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森林公园游览系统规划
在森林公园内组织开展的各种游憩活动项目应与城市公园有所不同,应结合森林公园的基本景观特点开展森林野营、野餐、森林浴等在城市公园中无法开展的项目,满足城镇居民向往自然的游憩需求。
3.森林公园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森林公园除与主要客源地建立便捷的外部交通联系外,其内部道路交通必须满足森林旅游、护林防火、环境保护,以及森林公园职工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在森林公园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中,应注意游览道路的选线、走向和引导作用,根据游客的游兴规律,组织游览程序,形成起、承、转、合的序列布局。应结合森林公园的具体环境特点,开发独具情调和特色的交通工具。
4.森林公园旅游服务系统规划
森林公园旅游服务系统主要包括餐饮、住宿、购物、医疗、导游标志等。休憩、服务性建筑的位置、朝向、高度、体量等应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统一协调。建筑高度应服从景观需要,一般以不越过林木高度为宜,休憩服务性建筑用地不应超过森林公园陆地面积的2%.宾馆、饭店,休、疗养院,游乐场等大型永久性建筑,必须建立在游览观光区的外围地带,不得破坏、影响景观。
5.森林公园保护工程规划
(1)森林公园火灾的防护。开展森林游憩活动,对森林植被最大的潜在威胁是森林火灾,游人吸烟和野炊所引起的森林火灾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森林火灾会毁灭森林内的动、植物,火灾后的木灰有时会冲入河流使大批鱼群死亡,森林火灾还会使游憩设施受损、游客受到伤害。
(2)森林公园病虫害防护。防止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保障林木的健康生长,给游人一个优美的森林环境是森林公园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6.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系统规划
森林公园内的水、电、通信、燃气等布置,不得破坏、影响景观,同时应符合安全、卫生、节约和便于维修的要求。电气、上下水工程的配套设施应设在隐蔽的地带。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工程应尽量与附近城镇联网,如经论证确有困难,可部分联网或自成体系,并为今后联网创造条件。
5. 公园景观布局分析
园林静态空间在园林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种动态变化的空间过渡与转折。游人视点移动,画面立即变化,随着游人视点的曲折起伏而移动,景色也随着变化,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步移景异”。但这种景色变化不是没有规律,而是必须既有变化,又要合乎节奏的规律,有起点、高潮、结束。
在园林中不同视距、不同视角,会使游人形成不同的风景感觉。适宜的视距、视角可以起到更好渲染气氛的作用。在园林中,可以巧妙创造这种视觉景观与空间,尤其是大型园林和风景林,要很好地利用自然地形的起伏,营造各种空间,形成富于变化的仰视、俯视和平视风景。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视角,在种植时一定要注意布置透景线。透景线两边的植物在景观上起到对景物的烘托作用,所以不能阻隔游人视线,不能在透景范围内栽植高于视点的乔木,,而要留出充足的空间位置以表现透视范围的景物。规则式园林在安排透景线时,常与直线的园路、规则的草坪、广场、水面统一起来;自然式园林常与河流水面、园路和草坪统一起来安排,从而使透景线的安排与园林的风格相一致,同时可以避免降低园林中乔木的栽植比例。在非常特殊的场合下,如风景区森林公园,原有树木很多,通过周密的安排,可以疏伐少量衰老或不健康的树木,以达到开辟透景线的作用。
在园林种植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使园内外的美景互相透视,这种手法被明代造园家计成称为“借景”。他认为:“借者,园虽别内外,则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在借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游人观赏点周围的种植与所借风景如何融为一体,不能出现比例上不和谐的问题。
出现局部景色不调和的问题时,常用的手法是“障景”。很多公园绿地用障景的手法变换空间,达到欲扬先抑的目的。比如花港观鱼公园东入口的种植,就采用树丛种植屏障游人视线,使他们不能入园后一览无余,造成空间明暗的变化,使树丛后的草坪空间显得更加开阔。
夹景,当远景在水平方向上很宽,其中部分景色并不动人,可以利用树丛、地形或建筑等把不动人的景色屏蔽掉,而只留合乎观赏的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