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杨浦区 > 上海市委党校 讲座,格致我们相约在春天里

上海市委党校 讲座,格致我们相约在春天里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21 22:18:10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1,格致我们相约在春天里

格致——我们相约在春天里 2018年5月10日 陈建全 安溪梧桐中学在这个百花盛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里,这个多情、浪漫的春天,遇见你,这是一段最美的遇见,就像去年秋天与亦中的初恋,为了饱尝那果实飘香;冬天与北四分的热恋,为了看看那片片的雪花。 如果说初恋的分别是难忘的,热恋的分别是难受的,那么,与格致依恋的别离会不会是钻心的痛?两个月,60天,1400个小时,我们相聚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日,历历在目,怎么说走就走的狠狠的分开,临别之际,盘点盘点,十几个通识讲座,两本厚厚的笔记本,46篇教育思考日志,看了4本书,一段与妻特殊的别离…… 想起4月12日,早早在学校大门口等候我们,戴着鸭舌帽,很是亲切,饱读诗书,一肚子墨水,特别有故事的柯瑞逢主任;想起来到上海见过最具女人味的格致大管家——办公室沈主任,跟岗的大事小事都是她在张罗;想起年轻漂亮、颇有气质、做事很细心的小颜老师,教我们上内部网,帮我们买餐票,带我们熟悉校园;想起很亲切很随和很朴素很有内涵的王丽萍书记跟我们分享了《基于学科素养培养的科技教育实践与探索》;想起幽默风趣的吴副校长钱副校长迎检工作布置——谦卑、坦诚、善于建立良好的关系的领导团队;想起对业务了如指掌,一个半小时不用看讲稿不用PPT的蔡青主任“学校走班管理工作”讲座;想起格致教育集团张燕德育工作室的德育谈话课系列活动;想起格致一支笔的何刚主任的《格致开展教育科研的几点思考》;想起温文尔雅的闵红主任、说话干净利落的俞志钢主任;想起贤惠质朴的语文功底很深的阮晓岚老师的《将考试说明说明到底》的试卷讲评课;想起年轻有为、虚心上进的新老师徐前坤;想起食堂热情的师傅;想起很有责任心的门岗保安;想起一呆就是两个月的格致书馆;想起了第一次参加升旗仪式,第一次看学生晨练,体育组长手把手教学生打排球;想起了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树…… 想起在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第一次,也是很特殊的方式,遇见我的导师张志敏校长,张校长让我们参加他的《新时代教育——发展人的策略》的讲座,这个讲座是专门为上海市“十三五”第五期中学书记研修班举办的,我们算是蹭听,也是张校长特意让我们参加的。导师见面会那天,张校长刚好有事不在。这个讲座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校长之于学校领导的“三重境界”,称职的校长管“形”,优秀的校长聚“心”,卓越的校长育“神”。要想成为卓越的校长,像张校长所说的,校长专业成长之愿景:终身的学习者,让学习成为需要;严谨的研究者,让研究成为习惯;积极的创新者,让创新成为追求。后来,才知道,张校长是赫赫有名的国家督学、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教育功臣、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是一位颇受人们尊敬、又很有风度,学识丰厚、又极为睿智,幽默风趣、又及具威严的资历很深的名校长。张校长的学会聆听、不指责、学会谅解的“领导行为”观,“领导不是高高在上,领导实际是作高位的思考,然后是做下位的服务。”从张校长身上可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想起了“对话86岁的高润华老师”,她不但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格致中学前任校长,上海市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而且是连续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连续两届全国三八红旗手。研读了她的“精雕细刻教语文”,明白了“三流的校舍,二流的设备,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条件这么差,却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青年教师要严格遵守学校制度,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上要给他们定目标、提要求、压担子,要给老师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多让老师去锻炼,百炼成钢”,“青年教师,首先要有爱心,即爱学生;要安心,即能静下心来,把教育作为一个事业,安心地去教书;要虚心,虚心上进,潜心研教”。 还有,她提出的“三全”、“三出”、“三特”的办学思想,对话高老师后,什么叫教育理想?教育激情?教育情怀?什么叫“格物致知,止于至善”?可谓大彻大悟! 想起了四类八群百门的格致课程,四类即公民人格类、文化科学类、身心意志类、创意技艺类;对应八门即民族历史与文化、社会责任与能力,人类社会与自然、学科前沿与先导,心智意志与体魄、艺术审美与体验,科学知识与技能、国际视野与科技。还有志趣最佳发展域课程和全生涯课程,所谓全生涯课程即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全面素养提升、个人成长体验。课程体系作为学校的顶层设计,是一所学校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分水岭。 这几天,静下心来,又忆起韩杰梅、潘骁骐两位原点导师的谆谆教诲,从观察到行动,把我们的行动拿出来研究,把研究的成果付之于行动,希望我们到新学校要学会找资源、聚人气、交朋友。还有泉州市教育局刘殊芳副局长的千叮咛万嘱咐,要珍惜机会,“再也没有这样的90天了”,是啊!大上海,国际大都市,魔都,梦幻,迷离……与这所地处闹市区有着144年老校相伴两个月,认识了几个人,结识了多少朋友,学到了什么,又悟出了什么?真的值得好好思考,好好总结。 在格致的两个月,似乎更趋于理性,不像在北京整天像无头苍蝇,觉得什么都是新的,什么都想学,什么活动都要参加。学期初,我就给自己新的定位——每天一得,讲究效率,尽量不做夜猫子。 又想起刚到北四分潘骁骐院长在微信里问我,北四分与亦中有什么不一样?我当时简要回复:殊途同归。其实,在管理体制上教学模式上,甚至领导的风格、校风、教风、学风诸多方面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如果再问,上海与北京有什么不同?我想是:不唯高考、赢得高考,为了高考、还是高考,只是通往的路径不一;正统中的创新与创新中的正统有别;自由、灵动与大气、厚重有异。 这个暮春,很凉爽,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已是枝繁叶茂,两个月前还是嫩芽新枝;黄浦江的涛声在轻轻敲打着软软的心坎;今日上海的天空特别特别的蓝。上午,听完上海特级教师李惠军《例谈核心素养与教学设计》的讲座后,顿悟什么叫真正的课堂?临别前,还专门跑到校大门口拍照留念,只因爱你爱得太深。愿多年后,彼此能够深深记起,曾经那段最美的相遇,春风十里不如你。如果再相遇,我想,我,一定会,记得你! 下一站,上大附中,又一段新的跟岗学习之旅,我们相约在阳光灿烂的初夏。

格致我们相约在春天里

2,罗峰的教学和科研简介

1999年以来,在市委党校厅局班、中青班、正处班、全日制硕士生和市内外有关党政机关、培训机构开设专题讲座或课程数十次;曾多次获得校教学优秀奖、校青年教师教学创优奖(各两次)。现主持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1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和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课题各1项,并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完成国家重大战略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和省部级课题4项。在《学术月刊》、《政治学研究》和《浙江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合著著作6部,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嵌入、整合与政党权威的重塑——对中国执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行政监督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新世纪中国特大城市公共行政发展》,文汇出版社2002年版《政治文明:历史的纬度与发展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中加社区治理模式比较研究——以上海和温哥华为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和平发展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执政党与社会整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实现法制现代化的障碍,《探索与争鸣》,1998年第2期;上海《文摘报》摘要;2.韩国文化与现代政治转型,《东北亚研究》,1998年第3期;3.合著1:村民自治: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治回应,《探索与争鸣》,1998年第7期;4.观美国的政治游戏:总统绯闻案,《探索与争鸣》,1998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1998年第11期全文转载;5.分离议事层与工作层,建构走向自治的居委会,《五里桥:一个发展中的新型城市社区》,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6.合著2:社区参与:社会进步和政治发展的新驱动力和生长点,《浙江学刊》,1999年第2期;7.合著2:政府机构改革的法治化取向,《政治与法律》,1999年第4期;8.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探索与争鸣》,2000年第7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10期全文转载;9.译文:公共行政现代化与高级行政管理者,《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8期全文转载;10.合著2:《问题与对策:国际环境治理的制度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10期;11.基层民主从乡村走向城市,《探索与争鸣》,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第8期全文转载;12.马克思主义与诺思的国家理论之比较,《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3期;13.治理:工具理性还是价值理性?《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3期;14.转型期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文化的构建,《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3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第9期全文转载;15.合著1: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多重要素,《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11期;16.挑战与回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行政改革,《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2003年第6期;17.政治发展视野中现代政治文明间的“对话”,《学术月刊》,2004年第11期;18.全球化、民主与现代政治文明间的“对话”,《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19.志愿组织与社区公共治理的形成,《探索与争鸣》,2005年第5期;20.社区志愿活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期;21.生成与转换:社会转型期的政党权威,《浙学学刊》,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22.执政党合法性资源的开发与社会整合,《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第4期;23.和谐社会与社会自组织力的提升,《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2期;24.和谐社会视野下执政党的社会整合,《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8期;25.社区公共治理与和谐社会的组织化构建,《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8期;26.反思与借鉴:治理视野中的中国政党研究,《浙江学刊》,2009年第3期;27.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执政党的组织嵌入,《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28.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执政党的嵌入,《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8期;29.志愿组织发展中的政府责任:合法性视角的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23期论点摘编;30.政权系统中党的组织建设:历程、特征及其有效性分析,《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31.政党在国家构建中的人事嵌入:从革命到执政的纵向考察,《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32.政治发展中的政府诚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33.政党权威中的“内整合”与“选择性激励”:集体行动的分析视角,《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2期;34.转型期社会领域的党建工作:价值、重点与构架,《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35.论党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三重要素及其科学整合,《探索》,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36.合著1:欧盟一体化发展对长三角协同发展的启示与思考,《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37.进一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38.微博打拐中的公共治理,《学习时报》,2011年第3月7日;39.渐进过程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价值、动因与阻力,《学术月刊》,2011年第5期;《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011年第15期;40.浦东综改中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路径与启示——一种类过程--事件分析,《理论与改革》,201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1年第10期;41.走出政府职能转变的五个认识误区,《学习时报》,2012年1月9日;42.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的生动局面,《解放日报》,2012年12月3日;43.增强法治意识提高公共政策制定水平,《上海人大月刊》,2013年第7期;44.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整合与公共政策制定,《探索与争鸣》,2013年第9期;45.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学习时报》,2013年10月14日;46.“退出”是培育社会组织的重要策略,《文汇报》,2013年12月23日。 《转型期政党权威的重塑与挑战——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罗峰教授》,《现代领导》(上海),2012年第11期。

罗峰的教学和科研简介

文章TAG:上海上海市上海市委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委党校格致我们相约在春天里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