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很早就有赞美济南泉水的句子,如“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元·于钦《汇波楼记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刘鹗)”等等。此外,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对济南的泉水有过描述,只要是济南的泉水,都拥有同样的滋味,对于此行为,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6元钱一袋水,即水6元,袋免费呢。
1、济南泉水的历史?
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古称泺,以“泉城”闻名,有“泉都”的美誉。史上很早就有赞美济南泉水的句子,如“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元·于钦《汇波楼记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刘鹗)”等等,济南的泉水历史悠久。从古至今,都不乏对于泉水的记载,《左传》中《桓公十八年》有“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其中,泺水之源,也就是现在的趵突泉,
此外,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对济南的泉水有过描述:“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其中,关于济南“七十二名泉”的说法首先出现在金代,金代人所立的《名泉碑》中列举了济南七十二名泉。从此以后,济南“七十二名泉”说法便流行于世,但是,关于这七十二泉到底是哪些泉,历史上的记载却各有不同。历史上关于济南七十二名泉的记载大致有共有三处,
第一处是元代于钦《齐乘》记载的的金代《名泉碑》中所述的七十二泉;第二处是明代山东按察司佥事、诗人晏璧所作的《济南七十二泉诗》,在这首诗中记录的七十二泉与《名泉碑》所记录的有13个不同;第三处是清代郝植恭所作的《济南七十二泉记》。虽然,不同的人记载不同,但可以确定的是,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百脉泉五大泉群是济南七十二名泉的主要组成部分,
2、济南哪一眼泉水最好喝?
济南被称为泉城,市区内有四大泉群、七十二名泉。临泉而居的济南人有饮用泉水的习惯,泡泉水茶、做泉水豆腐、泉水酸梅汤每天早上,晨练的老济南人都会拎上一个小桶,活动完腿脚后就在泉边打上一桶水,行走在街头巷尾,相互打着招呼,回家烧水做饭,不过,这种饮用泉水的习俗,在历史上更多是集中在以芙蓉街为代表的老城区里。
在这里,几乎每个庭院里都有泉眼,而济南人更习惯称之为“井”,全院人的日常用水就全部指望它了,夏天,有泉眼的老城区宅院里,空气湿润、清新,泉水清洌,把西瓜放进去,不一会儿就提上来冰镇西瓜。冬天,清晨或傍晚,宅院里一片水汽蒸腾,穿行而过头发上会粘上晶莹的水珠泉水就这样滋养着泉城人,济南也因此有了“家家泉水”的美誉,
这些多数深藏于民居的泉眼并没有名字。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济南市名泉办联合媒体曾开展过“查寻无名泉”的活动,随后,经查证的无名泉陆续命名,湮没、填埋的也清挖出来。那么,这些陆续被命名的“水井”那一口的水更好喝?其实,差别并不大!因为济南的泉水成因是南部山区的降水,通过熔岩地貌进行地表渗透、地下径流,自高而低流向北部的济南市区,遇到城区地下岩体阻挡,在强大压力下冲向地面,形成了一处处名泉,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冲出地面的名泉,其水质基本没有差别。用济南百姓的话说:都经过了上百公里的地下岩石的层层净化,“既是矿泉水,又是纯净水”,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除老城区居民还保留着饮用泉水的习惯之外,更多的人会选择到黑虎泉、白石泉、九女泉等处打水饮用。给外地人的感觉,似乎是济南人从历史上就有饮用黑虎泉水的习惯,
其实并非如此!在明清时的济南有一个传言,称喝了黑虎泉水,女人会变成“大脖子”。而且这个传言被当时的文人也记录了下来,明朝的工部员外郎、吏部郎中、诗人王象春曾在大明湖的百花洲一带居住,他写下了关于泉城107眼名泉的诗集《齐音》。在书中,他记载“城东有黑虎泉,俗传是水神,遂有庙祀,泉势冲突,妇女饮之辄瘿。
”这里的“妇女饮之辄瘿”,说的就是妇女饮用了黑虎泉水后会得“瘿”病,那么,瘿病是什么?就是民间俗称的“大脖子病”。“大脖子病”的症状是脖子粗大,严重者脖子处如同长了一个大瘤子,古人称此病为“瘿”,又称瘿肿、瘿瘤等,因为古人的医学知识、经验的欠缺,并不知道“大脖子病”是因为碘缺乏或摄入过多导致的,据史料记载,过去的许多地区尤其山区,人们一生也很难吃一次海盐,许多村子家家都有“大脖子病”,正如所记载的“小如核桃大如瓜,累然垂于项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