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杨浦区 > 上海市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中,上海属于中国自然区划的哪个

上海市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中,上海属于中国自然区划的哪个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18 12:34:52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上海属于中国自然区划的哪个

上海属于东部季风区(我国的三大自然区为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青藏地区)

上海属于中国自然区划的哪个

2,上海的地理位置

上海市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国际著名的港口城市。上海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 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地处南北海岸线中心,长江三角洲东缘,长江由此入海,交通便利,腹地宽阔,地理位置优越。全市东西宽约100公里,南北长约120公里。土地面积为6340.5平方公里。现辖黄浦区、南市区、卢湾区、静安区、徐汇区、长宁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浦东新区、松江区、金山区16个区和南汇县、奉贤县、青浦县、崇明县4个县。 上海市自然条件 上海市大部分地区位于坦荡低平的长江三角洲平原,水网密布,西南部散见小山丘,平均海拔高度约4米。 境内辖有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以及长兴、横沙等岛屿,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流经市区。 一、地形 地质构造属古老陆块(杨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在遥远的地质历史年代,曾多次经历陆海沧桑巨变。 自新生代第四纪时期以后,在江流海潮的共同作用下, 长江带来的泥沙不断堆积,形成典型的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 地质基础比较稳定。近五百多年来, 发生在境内的较大地震仅数次, 但由于震源较浅,因此有感面积较大。 地势呈东高西低之状。根据地貌成因和地面高程可分为三个地形单元, 即碟缘高地、淀泖低地和河口沙洲。 浦东钦公塘以东地区称滨海平原,海拔在 4~5米之间。黄浦江两岸地区称碟缘高地,海拔4米左右。西部淀山湖一带的淀泖洼地最低,海拔仅2~3米。 地势像向太湖微微倾斜的半碟形。 河口沙洲主要包括崇明、长兴、横沙三岛和其他一些刚出水面的沙洲。 由于境内地势低平,每当汛期和江海高潮,特别是大潮汛和台风暴雨同时侵袭之际,易受江海横溢之害,须实施防汛和水利工程。 二、气候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降水丰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5℃。冬季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3.3 ℃,较同纬度内陆温和;夏季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8℃,又不如同纬度内陆炎热。 日照条件较为充足,年日照时间2000小时左右。 全年无霜期241天,日平均气温10 ℃以上的喜温农作物生长期共计233天。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雨日多达132天。降雨的季节分配较均匀,夏季约占40.1%,冬季占13.0 %,约有70%的降雨量集中在4~9月。降雨强度多以中小雨为主, 对农作物生长较为有利。春季始于3月; 夏季自梅雨开始,进入盛夏后,高温干燥, 形成伏旱;秋季金风送爽, 时有连绵阴雨;冬季晴朗少雨,北方冷空气阵阵南下,偶有寒潮侵袭。 三、水文 境内水网交织,湖荡众多。主要河流和湖泊有长江河口段、黄浦江、吴淞江(苏州河)和淀山湖等。长江流经本市北部, 接纳黄浦江后,东流入海。 江口呈喇叭形向外展宽,最宽处达80公里。 黄浦江源于淀山湖的淀峰,上溯连通太湖,贯穿上海市区, 在吴淞口汇入长江,全长113.4公里。下游流经市区的江段约39公里,一般宽约500米,在吴淞口宽达800 米,江深5~15米,最深处约20米,具有通航、锚泊、供水、引灌、排涝、 游览等多种功能。吴淞江源于太湖瓜泾口, 全长125公里, 流经上海境内54公里,在市中心黄浦公园处,汇入黄浦江,是上海又一条重要的内河航道。 曾有“深广可敌千浦”的煊赫历史,后因水弯床浅, 淤塞难疏, 成为黄浦江的一条支流。 淀山湖是市郊最大的淡水湖泊,面积66平方公里,水质良好。境内水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水资源总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1倍以上。 四、土壤 由于地势低平,江、河、湖、海水位较高,地下水埋深很浅, 土地处于高度渍水状态。 土壤以渍潜型和淋溶——淀积型的水成和半水成系列土壤为主。 前者主要为沼泽土起源的青紫泥, 集中分布于西部低洼地区;后者主要为草甸土起源的黄泥土、 沟干泥、夹沙泥、潮汐泥及沙泥与滨海盐渍土等, 其分布以东部碟缘高地和河口沙洲地区为主。 各类土壤一般土层深厚,结构良好。 除青紫泥、沟干泥质地略较粘重外, 其他土类质地适中,耕性较佳。现有耕地面积500万亩左右,80%以上是高产的熟化土壤。 沿海滩涂不断淤涨,从50年代末起,已围垦滩地约6万公顷,其中崇明岛5 次围垦,新增良田60多万亩。目前,长江口外已沉积近1万平方公里的水下三角洲,南汇嘴一带滩地每年以46 米的速度向东海伸展。 五、生物 境内天然植被残剩不多,绝大部分是人工栽培作物和林木。 天然的木本植物群落,仅分布于大金山岛和佘山等局部地区, 天然草本植物群落分布在沙洲、滩地和港汊。 栽培的农作物共有100多个种类, 近万个品种。 蔬菜多达400多种,居全国之冠,瓜果和观赏花卉品种也很多。人工栽培的树木, 主要分布在郊县林场、市区的公园和道路两旁。 动物资源主要是畜禽品种, 野生动物种类已十分稀少。水产资源丰富,共有鱼类177属226种, 其中淡水鱼 171种,海水鱼55种。 六、矿产 境内缺乏金属矿产资源,建筑石料也很稀少,陆上的能源矿产同样匮乏。70 年代以来开始在近海寻找油气资源, 在多口钻井中获得工业原油和天然气。据初步估算, 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储量约有60亿吨, 是我国近海海域最大的含油气盆地。 附近的南黄海,经过调查和勘探,也发现油气资源,估算有2.9亿吨储量。东海海水中化学资源丰富, 在长江口浅海底下,还发现一些矿物异常区, 有锆石、钛铁砂、石榴石、金红石等重要矿物。

上海的地理位置

3,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指标

按经济带划分 1.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8个省、区、市)。 2.中部内陆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3.西部边远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9个省、区)。 (六)按行政区域划分: 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市、区)。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4个省、市)。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宁波、夏门、青岛(10个省、市)。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市)。 5.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市)。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个省、区)。 三、适用范围 (一)国有资产年报数据,国有资产季度监测数据汇总、分析。 (二)清产核资数据汇总、分析。 (三)各省、区、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国有资产年报数据测算评价指标标准值。 按行政区域划分: 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区、市)。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4个省、市)。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宁波、厦门、青岛(10个省、市)。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区、市)。 5、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区、市)。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厦、新疆(5个省、区)。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 1 三大地带 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 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 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 2 八区域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面积79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0696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二市两省。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127万。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3582万。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本丰富,发展优势明显。 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2019万。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总面积160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863万。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总面积6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3085万。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 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三省一市一区。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4611万。这一地区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 大西北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两省三区。总面积39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5800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市场狭小,向西开放有着一定的条件 鉴于目前关于中国区域的各种划分方法存在众多弊端,不便于深入分析地区差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的课题报告《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提出了划分中国(大陆)区域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把中国分为八大区域,即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和大西北地区。报告指出,各地区在地域范围、人口规模和富裕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大西北地区地域最为宽阔,西南地区人口最为众多,东部沿海地区最为富庶。综合各特征,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实力、产业能力最强,市场前景最大,是中国21世纪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中国是一个大国,幅员广阔,陆上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2001年,人口达12.8亿。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如2001年,上海市人均GDP高达37382元,而贵州省人均GDP只有2895元,两者相差10倍以上。因此,研究中国的区域问题,必须把中国分成若干不同的区域。 20世纪50年代,有关方面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沿海和内地;60年代,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区域经济研究的活跃和深化,人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划分方法。主要有: (1)三大地带。这一方法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但不同的时期,每个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不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大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逐渐被确定了下来。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 (2)六大综合经济区。包括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3)七大经济区。包括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 (4)九大经济区。这里有两种划分方法。第一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黄河中游流域、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等。第二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北部内陆、东部沿海、东部内陆、中部内陆、南部沿海、西部内陆和西南内陆等。 (5)九个“大都市经济圈”。包括沈大(沈阳、大连)、京津冀(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石家庄)、济青(济南、青岛、烟台)、大上海(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宁波、杭州)、珠江三角洲(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吉黑(长春、哈尔滨)、湘鄂赣(武汉、长沙、南昌)、成渝(成都、重庆)等。 总的来看,目前中国区域的划分方法比较零乱。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官方比较接受的是“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法。 区域划分既要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方便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和区域政策的分析。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我们认为,为适应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之需要,中国区域的划分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空间上相互毗邻;(2)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结构相近;(3)经济发展水平接近;(5)经济上相互联系密切或面临相似的发展问题;(5)社会结构相仿;(6)区块规模适度;(7)适当考虑历史延续性;(8)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型;(9)便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 对照以上原则,可以发现,前面提到的各种划分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的区块过大,不便于深入分析区域差别;有的没有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不便于搜集整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数据;有的没有考虑历史延续性,提出的概念与常识不符;有的覆盖的区域不全,不是完整的区域划分。 根据以上原则,考虑到目前各种划法的种种弊端,我们将中国大陆划分为如下八大区域: (1)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面积79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0696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2)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两市两省。总面积37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8127万。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3)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3582万。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源丰富,发展优势明显。 (4)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总面积33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2019万。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5)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总面积160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8863万。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6)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总面积68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23085万。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 (7)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三省一市一区。总面积134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24611万。这一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 (8)大西北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两省三区。总面积398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5800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市场狭小,向西开放有着一定的条件。

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指标

文章TAG:上海市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中上海上海市地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