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这两条路撑起了安庆的全部陆路交通。安庆地形其次,安庆目前远远没有发展到必须要跨江的时代,安庆呢,多少年,就一个安庆师范学院,那年头就一大专而已,这几年把一些大中专合并成了安庆大学,整了个大学城,也就个二本末,安庆市区不到60万人,谈何跨江发展。
1、安徽安庆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
安庆由于是曾经的省会,导致如今的省会合肥对她有戒心。不希望安庆发展的太好,从而给世人一种感觉,省会迁移是错误的,所以,在安徽政圈内,有一股逆流,就是有好项目一般不给安庆,优先合肥,合肥有了,再给其他城市。反正就是不给安庆,这个只有安庆本地人才有感触。最近几年似乎才有改观!我是安庆人,21世纪才有皖河大桥,跟长江大桥,之前都是坐船,
境内就两条国道,206跟318。多少年,这两条路撑起了安庆的全部陆路交通,高速公路也是2000年之后才有的。安徽第一条高速是合肥到南京的,再说铁路,九十年代才有地区铁路,还是个断头路,到现在居然还是。真是不可思议,盼望多年的上海,苏州,南京,马鞍山,铜陵,安庆,九江,黄石,武汉,宜昌,重庆的沿江铁路一直没有动静。
武汉到上海的铁路北面走合肥,南面走九江,杭州,两条铁路都完美的避开了安庆,舍近求远,真是匪夷所思。再说机场,几十年前就有个大龙山机场,那是给轰六用的,九十年代,改成军民两用了,一星期可怜的两三个航班,基本是荒废了,唯一不看别人脸色的长江航运,早已是昨日黄花。再看看这二十年来的成就,建国后安徽两个大项目,中国科技大学,石化炼油厂,
安庆在竞争中只拿了污染的石化厂,而让合肥抢走了科技大。然后几十年里,安庆没有一个像样的项目上马,直到九十年代末,在团中央的协调下,安庆终于落户了一个光彩大市场。然后的二十年里,再无其他大项目落地,曾经的安庆汽车厂,生产安达尔汽车,年产才可怜的五千辆,不几年就倒闭了。再看资源,铁路枢纽是阜阳跟蚌埠,淮南淮北有煤炭,铜陵有铜矿,芜湖有奇瑞汽车,马鞍山紧挨南京,黄山有天下第一山,安庆有啥??跟六安,贵池一起,沦为三流角色,
再看教育,本来安徽就没几个大学。合肥有科技大,合工大,安大,淮南有煤炭大学,芜湖有皖南医学院。安庆呢,多少年,就一个安庆师范学院,那年头就一大专而已,这几年把一些大中专合并成了安庆大学,整了个大学城,也就个二本末,至此,安庆交通不行,资源匮乏,教育落后,政策不扶持。想发展谈何容易,好在我们安庆人不服输,这十几年,包子店,馄饨店开遍全国,成为中国包子之乡。
2、安庆何时跨江发展?
安庆何时跨江发展?应该说短时间内并不具备跨江的条件,也没有跨江的必要,未来有没有可能,就要看自身的发展和安庆、池州两市的配合情况了,安庆长江大桥自从巢湖区划以来,芜湖、马鞍山相继进入了跨江发展的新时代,跨的如何短时间还不好评价,不过两个城市确实都在按照这个思路在往下发展。皖江东段实现区划调整之后,皖江西段的相应调整就不断的在网络上炒作,直到2016年年初,随着安庆和铜陵的区划调整,铜陵市也进入了跨江发展阶段,
至此,关于安庆和池州还会不会进行区划调整,两个城市有没有可能也进入各自的跨江发展阶段,成为新的话题与期待。巢湖区划调整首先,安庆与芜湖、马鞍山、铜陵等城市跨江前的条件是完全不同的,短时间内不具备跨江的行政条件,虽说是否跨江,和行政区划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多少还是有很大的影响。芜湖和马鞍山之所以进入了跨江发展的阶段,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经济发展和财政实力确实不错,在安徽省内属于上流水平,两个城市所辖县城也不是很多,早就着手打算跨江发展了,
加之地级巢湖市因为种种原因,所辖的各个县城,甚至巢湖市自身非常配合区划的调整,马鞍山和芜湖分别进入跨江时代,合肥完全拥有巢湖,原巢湖市及各个县城也是各自圆梦,可以说当时的确是四家欢喜。枞阳区划调整铜陵跨江也一样,区划之前的多年里,枞阳各个单位的微信群、QQ群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区划铜陵之后,待遇就可以大幅度提高了,地方的论坛里可以说是替铜陵市谋划跨江谋划了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