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时期,山东大地上曾经诞生了两个大国——齐国和鲁国,所以山东又称齐鲁大地,现在山东的简称就叫“鲁”。据说全国出产的5颗大白菜中,就有一颗来自山东,历史就是这样,随着时间的变化,朝代都会有起有伏,有跌换更替,更何况是一片地区,在民国初期,山东共有1800万的闯关东人,而其中有80%都来自于登莱二府。
1、山东为什么叫山东?
山东,位于太行山以东,所以叫做山东;同样,山西因为位于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在先秦时期,山东大地上曾经诞生了两个大国——齐国和鲁国,所以山东又称齐鲁大地,现在山东的简称就叫“鲁”,山东地处东部沿海地带,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中北段。自北向南依次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个省份接壤,从整个省内来看,山东西部为黄淮海平原,是链接我国东部和中部平原地带的咽喉;中部是鲁中山区,地势高,五岳至尊——泰山就位于鲁中山区,是整个山东的最高点;东部为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
自古以来,山东物产富饶,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是全国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据说全国出产的5颗大白菜中,就有一颗来自山东。这大概也是这片土地“盛产”山东大汉的缘故吧,在经济方面,山东有三个最:山东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也是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山东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耕地位居全国之首;山东的工业发达,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据中国各省前三位,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较多,像齐鲁石化、山东电力、胜利油田等,号称“群象经济”,
2、在你的记忆里,有没有关于山东的诗词?
登岱行——蒲松龄(清)兜舆迢迢入翠微,往来白云荡胸飞。白云直上接天界,山巅又出白云外,黄河泡影摇天门,千峰万峰列儿孙。放眼忽看天欲尽,足真疑星河扪,瑶席借寄高岩宿,鸡鸣海东红一簇。俄延五更黍半炊,漾明霞射秋谷,吴门白马望依稀,沧溟一掬椎琉璃。七月晨寒胜秋暮,晓月露冷天风吹,顷刻朝暾上山觜,山头翠碧连山尾。
及到山下雨新晴,归途半踏蹄涔水,回首青嶂倚天开,始知适自日边来。一、简析:此诗写泰山翠碧相连、峰云相叠,海东日出、霞射秋谷的奇观,抒发登岱如至天界日边的感受,二、蒲松龄简介: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3、古时山东登州府,是现在山东的什么地方呢?
登州这个地名,其实也算是古代人们常常提起的一个有名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非常繁荣,而且又靠近着海边。固而经济发展比较的迅速,当地百姓的生活都比较的富裕,在以前,登州这个地方的起名还和当地的文登山有关系。那是的始皇帝召集各大儒臣们一起来这里攀登山,所以就有了文登山一名,但是一直以来,登州这里都隶属于东莱郡。
直到唐代初期,这里才被赐名为登州,而到了明代洪武年间,登州才有了机会被升级,开始变成了登州府。它能够有这样一个机遇,是因为这里的地理环境,登州和蓬莱两个地方都靠着大海,故而这两地是和日本、高丽来往的一个重要通道。为了防止这两个国家借着这两地来入侵中原,所以这里被提升为了登州府,并且派了重兵驻守两地,
由于明朝看中这两个地方,故而在当时,这两地相当繁荣,而且还是也是明朝最为重要的海上防线。在明朝过后,统治天下的就是清朝,清朝当时也非常看重这两个地方,尤其是登州府,更是格外的被重用,由它管辖着好几大区域:蓬莱、莱阳、文登、黄县、福山等地。由于登莱两府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因此这两地最为发达,在民国初期,山东共有1800万的闯关东人,而其中有80%都来自于登莱二府。
由此可见,这里可以说是人杰地灵,因此才培养出了这么多的闯关东好汉,而到了1913年,民国政府下令,清朝之前设置下来的府、州都重新规划,重新命名。因此,登州府被废了,并且规划到了胶东道管辖,也就从此,人们很少再提登州二字,而到了现如今,登州应该是划到了蓬莱和福山这两个地方,登州的消失也算是让当地人们觉得非常遗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