

1、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介于北纬38°55—39°66、东经113°29—113°39之间,景区规划面积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辖面积436平方千米。 2、《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有宗教活动场所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金阁寺、万佛阁、碧山寺等。

五台山介绍 五台山简介

3,五台山的讲解词

  首先先赞叹大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今天要踏上前往五台山的旅途,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曾发过大愿,凡向我文殊一步,必得无上利益福德。所以大家此次五台山之行,也必然能够得到文殊菩萨的保佑加持,相信此行一定会圆满吉祥。  大家也许都听说过,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而五台山居其首位。这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县。地藏菩萨道场是安徽的九华山。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四川峨眉山。观音大悲,地藏大愿,普贤大行。而文殊菩萨呢,是大智,他老人家的道场就是我们将要去参拜的五台山。佛家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作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大家也许都听说过,但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就是用大智慧到达彼岸。可想而知,想要到达生死苦海的极乐彼岸需要什么呢,需要的是大智慧,还不是一般的聪明智慧,这种智慧,能断烦恼的智慧佛家称它为般若。我们的文殊菩萨,般若智慧堪称第一,号称七佛之师,曾是七尊古佛的老师,学生都成佛了,老师还非常谦虚的作菩萨。虽然是菩萨,但他的大智慧大家可想而知也。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今天我们将要去的五台山古时称作清凉山,为什么称清凉山呢,一是因为五台山山势海拔很高,尤其是它的几个台顶,既使夏季也有可能见到白皑皑的积雪。所以自古以来,五台都是避暑朝圣的胜地。想当年康熙皇帝就曾经五次前往参拜五台山,当然据史料记载,他五次前来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要找寻他的父亲,那就是相传在五台剃发出家的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大家都看过《孝庄秘史》吧,那个片子拍得顺治没有出成家,虽有意愿,但没遂愿。当然顺治出家根本起因不是想要超越轮回,度脱苦海乃至自觉觉他广度众生,他是因为他的爱妃去世,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所谓的心灰意冷。反正顺治是否真的出家,这是一个清史之迷。但是,康熙五次前访五台山多少说明了些什么,并且史书记载其中一回孝庄太后还一同前往,但因年事以高身体不适中途而返。我们在电视上看到顺治题到墙上的一首出家诗,名义上是顺治作的,但据考证,是顺治的儿子,康熙皇帝代作的,写得非常好,境界也很高,他说:“天下丛林饭似山,衣钵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朕乃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最后一句讲什么:“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我今撒手归山去,管甚千秋与万秋”。康熙为他爸爸附了这么一首诗,你说顺治出没出家,大家自已猜一猜。  前面讲的称五台山为清凉山是因为这里海拔高,夏季凉爽所以称为清凉山。其实称五台为清凉的另一个真实的意义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五台山是佛教名山,所以到五台山参访自然离不开佛法的光辉。在佛教中,称我们人间为苦海,为什么苦呢?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了衣食住行,为了更好的发展,更多的挣钱,甚至是为了更好的小蜜,烦恼是没有止境的。这种烦恼佛家称它为热恼。而清凉山呢,也就是我们的五台山,它超出尘世热恼之外,乃一处清凉圣地。它用大智慧超越出尘世间的烦恼,另外,它不仅自已超出,还能灭度世间众生的烦热。古人常常敬称佛法为甘露法雨,就是这个意思。这个甘露法雨有什么现实功效呢,它能让众生把这个世间的苦恼看得破,认得清。让我们站得高,望得远,悬崖勒马,苦海回头。

五台山的讲解词

4,五台山的历史

五台山的由来:五台山原先并不叫五台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这里曾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到了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白马寺来到五峰山一带,认为这里是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于是就想在这里建筑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可是这里的道士并不同意,最后由汉明帝在洛阳白马寺主持,举行道士与两位高僧的赛法,结果两位高僧获胜。从此,佛教界在台怀镇一带就取得了建筑佛教寺院的权利,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如今的显通寺。从此,历经各个朝代的修建、扩建,以台怀镇为中心的寺院最多时曾达到360多座,直到今天还保留着100多座。因此,五台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位于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至于五峰山更名为五台山,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据传说,远古时代的五峰山一带气候异常恶劣,常年酷暑,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时逢文殊菩萨在那里讲经说法,见到黎民百姓的疾苦,深表同情,于是发大愿拯救百姓脱离苦海。文殊菩萨装扮成一个化缘的和尚,行程万里到东海龙王那里寻求帮助。他在龙宫门口发现了一块能散发凉风的巨大青石,于是便把它带了回来。当他把那块大青石(东海龙王的歇龙宝石)放置在五峰山一道山谷里时,刹那间,那里一下就变成了草丰水美、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此后,那条山谷也被起名叫做清凉谷。人们在山谷里建了一座寺院,将那清凉石圈在院内。为此,五峰山又名清凉山。后来,隋文帝听说此事后,便下诏在五座山峰的台顶各建一座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在东台顶能看日出,西台顶能赏明月,南台顶能观山花,北台顶能望瑞雪。这就是五台山的由来。扩展资料: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乃至世界佛教界都具有重要地位。对五台山的保护建设发展,王儒林始终高度重视,调研期间,他深入了解五台山悠久的佛教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认真考察五台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分析研究环境保护、景区管理、文化旅游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古建文物专家交流探讨,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佛教界法师、方丈、住持等人士和干部群众的意见,共商强化保护、加快发展、建设一流景区之策。他说,五台山是我国古代建筑和佛教艺术的宝库,是佛教历史发展的见证,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精华,影响深远、弥足珍贵。对历史文物要坚持保持原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适时进行保护、维修、抢救,精心维护修缮,加强文物单位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使这些宝贵遗产代代传承下去。五台山革命遗址遗物众多,王儒林瞻仰了毛主席路居旧址,听取老一辈革命家在五台山的革命战斗经历介绍,要求加强对五台山红色文化的学习、宣传和弘扬。五台山高僧大德辈出,对于弘扬优秀佛教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调研中,王儒林与妙江、如瑞、昌善、章样摩兰、静行等佛教人士进行座谈交流,听取对五台山建设发展、弘扬优秀佛教文化的意见建议。他说,五台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佛教发展历史长河中,五台山建寺早,宗派多,高僧大德云集,对佛教传承影响巨大,五台山历史文物丰富宝贵,地质地形地貌和自然风光独特,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五台山佛教文化传承千年、佛法绍隆。希望五台山的高僧大德进一步深入研究、潜心修行,深刻理解、继承、发展中国优秀佛教文化,结合新的实际阐发佛教中应时益世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广大僧众要把发扬爱国爱教、爱山爱庙的优良传统,与奉献爱心、关注社会的具体行动结合起来,主动参与社会建设,在促进发展、维护和谐中发挥更加重要的积极作用。五台山在不同历史阶段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大家继承五台山佛教文化兼收并蓄、包容和谐的精神,继续为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做出更大贡献。王儒林还看望了久负盛名、已过百岁的高僧——梦参法师,感谢他为弘扬五台山优秀佛教文化做出的贡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台山景区

5,五台山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五台县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北台叶门峰海拔3058米,被称为“华北屋脊”。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台之称,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一、五台山成为佛教圣地的传说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道家所踞。佛教最初传入我国时,只有少数人奉行。公元前二年,大月支国(原居我国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的少数民族,西迁中亚后建立的国家)国王的使者伊存来到当时中国的首都长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经给一个名叫景卢的博士弟子,这是中国史书上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的记录。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是始于东汉。史籍记载,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十二月,汉明帝派往西域求法的使者同两位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洛阳。永平十一年在洛阳城西雍门外御道之南,建造一座僧院以供主两位印度高僧居住。为纪念白马负经(《四十二章经》)输像(佛像)之功,因名白马寺。永平十一年,摄摩腾、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相传峨眉山是普贤菩萨、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想建寺,但由于当时五台山是道教根据地,他二人颇受排挤,奏知汉明帝。双方达成协议--约期焚经,以别真伪(相传,焚经地点在今西安焚经台)。焚经的结果,道教经文全部焚毁,佛教经文却尚未完全烧尽,他二人获得建寺的权利。台内山多地广,河流纵横,何处建寺适宜?《清凉山志》载:“在大塔左侧,有释迦牟尼佛所遗足迹,其长一尺六寸,广六寸,千幅轮相,十指皆现”。相传他二人不仅发现此足迹,而且还发现有“舍利”,再加上营坊村这座山的山势奇伟,气象不凡,和印度的灵鹫山(释迦牟尼佛修行处)相似。由于这三种原因,故决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后,寺以山名--灵鹫寺。汉明帝刘庄为了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即弘信的意思)两字,因而寺院落成后的全名,叫做大孚灵鹫寺。大孚灵鹫寺是现今显通寺的前身。从那时起,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中心,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院。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也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所以这五个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但五个文殊的法号完全不同: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从此以后,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里礼拜,叫做朝台。此时,五台山之名已经大量出现在北齐史籍之中了。盛唐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这个期间据《古清凉传》,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有僧侣三千多人。此时的五台山,不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圣地了,被誉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二、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形成五台山成为佛教圣地,并在中外佛教界发生重大影响,是从唐代开始的。有唐一代是五台山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李唐王朝起兵太原而有天下,所以视五台山为“祖宗植德之所”。李渊在起兵反隋时,就对佛教许下大愿,说当了皇帝,一定大弘三宝。武德二年(619)李渊便在京师集聚高僧,立十大德,管理僧尼事务。唐太宗即位后,重兴译经事业,使波罗颇迦罗蜜多罗主持,又度僧三千人,并在旧战场各地建造寺院。贞观九年(635),下诏曰:“五台山者,文殊必宅,万圣幽栖,境系太原,实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是年,台山建十刹,度增数百。”武则天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非常重视佛教的作用。长寿二年(693),名僧菩提流志等上新译《宝雨经》,称菩萨现女身,为武则天上台大造舆论。证圣元年(695),又命菩提流志和实叉难陀重新翻译《华严经》。圣历二年(699)译毕。新译《华严经》说:“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长安二年(702),武则天自称“神游五顶(清凉五台山的五大高峰)”,敕命重建五台山的代表寺院清凉寺。工峻后,命大德感法师为清凉寺住持,并封其为“昌平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主掌京国僧尼事。”这是五台山在全国佛教界取得统治地位的发端,也是五台山在封建统治者的利用和挟持下,发展成为名山圣地的开始。据记载,唐代自太宗至德宗,“凡九帝,莫不倾仰灵山,留神圣境,御札天衣,每光五顶,中使香药,不断岁时,至于百辟归崇,殊帮赍供,不可悉记矣。”显而易见,从唐太宗到唐德宗,都对五台山佛教给予极大的支持和扶助。从佛教经典来看,除新译《华严经》说文殊菩萨住处“名清凉山”外,《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也云:“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于此南赡部州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由于佛教经典中所说的文殊菩萨住处--“清凉山”“五顶山”,同五台山的地形、气候、环境,极为相似,所以,中外佛教徒便把五台山这个“五峰耸出”“曾无炎暑”的自然存在物,当作是他们虚幻世界里的文殊菩萨住地了。这样,五台山就成了佛教徒们竞相朝礼的圣地,驰名中外,显赫于世。不言而喻,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是借助于李唐王朝的强盛而名扬中外的。在唐代,佛教备受推崇,文殊菩萨尤其为佛教徒所尊崇。国家规定,全国所有寺院的斋堂,都必须供奉文殊菩萨像。由于朝野都尊奉文殊菩萨,视五台山为佛教圣地,所以五台山空前隆盛,名僧辈出,澄观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澄观,(738-839),俗姓夏侯,字大休,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十一岁,在应天宝林寺出家,十四岁得度,三十九岁时,“誓游五台,一一巡礼。”在遍访五台山名刹胜迹之后,留居大华严寺研讨《华严经》,在寺中主讲《华严经》五年。后来,澄观觉得“华严旧疏,旨约文繁。”于是,“旦暮策怀,思惟造疏。”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四月八日,澄观谢绝交游,在大华严寺制疏阁重新注疏《华严经》。至德宗贞元三年(787)十一月五日,历时三年多,终于著述出《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六十卷。唐代宗时,澄观被代宗“事以师礼”。唐德宗又尊其为“教授和尚”,“诏受镇国大师号,进天下大僧录。”宪宗即位,“敕有司别铸金印,迁赐僧统清凉国师之号,统冠天下缁僧,主教门事。””穆宗,敬宗咸仰巨(大)休,悉封大照国师。文宗太(大)和五年,帝受心戒于师。开成元年,帝以师百岁寿诞,赐农财食味,加封大统国师。““中外台铺重臣,咸以八戒礼而师之”。澄观“生历九朝,为七帝师”,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卒,年一百零二。唐文宗“特辍朝三日”,命“重臣缟素”,隆重葬之。被尊为“华严宗第四代祖师”。有唐一代,五台山名僧辈出,这也是五台山佛教圣地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五台山佛教圣地形成的再一标志,是佛教寺院的大规模兴建和僧侣人数的增多。在唐代,五台山见诸记载的佛寺就有七十余所,且规模十分宏伟。随着佛寺的兴建和扩大,五台山的僧侣人数亦日益增多。唐德宗贞元年间,合山僧尼达万人之众。寺院的兴旺发展引起对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大负面影响,唐文宗遂于会昌五年(845)下诏废佛,命令拆毁寺字,勒令僧尼还俗。综计全国拆毁大小寺庙四万四千六百余所,僧尼还低二十六万余人,收回土地数千万顷。五台山亦不例外,僧侣散尽,寺庙被毁。唐宣宗即位,又再兴佛教。政府规定五台山的僧数仍达“五千僧”。实际上,加上私度和游方僧,要比“五千僧”多得多。纵观历代五台山的僧侣人数,以唐代为最多。寺庙林立,僧侣若云,这也是唐代五台山佛教圣地形成的一个标志。唐代五台山佛教圣地形成的再一个标志,是外国佛教徒竞相朝礼和对五台山的无限景仰。唐朝国威强盛,经济繁荣,在国际上声望甚高,是亚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五台山又受到了印度、日本、朝鲜和斯里兰卡等国佛教徒的景仰。朝礼五台山和到五台山求取佛经佛法的外国僧侣很多。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是唐代形成的,是借助于李唐王朝强盛的国威,伴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显赫于世的。三、五台山佛寺创建略述山西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与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以其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居于佛教的四大名山之首。据多种古籍记载,五台山在东汉永平年间已有寺庙建筑。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端坐祥云,从西天飘然而来,知是有佛感应,随即派大臣蔡暗、秦景等人向西寻访,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大月氏得到佛经佛像,并巧遇正在当地传教的天竺国(今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即相邀同至中国。永平十年(公元67年),梵僧汉使以白马驮载经卷和佛像到了洛阳。汉明帝一见释迦牟尼佛像,果然和梦中所见一样,越加崇信佛教,遂敕令修建了洛阳白马寺,并着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永平十一年,二高僧来到清凉圣境五台山,见五座台顶围护的腹地台怀,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分不出两样,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在五台山修建寺院。于是,汉明帝颁旨,在五台山修建大孚灵鹫寺。大孚,是弘信的意思。寺曰灵鹫,指东土五台山腹地与西域灵鹫山相仿佛。这样,洛阳白马寺与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就成为我国最早创建的寺院。大孚灵鹫寺就是现今显通寺的前身。四、主要景点南山寺:南山寺始建于元代,整个寺院共7层,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一层名为善德堂,上三层称作佑国寺。寺内的石雕和泥塑内容包括佛教传说、道教典故以及林木花草等图案,堪称五台山一绝。站在佑国寺最高层可以远眺五台山的其他四台。显通寺: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寺院,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该寺位于五台山中心区。显通寺的大雄宝殿是举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的塑像,整座大殿开阔疏朗,古色古香。无量殿为砖砌结构,里面供奉有铜铸毗卢佛,该殿没有房梁,形制非常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铜殿是一座青铜建筑物,殿内有上万尊小佛像,是罕见的铜制文物。显通寺前的钟楼里有五台山最大的铜钟--长鸣钟,钟的表面刻有一部万余字的楷书佛经。塔院寺:塔院寺内有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物--大白塔,塔高56.4米,通体洁白,被誉为“清凉第一圣境”。塔顶悬有两百余个铜铃,风吹时声音清脆。白塔的东边有一座小白塔,相传此塔内藏有文殊菩萨显圣时遗留的金发,因此又称文殊发塔。藏经阁在大白塔北侧,为木结构建筑,内有用汉、蒙、藏多种文字所写的经书两万多册。菩萨顶: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大最完整的一座喇嘛教寺院,这里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到六月十五的黄教法会主场地,在这一时间登山可以看到喇嘛们“镇魔”的盛况。寺内有天王殿、释迦牟尼殿、菩萨殿,因历代皇帝都曾登临菩萨顶,所以寺内有不少御笔亲题的碑和匾。在东院过厅和后院,有两座汉白玉四棱柱碑,碑身四面分别刻有汉、蒙、满、藏四种文字所书的碑文,均为清代康熙帝手书。其它寺院:台内:寿宁寺碧山寺普化寺黛螺顶栖贤寺十方堂殊像寺广宗寺 圆照寺 观音洞 龙泉寺 罗睺寺 金阁寺 镇海寺 万佛阁 观海寺 竹林寺 集福寺,台外:延庆寺 南禅寺 秘密寺佛光寺 岩山寺 尊胜寺 广济寺等五、气候五台山气候寒冷,又被称做”清凉山“。全年平均气温为零下4度,7至8月最热,分别为9.5度和8.5度,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零下18.8度。台怀地区比台顶早1个月入春,迟1个月入秋,温差相差6度左右,全年平均气温2-3度,最低气温零下30度,最高气温为30度。台怀地区夏季空中云层较近,湿度大,常有雨水。
文章TAG:五台山介绍五台山介绍

最近更新

  • 电影名句经典语录,电影中的经典名言

    电影中的经典名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周星星:凭你的智慧,我很难跟你解释!扫地只不过是我地表面工作,我真正地身份是一位研究僧。2,求电影中的经典台词1.有信心不一定会成功,没信心一定不 ......

    西安市 日期:2023-05-06

  • 镜像法,镜像法的简介

    镜像法的简介2,镜像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1,镜像法的简介镜像法是一种求解边值问题的间接方法与实物电荷量相等但符号相反并呈镜像对称,只适用于无限大平面的问题,其实电像法的目的就是要凑出 ......

    西安市 日期:2023-05-06

  • 钢琴家英语,钢琴家用英语怎么说

    钢琴家用英语怎么说pianist[英][?p??n?st][美][pi??n?st,?pi?n?st]n.钢琴家;钢琴师;钢琴演奏者;[例句]Howardisatalentedpi ......

    西安市 日期:2023-05-06

  • 战胜恐惧,怎么战胜恐惧

    怎么战胜恐惧去庙里求个开光的观音戴在身上保证你不恐惧加强自己的自信也是最关键的~!因为注视你的目光越多你害怕你身上的一点微小错误也会让人发现所以你神经会进入紧张状态~!克服这个点的 ......

    西安市 日期:2023-05-06

  • csv是什么格式,什么是csv文件

    本文目录一览1,什么是csv文件2,什么是CSV文件呢3,csv是什么文件4,什么是csv文件vcf文件1,什么是csv文件CSV文件最早用在简单的数据库里,由于其格式简单,并具备 ......

    西安市 日期:2023-05-06

  • 小号怎么吹,怎么吹小号?记得先放松嘴巴!

    如果要吹小号,似乎需要嘴唇放松,否则无法产生振荡气流,所以吹小号,嘴唇会有麻木的感觉,(都是用小号吹的)自然就能掌握了,之后,关键是要想好怎么吹口气,我不会玩小号,但是借了同学的小 ......

    西安市 日期:2023-05-05

  • 煤矸石烧结砖,煤矸石烧结砖

    煤矸石烧结砖2,煤矸石烧结砖是不是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普通烧结砖3,煤矸石烧结砖是免烧砖吗4,煤矸石烧结砖工艺谁知道1,煤矸石烧结砖煤矸石烧结砖有许多不规则的裂痕,且表面不平整粘土烧结 ......

    西安市 日期:2023-05-05

  • 射手女和天秤男,射手座女和天平座男配吗

    射手座女和天平座男配吗做事喜欢漂亮优雅的天秤男,不论是外表仪态要漂亮,任何状况发生都不喜欢表现的莽撞粗鲁,偏偏粗枝大叶的射手女,豪迈的像从北方来的大姑娘,什么事大概就好,不重细节的 ......

    西安市 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