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巅峰时期军事实力有多恐怖呢。明朝作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军队实力毋庸置疑,明朝军队有多强大呢,在手铳方面,明朝时士兵大量装备有三眼铳和四眼铳,这是明朝主要的单兵作战火器,军人之所以是军人,能够保家卫国,守卫边境,是因为他们能够专一的训练,只有军人这一个身份,一个职业。
1、明朝有军官证吗?如果没有,明朝的军官凭什么证明自己的身份?
感谢邀请。明朝是有“军官证”的,完全可以证明其身份,但是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军官证相比,无论是形制、式样、材质,还是内容、作用并不一样,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为了防止不法之徒冒充官员,朝廷就会发给官员们一种叫“鱼符”的物品,形状像鱼,上面刻画有持有者的个人信息,姓甚名谁,家住哪里,在哪里任职,位高几品。
依照官员品级的不同,“鱼符”的材质也有“金鱼符”、“银鱼符”和“铜鱼符”的区别,在出宫入宫时都需要向侍卫出示鱼符,可以说这是最早出现的用以证明身份的物品。到了唐代,武则天将”鱼符“改为“龟符”,除了形状变了,其它的内容都没有变,到了明朝,官员们改用“牙牌”取代了“鱼符”,材质主要是:象牙、金银、木材等。
这些古代的“身份证”,因为使用者的身份、职业不同,不仅制作部门不同,名称也不同,文官们的身份证叫“鱼符”,由吏部制作。军官们的身份证明叫“虎符”,由兵部制作,不仅可以用来证明身份,而且可以凭其调动、指挥所属军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军官证不仅载入的个人信息更全面、完整,而且防伪功能也更强大。现代的军官证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在军队内部使用,证明个人身份,作为进出特定区域的通行证;二是在社会上使用,证明其军人身份,享受某些社会服务给予的特定福利,
2、明朝有上百万军队,卫所遍布,将领为何需要靠家丁作战?
明朝作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军队实力毋庸置疑,明朝军队有多强大呢?在文献的记载中鼎盛时期甚至达到了280万之多,而这样数量巨多的士卒的来源正是得益于明朝的卫所制度。这样独特的制度正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独特设计,它可以“不消耗国库一丝粮食,而养百万大军”,正是由于卫所制度有这样的优点,明朝前期军事实力才能够如此强大,为朱元璋、朱棣的北伐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然而为什么到了后期,卫所遍布,军队数量上百万,反而将领们进行对战反而需要依靠自己的家丁们作战?这主要是因为曾享誉一时的卫所制度衰落了,它是明朝的根本军事制度,它的衰落象征着明朝军队实力的衰落,将领们面临着无兵可用的局面,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下卫所制下这种现象出现的始末。一、卫所制度存在很多隐患,随着时间推移,问题越来越明显,
作为由乞丐一步登天成为皇帝的朱元璋而言,他的忧患意识非常的浓烈,权力欲望也是非常大的——这我们从他分封自己的亲属宗族,废除丞相制度就可以看出。登上皇位的朱元璋一直担心后来者推翻自己的朝堂,为了能限制造反事件的发生,朱元璋提出了卫所制度,卫所制度是有明一代所独有,前期为明朝提供了大量的军队数量,并且还不需要国家进行投资。
士农结合是卫所制度的重要特点,然而军人之所以是军人,能够保家卫国,守卫边境,是因为他们能够专一的训练,只有军人这一个身份,一个职业。然而在卫所制度下,这些士卒既是军人,也是农民,那么他们的身份职责就不再纯粹。作为军人农民身份相结合的一种存在,他们不仅要同时履行这两种不同身份的职责,同样的还要承受着两种身份所带来的叠加的风险,
古代的农民百姓,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土地,然而中国历代王朝后期土地兼并问题都相当严重,明朝自然也不例外;军人本来是靠拿军饷来养活家庭,然而随着明朝官僚体系腐化,贪污腐败愈发严重。作为农民,他们种植粮食的土地被勋贵们巧借名目所侵占,作为军人,他们的粮饷军饷被上级剥削,于是面对着这两种身份所同时承受的风险,他们的付出与回报远远达不到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