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的先主是不是胡人应从其姓氏来源考证,不能一概而论。唐高祖李渊认为李姓的始祖是皋陶,所以追尊皋陶为「德明皇帝」,只能说李姓家族的一小部分有少数民族血统,或者是少数民族,其中以汉族为最大,汉族中以李姓自唐以后,发展成人口最多的大姓,周以前未见有李氏,正史中立传的首个李姓人物是春秋时期的李耳,也就是老子。
1、天下的李姓到底出自哪里?
李姓的缘起最早可以追溯到皋陶(gāoyáo),亦作“皐陶”、“皋繇”或“皐繇”,也被称为“大业”,《史记》上说他的母亲女修是颛顼的孙女,而颛顼又是黄帝的孙子,这就证明大业的母系是黄帝之后。《史记》上没有记载大业的父亲是谁,只是说女修吞了燕子的卵才有了身孕,这则神话反映了母系氏族“只知有其母,不知有其父”的特点,而其他一些史料又记载皋陶出自少昊一系,按照现代民俗学和神话学的解释:东夷族崇拜鸟图腾的少昊氏族的男性,与华夏颛顼族的女子女修的结合,共同生下了皋陶。
皋陶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贤臣,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大理”,以正直闻名天下。他还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皋陶的儿子伯益被舜帝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改为“李”有这样一个说法:商纣王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还有一种说法,“理”和“李”古音相通,慢慢“理”就写成了“李”。周以前未见有李氏,正史中立传的首个李姓人物是春秋时期的李耳,也就是老子,《新唐书》记载了老子之后李姓的世系和迁徙情况,多根据当时的谱牒,附会者多,未可全信。不过,从战国时期出现在史籍上的李姓名人看,当时的李姓分布就很广泛了,比方说赵国有大臣李兑、名将李牧,
2、你的姓氏祖籍是哪里?
我姓罗,据史书记载罗姓出自妘姓,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周朝时候,有子孙封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罗国,后罗国被楚国所灭,后人以国名“罗”为姓,本人现原籍广东兴宁市,椐家族谱记载,广东兴宁罗氏开基老祖珠46世洪德公,字必元,号任郎,尚崇公次子,生于宋宁宗“嘉定”八年(1215年)。“景定“壬戍(1262年)科擢进士第,仕咸宁县令,升抚州大守,官至朝散大夫,
为官清正廉明,百姓讴歌云:“细阅后裔派系长,簪缨绵亘世流芳;孝子忠臣昭册史,才人学士著朝堂。章台树历风霜古,桂籍荣增日月光;试问根源何处是,豫章沟起姓无双”,洪德公共娶九妻,生十八子及一女。卒于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己西岁,寿高95岁,葬于汀州宁化县城东重冈巅,洪德公十八子,广布粤东,粤北,粤西及赣,湘,桂,浙,闽,川,台诸省和东南亚,奕叶蕃昌,兴宁市的罗姓亦是由洪德公之子所传,因此本人罗姓的祖籍是福建省宁化县。
3、李姓的祖先是胡人吗?李姓的起源与变迁是怎样的?
李姓的先主是不是胡人应从其姓氏来源考证,不能一概而论,李氏来源较多: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唐高祖李渊认为李姓的始祖是皋陶,所以追尊皋陶为「德明皇帝」,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