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目前常驻的日本人大概有1-2万人,再加上来大连旅游的日本人,每天滞留在大连的日本人肯定超过2万人。特别是友谊宾馆门口的屋檐,不知道吸引了多少日本人前来打卡,常驻大连的日本人主要是在大连工作的,大连有1500多家日企,还有很多做日本人生意的民企。
1、去过几次大连,发现大连的日本人特别多,是什么原因?
大连目前常驻的日本人大概有1-2万人,再加上来大连旅游的日本人,每天滞留在大连的日本人肯定超过2万人。当然啦,由于疫情的关系,现在少了不少,常驻大连的日本人主要是在大连工作的,大连有1500多家日企,还有很多做日本人生意的民企。一家企业里有5六个日本人也不稀奇,那么为什么日本企业比较喜欢大连呢?主要是由于大连和北京、上海相比物价还有房价比较低一些,同时,由于大连跟日本历史上的渊源,大连的日语人才要比北京和上海还要丰富(大连火车站前就有不少精通日语的小商小贩,会说日语的出租车司机也大有人在)。
再加上大连市政府也非常重视发展同日本的商贸合作,这一系列的原因,使得很多日本企业都看好大连,进驻大连。另外,对日本人来说大连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大连火车站跟日本东京的上野站、大板车站原本是用一张图纸建起来的姊妹站,现在只有大连火车站仍然保持了当年的原貌。还有中山广场周围的一圈建筑也都保存了原貌,特别是友谊宾馆门口的屋檐,不知道吸引了多少日本人前来打卡。
2、德国占领青岛17年,除了贡献了青岛啤酒和排水系统,还对青岛人干了什么?
德国占领青岛之前,青岛就是一个大号渔村,人烟稀少,其人口主要在当时的即墨等区域。现如今市南区、市北区这些核心城区加一起大概也就几千人的规模,德国人在这里几乎是零起点打造了一座新城,而且全部欧式建筑、欧式街道。至今,红瓦绿树还是德国人留下的整体风格,要说德国占领青岛期间干了什么,其实还真不是网传所说的“青啤”和“排水”。
青岛的排水系统和德国人留下的管网布局有关系,但却更应该说青岛排水系统是学到了德式管网的精髓,青岛现今地下排水系统总长度当中有不到3%是德国人所建,其他都是后来自己建的。而德国占领区也只有老市南以及市北东部临近市南的部分区域,有人喜欢在雨季拿出青岛积水图说青岛排水言过其实。这里我想说明一下,排水系统强弱是指一定水量全部排完所需的时间,而不是瞬间有没有积水,
去年和今年,青岛两度遭遇超强台风,12级以上台风伴随超强降雨,当时的确出现了大面积积水,但能够在强降雨结束后2小时内排空,道路恢复畅通,这等排水能力全国找不出五个。至于青啤,这到也算是一大贡献,毕竟青岛啤酒的影响力也为青岛的城市知名度有着潜移默化的提升,而且喝啤酒也成为了青岛人离不开的生活方式。青岛国际啤酒节更是成为了仅次于慕尼黑啤酒节的世界第二大啤酒节,
同时也为青啤这家500强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体来说影响还是很深远的。我认为德国对青岛影响最大的是城建与工业,青岛在民国时期,基本就是如今深圳的成长雏形。从一个渔村摇身一变成为一线城市,青岛设市之前几乎除了渔业什么都没有。被德国占领之后,城市雏形迅速形成,工业商业同步展开,各种工厂和商号的出现,直接引发大规模移民潮,几千人的海滨大渔村成长为一座繁荣的城市,
清末至民末,青岛一直是特别市、院辖市、直辖市,与上海、天津并列一线。这离不开青岛繁荣的商业与强大的工业,青岛被占后,城建模板是按照德国首都柏林来打造,其建造规格和标准之高尤胜于其国内绝大多数城市。中山路在当时是国内最为繁荣的商街之一,有盛锡福、谦祥益等当时诸多一线品牌商号,劈柴院也成为了最早的“美食城”之一,虽然如今成了外地人忽悠外地人的地方。
德式建筑群如今是青岛的旅游名片之一,圣弥厄尔大教堂、胶奥总督府、公主楼、花石楼、蝴蝶楼、安娜别墅都成为了热门景点,这些经典建筑撑起了老青岛的雏形,同时也撑起了新青岛旅游的半边天。德国是工业强国,当时占领期也在青岛大力发展工业,青岛的轻工业从零起步,几年时间能与当时的老牌强市上海、天津并称“上青天”就足以说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