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信息很少的灵宝大法师和逢战必败的黄龙真人应排在末尾。00多年前,黄帝在黄河中游的河南省灵宝境内采铜铸鼎,实现了华夏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在灵宝大地留下了许多有关黄帝的传说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灵宝大法师、黄龙真人1、“隐藏仙人”灵宝大法师道场。
1、为什么说真正的黄帝陵在河南灵宝?
5000多年前,黄帝在黄河中游的河南省灵宝境内采铜铸鼎,实现了华夏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在灵宝大地留下了许多有关黄帝的传说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相传,轩辕黄帝统一天下后,在荆山一带采矿炼铜,铸成了天、地、人三个大鼎,鼎成之日,天帝派黄龙来迎接黄帝上天。大小朝臣和宫娥彩女们也想随着黄帝升天,
黄龙腾空而起,随行的人有的抓断了黄龙的龙须,有的抓脱了黄帝的靴子和衣服,从此这个山岭便叫黄帝岭,这个土塬就叫铸鼎塬,掉下龙须的地方叫龙须沟,掉下弓箭的地方叫鼎湖。后来人们为黄帝建起了陵冢,叫黄帝陵,在黄帝驭龙升天的地方建起了驭龙阁和黄帝庙,唐中叶,房玄龄七世孙房朝静任阌乡县令时,在铸鼎塬为黄帝立碑【保留有唐朝碑刻】。
灵宝境内因此而得名的山名、水名、地名、村及民风民俗很多,并且史册典籍都有记载,如黄帝铸鼎的铸鼎塬,黄帝采铜的首山和荆山,螺祖娘娘的圣母行宫和植桑养蚕的桑园村,黄帝找矿的独游山,黄帝铸鼎的炉底,后人叫娄底村,纪念黄帝功德的轩辕台。还有以黄帝大臣而得名的大常、小常、东常、西常等,这些地名的来历,大都来源于黄帝的传说,
2、在河南“打”出名堂的文殊菩萨,为何道场在江西五台山?
文殊菩萨道场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五台山。大家都知道,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分别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的道场,佛祖释迦牟尼住世时足迹并未到过中国,但五台山却是在佛经中有明确记载的,由佛祖亲口说出是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诸菩萨住处品》载:“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
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中国古称震那(China)国,五台山亦在印度的东北方,上述二经提到的“清凉山”、“五顶”山,恰好符合五台山五峦巍然、气候清凉的特征。所以五台山成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因了文殊道场的缘由,受到了僧俗信众的信仰、历代帝王的崇建以及王公武将文臣的护持,成为汉、藏、满、蒙各民族尊奉、海内外知名的佛教圣地。
3、为何黄帝铸鼎原在河南灵宝,黄帝乘龙飞升的地方也在灵宝,黄帝陵却在陕西?
关于在什么地方铸鼎,《史记》上司马迁有这样一段记载:“昔泰帝兴神鼎一,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史记封禅书》中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髯下迎黄帝。”这里的荆山,属古雍州(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前十一世纪)辖区,雍州当时治所在今西安,所辖范围广大,包括陕西大部及宁夏南部,
今富平县城西南约5公里处的荆山塬上,有一个古老的自然村落名叫“铸鼎村”(现在的城关街道办向阳村境内),相传是黄帝及禹铸鼎的地方。《富平县志》中讲:“北条荆山属富平之南,三原之东,临潼之北,蒲城之西,皆统一为荆山,”(荆山塬上的清凉寺)也就是说,黄帝和禹当年铸鼎的地就在现在陕西省富平县荆山塬上,这里距离延安黄陵县的黄帝陵不远,石川河水就是从黄帝陵流过来的,三年前,阎良的战友带我去过荆山原,还有当地的一个中华郡景区,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中华郡景区)各地关于黄帝的传说比较多,包括甘肃天水和清水,以及河南的灵宝,但从历史记载和历朝历代祭祀情况看,我认为陕西黄帝陵在历史上具有可信度和合法性,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国家把陕西黄帝陵列为中国古墓葬第01导看出一二,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到陕西黄帝陵祭拜黄帝,也说明历朝历代对陕西黄帝陵是完全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