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 > 晋城市 > 李矩,李矩字世回平阳人也童龀时与群儿聚戏便为其率计画指

李矩,李矩字世回平阳人也童龀时与群儿聚戏便为其率计画指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9-12 07:01:41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李矩字世回平阳人也童龀时与群儿聚戏便为其率计画指

李矩,字世回,平阳人氏。李矩儿童时期,跟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就当孩子头目,设计指点,有成年人的气量。等到长成大人,担任本郡的督护。适逢刘元海攻打平阳,百姓四处逃跑,李矩平素受到乡里人爱戴,于是被推举为坞主。

李矩字世回平阳人也童龀时与群儿聚戏便为其率计画指

2,李矩的故里在哪里

山西临汾市。李矩,字世回,代郡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晋朝官员、将领。勇猛刚毅,颇多谋略,心有大志。初为县吏,梁王司马肜以为牙门将。平定齐万年叛乱,封东明亭侯,迁汝阴太守。抵抗前赵入侵,保护晋愍帝,拜荥阳太守。打败刘畅与石勒,加封冠军将军。晋元帝即位,拜都督司州诸军事、安西将军、司州刺史,封平阳县侯。率军平定叛乱,消灭贼寇,并屡次击败前赵军队。太宁三年325年,部下密谋叛投后赵,李矩无力镇压,投归朝廷。行到鲁阳县,为石良所破,坠马而死,葬于襄阳岘山。

李矩的故里在哪里

3,唐明皇的儿子李瑁事迹

唐玄宗十八子。初名李清。开元十三年封寿王,并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大历十年(775年)薨。   其妃为杨玉环,后被玄宗所夺,另纳魏来馨。后又封韦氏为正妃。  《新唐书·卷八十二·》  寿王瑁,母惠妃频姙不育,及瑁生,宁王请养邸中,元妃自乳之,名为己子,故封比诸王最后。开元十五年,遥领益州大都督。初,帝以永王等尚幼,诏不入谒。瑁七岁,请与诸兄众谢,拜舞有仪矩,帝异之。宁王薨,请制服以报私恩,诏可。大历十年薨,赠太傅。子王者三人,僾王德阳郡,伓济阳郡,偡广阳郡,伉薛国公,杰国子祭酒。   《旧唐书·列传五十七》   寿王瑁,玄宗第十八子也,初名清。初,瑁母武惠妃,开元元年见幸,宠倾后宫,频产夏悼王、怀哀王、上仙公主,皆端丽,襁褓不育。及瑁之初生,让帝妃元氏请瑁在于邸中收养,妃自乳之,名为己子。十余年在宁邸,故封建之事晚于诸王。宫中常呼为十八郎。十三年三月,封为寿王,始入宫中。十五年,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大使。二十三年,加开府仪同三司,改名瑁。二十五年,惠妃薨,葬以后礼。二十九年,让帝薨,瑁请制服,以报乳养之恩,玄宗从之。瑁,天宝中有子封为王者二人:怀为济阳郡王,偡为广阳郡王、鸿胪卿同正员。 http://baike.baidu.com/view/497100.htm?fr=ala0_1
唐玄宗十八子。初名李清。开元十三年封寿王,并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大历十年(775年)薨。 <br>  其妃为杨玉环,后被玄宗所夺,另纳魏来馨。后又封韦氏为正妃。<br>  《新唐书·卷八十二·》<br>  寿王瑁,母惠妃频姙不育,及瑁生,宁王请养邸中,元妃自乳之,名为己子,故封比诸王最后。开元十五年,遥领益州大都督。初,帝以永王等尚幼,诏不入谒。瑁七岁,请与诸兄众谢,拜舞有仪矩,帝异之。宁王薨,请制服以报私恩,诏可。大历十年薨,赠太傅。子王者三人,僾王德阳郡,伓济阳郡,偡广阳郡,伉薛国公,杰国子祭酒。 <br>  《旧唐书·列传五十七》 <br>  寿王瑁,玄宗第十八子也,初名清。初,瑁母武惠妃,开元元年见幸,宠倾后宫,频产夏悼王、怀哀王、上仙公主,皆端丽,襁褓不育。及瑁之初生,让帝妃元氏请瑁在于邸中收养,妃自乳之,名为己子。十余年在宁邸,故封建之事晚于诸王。宫中常呼为十八郎。十三年三月,封为寿王,始入宫中。十五年,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大使。二十三年,加开府仪同三司,改名瑁。二十五年,惠妃薨,葬以后礼。二十九年,让帝薨,瑁请制服,以报乳养之恩,玄宗从之。瑁,天宝中有子封为王者二人:怀为济阳郡王,偡为广阳郡王、鸿胪卿同正员。 <br><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baike.baidu.com%2fview%2f497100.htm%3ffr%3dala0_1" target="_blank">http://baike.baidu.com/view/497100.htm?fr=ala0_1</a>

唐明皇的儿子李瑁事迹

4,被忽略的英雄将领李矩西晋在北方最后的钉子户

李矩是平阳人,曾经任职县吏和平阳督护,后称病离任。永嘉二年(308年),匈奴刘渊称帝建立汉国,入寇平阳。李矩被乡民推为坞主,先后以荥阳、新郑为基地聚众自保。李矩很有军事才能,在与异族势力的对抗中,屡战屡胜,表现颇为不俗。 永嘉五年(311年)冬,汉国大将石勒进攻荥阳。李矩安排老弱入山,散放牛马诱敌。石勒部众争相夺取牛马,李矩趁机发动伏兵攻击,取得大胜。 建兴二年(314年)六月,汉国大将刘曜进攻怀城,河内太守郭默抵挡不住,前往新郑投奔李矩。李矩安排部将郭诵领兵接应,却因为兵力不足不敢冒进。正好并州刘琨派其参军张肇率领五百鲜卑骑兵到长安觐见愍帝,由于道路不通准备返回,途中路过李矩营地。李矩知道刘曜部下的屠各匈奴向来惧怕鲜卑骑兵,便劝说张肇共同攻击刘曜部队,果然对方见到鲜卑骑兵便不战而走。郭诵趁机派遣勇士轻舟渡河夜袭怀城,大破敌军留守营垒,顺利将郭默所部救回。 建武元年(317年),汉帝刘聪派刘畅率步骑三万进攻荥阳。接近李矩驻地时,刘畅派人招降李矩。由于对方来得太快,李矩所部并未做好准备。但李矩并不慌乱,将精锐隐藏起来,让对方见到的都是些老弱,同时将计就计派人送上牛酒诈降。刘畅不虞有他,大摆宴席庆祝,将士尽皆醉倒。李矩获知敌情后准备夜袭,派郭诵在春秋时郑国名臣子产的祠堂中祷告,并让巫师声称子产会派神兵助战,于是部下不再畏惧对方兵多,反而跃跃欲试。李矩便挑选勇士千人,由郭诵率领掩击刘畅营垒,斩杀数千人,刘畅仅以身免。 而此前郭默听说刘畅来犯,派其弟郭芝率兵救援。援兵来都来了,不能白走一趟。李矩当机立断,果断改变策略,拨给郭芝五百匹战马,分三路连夜追击,再次大胜而回。 当年年底,汉国太子刘粲率步骑十万进攻洛阳,守将赵固退保阳城山,向李矩告急。李矩派郭诵率兵援救,进屯洛口。郭诵也是个猛人,派耿稚、张皮等悍将趁夜渡河突袭汉营,分十路进攻。刘粲自恃兵多疏于防备,部众于夜中不明虚实而惊溃,被杀伤大半,刘粲逃往阳乡。耿、张攻占刘粲营垒,尽获其军械物资。 等到天明刘粲回过神来,发现对方没多少人,便收拢剩余军队全力反攻,耿、张硬是坚守了二十几天。期间李矩派三千精锐前往接应,被刘粲临河列阵据守,连战数日渡河不成。李矩又出新招,派人潜入耿、张营垒,选精锐骑兵千人,杀掉所获牛马,烧毁军械物资,趁夜突围而出。汉帝刘聪派兵追赶不及,恼怒之下竟然发病而死。 这些战绩十分耀眼,特别是救援洛阳的那一战以少敌多,占尽了便宜,还气死汉帝刘聪,算是李矩的得意之作。 从这些战例来看,李矩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多谋而善断,是个优秀的将才。 当时在北方其他晋将中,苟晞、祖逖算是军事才能不错的,苟晞更是号称名将,一度被誉为“韩白”,与之相比,李矩毫不逊色甚至还有过之。 其用兵特点 一是不拘一格, 善于根据战场形势随机应变,关键时候屡出奇计破敌。 二是善于利用夜间作战和突袭, 在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这种作战方式扬长避短,是非常合理的选择。 李矩任用的部下也很有将略,特别是郭诵,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后来被李矩奏请为阳翟令,独挡一面发动民众耕作守土,多次设伏击败前来袭扰的石勒部队,曾率五百劲勇追击四千敌骑并大破之,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 李矩依托的仅仅是荥阳一个残郡,但李矩有大局观念,善于争取各方支持,为长期抗敌创造了外部条件和内部基础。这一点李矩比并州刘琨、幽州王浚、青州苟晞等拥一州之地的正牌军做得更好,因此坚持的时间也更长。 一是积极获取政治资源。 永嘉五年(311年)洛阳陷落时,西晋太尉荀籓、卫将军华荟出奔,却被侯都率领乱军劫掠,连人都差点被吃尽。李矩出兵救护,讨灭候都,供给住所和粮食。后来荀藩建行台,承制任命李矩为荥阳太守。 李矩带领流民聚众自保,部属没有名分。被授予荥阳太守的官职,虽然只是空头支票,但总算是得到了朝廷的承认,李矩通过救援荀、华二人,至少是争取到了朝廷名义上的支持,军事行动师出有名,不再被作为乱军看待,体现了高明的政治眼光。 二是努力团结友军力量。 永嘉之乱后,地方州郡势力杂乱分布,但都是各自为政,甚至互相猜忌防范。幽州王浚就对并州刘琨的发展十分不满,刘琨不得不忍让。郗鉴、李述和刘演为不同行台承制任命的兖州刺史,各据一郡互不买账。而李矩则表现出了极强的大局观念,不抱派系之见,团结周边的魏浚、郭默等晋朝将领,共同对抗异族势力,比起其他将领,境界高出几个层次。 荀藩建行台后,同为聚流民自保起家的河南尹魏浚前往拜访商议军事,荀籓邀李矩同会。李矩的部下都担心对方设下鸿门宴意图吞并,但李矩并不怀疑,毅然连夜赴会,最终与魏浚结交订立同盟,可谓有胆有识。魏浚死后,其族子魏该领军,继续保持与李矩的同盟关系,多次协同作战给予帮助。 而在郭默顶不住刘曜的攻击前来投靠时,李矩也毫不迟疑的予以接纳。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李矩的统一战线工作是相当出色的。在他的主导下,河南一带的流民势力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同盟,这对于长期抵抗是极为有利的。 三是分化拉拢对方势力。 镇守洛阳的汉国将领赵固与其手下周振不和,周振向汉帝刘聪秘密告发赵固的罪行。刘聪命令刘畅击破李矩后,到洛阳杀掉赵固,代之以周振。李矩夜袭刘畅得胜,正好获得了这封敕书。李矩当即将敕书送给赵固,赵固果然马上干掉周振,率领一千骑兵向李矩投降。 这件事李矩干得非常漂亮,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成功将对方力量争取过来,效益比打仗攻城可是强了不少。李矩凭借敏锐的嗅觉和果断的行动,把握住了稍纵即失的机会,一出手即中,令人佩服。只可惜这样的机会不可多得。 赵固投降后,刘聪大举进攻以图报复,没有成功反而被气死,汉国随之大乱,刘曜、石勒决裂而大打出手,蝴蝶效应也算是很厉害了。 在当时的条件下,各方势力要生存发展,必须以人为根本,有人才有生产力,才有战斗力。有长远眼光的枭雄,都注重发展占领范围内的户口,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实力。 李矩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对民众非常关照,特别是遇到饥荒、病疫时,尽力予以抚恤,百姓赖以生存,而远近流民争相依附。 在李矩的苦心经营下,荥阳一带不大的地方,算得上是乱世中的一方乐土。 太兴二年(320年),前赵驻守洛阳的尹安、宋始四将互相猜疑,见有隙可乘,李矩和郭默趁机各派一千骑兵进逼洛阳。压力之下四将出现慌乱,先向后赵投降,后来又向李矩投降。在后赵将领石生的干预下,此事最后没有成功。但洛阳一带的民众趁机投奔李矩,洛阳城为之一空。可见李矩确实深得人心,民众乐于归附。 反观其他将领,除了祖逖,做得都差强人意,有的甚至可以说相当糟糕。刘琨在并州,做了大量工作,也招抚了不少流民,但却不能长期坚持,到后来每天因失望而离去的和前来归附的人数差不多,算是前功尽弃。王浚在幽州,根本就没有把百姓当回事,一心只想自己称帝,搞得人心离散。苟晞在青州为政苛暴,其弟苟纯代理州政,杀伐更加过之,更是将民众逼走,反而资民于敌。 从军事、政治、外交、民政等各方面来说,李矩都已经没办法做得更好。然而由于先天不足,终究无法扭转局势。能够支撑到最后一个,已经是个奇迹了。 一是起点太低,发展不具基础。 李矩最初只是被乡人推为坞主,人数规模不详。从各地坞主聚众多则数千家,少则数百人的规模来看,李矩大概处于中等水平,聚众可能千家左右。即使后来被署为荥阳太守,实际能控制的也不可能是齐整一郡。守着这点家底,既要生产又要战斗,自保尚且不暇,想扩大根据地那是千难万难。 实际上多次战斗都是敌攻我守,敌众我寡,出动兵力多的也就数千。派军到洛阳援救赵固只是接应,算不上主动出击,那也已经到了外出作战的极限了。对这一情况,李矩其实也十分清楚。刘聪死后汉国内部大乱,李矩却因为兵少无力作为,眼看着良机坐失而愤恨不已。 二是强敌环伺,发展没有空间。 西晋朝廷不中用,短时间就被打垮,荥阳一带瞬间就成了腹背受敌的孤岛。坞壁势力本来只是想抵抗乱兵侵扰,突然要面对强敌,此时再想发展壮大,却已没有余地了。 敌方势力已经坐大,虎口拔牙毫不现实。而对其他聚众自保的势力既已选择联盟,为了不破坏统一战线,却又不能再打吞并的主意。两条路都堵死,想发展壮大也没地方。假若此时有足够强势的一方,能够整合分散的势力为一家,或许比这种松散的联盟更为有利也未可知。 三是后方无靠,发展缺乏支持。 永嘉之乱后西晋朝廷自身难保,无法给予支持。南渡后的东晋朝廷则将主要精力放在稳定政局上,并无心经略中原,对流民势力的态度是既利用又戒备,只想让其在北方充当肉盾。一旦南行,便会极力遏制,甚至采取武力行动。因此,李矩在荥阳的生存十分艰难,不但后方指望不上,连退路都没有,只能死扛。 而后来石勒采取釜底抽薪的战术,派石生率并大行抄掠,使李矩无法积聚粮食,在没有后方支援的情况下陷入饥荒,无力继续支撑。此前祖逖在豫州与石勒相持,也是被这一战术遏制,始终无法进一步发展。如果后方支持有力,应当不至于此。 依附李矩的郭默为人凶狡无信,李矩以大局为重予以接纳,并没有兼并其部众。祖逖死后,其弟祖约代领其众,郭默以为可图,不听李矩节制,出兵攻击祖约意欲夺取地盘,结果反被击败。 本来就松散的同盟,居然自己打起来了,已经建立后赵的石勒正在一旁虎视眈眈,见机立即行动,太宁三年(325年)派石匆进攻郭默。郭默这时候却害怕起来,建议李矩投降石勒此时的对头前赵刘曜,被李矩拒绝。石勒又派石良率精兵五千攻击李矩,李矩迎击失败,吃亏不小,连手下悍将郭诵之弟都被俘了。 郭默不识时务,利欲熏心,在强敌当前还去打友军的主意,惹来石勒进攻,却把李矩坑苦了。与石勒相比,李矩实力小得多,此前屡胜不足损敌,却一败便进入颓势。但李矩和郭诵仍然不肯屈服,拒绝了石勒威逼利诱的招降。石勒便派石生屯驻洛阳,到李矩的地盘大肆抄略破坏,立马让李矩、郭默部众进入缺粮状态。 郭默再次劝说李矩投降刘曜。迫不得已之下,李矩打算驱虎吞狼,派人向刘曜投降,想借刘曜之力对抗石勒。刘曜派刘岳进攻石生部队,却先胜石生,后败于石虎。郭默失去信心,在一次败于石匆之后,直接从密县向南逃奔建康,和李矩连招呼都不打。 郭默南逃,李矩更加独木难支。部下也渐渐丧失信心,部分意志不坚定的暗中打算投降石勒,李矩虽然知道但却毫无办法。见大势已去,李矩只好率部众南归东晋朝廷。然而部下却不愿离开家园,半路纷纷离散,只有郭诵等一百多人弃家跟随。 行至鲁阳,李矩坠马而死。 作为一名在战场拼杀多年,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的将领,居然在骑马走路时坠马,显然是心神不宁之故。 壮志未酬,南归之路命运未卜,想必也是心情黯然。只是作为在北方抵抗到最后的晋将,居然死于一次交通事故,既不悲壮,也无哀荣,令人感慨。 自永嘉之乱后,李矩一直坚守了14年,是坚持时间最久的将领,成为了晋朝在北方最后的钉子户。李矩心怀大志,身具才能,虽然功业未竟,但力尽而败,虽败犹荣。论操守、才能、功劳,李矩并不亚于刘琨、祖逖等名将,然而却一直被后人忽略,这对李矩来说很不公平。李矩死后,部下将其葬于岘山,与羊太傅堕泪碑相伴,这恐怕是对李矩唯一的告慰了。

5,李瑁是什么时候死的

李瑁:大历十年(775年)正月十二死的。李瑁,唐玄宗十八子。初名李清。开元十三年封寿王,并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775年(大历十年)薨。其妃为杨玉环,后被玄宗所夺。后又封韦氏为正妃。人物生平: 开元廿三年(735)年,不到17岁的杨玉环被选纳为寿王李瑁的妃子,因为母亲武惠妃正受宠,所以小两口恩爱大约生活了5年时间。后杨玉环被唐玄宗看上,抢走。爱妃的李瑁在极度委屈和万般无奈之中,鸾孤凤单地默默等待了4年半。 天宝四载(745)年七月下旬,他才在他的父亲作主下,重新娶了一位姓韦的王妃.仅仅10天后,他的父皇就把自曾祖爷唐太宗时代就已废置不用的"贵妃"名号,赐给了那楚楚动人的杨玉环.正史记录,寿王李瑁在王妃杨玉环离开后的第二年,就替刚刚死去的伯父宁王李宪守孝三年,以后虽被父皇疏远冷淡,但他还是与另娶的韦妃相依为命,生有5个儿子,其中3人封王.李瑁本人到大历十年(775年)正月十二才溘然长眠。
李瑁:唐玄宗十八子。李名李清。开元十三年封寿王,并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大历十年(775年)薨。《新唐书·卷八十二·》寿王瑁,母惠妃频姙不育,及瑁生,宁王请养邸中,元妃自乳之,名为己子,故封比诸王最后。开元十五年,遥领益州大都督。初,帝以永王等尚幼,诏不入谒。瑁七岁,请与诸兄众谢,拜舞有仪矩,帝异之。宁王薨,请制服以报私恩,诏可。大历十年薨,赠太傅。子王者三人,僾王德阳郡,伓济阳郡,偡广阳郡,伉薛国公,杰国子祭酒。《旧唐书·列传五十七》寿王瑁,玄宗第十八子也,初名清。初,瑁母武惠妃,开元元年见幸,宠倾后宫,频产夏悼王、怀哀王、上仙公主,皆端丽,襁褓不育。及瑁之初生,让帝妃元氏请瑁在于邸中收养,妃自乳之,名为己子。十余年在宁邸,故封建之事晚于诸王。宫中常呼为十八郎。十三年三月,封为寿王,始入宫中。十五年,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大使。二十三年,加开府仪同三司,改名瑁。二十五年,惠妃薨,葬以后礼。二十九年,让帝薨,瑁请制服,以报乳养之恩,玄宗从之。瑁,天宝中有子封为王者二人:怀为济阳郡王,偡为广阳郡王、鸿胪卿同正员。
李瑁唐玄宗的第十八个儿子,封为寿王,其人不怎么出名,据《新唐书》卷七十二,应该是大历十年死的,即公元775年 。
李瑁,唐玄宗十八子。初名李清。开元十三年封寿王,并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775年(大历十年)薨。其妃为杨玉环,后被玄宗所夺。后又封韦氏为正妃。开元廿三年(735)年,不到17岁的杨玉环被选纳为寿王李瑁的妃子,因为母亲武惠妃正受宠,所以小两口恩爱大约生活了5年时间。后杨玉环被唐玄宗看上,抢走。爱妃的李瑁在极度委屈和万般无奈之中,鸾孤凤单地默默等待了4年半。天宝四载(745)年七月下旬,他才在他的父亲作主下,重新娶了一位姓韦的王妃.仅仅10天后,他的父皇就把自曾祖爷唐太宗时代就已废置不用的"贵妃"名号,赐给了那楚楚动人的杨玉环.正史记录,寿王李瑁在王妃杨玉环离开后的第二年,就替刚刚死去的伯父宁王李宪守孝三年,以后虽被父皇疏远冷淡,但他还是与另娶的韦妃相依为命,生有5个儿子,其中3人封王.李瑁本人到大历十年(775年)正月十二才溘然长眠.。
我也想知道,,我想大概是他跟杨玉环之间值得纪念的东西吧,他可能还爱杨玉环

6,卫夫人的相关考证

卫夫人(272-350)姓卫名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晋时期的河东卫氏是一个著名的书法世家。卫夫人的从祖卫觊、从伯卫瓘、从兄卫恒,都是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卫夫人自小受家族影响,成为一个书法高手。后来又成为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没有卫夫人的启蒙教育,也就没有后来的书圣王羲之。关于卫夫人的书法成就、书法特点以及她和王羲之的关系,许多书法史书都有记载。现略举两例:刘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载:“晋中书郎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唐张怀瓘《书断》载:“卫夫人名铄,字茂漪。廷尉展之女弟、恒之从女(应为从妹),汝阴(今安徽阜阳。按:原注“应为江州”,误。据李矩本传,李矩年轻时因捍卫家乡有功,被东海王司马越任命为汝阴太守。其时世界上还没有江州。江州即今江西九江,当时叫柴桑。李矩最后官至都督河南三郡军事、安西将军、荥阳太守、修武县侯)太守李矩之妻也。隶书尤善,规矩钟公。云: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宛然芳树,穆若清风。右军少常师之。永和五年卒,年七十八。子克(应为充)为中书郎,亦工书。” 这些记载,都提到卫夫人是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及卫夫人书法学钟繇。其书法的特点是婉媚清穆。除卫夫人是王羲之的书法启蒙师以外,卫夫人还可能是王羲之的姨母。主要依据是郑杓《衍极》和陶宗仪《书史会要》都说“卫与王世为中表”。王国栋所修《王氏宗谱》更在羲之之父王旷条下注明“配卫氏”。卫夫人所嫁的江夏李氏,也是一个书法世家。卫夫人之子李充,李充的从兄李式、李廞等都有书名。尤其是李式,其书法成就在东晋初期已可同当时的书法权威王廙(羲之叔父)和庾翼媲美的程度。发展至唐代,江夏李氏竟出现了李邕那样的书法大家。江夏李氏,东晋以前未见有以书法名世者。东晋以后李氏书法的兴旺,当与卫夫人嫁李家有关。卫夫人虽然只比李式大2岁,但如果卫夫人18岁嫁与李家,那时李式只是一个16岁的少年,可以认为,正是由于卫夫人的传授才使李家得以登上书法的高峰。张怀瓘《书断》在介绍李式时说,李式“甚推其叔母(即卫夫人)”就是证明。古代好的书迹不易看到,笔法保密,不轻易传人。一旦得到正确笔法和看到高水平的书作,就具备了成为名家的重要条件。卫夫人的启蒙书教,不仅影响了王羲之(羲之还有一个蒙师,即叔父王廙),也造就了江夏李氏这一书法世家。功莫大焉!永和二年,卫夫人随儿子李充来剡,永和五年,病故。卫夫人何时来到剡县?其子李充《本传》记载:“征北将军褚裒又引为参军。充以家贫,苦求外出。裒将许之为县,试问之。充曰:穷猿投林,岂暇择木?乃除剡县令。遭母忧,服阙,为大著作郎。”《本传》还说李充“少孤”。可见卫夫人是由儿子李充赡养的。李充原在京师为王导椽,后转“记室参军”,记室参军是个低级官吏,属幕僚性质,待遇不高,故自称“家贫”,且已到了无暇择木的程度。故他借转为褚裒参军之机,提出“外出”的要求。那么,褚氏推荐他为剡县令在何时呢?据《晋书·穆帝纪》记载:永和二年(公元346年)“秋七月,以兖州剌史褚裒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兖州剌史没有资格“开府”。开府以后才得招聘幕僚,故李充到剡县的上界在永和二年七月以后。而永和五年七月褚裒北伐失利,退屯广陵。该年十二月褚即病死。故李充始任剡县令的时间是永和二年七月至永和五年七月之间,只有3年时间。看来李充始任剡令的时间在永和三年(347)前后可能性最大。据张怀瓘所说,卫夫人永和五年病故。病故的具体时间没有具体记载。如我推想的《姨母帖》中的姨母是指卫夫人可以成立,那么《姨母帖》写于十一月十三日。当时羲之尚在京城护军将军任上,讣告由剡县传至京师需要几天或十几天,那么卫夫人逝世当在永和五年的十月底或十一月初。《晋书·王羲之传》说:“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王羲之永和七年才到会稽任内史。李充当时因母丧在剡闲居,用“筑室东土”来形容是可以的,但永和九年兰亭修禊名单中已无李充之名。说明李充永和八年服丧完毕已到京师任大著作郎了。故羲之与李充在会稽“同好”只有永和七至八年2年时间,这时卫夫人已经去世。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7,有关古代女书法家卫夫人的书法特色和简单介绍

在一篇文章上摘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卫夫人,272年生,349年逝世,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东晋女书法家。传为王右军(王羲之)之师。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师承钟繇,尤善隶书。传世楷书八行在《淳化阁帖》,及书论《笔阵图》,大概均为好事者为之。家学渊源(北派之祖卫瓘侄女、卫桓从的妹妹),有名当代。《书法要录》说她得笔法于钟繇,熔钟、卫之法于一炉。所着《笔阵图》中云:「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传世。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几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说明当时楷书已经成熟而普遍。《书评》称之为"如插花少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海浮霞”。  她撰有《笔阵图》一卷,全面深入地参考了有关的书法理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她在书中首先提出,书法之妙“莫先乎用笔”。主张学习书法要上溯其源,师法古人,反对谙于道理,学不该赡,以致徒费精神,学无成功。卫夫人又提出,在学习和创作时,要注意选用笔、墨、纸、砚的品种和产地,强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着重指出,执笔要有讲究,不同书体应采用不同的执笔法,并加以具体分析,说:“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乎不齐,意后笔先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超出了单纯论述执笔的范围,而对书法艺术中的笔、意关系和书家修养等作出深刻的论述。对书写不同字体时的用笔,卫夫人亦有精辟论述,她认为用笔有六种方法,如篆书是“飘扬洒落”,章草为“凶险可畏”,八分书为“窈窕出入”,飞白书为“耿介特立”,倘能“每为一字,各象其形”,则“斯超妙矣,书道毕矣。”   卫夫人生前名望已远播海内,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门下,学习书法,其后青出于蓝,成为中国书法史上首屈一指的人物。卫夫人成年后嫁给汝阴太守、汀州刺史李矩为妻。有子名李充,官至中书侍郎,受其母影响,亦颇有书名。  摘自《古代女性书法家:卫夫人》From:中华国学网网站文章
卫夫人,272年生,349年逝世,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东晋女书法家。传为王右军(王羲之)之师。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师承钟繇,尤善隶书。传世楷书八行在《淳化阁帖》,及书论《笔阵图》,大概均为好事者为之。家学渊源(北派之祖卫瓘侄女、卫桓从的妹妹),有名当代。《书法要录》说她得笔法于钟繇,熔钟、卫之法于一炉。所着《笔阵图》中云:「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传世。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几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说明当时楷书已经成熟而普遍。《书评》称之为"如插花少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海浮霞”。
《书法要录》说她得笔法于钟繇,熔钟、卫之法于一炉。所着《笔阵图》中云:「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传世。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几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说明当时楷书已经成熟而普遍。《书评》称之为"如插花少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海浮霞”。、“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若树,穆若清风。”充分肯定了卫夫人书法高逸清婉,流畅瘦洁的特色。这实际上是对钟繇书法风格的继承,但在钟繇瘦洁飞扬的基础之上,更流露出一种清婉灵动的韵味。唐代韦续则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治浮霞。”连用三组美丽的形象来比拟其书法,可知卫夫人的书法充溢着美感,带有女性特有的妩媚娇柔的风格,又与钟繇迥异其趣。这是卫夫人结合自身气质特点,在学习钟繇基础之上的发展和创造。 卫夫人,272年生,349年逝世,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东晋女书法家。传为王右军(王羲之)之师。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师承钟繇,尤善隶书。卫夫人生前名望已远播海内,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门下,学习书法,其后青出于蓝,成为中国书法史上首屈一指的人物。卫夫人成年后嫁给汝阴太守、汀州刺史李矩为妻。有子名李充,官至中书侍郎,受其母影响,亦颇有书名。
魏晋时期,尤其是晋朝,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个极为光辉灿烂的时期,尽人皆知的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就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卫夫人名砾,字茂漪。在书法上,她擅长隶,正,行书。据《古今传授笔法人名》记载,她的书法由xx一脉传来,然后她又传给王羲之。
文章TAG:平阳平阳人时与为其李矩

最近更新

  • 拌绿豆芽,拌绿豆芽怎么做

    拌绿豆芽怎么做拌绿豆芽的主料:绿豆芽二斤、黄瓜二两、精盐五钱、葱丝二钱、姜丝二钱、醋五钱、香油一钱拌绿豆芽的做法:1、将绿豆芽拣去杂质洗净,入开水锅里焯熟(注意不要过火焯软),捞出 ......

    晋城市 日期:2023-05-06

  • 桌面壁纸可爱,求好看的可爱的桌面背景

    求好看的可爱的桌面背景到这里看看有没有你需要的http://list.image.baidu.com/t/image_category/image_wallpaper.html#1 ......

    晋城市 日期:2023-05-06

  • 地瓜干怎么做,7翻面加快干燥过程香甜地瓜干准备好

    7.在干燥过程中,可以给地面瓜干进行翻面,这样会加快成品的干燥速度,香甜之地瓜干准备好了,地瓜干不需要在太阳下特别干,干到嚼不动,地瓜干不需要在太阳下特别干,干到嚼不动,地瓜干不需 ......

    晋城市 日期:2023-05-06

  • 高考小说阅读,一文读懂!中国小说阅读方式与作用

    小说通过他展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很有意义,例:2008江苏卷侯银匠:你觉得小说的主人公是谁,④小说主要是为了表现侯银匠的优良勤劳的品质,询价小说问:你觉得这篇文章的主角应该 ......

    晋城市 日期:2023-05-06

  • mbr分区,这些分区怎么用?

    请稍等~mbrguid哪个好,但是MBRdisk分区只支持最大2TB的卷,每个磁盘限制4个master分区(或者3个master分区,1个expansion分区和无限个逻辑驱动器) ......

    晋城市 日期:2023-05-05

  • qq仙,QQ仙境如何获得仙点

    QQ仙境如何获得仙点不删档期间将开放仙点充值,玩家可在官网充值。1QB=100仙点。同时,在不删档期间参加官网各种活动,将有机会获得仙点。{0}2,如何点亮Q仙【QQ寻仙】现在有非 ......

    晋城市 日期:2023-05-05

  • 发烧,发烧发烧发烧

    发烧发烧发烧发烧是因为人的身体免疫力变差了,发烧是很正常的现象,亲不要担心,适当的控制温度不超过38.5就可以了,发烧的时候一定要多喝水!2,发烧你好高烧39.4度还算正常那就怪了 ......

    晋城市 日期:2023-05-05

  • 广金钱草的功效,广金钱草有什么作用

    广金钱草有什么作用广金钱草,别名:马蹄金、金钱草、假花生、马蹄草、银蹄草、落地金钱、铜钱草,旋花科、马蹄金属多年生匍匐小草本。茎细长,被灰色短柔毛,节上生根。叶肾形至圆形,夏、秋二 ......

    晋城市 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