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工业园建于城南,听说发展的还可以。形成了铁路公路无缝衔接彰显邓州交通优势,为邓州经济发展提供交通基础,著名作家二月河生在邓州、长在邓州,你对于邓州未来的发展有着怎样的看法,邓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较之前也算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州城区东部一马平川,豪无阻拦,所以向东部发展是最经济最简单的方法。
1、邓州为什么不向西发展?
因为邓州西部铁路的原因。众所周知,邓州城区东部的建设日新月异,但铁路以西近十年基本没什么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铁路的原因。城区主干道新华路的三孔桥,一到节假日赌得水泄不通,而且一到下雨天积水严重,已经发生多次汽车抛锚事件,因为雷锋路到了铁路也拐进新华路,仲景路和团结路往西都不通,这样给三孔桥的交通压力徒增。
当然人民路一孔桥的情况和三孔桥差不多,当然有得会说修一个立交桥跨过铁路不就完了吗?这桥想修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个是邓州作为一个农业为主的县级市财政不行,另外这个要和铁路部门商量,铁路部门要考虑铁路安全等等原因。另外邓州城区东部一马平川,豪无阻拦,所以向东部发展是最经济最简单的方法,现在邓州市政府为了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提出建设湍北新区,湍北新区的定位就是行政中心,商业布局依然会在河南岸。
2、河南邓州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发展的潜力大吗?
邓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较之前也算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记得小时候的邓州市,对了,那时候叫邓县,到处是农田,瓦房茅草屋,后来建了火车站和汽车站,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外婆家就是火车站附近,她们那个村,好多家抓住了机会,开了家庭旅馆,家庭条件提高了许多,生活日渐富足,摆脱了贫困!慢慢的,路也修的好了宽了,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商场门店遍地开花,菜市场、化肥厂、卷烟厂如雨后春笋,一派繁荣景象,
花洲书院修复开园,喜迎八方来客。雷锋纪念馆,记载雷锋生平,雷锋邓州战友继承雷锋精神,把雷锋精神撒在邓州的土地上,大公园、明珠湖、湿地公园,为邓州人民开辟休闲乐园。棉纺厂前几年还可以,如今形势不是太好,有的已经关闭,邓州工业园建于城南,听说发展的还可以。小城市经济,工资不高!很多人为了生活,还是去了外地打拼,
3、高铁邓州东站,拉近了邓州与新野之间的距离,两城怎样才能相向融合发展?你怎么看?
谢邀,我是会答不会答上来一通乱答的答哥。首先邓州东站的建设从一开始都争议满满,从郑万高铁规划方案一出,邓州和新野的老乡都摸拳擦掌,一时间网络上争高铁闹的风头无两,最终政府拍板,建立邓州东站,邓州东站虽在邓州境内,却与新野县城更为接近,显然是政府为了照顾两地父老乡亲的最佳方案,所以说两地人民应该团结,共同发展和利用好高铁带动当地人民的经济水平增长才是实事。
4、邓州的前景如何?
发展的潜力很大,笔者还是比较看好!主要有几个发展优势,第一区域优势邓州市它是河南境内的一座省直管市,它的区域位置优势是比较的明显的,邓州市它是豫西南门户城市,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身处在豫西南与湖北省的交界之处,而且邓州市在武汉、西安、郑州这三个“大三角”以及南阳、十堰、襄阳这三个“小三角”城市群当中还起着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
有豫、鄂、陕“三省雄关”之称,国土面积2369平方公里,第二交通便捷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邓州市的交通也是非常的便捷的,邓州市境内铁路有三条高铁郑万,焦柳铁路,浩吉铁路形成三个火车站“邓州站、邓州东站、邓州西站”。公路方面有二广,邓内,鄂豫三条高速,另省道很多,形成了铁路公路无缝衔接彰显邓州交通优势,为邓州经济发展提供交通基础。
第三邓州名人才俊辈出,历史上曾孕育出62位侯王、11位宰相,现代著名作家姚雪垠、周大新、语言学家丁声树、教育家韩作黎、杨蕴玉等都是邓州杰出代表。著名作家二月河生在邓州、长在邓州,第四邓州资源丰富独特,盛产小麦、棉花、芝麻、烟草、小辣椒、花生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是国家粮食、黄牛、外贸烟出口生产基地,素有“粮仓”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