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0年7月12日6时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1级地震(北纬39.78度,东经118.44度),震源深度10公里截止到7月12日10时00分,共发生余震33个,4级以上0个,3.0-3.9地震0个,2.0-2.9地震2个,1.0-1.9地震0个,1.0级以下31个。
1、河北还会发生大型地震吗?
我国的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其中华北地震区的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而河北就位于华北地震区,并且历史上河北也因此发生过大型地震,所以只能说存在概率。华北地震区主要由四条地震带组成,分别是郯庐地震带、华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银川河套地震带,整个河北与前两条地震带相关联,其中与华北平原地震带关联最大,历史上河北发生的几次大型地震基本都与此地震带有关,比如1679年三河8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都在生在这条地震带上。
之所以河北地震带强烈,与燕山地区的地质结构不无关系,燕山地区几乎经历了各个阶段的地质构造运动,形成了异常复杂的地质格局,不同方向的断裂带交织在一起,切割出不同的小板块,当地球内部运动导致这些小板块产生挤压时,便有可能释放能量形成地震,当然,全球地震带不计其数,位于地震带上的国家占很大比例,很多都比华北地震区更为活跃,比如环太平地震带上的日本、台湾,地震频率远高于河北。
2、河北唐山发生5.1级地震,怎么回事?
【你知道吗,这其实是44年的唐山大地震的余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消息,2020年7月12日6时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了5.1级地震,震源深度达到10公里,河北、天津、北京、辽宁等地均有震感。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的财产损失,只有一些老旧的房屋产生了开裂,根据相关部门的消息,今天早上的共发生了5次余震,最大震级达到了M2.2级别。
而且这次地震是属于1976年前唐山大地震的余震,什么是余震对于7月2日的这场地震,很多人被觉得定义为1976年大地震的余震可能不大理解,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些什么叫做余震,根据美国地质调查的研究结论分析,余震的主要产生原因是主震的“静态压力发生改变”或者动态的“地震波冲击”。当然还有一些专家认为是由于地震引发的“断层的地壳进行了重组”,
静态压力的变化通俗来说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被称之为主震。在一个主震过后通常会伴有余震,主要是因为其他底层的岩磐为释放因主震而引起的压力不平衡而移动,并且持续发生直到达到平衡状态,或是岩盘暂时被卡住不再移动,直到累积足够的压力时,才会再度引起后续的震动,这就像一张A4的纸,你把它平铺在桌面上,两边用相同的力气把它挤压,当达到一定高度时,会保持一个静态压力,但是当一只手的使用的力气变小,“静态压力”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余震的发生。
总结必须小心的是有些余震的规模也可能大于主震,简单点说就是,只要引起主震的地质变动尚未结束,由这一变动所引起的地震都可以成为这次主震的余震。余震通常是在主震之后规模较小的地表震动,余震也有可能造成较脆弱建筑的损坏,余震可能发生在主震一个小时,一天,一周,甚至是一个月之后,甚至是几年,而这次一次5.1级余震可能来的比较晚,时隔了44年。
3、河北省地震分析地震预警7月12日清晨河北唐山发生5.1级地震,目前情况怎么样了?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0年7月12日6时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1级地震(北纬39.78度,东经118.44度),震源深度10公里截止到7月12日10时00分,共发生余震33个,4级以上0个,3.0-3.9地震0个,2.0-2.9地震2个,1.0-1.9地震0个,1.0级以下3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