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徐汇区 > 上海市土壤肥料学会,土壤肥料学

上海市土壤肥料学会,土壤肥料学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05 20:38:13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土壤肥料学

肥力不流失,对植物生长有持续性。
天微生物科技肥料

土壤肥料学

2,戴弘的肥料田间试验的先驱

早在1933年在南京中农所工作时,戴弘就开始进行肥料的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1935年发表了《小麦三要素试验》一文,得出南京孝陵卫一带土壤施用氮化肥肥效极为显著,而磷、钾、石灰肥效不明显的结论。进行了不同种类氮化肥的肥效及其合适施用量的试验,以及8种有机肥料肥效的比较试验,得到硫铵、石灰氮等几种氮化肥的肥效差异不大,而硝酸钠肥效明显较差的结果,明确了当时硫铵在稻麦、棉作物上最适宜的用量。抗日战争期间,他与广西农事试验场和一些地区农场合作,进行了长达7年的肥料田间试验。在试验处理中有绿肥、堆肥、厩肥等农家肥料和氮、磷、钾化肥,以及石灰等。戴弘承担了从肥料试验设计、数据记录到试验结果的整理、统计分析,直至写出试验报告全过程的技术指导。这项试验工作在当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他还为广西培训了一批从事肥料田间试验的基层农业技术干部,并积极推广绿肥、堆肥等农家肥料的积、种、造、施技术,为促进广西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增产作出了贡献。60年代初期,国内氨水产量大增,但农民还不习惯施用,常发生因保管使用不当而灼伤稻苗和挥发损失氮素的情况。戴弘与上海化工研究院科技人员协作进行氨水保氮和合理施用技术试验,并及时向农民宣传推广,提高了氨水的使用效果,使农用氨水成为上海市郊主要氮肥品种之一。1963年,他根据全国化肥网工作会议精神,组织上海市与化肥有关的科研、生产、供销、教育和土肥学会、市县农业局等单位组成上海市化肥试验协作组,开展以测定磷肥肥效为主的化肥田间试验,用3年时间初步摸清了上海市郊区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和不同土壤施用磷肥肥效及其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为磷肥的施用打开了局面,促进了上海市郊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在肥料田间试验工作中,他一贯强调试验必须与示范、推广密切结合,重视发挥基层农业推广站和供销社的作用。他认为土壤肥料科研工作必须深入农民群众,为农业生产服务,才有生命力,才能有利于国计民生。他所主持的肥料试验,都是遵循这个宗旨的。60年代初他在上海郊区布置的100多个化肥试验点几乎全都设在社、队。他不顾年迈体弱,经常深入试验田块,进行现场指导,并力争将试验结果迅速地为当时当地的农业生产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戴弘的肥料田间试验的先驱

3,锄头底下有水又有火对不对为什么土壤肥料学谢

旱时锄地,可切断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所以说“有水”。 涝时锄地,有利于土壤通气,提高土温,水分蒸发,所以说“有火”。

锄头底下有水又有火对不对为什么土壤肥料学谢

4,侯光炯的人生历程

1905年5月7日出生在江苏省金山县(今属上海市)吕巷镇的一个中医家庭。1919年,考入江苏南通甲种农业学校。1928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化系。1928年在北平农业大学农化系毕业留校任校图书馆馆员、农学系助教;1931年至1935年受聘于前中央地质调查所任土壤研究室调查员、土壤研究室副主任;1935年出席在英国牛津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土壤学会议,作为第一位中国人在第三届国际土壤学会上宣读了《中国水稻土剖面形态与肥力的关系》的论文,首次提出了“水稻土”这一特殊的土类名称和水稻土形成“三育”(即淹育、潴育、潜育)特征,后来逐渐为世界各国土壤学者接受。1937年赴美学习归国。1937年前中央地质调查所任土壤研究室主任、主任技师,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迁来重庆北碚,继续从事土壤及土壤肥力研究;1942年至1946年兼任重庆大学、前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川北大学教授。1946年后先后在四川大学、西南农科所土壤研究室、中国科学院重庆土壤研究室工作。1946年至1952年先后任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川北大学教授,兼任四川农业改进所土壤肥料系主任;1948年起任国立西北农学院教授。1952年至1953年两次率领师生赴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完成国家橡胶宜林地考察规划,并实现了橡胶种植北移的世界性突破作出了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任中科院生物地理学部常务委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晋升一级教授、当选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学部委员会委员、任中国科学院重庆土壤研究室主任,并出席匈牙利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土壤学会,连续三年完成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的土壤概查;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晋升一级教授。198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1957年至1958年兼任重庆市科联主席;1958年起任西南农学院土壤农化系主任,兼任四川省科协副主席、重庆市中苏友协委员;1958年至1963年连续六年获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958年还被评为重庆市百面红旗之一;1960年获全国文教群英会先进工作者;1964年出席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召开的第八届国际土壤学会议;1972年任西南农学院教育革命组副组长;1973年至1980年在四川简阳县农村长期从事土壤科学和农业高产研究,总结农民经验,创立了一整套农业土壤研究方法,提出了“土壤生理性”、 “土壤肥力生物热力学”等农业土壤的新概念和新观点。1978年“土壤肥力生物热力学”研究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80年至1996年10月,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四川长宁县农村长达十七年继续从事土壤和农业高产研究。他在农业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自然免耕研究所,并用土壤肥力生物热力学理论,先后完成了水田和旱地自然免耕机理与技术的研究,两项研究技术在南方已十四个省区大面积推广,增产粮食数亿公斤,为土壤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作出了突出贡献。此间,曾五次被四川省、重庆市和学校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两次被农业部和学校评为优秀教师。水田自然免耕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全国科技进步三等奖;1985年获中华全国总工会“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0年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自然科学界精神文明标兵”,由省委组织部、省农牧厅、省人事厅、省科委、省教委、省科协联合下发了“关于向侯光炯同志学习的决定”,同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由四川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有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称号,并获重奖10万元,1994年九十高龄的侯光炯教授赴墨西哥出席了第十五届国际土壤学会议。1952年——1996年,兼任过原西南农业大学校党委委员、校工会主席、科研部主任、学报总编辑,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顾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顾问组成员、西南区和四川省土壤普查顾问组组长、四川省科技顾问团第一、二届副团长、四川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农业组成员。在学术团体中担任过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和荣誉理事、中国土壤肥料研究学会荣誉理事长、四川省土壤学会理事长和荣誉理事长、四川省农学会荣誉理事长、重庆市土壤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1990年获四川省“自然科学界精神文明标兵”,1992年获“四川省有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称号。侯光炯教授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五、六、七届代表,中共四川省委第三、四届委员。

5,全国性的肥料行业协会是什么

这个应该有很多,其主要分区域大致有一下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上海肥料农药行业协会,英文名Shanghai fertilizer pesticide trade association,缩写SFPTA。上海肥料农药行业协会成立于1986年12月24日,是本市肥料、农药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跨部门、跨所有制的非赢利的行业性社会团体、法人。还有好多就不一一给你罗列; 自己可以去网上找,希望能帮到你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6,图书 核心期刊 有哪些

图书、情报与档案学(18种) 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 1 中国图书馆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 2 情报学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3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4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京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 5 图书情报工作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6 情报理论与实践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中国兵器工业第210所 7 图书情报知识 武汉大学 8 图书馆杂志 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上海图书馆 9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宁夏图书馆学会,宁夏图书馆 10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 11 情报资料工作(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会刊) 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 12 图书与情报 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等 13 图书馆论坛 广东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图书馆学会等 14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天津图书馆等 15 情报杂志 陕西省科技情报学会,陕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16 情报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吉林大学 17 档案学通讯 中国人民大学 18 档案学研究 中国档案学会
图书情报知识 图书与情报 涂料工业 土木工程学报 土壤 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 土壤通报[ 土壤学报 推进技术 更多详细介绍详见<a href=" http://www.jyjzzs.com">教育界杂志社官网</a>
《图书馆 》 《图书情报知识》 http://www.xdlunwen.com/a/hxllw/index.html
怎么样才让一个女孩喜欢呢
文章TAG:上海上海市土壤土壤肥料上海市土壤肥料学会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