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杨浦区 > 上海市小升初数学试卷预测分析,上海小升初数学都考奥数吗

上海市小升初数学试卷预测分析,上海小升初数学都考奥数吗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20 11:48:36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1,上海小升初数学都考奥数吗

不考
1.一般不考2.并且不算升学考试3.一般都是基础4.现在一般都不刻意培养奥数了

上海小升初数学都考奥数吗

2,2018年我校小升初数学试卷分析发言稿

小升初考试已经结束了,回望这刚刚过去一学年,尤其本学期,学校上上下下都在为小升初辛勤操劳。杨校长组织了多次毕业班经验交流会,为提升成绩积极想办法。杨校长、徐校长、袁主席、李主任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六年级楼层,看望我们六年级师生,指导早读。本学期教务处组织六年级用答题卡实战演练6次,办公室里总有姐妹们伏案改卷的背影。每次考试后姐妹们都要分析总结。为了检测出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而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我们经常与学生斗智斗勇,突击叉班或语数交叉考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各位领导的关心及我们六年级姐妹们的共同努力下,这次咱二小的小升初数学成绩在本协作区是遥遥领先,平均分比第二名高出近20分,估计在全区排名应该比较靠前。 成绩仅代表过去,为了从这次小升初考试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我代表我们六年级就这次数学试卷特做以下分析,不足之处,请各位姐妹批评指正! 一、试卷内容分析: 本次小升初试卷命题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题较前两年偏难(很荣幸连续三年我被抽去改小升初数学改卷)。其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究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试题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又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另外,试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解决问题的空间。 二、卷面解答分析: 本次试卷考查了小学六年来所学的知识。题型以填空、判断、选择、计算、观察操作与分析及解答为主。从考试结果来看,部分题虽然较难,大部分学生适应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解题、分析能力也很过硬,能联系实际进行答卷,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这与我们采取的密集的以考代练分不开。下面就这次的小升初数学卷及我班的学生答题卡(我收集了部分答题卡,征求了我们六年级数学组各位姐妹的意见与建议)的情况进行分析: 本次试卷共有六大题,正确率高的就不再说了,下面主要谈谈出错率较高的题。 第一大题:填空,共21分,出错率较高的是第8、9题。“一批作业本分给全班同学,平均每人得12本;只分给女生,平均每人得20本;若只分给男生,平均每人得( )本”。有同学填“8”,也有同学填“18”,有不少干脆空那。这道题的确较难,但作为填空题出现,不用讲究解题步骤,可以用假设法很容易做出来(假设有600本,则共有50人,那么女30人,男20人,从而得出30本);也可以用比例知识解也很方便。因为总本数一定,则人数与每人分得的本数成反比,12:20=3:5,所以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3/5 ,男生人数占全班的2/5 ,从而求出结果。做错的同学体现了他们对题意的分析、思路不够清晰,不能够活学活用假设的方法及比例知识。第9小题,数有漆的方块,有的同学彻底数乱了,还有的数对了,填在哪上,规范答案应该是“顶点”、“棱”、“面”,结果写的意思虽然也对,但用词不够简洁,说明很多学生欠缺有序思考及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第二大题:判断5分。出的也都是经典常见的题目,没想到错误率最高的是第3题:“今年第一季度有91天”,说明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平年闰年知识。 第三大题:选择题,共10分。尤其第4小题错误率最高。折扣问题,由于有部分孩子看到八折就选D,里面出现5/4。还有的没看清题意是让选“不正确”的,造成失误。我个人觉得此题设计非常好,不仅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对百分数在生活中的特殊应用,以及有关分数、百分数的数量关系,还考查学生的认真审题的能力。 第四大题:计算,共28分。题型经典,题量、难易都适中。出错的大多是计算太粗心,不检验,造成丢分。 第五大题:观察求阴影面积,5分。此题较难,重在考察学生有关圆的组合图形面积应用及转化思想,对辅助线的灵活添加。没想到很多学生竟然做对了,并且做题方法灵活多样(包括第六2),只是苦了改卷的老师呀!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共31分。此题共6小题,知识覆盖了百分数的应用、方阵问题、折扣、路程、比例知识的实际运用问题等。题型都是常见的,难度不太大,题量也适中。其中第2小题的方阵问题,具有灵活性,相对来说有难度,错误率高也在计划之中。 第6小题的第3问,题里给的是分钟,问的却是每小时,不少学生忽略了细节的变化造成丢分。 三、存在问题: 1.学生的审题能力比较欠缺,对文字阅读不到位产生错误。 2.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还不够,非常粗心。简单口算也会计算错;算完结果往答题卡上誊写错,不检验等等。 3.学生对于数学概念掌握不扎实,是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一背、记一记一些概念性的东西。 4.不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5.对空间与图形题目视图能力差,语言表述能力差。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做到拿到题目先看,清楚已知信息和要求问题,然后再进习分析、解答。解决问题还要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 2.在计算方面还应加强,通过实际情境,先理解计算法则,采用形式多样进行计算专项练习。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做到变换方式举一反三的练习,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练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多关注差生,对上课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 ,并且随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上课作到精讲多练,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5.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018年我校小升初数学试卷分析发言稿

3,小升初数学的经常出的题要解析及答案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解析及答案(半圆的阴影部分移至另一部分,则所有阴影部分就成为梯形) (5+8)×5÷2=32.5[(5+5+8)×5÷2]-(5×5÷2)=32.5

小升初数学的经常出的题要解析及答案

4,帮我出一些小升初数学题上海要有答案及过程最好要有理由

第八届“希望杯”六年级一试详解作者: | 查看: 167次1、原题: 解析:和“培训百题”给出的计算题比较起来,这应该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用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循环小数化分数,把循环节为“1”的这个无限循环小数化成分数九分之一,这道题应该就能算出正确答案。 2、原题: 解析:这道题是把“培训百题”中的第9题,稍作改动而来的。 那么,解答方法自然一样。通过题中给出的条件,可以得到如下等式: 3a+2=4b+3=5c+3 由:4b+3=5c+3,且它们都是小于10的自然数, 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b=5,c=4,并进一步得出, a=7 所以:(2a+b)/c=(2*7+5)/4=4.75 3、原题:若用“*”表示一种运算,且满足如下关系: (1)1*1=1; (2)(n+1)*1=3×(n*1). 则,5*1-2*1= 。 解析:这是一道“定义新运算”问题。是“培训百题”上的第21题变动数字后出来的。 做这类题的方法,就是严格按照题中给出的运算规则,一步步代入后进行计算即可。 具体到这道题就是: 5*1-2*1 =3×(4*1)-3×(1*1) =3×3×(3*1)-3 =3×3×3×(2*1)-3 =3×3×3×3(1*1)-3 =3×3×3×3×1-3 =81-3 =78 4、原题:一个分数,分子减1后等于2/3,分子减2后等于1/2,则这个分数是 。 解析:这道题在“培训百题”上没有它的影子,但是在小升初数学中却是一道频点很高的题。题本身不难,即使没学过小学奥数的同学,在课本的同步练习也应见到过这道题。即使没有找到方法,试算出是可以试算出来的。答案是:5/65、原题:将2、3、4、5、6、7、8、9这八个数分别填入下面的八个格内(不能重复),可以组成许多不同的减法算式,要使计算结果最小,并且是自然数,则这个计算结果是: □□□□-□□□□ 解析:这是一道最值问题。在很多资料上都有这道题的原形, “把1、2、3、4、5、6、7、8这八个一位数各用一次,组成两个四位数,要使这两个四位的差最小,那么这两个四位数各是多少,它们的差是多少?” 要想让这两个四位数的差最小,那么就要让这两个四位数最大限度地接近。 首先,最高位的数相差不应该超过“1”,就是说只能是“1” 其次,大的数后面的三位数要取最小值,而小的数后面三位则要取最大值。 具体到本题就是:6234-5987=247 而原形题的答案则是:5123-4876=247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试一试: 9234-8765= 8234-7965= 7234-6985= 5236-4987= 4256-3987= 6、原题:一个箱子里有若干个小球,王老师第一次从箱子中取出半数的球,再放进去1个球,第二次仍从箱子中取出半数的球,再放进去1个球,......如此下去,一共操作了2010次,最后箱子里还有两个球。则未取出球之前,箱子里有小球 个。 解析:这是一道很老的题了。在很多有关儿童智力培训开发的书籍、资料经常出现。 我们可以用倒推法来看一看这道题是怎样的。 最后箱子里有两个球。这两个球中,有一个是刚放进去的。如果不放这个球,那就是只有一个球;而这一个球,是拿走一半后剩下的另一半。如果那一半不拿走的话,应该有两个球。而两个球中,有一个是拿出一半后放进来的,如此反得而已。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未取出球以前,箱子里有2个小球。 7、原题:过年了,同学们要亲手做一些工艺品送给敬老院的老人。开始时艺术小组的同学们先做一天,随后增加15位同学和他们一起又做了两天,恰好完成。假设每位同学的工作效率相同,且一们同学单独完成需要60天,那么,艺术小组的同学有 位。 解析:这是“培训百题”上的第74题,只不过是把说法变了一下而已。 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同学一天的时间只能做一件工艺品,那么就是要做60件工艺品。 因为增加的15位同学做了两天,那么,这15位同学就是完成了15*2=30(件)工艺品,那么另外的30件工艺品就都是艺术小组的同学完成了,又知道艺术小组的同学前后共做了3天,可以知道艺术小组1天能完成10件,所以艺术小组的人数就10位。 8、原题:某超市平均每小时有60人排队付款,每一个收银台每小时能应付80人,某天某时段内,该超市只有一个收银台工作,付款开始4小时就没有顾客排队了。如果当时有两个收银台工作,那么付款开始 小时就没有人排队了。 解析:“培训百题”上的第78题原样抄过来的。 显然这是一道“牛吃草”问题,我们可以先转变成“牛吃草”模型。即:某草地上的草均速生长着,每周增长60份草,一头牛一周能吃80份草;如果让一头牛在这块草地上吃的话,能吃4周的时间,如果让两头牛来吃,能吃几周? 草地原有草量是:4*80-4*60=80(份) 两头牛在一个周的时间里,对付完新生长出的60份草后,还有2*80-60=100(份)的力量来对付原有的草量,就是说,这两头牛专门用来对付原有草量的工效是100份/周。 80/100=0.8(周) 具体到本题,就是0.8小时了。 这道题解到这里,我突然想起第六届“希望杯”六年级二试的最后一道题,还有前几天华杯赛初试(小学组)的最后一题。大家想一想,这几道题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9、原题:下面四个图形都是由六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其中,折叠后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 解析:这道题可以看成是一道送分的题了。答案是“A”。 这道题“培训百题”中的64题的翻版。 10、原题:如下图所示的四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依次用S1、S2、S3、S4表示,则S1、S2、S3、S4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解析:在本套试卷中,这道题应该算是一道比较难的题了。但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还都把这道题答对了。当然在这对里面,“懵”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如果真要进行严格论证和推理的话,恐怕就没几个人能真正答上来了。好在这道题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这分自然是要给的。在这里我把自己对这道题的理解谈一下。 既然要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那么就要准确求出各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图(1)、图(2)、图(3)的面积都好求,分别是0.57、0.215、0.5,而图(4)的面积就不那么好求了。利用小学的知识,显然是做不到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百题培训”上的第60题,那也是一道比较面积大小的问题。在那道题给出的条件中,直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不可能的。但题中给出的答案却很巧妙地采用了割补的方法,把问题给轻易解决了。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也采用割补的方法,来把这道题解决掉。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上、下两个红色三角形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绿色部分的面积与黄色部分面积不相等。如果把绿色部分面积割补到黄色区域,可以看出,代表阴影面积的部分小于图1中两个红色三角形的面积,即,原阴影部分面积小于0.5,但又比较接近于0.5。 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S2<S4<S3<S1. 补充:关于第10题的第四个图形,通过割补的方法,其阴影部分可以拼成如下图中红色与青色部分之和。 红色部分的面积是0.215,刚好和第二个图开的面积相等,而青色部分正好是第四个图形比第二个图形多出的那部分,所以 S4面积大于S2面积。11、原题是“百题培训”中的第72题,一字未改。在这里就不抄原题了。 解析:这道题的解题关键是,两根铁棒在水中的长度是相等的。由此可以很容易地得出两根棒的长度之比是5:6,进一步得出两棒的长度之差是3厘米。 这道题80%以的同学都做对了,可以看成是一道送分题吧。 另外还想说一句的是,在前一天的华杯赛初试中的第二题,和这道题大致相仿,莫非是一个老师在出题? 12、甲、乙、丙三个人一起去钓鱼。他们将钓得的鱼话一个鱼篓中,就原地躺下休息。结果都睡着了。甲先醒来,他将鱼篓中的鱼平均分成三份,发现还多一条,就将多的这条鱼扔回河中,拿着其中的一份回家了。乙醒来后,他将鱼篓中现有的鱼平均分成三份,发现还多一条,也将多的这条鱼扔回河中,拿着其中的一份回家了。丙最后醒来,他也将鱼篓中的鱼平均分成三份,这时也多一条鱼。问这三人至少钓到 条鱼。 解析:这道题可以倒推试算的方法来求出结果。 既然是求最小值,那就假设丙醒来后,只剩4条鱼了,由此可以知道,乙醒来后看到的应该是7条鱼,与现实不符,因为甲把一条鱼扔回河中,说明甲在分鱼时,是按条数分的。也就是剩下的两份加起来应该是偶数。而7不是偶数; 那么我们就再假设丙醒来后看到的是7条鱼,有上面的例子,自然也与现实不符。 如果丙醒来看到的是10条鱼,则乙看到的则是16条鱼,而甲在分鱼前就是25条鱼,所以答案是25。 13、过冬了,小白兔只储存了180只胡萝卜,小灰兔只储存了120棵大白菜。为了冬天里有胡萝卜吃,小灰兔用十几棵大白菜换了小白兔的一些胡萝卜,这时他们储存的食物数量相等。则一棵大白菜可以换 只胡萝卜。 解析:这道题首先要从总体上考虑。它们的食物总数是180+120=300(只、棵),那么当它们数量相等时,每兔拥有的数量就应该是300/2=150(只、棵)。 小灰兔原有120,通过交换变为150,增加了30。 也就是,小灰兔拿出了十几个,后又换回了比这十几个还多30的一个数。 我们可以推算一下,可能的情况是: 小灰兔拿出11棵白菜,换回了41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2棵白菜,换回了42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3棵白菜,换回了43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4棵白菜,换回了44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5棵白菜,换回了45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6棵白菜,换回了46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7棵白菜,换回了47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8棵白菜,换回了48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9棵白菜,换回了49个胡萝卜; 在这9种情况中,相比之下,最能符合题意答案的是“ 小灰兔拿出15棵白菜,换回了45个胡萝卜;” 所以,我们给出的答案是“3”只。 在这道题中,有的同学给出的答案是“4”,可能是把十棵也当成了十几棵来看待,刚好拿出了10棵,换回了40只,数量正好增加30。但没进一步深算,其实15棵是一个更好的、合理的数字。 14、王宇玩射击气球的游戏,游戏有两关,两关气球数量相同。若王宇第一关射中的气球数比没射中的气球数的4倍多2个;第二关射中的气球数比第一关增加了8个,正好是没射中的气球数的6倍,则游戏中每一关的气球有 个。 解析:这道题和“培训百题”中的第43题一致,只是把情景和数量变了一下,本质上是一样的。 用方程来解这道题比较容易。 设第一关没射中的球数为X,则第一关射中的气球数就是4X+2; 第二关没射中的球数为X-8,第二关射中的气球数就是4X+2+8 根据题中所给出的条件,则有:(X-8)*6=4X+2+8 解得:X=29 所以,每关的气球数就是29*(4+1)+2=147(只) 15、原题:已知小明的爸爸和妈妈的年龄不同,且相差不超过10岁,如果去年、今年和明年,爸爸和妈妈的年龄都是小明年龄的整数倍,那么小明今年 岁。 解析:这道题是从“培训百题”中的第41题演变而来的。 因为年龄都是以整数计的,那么去年、今年和明年就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而且在这三个连续自然数中,一定有一个数是3的倍数。 因为两位家长的连续三年的年龄数是小明年龄的整数倍,可以想见,小明的年龄不会超过4岁。 又知道爸爸与妈妈的年龄差不超过10,条件限制进一步缩小,可知小明的这三年的年龄只能是1、2、3岁。 而其父母对应的年龄数则只能是:父:31、32、33;母:25、26、27。 或:父:37、38、39,母:31、32、33 如果该题没有父母年龄差这个限制, 则小明的年龄也有可能是2、3、4岁, 而爸爸的年龄则对应于:38、39、40, 妈妈的年龄则对应于:26、27、28。 16、观察图1所示的减法算式发现,得数175和被减数571的数字顺序相反。那么,减去396后,使得数与被减数的数字顺序相反的三位数共有 个。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数与数位”的问题。是希望杯最常见的一种题型,属必考题型。“培训百题”的第80题已对这道题进行过详细的解答。在这里我们用数字谜语的方法来对该题进行解析。 我们来看图2,这是一个减法算式,三位数减三位数,得数还是一个三位数。说明A和C肯定不是零。 再看十位上的数。B减9,得数的中又出现B,说明B在减9时有过借位。 再看百位上,A被借去“1”后,减3得“C”,即说明A是一个比C大4的数。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A、C可能是: 5,1; 6,2; 7,3; 8,4; 9,5,共有5组情况成立。 而当B是任何一个一位数(包括0)时,共有10种情况, 图2所列的算式都能成立。5*10=50(个) 17、原题:甲、乙两服装厂生产同一种服装,甲厂每月生产服装2700套,生产上衣与裤子的时间比是2:1;乙厂每月生产服装3600套,生产上衣和裤子的时间比是3:2,若两个厂合作一个月,最多可生产服装 套。 由已知条件得可,甲厂每天专门生产上衣可生产135件,每天专门生产裤子可生产270条; 乙厂每天专门生产上衣可生产200件,每天专门生产裤子可生产300条;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生产上衣的工效上,乙厂远远高于甲厂,而在生产裤子上,则两厂相差不是很多。 因为生产上衣比较费事,所以我们安排在这方面最有优势的乙厂用全部时间来生产上衣; 那么乙厂在一个月(30天)的时间里,能生产上衣200*30=6000(件); 而让甲厂一开始也专门生产裤子,来和乙厂生产的上衣进行配套。而甲生产6000条裤子只需要6000/270=200/9(天)的时间; 甲厂还有30-200/9=70/9(天)时间,按比例既生产上衣也生产裤子; 在这70/9天的时间里,甲厂还可以成套生产服装:(70/9)/(30*2700)=700(套) 加上开始合作生产的6000套,最多能生产:6000+700=6700(套) 18、原题:一收银员下班前查账时发现:现金比账面记录少了153元。她知道实际收钱不会错,只能是记账时有一个数点错了小数点。那么记错的那笔账实际收到的现金是 元。 解析:作为收银员,每天下班前都要核对所收现金与所打收据是否相符。 即然“实际收钱不会错,而现金与账面记录少了153元”,说明是记账时出了问题, “有一个数点错了小数点”而且是多记了,说明是小数点往或移了一位,使原数扩大了10倍,也就是比原数多记了9倍,让这多出来的153元,除以9,就是实际收到的那笔现金。153/9=17(元)。 这道题考查学生关于小数点的知识,虽然是四年级的知识点,但在小升初考试中,出现的频点很高,而且这类问题的解答也很简单,只要让住:小数点移动一位,原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或缩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即可。 19、现有5吨的A零件4个,4吨的B零件6个,3吨的C零件11个,1吨的D零件7个。如果要将所有零件一次运走,至少需要载重为6吨的汽车 辆。 解析:这是一道统筹类问题。即使出现在二年级小学生的考卷上,也不能算是超纲。但现在却出现在了六年级的竞赛卷上,而且占据的位置还很特别。一般情况下,这个位置上出现的都是压轴题。这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正是这个原因,我们看到了统卷老师的高明。因为在判卷中我们发现,竞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这道上丢了分。这是不是更有点不可思议。 其实这道题很简单,先把画在草稿纸上,在一起拼一拼就行了。 5 1 5 1 5 1 5 1 4 4 4 4 4 1 1 411 3 3 3 3 3 3 3 3 3 3 3 看看有几组,就安排几辆车好了。 20、原题: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之比是3:2,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20%,乙的速度提高1/3,这样当甲到过B地时,乙离A地还有41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 千米。 解析:“无鱼不成席”,行程问题历来是所有小学阶段综合性考卷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重头菜。但把这道题放在了这里,似乎不是来压轴的,倒像是来凑数。其实这是一道很精彩的题,它来自于“培训百题”中的第52题,虽只改动了两个数字,却成了点睛之做,以致于让许多同学“看着很简单、很熟悉,就是没做对”。 画线段图是解行程问题最常见也最实用的工具。因时间关系,这里我们就不画了。 因为他们同时、相向而行,甲、乙的速度之比是3:2,那么相遇时他们所走过的行程之比必然是3:2,也就是说,甲走了全程的五分之三,乙走了全程的五分之二; 相遇后,他们分别提速,此时的速度比由3:2变成了27:20 甲走的还是快,而且到B地只有全程的五分之二,而乙还是相对慢,到A地还有全程的五分之三,所以当甲到达B地时,乙一定还在奔向A的途中; 根据他们的速度比,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求出,在相同的时间里,当甲走完剩下的全程的五分之二时,乙相应地能走全程的几分之几。即当甲到达B地时,乙走了全程的8/27; 那么,此时,乙距A地还有全长的3/5-8/27=41/135,在这里我们会看到一个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数“41”,因为它刚好和“乙离A地还有41千米”相对应,所以,我们很容易地得到A、B两地相距135千米。 总体来看这套试卷,出的很有水平。而且大多题型都来自于“培训百题”,给了参赛同学更多的“希望”。 建议进行二试的同学,还是要多在“培训百题”上下些功夫。因为我们发现,在“培训百题”中的很多有份量的题,在这套卷都没有出现,应该是给二试留着要用的。 大家要注意在计数、图论、组合、数论上多下些功夫。 去年五、六年级二试最后的那两道题,我们仍记忆犹心,那才是真正显示我们水平的地方。

5,有谁知道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小升初分班考试都考些什么内容难度

语文要抓紧时间,后面有一篇作文,数学较难,有奥数题,是靠这个来拉成绩,英语中等
啊。我考过语文:30分钟,有古文、阅读、作文、基础、古诗.......当然我作文没有写完qaq数学:30/35分钟【我忘了】难度是一步一步上升的,最后几题会出现奥数,前面就是基本的计算、概念,有些需要你仔细一点,不能马虎。我最后没做完,十分扣了。英语:时间同数学。生词很多,语法点很多,西南模的英语比较难,数学奥数比较多,第一次考试有人就是数学满分英语很差,导致没有录取。嘛。我是九月份以后的预初八班,是西南模的来找我玩哦~

6,上海小升初数学应该准备哪些

2017上海小升初数学如何备考(含命题趋势解读)!随着上海小升初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家长早早开始计划孩子的小升初备考。2017上海小升初数学该如何备考?上海爱智康小学辅导频道搜集整理了以下内容,大家可以参考。  2017上海小升初数学如何备考?  现在的初中数学真是不一般,很多学校的周考、月考A卷难题B卷大部分题型很多跟小学的数学差不多,只是原来的数字改成现在的字母。  有能力尝试奥数的孩子,学多一点没关系,学过奥数即使没拿到奖,进入初中,对解题思路也有帮助,当然,学奥数不要死学,关键学习解题的思路,举一反三的能力。  小升初数学备考一定要注重以下几个这几点:  1、这些知识点在初一作业、考试出现中常出现:找规律、周期循环、图形数数、简便计算、定义新运算、数列求和、方程解题等。运算律尤其是分配律要反过来倒过去地会运用。总之小学奥数的知识多少要学一点最好。  2、小学里的所有几何知识(图形知识)一定要学好,初中才不会苦恼。小学的几何与初中几何联系得很紧密,甚至初一的某些题小学时就遇到过(如小学三年级的图形问题初一也在学)。  3、行程和工程问题,在初中对应的知识点是变量、方程和函数的应用题。  其他相关信息你可以搜索《2017上海小升初数学如何备考(含命题趋势解读)》这篇文章,下面还有一点2017上海小升初数学考试命题趋势解读关于这个的文章。
小升初数学复习要点一: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是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最根本的基石。学生在学校课堂一定要做到认真听讲,这直接关系到基础的落实。另外还要归纳和梳理教材知识点,记清概念。特别是选择题和填空题,要靠清晰的概念来明辨对错,如果概念不清就会感觉模棱两可,最终造成误选。 小升初数学复习要点二:提高拓展 在注重基础知识训练的同时,必须要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专题训练,涉及的有关知识点要过关、强化训练,做到知识点之间能够融会贯通,不会出现混淆、张冠李戴的情况。 小升初数学复习要点三:精做精练 精选几套模拟试题,其中包括历年联考试题,从四月份开始要有计划的给孩子练习。这些试卷的难度与联考相仿,知识点的分布比较合理到位,这样能够使得整个知识体系得到优化与完善,基础与能力得到升华,速度得到提高,对知识的把握更为灵活。 在此阶段训练要让孩子形成审题要慢,题意分析清楚后,再动手快做的习惯。另外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也是复习要强化的训练,联考题量多时间紧,因此平时训练要求孩子一步到位,一次算对。 小升初数学复习要点四:查漏补缺 在做题的同时,会有许多错题产生,整理、归纳、订正错题是必不可少,订正比做题更加重要,对比错解的过程和订正后的正确过程,就能发现错误的原因。建议学生将各种测试卷中解错的题目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放在一起比较,统计一下哪类题容易出错,从而找出带有共性的错误和不足,及时查漏补缺,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考前。 小升初数学是在小升初考试中所占比例最重的科目,所以小升初数学的复习一定要注意以上几个要点,争取彻底掌握小升初数学考试的知识点,才能够在小升初考试中脱颖而出。
文章TAG:上海上海市小升初数学上海市小升初数学试卷预测分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