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选定洛阳,是和洛阳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的生存环境分不开的。虽然洛阳的发展落后于北京、西安、南京,但是,这些年,洛阳的发展也挺快的,洛阳有自己的定位,洛阳不喜欢攀比,洛阳不喜欢吹牛,洛阳不喜欢盲从,洛阳是一个时尚之都,洛阳对时尚不盲目追逐,洛阳对未来有自己的理解,城市建设有学习有取舍,“洛阳特色”势必会吸引更多的人来洛阳参观、定居。
1、怎么客观的看待洛阳衰落?
严格的说用衰落这个词不太严谨。洛阳历史上不曾衰落,现代更不存在哀落,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文明的正常转移和迁徙。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曾经在古代中国1500多年的时间内,一直承担着国家都城的职责,是公认的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巅峰时期,洛阳城内曾经商贾云集,明驼宛马,络绎不绝,史称“西有罗马,东有洛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
统治者当年选择洛阳作为都城不是没有道理的,应该是经过慎重选择,反复考证,不断甄别才最终决定的。之所以选定洛阳,是和洛阳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的生存环境分不开的,这对帝王们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隋唐以后,由于朝代更迭频繁,战祸连年不断,洛阳城几经破坏,加之当时的经济主要是农耕经济,河洛一代人口密集,人们长期垦荒过度,自然灾害增多,位于黄河流域一带的黄河文明逐渐式微,开始向长江文明甚至海洋文明阶段过度。
这时,洛阳城承担都城职能的能力开始越来越受限,甚至力不从心,同时由于新的帝王受民族、出身、背景、喜好等因素的影响,洛阳逐渐淡出了统治者的视线,失去了都城的地位,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洛阳辉煌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城市所不能比拟的,“欲知天下兴衰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是对洛阳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最好的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洛阳不仅没有衰落,而且焕发了勃勃生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国之初,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156个重点建设工程,其中有7项落户洛阳,可见洛阳在全国经济大局中所处的重要地位,重点工程之一,有着共和国长子之称,和中国一汽齐名的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就位于厂矿林立、有着制造业摇蓝之称的洛阳市涧西区,这里曾经孕育了建国之初的洛拖、洛矿、洛轴、洛柴、洛铜等赫赫有名的洛阳十大厂矿,为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洛阳更是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科教事业快速发展,经济指标连续多年领跑中西部非省会城市。
2、洛阳是如何变为古都的?
众所周知,洛阳作为古都,是中国历史最早,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一个,没有之一,但是洛阳从不拿这说事,为什么呢?妇孺皆知的事一再提那叫絮叨,你见过几个有钱人出去到处告诉人自己有钱?你听说过哪个皇帝处处找人说自己官大?所以洛阳作古都这件事不用给大家说,今天咱们说说提这个问题的“人”,为什么还要打个引号呢?因为我前面说了,这个是妇孺皆知的事,还有人这么问,还问的那么卑鄙,还陪都,你要知道,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就在洛阳偃师二里头,以前叫二里头遗址,现在在这基础上建有二里头夏都博物馆,选址为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保护区南约300米,偃师古城快速路北约200米,二里头遗址宫殿区中轴线的南延长线西侧区域;博物馆总占地面积200亩左右,建筑面积3万平米,包括公共区域、业务区域和行政区域及早期中国研究中心,5000年前洛阳就是都城。
你的历史可能是隔壁老王教的,你不能听他的,他整天放羊,除了在村里调戏妇女别的什么都不会,不知道你怎么这么听隔壁老王的,算了,我给你科普下夏朝吧,说多了你也记不住,发张图吧。看看下面的图,虽然距今年代比较久远,但是这是史实,还有就是劝你一句,以后不要听隔壁老王的了。他就会放羊和调戏妇女,跟他你学不好的,
对了,说到这,我把你介绍给大家认识一下吧,以后大家见了你好认识你。你所说的大唐神都青龙寺碑,碑全名为《大唐神都青龙寺故三朝国师灌顶阿阇黎惠果和尚之碑》,为唐代日本和尚空海为纪念先师惠果撰文并书于长安城青龙寺东塔院,你看是不是这个碑?碑是日本和尚空海为纪念先师惠果所写,至于说大唐神都是哪里,我就不多说了,给大家一张图吧,历史来说话比较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