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本土方言节目或是描写河南情况的一些影视作品,中不中也是河南一个特有的标签。以上三种说法哪个最真实已经不得而知,但这三个说法都毫无例外的诠释着河南是中原、古代认为河南是天下之中的地位,提出普通话概念,只是在民国以后,而大力推广普通话,准确讲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的事。
1、中华二字是怎么来的呢?中字和华字都具有哪些意义?
首先中华一词的出处现在基本同意是在秦汉大一统之后出现的但其来源众说纷纭,且缺可考据史料作为支撑,而不得公允。如秦始皇创造说,和儒家哲人以“天人合一”创造说,如此等等,彊胡陵暴,中华荡覆,狼狈失据。这句出自于桓温《请还都洛阳疏》,可信的史料中最早出现中华一词,也最接近其出现的时间,我们可以由此句来了解中华的含义。
2、河南话是古代的普通话吗?有哪些历史考证?
按照题主之题,回答很简单明了,即没有,不但河南没有,古代我国的任何地方均没有。这是因为:我国古代以来从未推广或有过普通话,提出普通话概念,只是在民国以后,而大力推广普通话,准确讲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的事。而普通话不是以北京方言为音准,而是以北京通州区的一个乡镇为基准音的北方方言,
鄙人理解题主是问:“古代河南有否官话(或雅言、雅语)”?这里明确问答:有。远古的雅言(雅语)及官话的形成与发展,是随着时代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的中心都城的变化而变化,春秋战国时,称为雅言或雅语,即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之《诗经》的读音。据考,此读音乃以河南和陕西关中一带的语言,
以后各代,一般都称官话。大体说来,夏商时期,其都城,除过夏初尧舜短期内在山西,中期短时期在今之鲁西与河南交界一带外,其他绝大部分都城均在河南,这样,就可以说,夏商之河南,多为雅言发源地。以后,河南洛阳为13朝古都,开封为7朝古都,这些朝代的今河南一带,无疑是官话所在地,。
3、“中”是河南的代名词吗,为什么?
感谢邀请,“中”算是河南的一个代名词,但是也不光只有河南人才说中,像山东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也说中,河南人中,河南真中,中字也频频出现在方言类节目中,在综艺类节目上也用中表示会说河南话,至于河南人为什么会说中不中,而不是行不行,好不好,在网上一般有三个由来的解释。其一是是说中国古称九州,为了寻找九州之中,就在河南拿仪器测量,问中不中;其二是得名于嵩山,因为嵩山是五岳中的中岳;其三是周公经求证认为豫州便是天下之中,也就是中州,
以上三种说法哪个最真实已经不得而知,但这三个说法都毫无例外的诠释着河南是中原、古代认为河南是天下之中的地位。“中不中,中”的方言已经深入到河南人的日常生活,也是河南人无法抹去的家乡烙印,特别是在外地能听到一句中不中就显得格外亲切,在河南本土方言节目或是描写河南情况的一些影视作品,中不中也是河南一个特有的标签。
此外河南还有“弄啥嘞,咋着类”等等一系列带有河南本地特色的方言也广为人熟知,我是河南本地人,在生活中也说了很多中不中,觉得自然也不经意,也习惯于听到别人说中不中,这就是在家乡生活的感觉吧。现在走出去的河南人越来越多,了解河南的也越来越多,希望河南的优秀文化和本地特色也能走出去发扬光大吧,我是海域蓝豚,活跃在豫中地区,河南本地自媒体,为河南点赞,欢迎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