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的祖先不一定来自洪洞大槐树。最近的浩劫是抗战,基本被占领了全境,花园口的决堤,死伤几百万,直到解放战争事情,还能处处看到,焦裕禄的故事里面,兰考的荒凉,也直接与那个混蛋举措有关,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人口稠密,土地肥沃,肯定有以前的老土著河南人。
1、古代陕西人,是不是河南人搬过去的?
《国语·晋语》中讲:“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今陕西关中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今陕西关中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段话明确告诉我们:炎黄起源于黄河上游渭水流域。事实上,华夏原始部落就是从渭水流域由西向东起源、迁移和发展的,故陕西是炎帝和黄帝的故里,
2、今天的河南人到底是不是古河南人?
每当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衣冠南渡的只是极少数上层精英,比如官员财主书生等,广大底层平民百姓则基本会选择原地固守。一是因为他们除了一亩三分地之外一无所有,背井离乡就意味着饿死;二是入侵者对不会劫掠杀戮放弃抵抗的平民百姓,并不是那些野蛮人仁慈善良,而是要把他们当成交税纳粮的财源,最重要的证据,是中原地区主要经济一直是农耕,并且生产力水平持续提高,这是游牧民族万万做不到的。
3、历史上从陕西逃荒到河南的难民,有没有在河南扎根的?能否分享下祖辈的经历?
屡次接收河南难民的陕西与河南休戚与共基本都是河南逃到陕西,以抗战时期最多,是各省收留河南人最多,除部分回去外,相当部分留着当地,后代都变成了陕西人,个别河南人聚居村子例外,但这样的村子很少,关中村子密密麻麻的,难民大多不愿意去陕北陕南,自然条件以前很差,河南是四战之地,基本大的战乱,对河南破坏窦很大,也直接造成了河南一度很贫穷的局面,战乱无疑是最大灾荒。
最近的浩劫是抗战,基本被占领了全境,花园口的决堤,死伤几百万,直到解放战争事情,还能处处看到,焦裕禄的故事里面,兰考的荒凉,也直接与那个混蛋举措有关,第二次就是明末农民起义,两大城市洛阳和开封都被攻破,河南是多年拉锯的主战场,地表建筑破坏触目惊心,造成陕西关中嘴大破坏的实际是清末的回民起义。陕西有关河之险,但建都在关中的大朝代,最终都城都被外来军事力量攻破,任何朝代末世军力都很孱弱,与地理关系不大,
陕西的地理优势,更多依托国家的实力,潼关与函谷关不易攻破,但陕北很容易突破,河套的都是总能威胁到长安。河南陕西唇齿相依,患难与共,多次接收河南难民,与之相应的是,豫西大片地区说陕西话,主要是清楚由陕西划出,主要是三门峡哪,除安康和商洛个别地方,语言受河南很小影响,这个很能说明问题,这个文化的影响与向心力不是无缘无故的。
陕西收留河南人的方式特别,最终都把那些人变成陕西人,现在网络确实有些人挑拨两个省关系,大多数人比较理智,个别杂音很刺耳,真不该谩骂陕西人,受人之恩不能忘,而且这个是世世代代的事情,陕西人脾气不好,但心软,见不得人受苦受难,一般不会驱赶与过分欺负难民。再就是,我呼吁严格打击历史争抢行为,应该形成全民族共识,
华夏文化发源肯定在如今河南,夏商地盘虽然很小,但其实相距不远,核心区域都在河南腹地,可惜除了东周王城外,连魏国都城都深埋黄土深处,黄帝究竟到过新郑没有故里,还真可能是。希望河南老乡保持良好心态,你们情况和韩国不一样,本来确实可能出现过的,就不要着急证明,先发展地区都有这样的遗憾,看看山西的古建筑和大院何其多,我们的被破坏了,但肯定有过,也事实可查,有理由心平气和。
4、河南人的祖先来自山西大槐树吗?你怎么看?
河南人的祖先不一定来自洪洞大槐树,河南之广大,光靠迁民是不足为凭的。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人口稠密,土地肥沃,肯定有以前的老土著河南人,历史上洪洞大槐树移民只是具体到了明朝洪武年间和永乐年间,据文献记载,从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五十年的时间闪,明朝政府在广济寺大槐树下设局驻员,先后18次大规模移民于京、冀、豫、鲁、皖、苏、鄂、陕、甘、宁等18个省巿,500多个县,进行了迁民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