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分平均起来折算,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时的养老金替代率平均也就是70%左右,如果算上退休后少了年终奖金、奖励工资、伙食补贴等收入,事业编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和在职时的工资福利收入相比,差别相当大,至少相差50%左右,而且经济发达地区的事业编人员由于在职时发放的地方津补贴、奖励工资比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多,所以退休后的收入差距更大。
1、事业编人员在职和退休,工资待遇差别大吗?
差别很大,至少相差50%以上。我就是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2016年6月退休,退休前是一个正处级事业单位的法人代表,技术职称5级,月工资8100元,加上年终奖金、奖励工资,年收入170000元左右。退休后每个月养老金5300元,虽然已经连续4年上调了养老金,可目前每个月的养老金只有6600多元,与2016年退休前的工资相比,每个月还相差1600元,
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基础绩效工资、奖励绩效工资、各种津补贴组成。其中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两部分,在工资的构成中,基本工资和基础绩效工资占60%,奖励绩效工资和各种津补贴占40%。正常来讲,在事业单位中,一个拥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工作年限40年左右的人员,如果在北上广深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包括年终奖金和奖励工资,每个月的工资总额也有8000元以上;即使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每个月的工资也有6000元以上,
大家知道,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职工办理退休时都有一个养老金替代率问题。一般来讲,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时30年工龄的养老金替代率为70%左右、35年工龄的替代率为80%左右、40年以上的替代率为90%,可许多人却不清楚,这个所谓的养老金替代率其实仅仅是指基本工资和基础绩效工资部分,而奖励绩效工资和各种津补贴连30%都不到。
两部分平均起来折算,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时的养老金替代率平均也就是70%左右,如果算上退休后少了年终奖金、奖励工资、伙食补贴等收入,事业编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和在职时的工资福利收入相比,差别相当大,至少相差50%左右,而且经济发达地区的事业编人员由于在职时发放的地方津补贴、奖励工资比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多,所以退休后的收入差距更大,
在事业单位改革中,生存经营类性质的事业单位将会转为企业,而这类单位内在编人员也会失去事业编制,转为按企业人员进行管理,而对于这些人来说,因为同时经历了事业单位和企业两类工作,因此退休后的养老金计算方式会比大多数人更加复杂一些。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时间节点是2014年10月,在这个节点之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是不需要自己缴纳社保的,而在改革并轨后,机关在编人员和企业人员一样,都是通过缴纳社保来保证自己退休后的养老金发放,
因此在改革之后参加工作的事业编制人员,养老金计算方式和企业完全一样,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比较复杂,涉及到退休时本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缴费年限等参数;个人账户养老金就看平时个人缴费的金额,在退休时把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就可以算出,
而在改革之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养老金计算方式和企业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差异。这部分人员没有缴纳社保的那部分工作年限被作为视同缴费年限,而这段时间的缴费工资计算方式中涉及一些参数,由各个省份自行确定,将视同缴费指数计算出后,与实际平均缴费指数统一计算就可以得出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3、为什么事业编退休金比行政编退休金高?
这完全是种误解,总体而言事业编退休金要比行政编人员更低,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后,虽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的都是同一种社保,养老金的计算公式、计算方法,甚至享受的住房公积金、职业年金都一样,但由于行政单位的工资构成,从业人员晋升方式、福利待遇等诸多不同,在同等条件下,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的工资待遇明显要比行政单位人员的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