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在外地的印象,好爽,大方,仗义,办事干脆利索,为人诚恳实诚。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在北京娶妻生子,毕竟作为山东人,对于山东还是很有感情的,以前说起山东还是很自豪的感觉,比如山东的高速公路,五岳之尊的泰山,山东的人情味儿,山东的豪爽,山东人的酒量,这几年山东经济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城市建设上城市形象和其他地方相比也不是特别好,所以说山东有点落伍了。
1、在外地的山东人你们混得还好吗?你还会有想回山东的打算吗?
我是一个山东老乡,我也进来支持一下。我来自山东临沂,算是一个偏僻的小乡村,属于于江苏和山东搭界的地方。大学在山东读书四年,后到北京读研三年。北京参加工作近12年,当时本科毕业的时候也想回家参加工作,建设家乡。无奈没有机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家里也没有什么资源,后被迫读研。读研后参加工作,因为学校还不错,工作相对也好就业,
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在北京娶妻生子。来京工作学习近15年了,农村人之身对生活要求不太高。目前解决温饱问题,老人在北京帮助带孩子。一开始的时候还担心他们背影离乡不太适应北京的生活,现在看来也有点多虑。人的适应能力还是挺强的,现在基本能够适应小区的生活。老人也和小区的老头老太太能够达成一片,没有太多的陌生感和孤独感。
由于老家还有长辈在,有时每年回去一次,有时候父母不回去,坐车不习惯,自己带着孩子回家看看。老家的房子已经几年没有回去过了,由于长时间没人,也没有办法住人了,每次回去不是住在亲戚家就是住在宾馆里,感觉没有太多老家的概念了。由于长期不在老家生活,家里的亲戚,特别是晚辈的亲戚都不是特别的熟,也有很多的陌生感,
有时想想过了我们这一辈,下一辈他们兄弟姐妹们之间可能就没有来往了,因为太长时间不在一起,没有太多的交集。童年也没有在一起玩耍过,没有太多的记忆,想想这个也用写太多的无奈。这也是乡村发展转型的代价吧,基本上农村没有什么人加了,要么出去打工了,要么出去做生意了,留在农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大部分都是一些出去的老人还在家里的田地。
村子里面一种荒凉的感觉,城里的朋友可能没有这样的感觉。以前说起山东还是很自豪的感觉,比如山东的高速公路,五岳之尊的泰山,山东的人情味儿,山东的豪爽,山东人的酒量,这几年山东经济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城市建设上城市形象和其他地方相比也不是特别好,所以说山东有点落伍了,毕竟作为山东人,对于山东还是很有感情的。
不如故乡还有思念的感觉,我的孩子这一辈儿可能就没有这样的感觉了,他们对于山东老家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所以说有时候只要放假有空的时候没有特别的安排,我一般都带他们回老家转转。一方面看看自己曾经生活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是告诫他们山东是他们的老家,父母从那样艰苦的条件里走出来的,他们现在的生活是父母努力给他们创造出来的,
2、山东人在外地的时候,能感觉到山东人在外地人心里什么印象呢?
山东乃齐国和鲁国之地,俗话说齐鲁大地。历来有东文西武之称(东文指孔孟之道文化之都、西武指水泊梁山英雄好汉),山东乃孔孟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人在外地的印象,好爽,大方,仗义,办事干脆利索,为人诚恳实诚,早些年的一部电视剧《闯关东》就是反映了山东人在解放前当年创关东谋生活的真实写照,到解放战争时期的齐鲁儿女参军打老蒋所在部队里的所表现出的优良作风,无意中给山东人在外地闯出了很好的名声和良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