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以后,依然定都开封,当宋朝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宋太祖已经意识到开封的弊端了,但是还没有来得及解决就去世了。因为宋朝皇帝的地位是靠后周就成的支持,并强迫后周皇帝让位而得来的,开封作为宋朝的都城,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主要总结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宋朝有多少个皇帝?
北宋共9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960年—976年)宋太宗赵匡义(976年—997年)宋真宗赵恒(997年—1022年)宋仁宗赵祯(1022年—1063年)宋英宗赵曙(1063年—1067年)宋神宗赵顼(1067年—1085年)宋哲宗赵煦(1085年—1100年)宋徽宗赵佶(1100年—1125年)宋钦宗赵桓(1125年—1127年)南宋共9位皇帝宋高宗赵构(1127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1162年—1189年)宋光宗赵敦(1189年—1194年)宋宁宗赵扩(1194年—1224年)宋理宗赵昀(1224年—1264年)宋度宗赵禥(1264年—1274年)宋恭帝赵隰(1274年—1276年)宋端宗赵是(1276年—1278年)宋幼主赵昺(1278年—1279年)。
2、开封作为宋朝都城却易攻难守,宋朝皇帝为何不迁都?
开封作为宋朝的都城,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主要总结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经济、政治、人口、地理,一、经济方面的原因在宋朝之前,中国的都城不是长安就是洛阳。但到了宋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传统汉族人的战略空间被压缩的非常严重,北宋先失去了幽云十六州,然后随着西夏的崛起,失去了对西北河套地区的控制。
已经临近国境线的长安城几乎荒废,后唐时期洛阳受战乱影响非常大,而此时,开封作为中原地区的经济重镇开始崛起。又加上五代时期定都的原因,开封当时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二、政治方面的原因后周时期都城在开封,赵匡胤登机做皇帝的时候,满朝的臣子几乎都是后周的旧臣,大家所有的人在开封都置办了产业,对迁都之说没有兴趣。
皇帝看在这个方面得不到大家的支持也就不了了之,因为宋朝皇帝的地位是靠后周就成的支持,并强迫后周皇帝让位而得来的。在北宋的中后期,和北方的契丹人相对来说还算和平,再没有更多的军事压力的情况下,宋朝的皇帝对迁都也失去了兴趣,三、人口方面的原因宋朝是中国人口爆发的高峰期之一,光在开封地区就居住了100多万人,史料上记载,东京城的居民日常生活中已经开始普遍使用煤。
经济之繁荣,人口之聚集,对本地区粮食的生产有非常高的要求,开封地区虽然地处平原易攻难守,但粮食产量却是他的优势。同时东京城的周边毕竟会有大量的军队部署,而这些如此集中的人口数量,更是加重了对农业和运输的要求,四、地理方面的原因北宋时期开封是中国的漕运枢纽中心之一。在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步南移的情况下,把南方地区的人财物运送到北方的政治中心,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3、宋朝历代皇帝认识不到开封的弊端吗?
关中地区饱受战乱,水土流失严重,开封因其地理优势,有利于经济发展,唐朝灭亡以后,五代都没有延续唐朝在关中地区建都,而是以开封为都城。宋太祖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以后,依然定都开封,当宋朝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宋太祖已经意识到开封的弊端了,但是还没有来得及解决就去世了,后世之君或许也能认识到开封的弊端,但是他们都是守成之君和亡国之君的底子,没有魄力和能力可以去解决这个问题。
一、开封的地理劣势开封处于河南东部,中原腹地,一马平川,到哪里都很方便,这样的地方作为都城,经济发展肯定是极好的,但是不利于军事防护体系构建,无险可守,只能依靠大量军队全方位防护,本来只要定都开封的国家一直强大的话,坏处反而会是好处,军队出动效率高,能够快速打击敌人,但是偏偏宋朝在统一各国后面对的是强大的草原帝国——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