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东北人到山东是一九九o年前后的事,现在东北开发,胶东人又蜂涌到东北上学就业,变成一种暗暗涌动的回流。东北是清的龙兴之地,清一直是拒绝汉人往东北移民的,这估计是处于给自己留条后路的想法,但是陆续的有一些山东河北的人往东北移民,在清解禁之前,大概有300万汉人长居东北。
1、《闯关东》里说东北人都是山东过去的是真的吗?
不可能有那么多,我就是黑龙江的。首先,口音不对,要都是山东的那肯定是山东口音占主要地位,可结果东北话还是东北口音,其次,如果东北没有本地人,都是原始森林,那你们山东人还闯什么关东呀,是吧?最后,拿今天的广东作例子,现代交通如此发达,全国各地人口涌向广东,但是依然是广东本地人多。所以更别说当年靠双腿走路的年代了,而且只有山东一省人和东北本地人比,怎么可能有本地人多呢?结论:东北有很浓的满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血统,很多更早来的人应该是河北更多,我家就是清朝中前期过来的,现在都有满族血统,
2、东北人大多数都是山东移民后代,东北人和南方的客家人是一样的吗?
东北人的构成并不是山东后裔为主,东北三省一区,黑龙江山东后裔最多,越往南越少,到辽宁大连又开始居多。所谓闯关东只是美化说法,实际上是一种逃难,而且不止山东逃难到东北,河南河北山西都有到东北的,并且山东人逃难到东北时名声并不好,张作霖曾下文不要歧视山东来的难民,南方客家人本身就很复杂,有说是当地少数民族与汉族结合杂交,有说北方南迁。
3、为什么有的人说山东人、东北人实际上是一家人?
这话差矣我生长在河南,现在定居东北,我出差经常去山东,对这个问题有一点发言权,首先说一下这个问题的由来,就是东北移民问题东北最开始的时候基本是一个空地,有一些女真人,有一些鲜族人,但数量很少。最初的东北的移民是军屯,就是孙承宗袁崇焕那帮人,出于对抗女贞的需要,在这里建立的防线,军屯,战功封赏的土地,这个时候内地的人口在这里大概有200万,山东占50%,但是清入关之后这些人大部分退回关内了,留下的不足10万人,
东北是清的龙兴之地,清一直是拒绝汉人往东北移民的,这估计是处于给自己留条后路的想法,但是陆续的有一些山东河北的人往东北移民,在清解禁之前,大概有300万汉人长居东北。主要是为了对抗俄罗斯对东北的觊觎,从清朝中后期开始解禁了汉民对东北的移民,开始了汉民大批的闯东北的时代,截止清朝灭亡,加上原东北人口的繁衍,东北的人口达到2100万,后来迁移的这波移民,仍然是以山东人为主。
后来民国又陆续的迁入一部分人口,大概占东北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山东人占90%弱一些,所以说东北人其实主要就是山东人,加一部分河北人,加一部分河南人,再加很少的一部分其他省份的人,这个一家人估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观点呢?因为他们在文化上已经差别很大了,山东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保持着浓厚的儒家文化,他是一种士族文化,这是一种士大夫精神,情操的传播与再现,但是东北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他的人文文化已经发生改变了,比如人的个性比较淳朴,自然,比较张扬,自我,他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草根文化,我举一个例子吧比如东北人与山东人同样都对自己有道德方面的约束,山东人对自己约束的力量来源是知耻近乎勇,而东北人则是感同身受的站在被自己侵犯的利益的人的角度去考虑,觉得自己不应该那么做。
4、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东北人来到山东定居?
这是个敏感的问题,因素很多,越来越多的东北人到山东是一九九o年前后的事,现在东北开发,胶东人又蜂涌到东北上学就业,变成一种暗暗涌动的回流。山东与东北,本是一家人,明朝,辽南地区隔海划归山东省,这个现象不难理解,在封建统治时期,这种作法也方便统治,因为辽南基本全是山东移民,地大物博的山东可供应辽南地区生存所需,用山东稳辽宁,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