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点是脉长,即手指能感觉到的脉的轴向范围的长度,分为长脉和短脉,若节律不齐,则有促脉、结脉、代脉,若强弱、大小不齐,则有微脉、散脉,第八点是脉宽,即手指能感觉到的脉的径向范围,分为大脉和小脉,我很喜欢这个把脉方法,脉象流畅的是滑脉,难脉的是涩脉,强脉为实脉,弱脉为虚脉。
脉诊是中医最难掌握的东西。浮动、滑动、计数、收敛...!我告诉你理论上是怎样的。但是到底是什么,还是要靠自己的诊所去感受积累。那么为什么正版老中医这么受欢迎呢?不用问病史就能知道病人得了什么病。然后对症治疗!不要用西医的理论来评判中医。无法解释。最后,如果中医没用,那几千年也不会存在了。疑似脉诊?在没有b超的封建社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脉诊来诊断贵妃怀孕。否则,太医早就被斩首了
推荐你看看彭紫的《易元运动古中医》和这本书的脉诊法。我很喜欢这个把脉方法。就是对面坐,双手把脉,有利于左右手对比。最突出的脉搏当然是患病的位置。而且,不容易忘记。初学的时候,做完了就忘了脉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所以,药方要在手不离开脉的时候下。这也是彭子仪先生说过的一句话。
3、如何快速学会号脉首先感受一下脉搏的位置,有的可以轻轻一摸,有的需要用力一摸,这就区分了浮脉和沉脉。第二点是脉冲的强度,强脉为实脉,弱脉为虚脉。第三点是脉冲的频率,在一个健康的人,呼吸和吸气之间的脉搏应该跳动四次,延迟不到四次,超过五次不到七次。第四点是脉搏的张力,如果按一下,感觉就像是按在弦上,又强又硬,这就是弦脉。如果你感到放松和温柔,这是一个缓慢的脉搏,第五点是脉搏的均匀性,节奏是否均匀,力度大小是否一致。若节律不齐,则有促脉、结脉、代脉,若强弱、大小不齐,则有微脉、散脉,第六点是脉搏的流畅性,即脉搏的流畅性。脉象流畅的是滑脉,难脉的是涩脉,第七点是脉长,即手指能感觉到的脉的轴向范围的长度,分为长脉和短脉。第八点是脉宽,即手指能感觉到的脉的径向范围,分为大脉和小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