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松江区 > 上海市规划审批改革,上海新城二期规划全部改变了 是那个领导批示的

上海市规划审批改革,上海新城二期规划全部改变了 是那个领导批示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14 21:15:24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上海新城二期规划全部改变了 是那个领导批示的

网友您好,您的问题我局已经关注,请您耐心等待回复。
会信函纪委部门
;guilian2;guilian2

上海新城二期规划全部改变了 是那个领导批示的

2,上海市总体发展规划浦东新区十五规划及浦东新区固体废物处置专项

区(县)域规划、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各专项规划等,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也是实施城市建设、详细规划,均应执行本规划规划地位和作用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分区规划
区(县)域规划、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各专项规划等,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也是实施城市建设、详细规划,均应执行本规划规划地位和作用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分区规划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上海市总体发展规划浦东新区十五规划及浦东新区固体废物处置专项

3,求上海市政府关于编制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意见的具体

3月13日,上海市政府在官方网站公布了《关于编制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具体内容,表示将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以限制住宅用地的规模与开发程度。据悉,上海上一轮总体规划中全市常住人口预测指标已突破了原先规划的控制指标。资料显示,2012年,上海常住人口规模已达2380万人,而上一轮总体规划中,至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预测指标为1850万人。而新一轮的规划明确提出,要通过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来控制城市发展规模,中心城控制住宅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因此,上海的城市住宅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或将受到限制。对此,某机构分析师严跃进对记者分析指出,“按国土部的土地政策,500万人口以上未来建设用地将受到一定控制和管制,这反映了国家对土地政策分类指导多维度的调控思路。上海土地资源匮乏,且存量用地存在闲置浪费的情况,如目前上海市区增量用地价格已处于飙升状态,而包括过去的工业产房等闲置用地,价值利用上存在政策瓶颈。因此,此次上海的政策,是在解读国土部政策上的一次自我创新和自我突破。”此外,《意见》还提出,通过调整和完善产业政策、住房政策和公共服务政策等综合手段,实现人口规模适度可控,人口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其中,中心城将坚持人口疏解,控制住宅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上海用地规模也正逐步扩大。资料显示,上海全市建设用地规模在2011年就达到了2961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的43.6%,不仅远远超过了上一轮规划的控制指标,也接近了全市可用建设用地规模的极限。对此,《意见》提出,未来10年,上海将严守建设用地总量的“天花板”,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依靠存量优化、流量增效和质量提高满足城市发展的用地需求,实现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总量“零增长”。分析师认为,上海土地的利用和产业急需引导,一方面,旧城改造棚户区需要加快;另一方面,郊区用地应优先考虑刚需购房者和上海紧缺人才的住房,通过土地市场的价格和引导让部分人口、产业资源导出上海城市中心和郊区。”

求上海市政府关于编制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意见的具体

4,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怎么改革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的要求。为了实现目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怎么改革?近日,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划分四个阶段,每个审批阶段确定一家牵头部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复杂,审批效率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不规范、不科学、不统一,前置审批、串联审批事项太多,有的地区还存在审批事项互为前置的现象。”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打破部门藩篱,统一审批流程,大力推行并联审批。此次改革重新梳理设计了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按照工程建设程序,此次改革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划分为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明确了审批事项明细。“每个审批阶段要确定一家牵头部门,由牵头部门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开展审批,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5月,全国有16个地区已经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其中北京、上海等试点地区针对社会投资的中小型工程都提出了很好的改革措施,试点地区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对于技术简单、公共安全影响较小的社会投资中小型项目,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评估评审事项,缩短审批时间。从试点先行到全国推广,改革的时间表已经确定:2018年,试点地区按照规定的流程,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由目前平均200多个工作日压减至120个工作日;2019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上半年将审批时间压减至120个工作日,试点地区审批事项和时间进一步减少;2020年,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减放并转调,部分事项可实行告知承诺制理清审批流程后,如何在各个审批环节精简审批事项?此次改革提出“减、放、并、转、调”五字诀。“减”,精减审批事项和条件。不合法、不合理、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和前置条件,一律取消。确需保留的事项,要减少审批前置条件,并制定清单向社会公布,做到清单以外无审批。目前已经明确要取消施工合同备案、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等事项。“放”,下放审批事项。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下放或委托下级机关审批的改革措施。下放审批事项要统筹兼顾,做好配套衔接,确保下级机关接得住、管得好。“并”,合并办理审批事项。由同一部门实施的管理内容相近或者属于同一办理阶段的多个审批事项,应当整合为一个审批事项,推行联合勘验、联合测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比如将消防、人防等设计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一家施工图审查机构依据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同步开展审查,相关部门不再单独进行技术审查。“转”,转变管理方式。将能够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方式替代的事项,转变为政府内部协作事项。比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时一并进行设计方案审查,由发证部门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其他部门不再对设计方案进行单独审查。“调”,调整审批时序。完善制度设计,将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等评价事项不再作为项目审批或核准条件,将供水、供电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提前到施工许可证核发后办理等等。此次改革还将推行“告知承诺制”。政府先告知建设单位具体的建设要求,建设单位再按照建设要求和国家标准做出书面承诺,然后审批部门直接做出审批决定,有利于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对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而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审批事项,都可以实行告知承诺制。”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五个一”打通梗阻,审得快还要管得好真正让“放管服”发挥效用,除了各个审批环节、审批事项“瘦身”,还需要整个审批体系打破梗阻,实现“血脉相通”。此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通过“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来构建完善整个审批体系。“一张蓝图”统一所有工程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图纸坐标和空间管理信息,“一个系统”连通各部门审批系统,“一个窗口”整合各部门和各市政公用单位分散设立的服务窗口,“一张表单”制定各阶段所有审批事项统一的办事指南和申报表格,“一套机制”建立审批改革、协调、督办督查的完善工作机制。精简、压减,不意味着对质量安全的放松。改革后既要审得快,也要管得好。这次改革要求各地加快建立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监管体系,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向“宽进、严管、重罚”转变。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比如推行告知承诺制的同时,政府必须要加大对申请人履行承诺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申请人未履行承诺的,要及时撤销行政审批决定并追究其责任,同时向社会公开;情节严重的,要列入“黑名单”,实施信用惩戒。此次改革还强调要对中介和公共服务机构加强管理。中介服务和市政公用服务虽然不属于政府行政审批,但却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和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环节。住建部表示,要下大力气全面整顿规范中介和市政公用市场,要求所有中介机构和市政公用服务单位明确服务标准和办事流程,规范服务收费和时限,用信息化手段对中介服务办理时限、服务质量、收费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来自《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10日 02 版)
文章TAG:上海上海市规划审批上海市规划审批改革是那个领导批示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