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金山区 > 书法欣赏,好看的精气神书法作品l图片作赏

书法欣赏,好看的精气神书法作品l图片作赏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05 10:06:50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好看的精气神书法作品l图片作赏

[精气神]书法作品欣赏。

好看的精气神书法作品l图片作赏

2,书法作品赏析30字

《兰亭序》凡324个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一个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丰驱,且赋予各自的秉性、精神、风仪:或坐、或卧、或行、或走、或舞、或歌,虽尺幅之内,群贤毕至,众相毕现。

书法作品赏析30字

3,欣赏书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1、整体与局部统一原则 传承 弘扬 诚信 求真 西安德风堂画廊整体与局部统一原则是进行书法欣赏的首要原则。进行书法欣赏时,首先应该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其次再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局部欣赏完毕后,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首次观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2、静止与运动转换原则静止与运动转换是进行书法欣赏的第二点原则。即书法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采用“移动视线”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实现静止与运动的相互转换。书法作品欣赏注意哪些原则?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3、书法形象具体化原则书法作品欣赏注意哪些原则?所谓书法形象具体化原则,即在进行书法欣赏的过程中,应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再由与书法形象相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进一步联想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领会作品意境。4、正确把握作品创作背景与文化原则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某种历史文化的积淀与产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创作环境),弄清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作者的人格修养以上介绍的就是关于书法作品欣赏注意哪些原则?书法欣赏是一门艺术,值得大家去学习,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

欣赏书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4,怎样欣赏一副好的书法作品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作为一门一术,书法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欣赏书法作品一般先看其大的气势和神采如何;然后欣赏章法于结构;最后是分析基本笔画。 用笔是否轻重徐疾,提按顿挫,笔画有没有厚度、深度,能否呈现立体感、生动有力。加上用墨有枯湿浓淡的变化,更加增添一份气韵。 结构与章法造型和构思好的书法作品,可以给人以平衡对称中富有多样的变化,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的美感。结构搭的好,使笔画相互呼应,疏密均称,虚实相生。章法美主要指对整篇作品的字与字、行与行、首与尾之间脉络相连,节奏和谐所做的艺术处理,使作品表现出生动活泼,即富有变化又浑然一体的效果。 意境是指书写者用笔、结构和章法技巧以及自身的学识才华、气质性格的综合反映。每个书法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作品所反映出的意境各别。欣赏一幅书法作品,能进一步了解书法家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等;
一幅书法作品可以从三个角度去鉴赏:第一 笔法。古人有句话非常好“笔法千古不移,字形因人而异”可见笔法的重要性!一般笔法要求中锋,运行使转流畅,线条要求有劲、含蓄待发!这是最难的,也基本功的一种体现!第二 字形。一般书法对字体要求是有出处的,并不是自己随性而发,觉得好看就行!学的谁的字就要有他的影子!这是好多书法爱好者经常忽视的!!比如他学的是“王羲之”,那就要有“王字”基本的一些外形特征,这是能够鉴定出一个人学书法的基本功到底是否扎实,学习钻研的程度。第三 章法。简单就是字与字之间的连贯,行与行之间的连贯,书法上反对一副作品上同一个字的笔法字形都一样,这是大忌!就是不能重复!章法的要求就是要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最好要有平序、高潮与收尾!就像一首好的歌曲一样,有高潮有平稳的部分才能调动一个人情绪(当然唐楷除外,唐楷、隶书一般要求就是和字帖一模一样就行,这就是好)。

5,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书法是壹件很快乐的事情,这个是共识,有了这,才有继续下去的必要。  赏书法不仅要去体会作品的点画,结体,章法的匠心与功力,以及师承,流派,风格,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去感受书法家的气质·情感及审美追求。  书法家靠手和思想来创造,欣赏者靠眼力来挖掘发现作品点画布白中蕴藏的生命与灵魂,是壹种再创造。  这种再创造的成效取决于欣赏者的知识,修养,阅历,心境诸因素。  首先、欣赏书法既要对作品关乎气势·用墨·结构·线条,欣赏线条质量等进行宏观把握,从中可以观察出作者创作时的用笔·用墨及其笔法;  其次、结构,体现的意趣和哲理;  叁、包括行气和章法;  四、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神采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实记录与作者的情感·性格·修养密切相关。  优秀的作品必须是形美神足,形神兼备,欣赏者就是要领会体势,捕足神采;  书法艺术风格首先表现在作品独特的整体风貌以及所造成的独特境界,这与书法家的审美取向。  艺术气质关系最为密切,是书法家艺术个性追求的结果。  书法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  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艺术家们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风格也最能显示出壹个人的气质,精神风貌;  这也是数千年历史积淀在书法家心灵中的反映,体现在线条的微妙之处,予人以无限的遐想。  普遍认为,无论春秋笔法,还是楷行草隶,至尊境界予国画而言是大写意,而予书法来看,是“意临”。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是和中国的文学——汉字紧密相连的。称得上好的书法作品,无论它是什么书体,什么风格,之所以能够吸引观赏者,它总会有如下一些基本的共同点: 一、通理合法。就是符合规矩、法度。什么是书法的理和法呢?也就是说,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无论是运笔、结字、布局,甚至用墨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我们作书,只是外壮其形,而内迷其理,或者随意地乱来,那就是理不通或者无理,也就更谈不上什么法度了。那些横涂竖抹的点画狼籍的作品只能令人生厌,是绝对不会给人以美感的。 中国书法历来讲究“情理”、“理趣”,这就要求我们作书的时候,能够作到“规矩尽而变化生,超脱理法,出神入化”,这就是书法中的辩证法。 二、遵劲有力。笔力的好坏,对于书法作品的艺术生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就是对书法作品力度的形象化写照。要想获得这种有力之美、阳刚之美的艺术效果,取决于作者驾驭毛笔的功夫和技巧。当然,这并不是求其表面的张扬外露,而是渗透着作者的情意并藏于笔墨之中,就像许多先人在评论柳公权书法时所说的“寓刚健于婀娜之中,含道劲于婉媚之内”的那种美。 三、造形优美。汉字的基础是象形,是取法于天、地、日、月、山、水、草、木、鸟、兽等物象,加以去繁存精,提炼概括而成的。不仅是单一记事的符号,而且还包含着形象性的特征,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存在。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要写出仪态活泼而富有生命力的形象,不能以点画的平庸搭配为满足,这种形象的创造,是与意紧密相连的,它受作者艺术构思的驾驭,也受作者水平、技能和思想情感的限制。每一个书家,总是深思熟虑,意随心到,笔随势生,通过每个字的长短、大小、宽窄、疏密、天然不齐,各有真态,使之曲尽其美,富有生趣。我们欣赏书法作品的时候须用这种标准去衡量,现在书画市场上,质量伪劣充斥市场,艺术价值与商品价格极不一致,要特别注意。 四、气韵生动。就是说要有神采。作为艺术品的书法,不仅要求有流于外表的形体美,而且要富有精神内涵的美,有动人的神采和风韵。古人云:“书法之妙,神采为上。”就是这个道理。一幅书法作品,不仅要从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看,而且要把它当成一个艺术的整体。要看它的整个格局,如何首尾相应,上下 衔接,运笔的轻重缓急,虚实隐现,施墨的浓淡枯湿,布局的参差错落,疏密相间等。一幅气脉兴通,生动活泼,神采飞扬,交织着音乐旋律,无声而有节奏的书法作品,使欣赏者目驻神驰,情绪激动,这就是书法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一件好的书法作品,是作者的思想境界、生活阅历、艺术修养等各方面功力的总和。

6,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说的好
这是一篇文章也许对你有用! 书法的赏析不仅是体会作品点画、结体、章法的匠心与功力,以及师承、流派、风格,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去感受书家的气质,情感,及其审美追求。书法家靠手和思想来创造,欣赏者靠眼力来挖掘发现作品点画布白中蕴藏的生命与灵魂,是一种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成效取决于欣赏者的知识、修养、阅历,心境诸因素。   赏析书法既要对作品宏观的把握,如气势、神采、布白,又要细微的观察,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等。欣赏线条质量,从中可以观察出作者创作时的用笔、用墨及其笔法。其次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造型的意趣和哲理。第三是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第四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神采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实记录,与作者的情感、性格、修养密切相关。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是形美神足,形神兼备,欣赏者就是要领会体势,捕捉神采。 书法艺术风格首先表现在作品独特的整体风貌以及所造成的独特境界,这与书法家的审美取向、艺术气质关系最为密切。是书法家对艺术个性张扬的结果。   书法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书法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也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精神风貌。这也是数千年历史积淀在书法家心灵中的高能反映,体现在线条中的微妙之处,给人以无限的遐思。黑格尔说:"风格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法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出现他个性的一些特点"。 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里,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   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二)书法的空间结构   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   1、单字的结体   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这样,才能在乎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气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   3、整体的布局   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咸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变化多姿。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   (三)书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二、书法欣赏的方法   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又使书法欣赏在方法上表现出独特性。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   书法欣赏时,应首先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进而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局部欣赏完毕后,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首次观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是否协调一致,作品何处精采、何处尚有不足,从宏观和微观充分地进行赏析。   2、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   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采用“移动视线”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   3、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   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应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再由与书法形象相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进一步联想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领会作品意境。如欣赏颜真卿楷书,可将其书法形象与“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眩目,力士挥拳”等具体形象类比联想,从而可以得出:体格强健——有阳刚之气——富于英雄本色——端严不可侵犯的特征,由此联想到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的艺术风格。   4、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   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某种文化、历史的积淀,,都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创作环境),弄清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作者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创作心境、创作目的等等,对于正确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大有裨益。清王澍《虚舟题跋·唐颜真卿告豪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气和平,故客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气。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情事不同,书法亦随而异,应感之理也。”可见,不论是作者的人格修养、创作心境,抑或是创作环境,都对作品情调有相当的影。向。加之书法作品受特定时代的书风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更使书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气息。这无疑增加了书法欣赏的难度,同时更使书法欣赏妙趣横生。   总之,书法欣赏过程中受个性心理的影响,使欣赏的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以上所述仅是书法欣赏的一种方法,欣赏过程中可以将几种方法交替使用。另外,欣赏过程中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书法技能、技巧和书法理论知识,极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审美评价能力,尽力按作者的创作意图体味作品的意境。努力做到赏中有评、评中有赏,并将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对作品作出正确的欣赏和公正、客观的评价。当然,掌握了正确的欣赏方法以后,多进行欣赏,是提高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扬雄谓,“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7,怎样欣赏中国书法

书法与国画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作为一门艺术,书法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欣赏书法作品一般先看其大的气势和神采如何;然后欣赏章法与结构;最后是分析基本笔画。 1、用笔——是否轻重徐疾,提按顿挫,笔画有没有厚度、深度,能否呈现立体感、生动有力。加上用癦有枯湿浓淡的变化,更可增添一份气韵。 2、结构与章法——造型和构思好的书法作品,可以给人以平衡对称中富有多样化的变化,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的美感。 3、意境——是书写者用笔、结构和章法技巧以及自身的学识才华、气质性格的综合反映。如王羲之的书法“拨云睹日,芙蓉岀水”;若能进一步了解书法家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等,就更好地进入全面的欣赏境地。
书法美的表现,不外有"实"与"虚"两个方面。"实"的方面是有形的。它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内容;"虚"的方面是无形的,包括神采、气韵、意境等内容。两方面互相依存,相互为用,共同表现出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   用笔、结构和章法,都是可见的形体。用笔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笔画形态有方有圆,还要讲求笔力与笔势;结构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章法有宾主、虚实、避就、气脉连贯和行列形式等表现方法。三者之间既区别又相辅相成。   神采、气韵、意境,都是无形之物,他须要通过有形的用笔,结构与章法加以表现。神采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古人评论书法,早有"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说法,但同时又指出"规矩既失,神则无存"。神采美只有通过形质美才能表现出来。气韵是书法艺术的生命,是形与神之间的桥梁,是表达情性的介质.书法家掌握了熟练技巧,运气达于毫端,以气行笔,点画之间气脉相通,气韵和神采才表现出来。意境也是书法艺术的内在美,包含意境、情调、风度、品格等内涵。他与神采、气韵相比,更偏重于作者主观精神的表现,是更高层次的书法审美内容。书法的意境美是可以通过作品的字里行间确确实实的感触到的。   书法品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他与书法创作取反方想向的运动。书法创作是集点画以成字。组字而成篇,从而表现出作品的神采境界;而书法品评的第一视觉印象常常是书作的神采、气韵、再审视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结字,用笔、有书作的意向,而联想到生活中种种事物,作者的创作环境和思想活动,从而领会出作品的美之所在。因此,书法品评的过程,是观赏者的"美的再创造"过程。
法欣赏并非象有些人说的那样玄妙莫测,更不象一些人认为的那样,欣赏书法就是好孬之分的简单评说。具体来讲,它是主观审美意识(欣赏者)活动于客观形态(书法作品)之上的互动感应过程。书法作品一经产生,它的艺术价值就已是客观存在的,其艺术价值的高低与否,完全取决于欣赏者审美程度的高低。同一件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不变,只是由于欣赏者的改变而改变,专业书法家的欣赏是一个层次,非专业的爱好者欣赏则又是一个层次,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由于欣赏者受审美学识的不同、时代环境的改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享受美感的程度也就各不相同。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此笔者以多年学书经历来浅谈一些有关欣赏的感想。一、书法艺术与自然科学不同书法欣赏不能象搞科学那样,以公式或定义来解析它、证明它。如1+1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无论有多少人计算,其结果是相同的,而书法则不然,同一件书法作品有无数个欣赏者欣赏,而得到的艺术感受却是无数个的审美结果,高低不等,参差不齐。二、欣赏者的审美观各不相同在书展上欣赏每一件书作时,常听到的话语是这件不行,那件还可以;这件很好,那件不好的简单评价。如同在夜市吃油炸臭豆腐一样,爱吃的人以为香,不爱吃的人则以为很臭,感觉截然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以个人嗜好兴趣做出的审美选择。简单地说书法艺术欣赏无非是一个好、差、美、丑的问题,如若两个人各执已见,去欣赏同一件书法作品,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甚至可以争论上三天三夜,谁也说服不了谁,这种嗜好和兴趣的不同,是与学识、修养、性情、环境、地位以及所处的时代,都有直接的影响因素。三、书法艺术的审美领域有许多地方难以辨析在欣赏过程中,所使用的审美表述词语及其倾向性难以清界。如豪放与粗野、厚重与笨拙、宽博与疏朗、朴拙与呆板、剑拔弩张与雄伟豪放、流畅与浮滑等等,所有这些表述欣赏的词语中,都存在着点点差异,导致了欣赏的优劣悬殊,难有准确的界线赏读。四、由于欣赏者对书法艺术的解读程度不同,其欣赏的深度也就不同这点对于欣赏者的互动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再如观看棋赛,“妙着”的出现,观众不一定都有理解,程度高的,则马上叫绝;程度稍低的,要想一想才可意会;而程度差的,必须看上几步之后,才逐渐领悟;再差的观众,则恐怕到了局终的时候还是不理解。再例如:宋代的苏东坡,在欣赏黄山谷的书法时,曾戏称:“黄山谷的书法,如同冬日的死蛇挂树”;而黄山谷则反称苏东坡的字:“叫做石压蛤蟆”。他们之间的书法戏语,其真正的意味,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能理解的。再有,我最近到一位油画老师家中做客,谈画之中,先生说了一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话语:“我快到七十岁了,现在才晓得一点用色了”,这句话也着时让我思考一段时间。试想,他从开始学习油画那天起,就无时不在接触颜色,画到现在难道他真的不会用色吗?所以,对书法艺术了解的程度多少,决定着欣赏者的审美水平的高低。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书法艺术的欣赏,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审美结果是绝对不一样的。除上述影响的因素外,那么欣赏有没有相对的、不绝对的统一标准和原则呢?我想还是有的,如同钟表的钟摆一样,在左右摆动的最大值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间值,这个空间值就是相对认可的标准。南齐书法家王僧虔曾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段文字实际上揭示了书法创作中的形与神的辨证关系。形质就是纸面上所展示的一切审美活动,是物质的、表象的,它包括作品的形式、章法、结构、点画、墨色、轻重、缓急、落款、打章。而神采是作者通过形质来表现自己的性情美感,是精神的、意识的,它包括书法家创作时所倾注的学识修养、心态情感、审美趋向和气韵生动。下面笔者从形质与神采两部分来作以详为分析,以便于老年学员的书法欣赏。一、形质体现神采我们欣赏书法不仅仅是得到艺术美的享受,而且通过书法作品还可体味到作者的创作心态、性情的自然流露,书法形质的实际创作,还为欣赏者提供了交流书艺的互动平台。1、形式尺幅的创作使用要得体欣赏一件书法作品时,首先进入视觉的是作品的形式,其尺幅运用的恰当与否,给欣赏者带来的直接反应是,欣赏是否继续。例如,四尺对开的竖幅长条,用来创作立轴条幅是比较美的,若用来创作七言对联则显得纸宽字小、上下联主体内容的两侧留白则显得较多,与主体内容字的大小不相称;如若以此来创作五言对联则审美效果就不同了,其主体内容与整体尺幅就比较得体,纸的宽窄与字的大小比例以无失调之感;若要以此创作七言联的话,则上下联的尺幅宽度应各减少5公分,或不减少宽度,也可增加同宽度的对联长度,即:在四尺对开的长度基础上再加长1尺或2尺,这样两种长度的创作审美与原先的截然不同。倘如再注重色宣、洒金宣的运用其效果更佳。2、章法布局要有疏密欣赏书法作品,除形式尺幅之外,进入视觉印象比较深的就是章法布局了,就以六尺对开的条幅章法为例,来创作一幅行草书,首先根据字数来确定行数、行距,以及落款的长短,都要恰到好处。书写八句五言诗40个字分三行,在第三行留出半行作为落款、打章的位置,然后将40个字分两行半作为创作的尺幅,既要考虑到留白、又要考虑到疏密度,就向古人说的那样:“密不透风,疏可跑马。”这疏处留白就是整幅作品的“通气孔”,如同建房子,除房门外,还要有窗户,其留白就是“窗户”。3、笔法结字变化应丰富有重点一件书法作品的美丑与否是与其点画笔法的精良度有直接的关系,占画的入笔与收笔要到位,不能有未写完的感觉,它们之间的引带呼映应自然,线条要颈健圆润,粗细长短要适中,使笔画的精微之处,更能体现笔法的丰富性,近而促进了整幅整行的错落有致,使结构笔画的变化随类赋型,各具特色。错落如扶老携幼;参差若楼观飞惊;雄伟如壮士荷戟;安祥若忠厚长者;雄强飞动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妩美典雅若天女散花,金花遍地,如此的结字,才能使欣赏者神往不尽。4、整幅墨色变化要自然墨色的变化,最早引入书法艺术领域并运用自如的书画家,应首推明代书画家董其昌,他成功地将绘画中的浓淡干湿、墨分五彩的理念应用于书法之中,一改前朝用墨习惯,浓处很浓、淡处有墨,飞白之处,枯而不燥,使整幅作品中的韵味无穷。继董其昌之后将用墨变化推向顶峰的,当为清代的王铎,他与董氏最大的不同点是将墨色变用于连绵不断的草书之中,他以娴熟的草法运笔将个人的性情表现随着笔墨的自然流露,由浓重的入笔一直写到飞白枯墨处,依然有笔有墨,有骨有肉,使欣赏者随着王铎的运笔,而笔走龙蛇,婉如走进了墨分五色的诗情画意之中,把玩再三,爱不释手。二、神采决定形质每一件书法作品的创作,都倾尽了书法家当时的最佳心态的审美趋向,使欣赏者通过字里行间的笔墨流露,去体味书家的学识修养、审美气韵和心性情感,这就是作品的气韵神彩。下面从三个方面浅谈一下有关神采气韵的欣赏。1、学识修养学识修养的积累对于每一位书法家来说都是必须的,尤其是书法方面的知识,如书法文字学、书法哲学、书法理论和笔墨纸的使用规律等等,都直接影响着书法水平的发挥,例如,在欣赏作品时,若出现了“硬伤”错字、白字或简化字、繁体字共存时,其艺术含量就大打折扣,即使其他方面做的比较好,也弥补不了它的遗憾,更谈不上什么美感了,所以,书法作品创作一般意义上讲必须使用繁体字,切不可使用白字,更不能用简化字,因为这种规定是约定俗成的,是书法界共同认可的。而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就是不了解文字学和书写不规范造成的,加之内容选择的典雅与否也直接影响欣赏者的情感互动。2、审美趋向欣赏书法作品,不仅注意形质的学识修养的欣赏,而且通过字里行间也可欣赏到作者的审美意识,如典雅的、质朴的、豪放的、爽丽的都一一展现在作品之中,通过其点画型态的自然表述,而美感尽现,如点如坠石、横若阵云、竖有向背、转同折钗等等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美的享受,使审美趋向更加人性化。3、气韵生动气韵生动的艺术表现,来源于笔法的丰富,结构的变化,墨色的浓淡飞白的运用,尤其是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呼映关系,在笔法精熟的基础上,气随笔走,韵从意来,加之浓淡干湿的发挥,轻重缓急的节奏,高低起伏的韵律美而尽展笔端。例如:在一幅作品中若有“神、中、千”三个字,每字中都有主笔画长竖,匀可发挥长写,然一幅作品中长线条的发挥只可两处,并且是一长一短,一正一斜,一浓一淡,前面已有两处可发挥的闪光点(精采部分或精采笔画),若行字的长竖再次发挥的话就与前面的两处长竖有重复之感,从视觉效果来讲,不仅三处长笔画的发挥,不能给整幅作品带来美感,而且还降低了作品原有的艺术含量,如果将“千”字与前面两处中的“千”字作以调换,“中”字作草化处理,改为“千”的表现展示。这样随着整幅作品的上下引带关系的加强,审美气韵也随之体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流动美感和“入木三分”、“力屈万夫“的力量美感,给人以“精、气、神”的完美体现,以达到韵超千古的崇高境界
如果我们不是很专业,那么第一眼能震撼你的心灵的作品,就是好的书法。就算是专业的眼光也应该是这样吧,作品再怎么符合用笔,结构,章法,用墨,不能打动人,那就只能算写字
看章法,相当于绘画的构图。中国书法讲究布白均匀,就每个比划的间隔应是差不多的。还有就是字要心胸宽广,腹内乾坤要大。
文章TAG:书法欣赏书法书法欣赏欣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