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金山区 > 真如寺,真如寺的简介

真如寺,真如寺的简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23 07:01:31 编辑:上海本地生活 手机版

1,真如寺的简介

也叫扬州真如寺,真如寺又叫真武庙,坐落于江都市小纪镇,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虽经风雨数百年,依然风姿绰约。真如寺,初名地藏庵,始为道场,建于唐,后荒废。明弘治八年重建,有前殿、大殿、藏经楼(两层),采用宋代的建筑风格。历尽岁月沧桑,至1949年真如寺仅存一大殿。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省、市两级人民政府的文化部门曾数次对真如寺进行修葺。进入新世纪后,小纪镇又投入400多万元,在大殿周围新建了“天王殿”、“藏经楼”以及廊房等建筑,并在真如寺东侧新建了真如广场,使古庙焕然一新。

真如寺的简介

2,上海真如寺的有什么历史背景

上海有座真如寺,位于市西北郊的真如镇,俗称大寺。此寺创建于宋代,其中正殿为元代延礻右七年(1320)重修之原物,很有文物价值。真如寺建成后,由于这里交通发达,所以前往此寺进香拜佛者很多,不久便在这一带形成一个不小的市集,后来就发展成为镇,镇名即寺名。真如寺建筑体现元代建筑特色。现存正殿中的梁、柱、枋及斗拱等主体结构,大部分构件均是元代之原物。1963年大修时发现好多处接榫均有墨写构件名称及部位之字样,因此确认均为元代之物。今我国江南一带,元代原屋保存下来的已很少了,所以此建筑文物价值甚高。殿内有释迦牟尼、文殊、普贤三像,即“华严三圣”。还有明代所铸的铜弥陀。可惜寺中的韦驮殿、地藏殿、大悲阁和戏台已圮,不复存在了。

上海真如寺的有什么历史背景

3,真如寺的历史

现存真如寺,有正殿五间,南殿三间,另外护法枷篮,钟鼓楼以及庶郭毕具。其主建筑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椽,为悬山顶造南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为单檐歇山顶造。整个寺院呈现浓郁的古典风味,氲含典雅的佛教风情。真如寺始创年代已远不可考。据碑文记载,至北宋真宗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始有真如寺之名。元代至元三年,经重修扩建,初步形成一定格局。此后,曾在明代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进行过多次重修,但基本格局未变。真如寺虽庙貌规模不甚宏伟,但其历史上在当地影响较为广泛。最为典型的有每年四月的传统庙会和腊月初八的雪山庙会。每逢庙会,周围数十里村民老少云集,男女纷杂,各类杂耍,技艺纷呈;商贾会聚,百物交流;文武社火,热闹非凡。特别是每年腊月初八的雪山庙会,远近寺庙和尚僧众抬着用洒水冻结而成的雪花松枝,前来进香,形成真如寺别具一格的独特风情。直至今天,这里仍然流传着千层树、八角井,三街六寺九观音,三十二亩柳塘地,八十二亩聚羊桥等等神话传说。>此外,真如寺在历史上曾收集了大量的名人碑刻,据《武乡县志》(旧志)载,其中较为有名的碑刻有:兵部尚书魏云中所撰《大明创建敕封海读王碑记》,进士任斗南撰附《县尹李公德政之碑》等等。真如寺不仅保存了元、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而且还是一处革命旧居。1939年7月15日至1940年11月4日,八路军总部野战卫生部、总部医院、总部卫生学校曾驻扎在武乡东部山区的土河坪村。总部卫生部、医院和卫生学校驻扎在真如寺内及附近群众家中。野战卫生部曾在附近一带设立材料分厂和制药分厂。总部卫生部和医院在这里治愈了大批伤病员,并为我抗日根据地和抗日前线输送了大批医务人才。由于真如寺存在较高的文化品味和文物价值,所以1980年8月1日,被专家评定并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如寺的历史

4,上海寺庙排名

1、上海静安寺上海静安寺又称静安古寺,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赤乌十年(公元247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著名佛教寺院,也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上海市真言宗古刹之一,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静安寺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整个庙宇形成前寺后塔的格局,由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三座主要建筑构成;寺内藏有八大山人名画、文征明真迹《琵琶行》行草长卷等珍贵的文物。2、上海东林寺上海东林寺,坐落于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东林街150号,原名观音堂,元朝至大元年1308年由僧侣妙因创建,距今已近700年的历史,为浦南地区单体建筑面积颇大的元、明、清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为国家级佛教景区。东林寺在700年的风雨中,屡遭战乱、火灾,又屡次重建,现有金愿桥、钟鼓楼、五佛冠、金莲池、许愿池等主要景点。3、上海玉佛禅寺上海玉佛禅寺座落在上海安远路上,始建于1882年,因寺内供奉两尊玉佛而得名,是国内外久负盛名的一座佛教寺院,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市级建筑保护单位,与龙华寺、静安寺同为沪上名刹。玉佛禅寺占地面积约11.6亩,分为前院和后院两大部分,前院即玉佛禅寺原来的寺址,为仿宋宫殿式建筑群;后院是一座多功能的觉群大楼。玉佛寺内有文物室,藏有北魏、唐、宋、元、明、清历代珍贵文物。4、上海真如寺真如寺位于上海普陀区真如镇街道,占地近20亩,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上海著名的佛寺,原名“万寿寺”,俗称“大庙”,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上海普陀区境内,历史上曾有不少寺庙,但绝大多数都已废毁,留存下来的寺庙,以真如寺为建寺最早、影响最深。南宋嘉定年间,和尚永安建真如院于官场。元延祐七年,妙心和尚将其移至桃浦、梨园浜交汇处东北侧今址,改名为真如寺。寺名乃取自佛经《成唯识论》里的解释:“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如,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5、法善庵法善庵位于上海杨浦区政本路338号法善庵,始建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1994年开始全面修复工作,1996年年底全部修复竣工。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伽蓝殿、念佛堂、藏经阁、功德堂、素斋部、尼众察房,沿马路有山门齐堂等。飞角重檐,结构雄伟壮观,佛像庄严,庵貌庄严肃静。如今的法善庵庵门面北,紧临政本路,法善庵的寺额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原会长真禅法师题字。入庵门其右侧为一座面东而建的大雄宝殿,大殿建于三级台基之上,三进红漆木门,前门植松柏,后院植翠竹,寺庵虽小,但颇具别致典雅风格。

5,九江云居山真如寺怎么样

永修真如寺,始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千余年来,香火缭绕,高僧辈出,以“世界最大、最正统的禅学中心”而誉播四海,现为国家重点开放寺庙,全国佛教三大样板丛林之一!位于江西省永修县西北的云居山山顶“莲花城”内,距南昌市约七十公里。目前仍保存着众多摩崖石刻、唐代铜佛、康熙千僧锅及200多座历代高僧墓塔。真如寺在全国亦有七座:上海真如寺、长治武乡真如寺、江苏江都真如寺、乐清市磐石镇真如寺、福建省霞浦县真如寺、山西省繁峙县真如寺和江西永修县真如寺。其中永修县云居山真如寺是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以其秀丽天成的风景和佛教禅宗著名道场被人们称道,为中国佛教“三大样板丛林”之一(另外两所为四川成都道劫寺,福建莆田光华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永修县真如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当时道容禅师与司马头陀同游云居山,登上山顶时,见这里地平如掌,湖澄如境,四周龙珠峰、袈裟峰、钵盂峰、象王峰环列如屏障,就在这里开基建寺,因山峰常年云蒸霞蔚,故取名云居禅院。云居山真如寺现塔林有建筑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寺内还保留著南宋至明代的出土文物,清康熙年间铸造的千僧大铁锅等。寺庙周围有历代僧塔二十馀座,寺前还保留著 今日真如寺寺区建筑面积八千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玉佛殿、禅堂、虚云老和尚纪念堂、寮房等,多为砖木结构的宫殿式重庑双檐大开间,上盖生铁铸瓦。建筑面积达4764平方米。另有道容、道膺等历代祖师塔4l座,以及佛印与苏东坡的谈心石、赵州关、明月湖等石刻多处。寺中尚存千年古银杏十馀株,其中有唐朝道膺禅师手植者,直径达二米,拔地参天,蓊郁苍翠。云居山真如寺佛印桥:寺院正院门前碧溪之上,有座“碧溪桥”,为宋代高僧佛印禅师所建。传说原名叫“鼻涕桥”。传说当年寺院兴建不久,有一罗汉爱上了这里的山水风光,扮作小沙弥充当伙夫,做出的饭菜无比可口。寺僧暗中发现,小沙弥炒菜时擤几把鼻涕甩在锅里。寺僧大惊,便把他赶出山门。仙僧出门来到寺前桥上一跺脚,青石桥随即断裂。众僧方知是罗汉降临,跪求宽恕。罗汉为之所动,便向桥面又擤了一把鼻涕,顿时桥面自行合拢,留下一道断痕,因此得名鼻涕桥。碧溪桥今犹存,为纪念建桥者佛印,改名佛印桥。桥畔有巨石,莹洁平整,石下流水淙淙,古树浓阴,相传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曾谈经论法于此,故名谈心石。上个世纪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主席虚云长老主持真如禅寺重建时,掘地发现谈心石,上有苏东坡亲笔书“石床”二字,才知此地为苏东坡和佛印禅师坐谈之处。虚云老和尚手书碑刻立于石畔,记载此事。云居山真如寺赵州关:跨过佛印桥即到山门,名曰赵州关,得名之因乃是纪念曹洞宗曹山法系传人道膺法师。道膺住持龙昌禅院三十年,从未未出山门。道膺是赵州人,后人便称此山门为“赵州关”。苏轼有诗云:“一行行到赵州关,怪底山头更有山”(《和黄庭坚游云居山之作》)。今日“赵州关”三字由原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五十年代真如寺主持虚云大和尚所题。山门右侧“赵州关”三字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邑人许德珩所题。山门的两旁是两只威武的石狮子,寺门两边的厢房内塑着二尊身高过丈彩色金刚。穿过院内的甬道,就是几十级台阶,台阶上面是一片平地,过了平地才是真如寺的大雄宝殿正门。云居山真如寺大雄宝殿:此殿为元代建筑,长、宽各20米。江南地区现存的元代建筑物极少,除真如寺外,仅有苏州三清殿,吴县轩辕宫和金华天宁寺3处。真如大殿共有木柱16根,每根木柱的地基,用黄土和铁渣分层夯筑而成,阔1.8米,长3米,深1.8~2米;各柱地基,以木相连,为古建筑所罕见,是宋元建筑的重要特征。在历次重修时,还发现柱子、梁枋、斗拱等各项构件的背面及接榫处,留有当时工匠用毛笔墨书的名称,多为江南工匠的习用俗语,有研究价值。为此,有关部门拟辟为古建筑展览馆,长期不作宗教场所开放。大殿内最珍贵的是卢舍那佛铜像,高达丈余。为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北京万佛堂住持洪断和尚到云居山重建真如寺时。神宗母亲“慈圣皇太后”所赐。抗日战争期间,真如寺毁于日军的炮火,只有卢舍那佛铜像独存。清光绪二十年(1894)由真如镇米商杨氏发起,同上海寿圣庵僧念岸、念伦募钱1.5万缗(千文),将单檐3间改成双檐5间,原梁架等主体结构仍保留元代款式,两侧楹联:东为“佛日光辉崇盛世群生咸悟真如”,西为“皇风祥辑衍遐龄万姓同跻仁寿”。云居山真如寺大殿前有韦驮殿,亦为元代建筑。据洪复章《真如里志》载:“元至顺三年,平江路嘉定州僧嗣文创建,明正德八年僧法雷重建。清乾隆三年里人陆伟功重修,乾隆四十年陆伟功、陆茂功捐资同修。”殿内著名的铜弥勒佛系明代所制,铜佛背后镌有“明乙酉年住山比丘回闻募铸。”太平天国及抗日战争时期,真如寺几经战火,配殿及附属建筑大多被毁,仅存大雄宝殿1座。云居山真如寺虚云纪念堂虚云(一八六○-一九五九年)近代著高僧,俗姓萧,晚年自号虚云,原籍湖南湘乡。据说一次开水溅出,茶杯坠地,一声破碎,遂悟透禅关。少年出家于福州鼓山涌泉寺,后依妙莲受具足戒并受衣钵,为临济宗第四十三代法嗣。曾在鼓山隐居岩洞多年,冬夏一衲,常以野菜充饥。二十七岁离开鼓山云游,四处拜师学禅。为报父母养育之恩,用三年时间三步一拜地从普陀山一直拜到五台山。又曾从西藏到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朝礼佛迹。曾在云南鸡足山、广东南华禅寺、云门寺当住持,一九五三年被礼请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主持振兴禅宗,提倡持戒,实行农禅并举,禅净并重。虚云弟子众多,印度、尼泊尔和东南亚及美洲大陆均有其门徒。坐落在虚云生前居室“云居茅蓬”遗址上,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外墙全用花岗石砌成,堂高12米,宽19.5米,深ll米,为木石结构仿宋宫殿式建筑,上覆褚色琉璃瓦,十分古朴庄重。殿中安放着高1米、重500公斤的虚云和尚铜坐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了“虚云纪念堂”五字匠额。殿内还展出虚云和尚生平事迹图片以及著作、遗物等。从明月湖侧转过山口,山坡上则有虚云法师舍利塔。云居山真如寺千年古刹,是曹洞宗源地所在,被宣传为 “全国三大样板丛林”之一。千余年来,香火鼎盛,高僧辈出。云居山真如寺民间关于佛印和苏轼对谈机锋的趣事更多:有次苏轼拜访佛印,佛印正在食鱼,怕苏轼见到不雅更多关于九江云居山真如寺怎么样?,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ec77b11615731429.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文章TAG:真如寺真如寺简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