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静安区 > 邮政博物馆,广州邮政博览馆不开闪光灯可以拍照吗

邮政博物馆,广州邮政博览馆不开闪光灯可以拍照吗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24 06:01:04 编辑:上海本地生活 手机版

1,广州邮政博览馆不开闪光灯可以拍照吗

按规定,博物馆是不允许拍照的,这与开不开闪光灯无关。
应该不能吧。

广州邮政博览馆不开闪光灯可以拍照吗

2,北京邮政博物馆的简介

北京邮政博物馆位于崇内大街西侧小报房胡同。1905-1907年曾是大清邮政北京总局的办公地。1914年改称第一邮务支局。1996年按“第一邮局支务”的原貌进行修复,建立起邮政博物馆。1997年2月20日北京邮政一百周年之际对外开放。馆舍为一排旧式平房,内部装饰简朴庄重。基本陈列为“北京邮政简史”,陈列馆藏的300余件邮政史料、用品、设备、证件等文物和1000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介绍了自1897年以来北京邮政的百年发展史及其在中国邮政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邮政博物馆征集、收藏的与北京邮政有关史料、图片、文物等实物资料向人们展示了北京邮政历史上经历的外国人的统治和北京邮工争取邮权的斗争;北京邮政从肩挑、手推到邮政的现代化的艰苦发展历程以及北京邮政职工为发展首都的邮政事业而付出的心血与智慧。为首都市民增加了一个学习邮政历史、启迪爱国之情的好去处。博物馆内还建有一个邮政支局,可经办信函、包裹、报刊和集邮等业务。 崇内大街东侧有一条小报房胡同,这里曾是大清邮政总局的办公地(1905—1907)。1914年改为北京第一邮务支局,1920年更名为崇文门大街邮局。1949年后曾为营业处、邮亭、邮政支局、邮电所。1955年后成为民宅。1996年底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将旧址修复,改为北京邮政博物馆。

北京邮政博物馆的简介

3,中国邮政博物馆镇馆之宝

中国邮政博物馆有五大镇馆之宝:1.“绿衣红娘”邮票。即“红印花加盖小字暂作洋银二分绿色试样票”。 红印花加盖邮票无论何种形式所使用的加盖油墨均为黑色,但“绿衣红娘”却是使用绿色油墨加盖小字“暂作洋银二分”。唯一的一个直双连票收藏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2.红印花“小字当壹圆”。传说只试盖了两整张(每张25枚),计50枚。清邮政当局嫌加盖字体过小,决定改用大字“当壹圆”字模。红印花加盖改值邮票是中国第一套用其它票券改作的邮票。3.大龙邮票。发行于清光绪四年清代海关试办邮政时期,是中国邮票发行史上的第一套正式邮票。图案是五爪大龙,中文标识为“大清”、“邮政局”,英文标识为“CHINA”和“CANDARINS”。4.“稿”字邮票。1943年淮南交通总站发行的新闻稿件专用邮票,在红色五角星图邮票的上面加印黑色“稿”字。“稿”字邮票所用的纸张很独特,是当时新华社电报稿纸的背面。5.黑便士邮票。1840年5月6日,英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因面值以便士计量,用黑色油墨印制,故通称黑便士。邮票中心图为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头像。

中国邮政博物馆镇馆之宝

4,邮票博物馆需要预约吗是不是当时直接领票去

如果你说的是北京的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的话,可以告诉你,那是免费的,不用预约直接去,记得带身份证哦
也许是的。

5,上海有哪些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如下:1、上海体育博物馆上海体育博物馆位于体育大厦地上三层,拥有近代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风格:罗马式券形古典柱式的门窗以及凹凸条状及菱形图案的墙面。2、上海邮政博物馆上海邮政博物馆是上海市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之一,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塔楼,诉说着曾经的辉煌。3、上海气象博物馆上海气象博物馆始建于1872年,属于典型的欧式风格,建筑立面结构对称。4、上海交响乐博物馆宝庆路3号,曾是上海滩“染料大王”周宗良的宅邸。如今,这座花园洋房“变身”为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5、上海奉贤博物馆这个宝藏级别的展览一定不能错过!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首次来到上海,6月8日-8月31日在上海奉贤博物馆展出。6、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馆内的陈列遵循“以城市史为脉络,以革命史为重点”的原则,以上海市现行行政区划为地域范围,全面梳理上海历史脉络,展现城市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节点和重大革命历史事件。7、上海建筑模型博物馆作为中国首个模型博物馆,馆内收藏众多著名建筑师手工模型,搭配上数字化的科技展示手法展现,打造未来城市的概念。8、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其收藏、研究、展览和教育以中国古代的艺术品为重点,馆藏文物近10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4万余件。9、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承载了人们对于那届令人难忘的世博会的记忆。馆内将展示1851年伦敦世博会水晶宫模型、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原子球模型和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的太空针模型等。10、上海消防博物馆上海消防博物馆现有藏品21000余件,如早期的个人消防装备、消防车和自动化消防装置等众多极具史料价值的近代上海消防文物。

6,青岛邮政博物馆寄了一张普通明信片到北京

1、首先确定对方的地址和收信人姓名无误。但愿你写了自己的地址,假如是地址错误或者查无此人的话,邮局会按照你自己的地址退回。2、其次,明信片属于平信寄送方式,慢一点很正常。北京同城寄明信片,即便是同一个街道的两个人相互寄,花个半个月才收到的都是常事。要有耐心。3、最后,要确定对方收信的方式。对方是否有固定的信箱来收取信件,或者是否有固定的人员收取或分发信件。

7,邮政博物馆游记

听到“中国邮政”这几个字时,很多人就会想起速度慢、价格便宜、什么地方都能到……等邮政快递鲜明的特点。 你知道吗? 早在1890年,清政府就成立了中国邮政的前身——大清邮政,并发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中华民国成立后,时易世变,大清邮政也理所当然地变成了“中华邮政”,并加入了万国邮政联盟。 但这之后中国长期陷入大大小小的各种战争,邮政事业无法在一个风雨如磐的年代健康成长。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邮政才翻开了新的篇章。也就是说,从满清到民国,从民国到新中国,中国邮政历经了百年风霜,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所以,“邮政”这两个字本身就带有浓重的年代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邮政博物馆,探索邮政历史。 上海邮政博物馆坐落于苏州河畔,位于北苏州路250号。这个地方在一百多年前,属于租界区,所以四周的建筑风格大多都带着浓重的欧式风格。博物馆本身是一座科林斯柱式风格建筑,屋顶由巴洛克风格的塔楼铸成,塔楼旁还竖立着几座与“信使”有关的西方神话人物的雕像,看起来高贵典雅,气势非凡。值得一提的是,这栋楼是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战争年代弹孔的建筑。在上海博物馆三楼的一扇窗户上,还留有解放战争时期的弹孔。可惜我们去的探访的时候博物馆三楼正好关闭,无缘亲眼目睹这一珍贵的历史遗迹。新中国邮政事业奠基人——朱学范 博物馆位于二楼。这层楼共有1200平方米,布局开阔,宽敞明亮。在它建成的年代,全世界也罕有如此富丽堂皇的厅堂,因此博得了“远东第一厅”的美誉。邮政博物馆就藏在这座远东第一厅内。 从正门走入,映入眼帘的是“上海邮政博物馆”这苍劲有力的六个大字,落款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顺着提示牌往左走,便来到了博物馆的前厅。前厅的陈列多数都与一个历史人物相关,这个人名叫朱学范。 朱学范出生于1905年,浙江 嘉善县 (今上海市 金山县 )人。早在1924年,民国时期,19岁的朱学范便进入上海邮政局从事邮政工作;先后担任了上海邮务工会执行委员,全国邮务总工会常务委员。并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先后参与了五卅运动、上海邮局罢工斗争、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并与抗日战争时期,积极组织有功救护队,领导上海工人武装武装别动队参加抗战,对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都做出了杰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朱学范先生担任新中国首任邮电部部长,为新中国的邮政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深刻缅怀这位为新中国邮政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先驱,他生前所用的一些工作、生活物品,也被收藏进了邮政博物馆,成为了历史文物。 古代通讯 朱学范先生的展区旁边,就有一个展区专门介绍古代通讯。 这列陈列着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片,记载着3000多年前古中国通过击鼓传讯的方式来通报军情的情形。还有一些橱窗里陈列着汉唐时期的邮件封泥,这是用于防止公文被私拆的保密措施。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形成了相当规范的邮政系统。 墙上挂着几幅驿使画像。驿使就是古代的快递员,负责各个驿站之间邮件的传递。遇到紧急军情的时候,这些驿使几乎是昼夜不停地穿梭在各个驿站之间,累死几匹马和几个可怜的驿使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驿站的作用都是用于国家军情、政令的传达,服务于国家机器,保证地方官府和中央朝廷的信息沟通。当然,有的时候也会为达官显贵的私事服务。最著名的莫过于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了。 住在长安城的杨贵妃喜欢吃四川的荔枝,而四川距离长安有2000多公里。即便是现代坐火车,也要花上两天时间。在交通落后的古代,简直就是弱水之隔。尤其是是荔枝的保鲜期只有五到六天,那个时代也没有冷链运输,想在荔枝坏掉之前送到长安城,难如登天。然而,在唐朝驿站机关的全力开动之下,还是让杨贵妃吃到了新鲜的四川荔枝。然这个典故体现了封建社会腐败和荒唐,但也反映了我国古代邮政事业的高度发达。 在以驿使画像的前方,有一个景箱,这是用来向游客演示古代烽火通信的展台。只要我按下按钮,景箱内的背景灯就会熄灭,随后烽火按照由远至近的顺序依次点亮,将烽火通信的状况生动形象地重现在游客面前。 两极邮政局 在博物馆里转了一圈后,有一处展区挺吸人目光的。这里摆放着两个很大的镜箱,里面分别是企鹅和北极熊。看介绍才知道,这是中国邮政在南北两极的邮政局。 看到这里后,我感到很震惊,南北极的邮政局是企鹅和北极熊用来寄信的吗? 但这也凸显了邮政快递的一个显著优点,那就是地球上无论哪个角落,邮政都可以送达! 不管顺丰京东多块,四通一达用户群体多广泛;但若是遇到深山里的村子、沙漠里的、边区的边防站,基本只有邮政快递能送达。因为这些地方邮件需求小,而且山高路远,路途崎岖,快递送过去肯定是亏本的,所以没有快递公司愿意涉足。只有邮政快递,作为一个国家基础机关,才不介意亏钱为人民服务。一代又一代邮政人走过的足迹,组成了星罗棋布的邮政网络,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最可靠的邮政服务! 邮票的价值 路过邮票展览区的时候,我是没什么兴趣的,因为我从不集邮。 但随行的友人确是一个资深的集邮爱好者,他拉着我,一张一张地仔细观赏。 “这张是《澳大利亚黑天鹅图边框倒印邮票》、这张是《苏里世界数字邮票》、这张是《大龙邮票》……” 朋友如数家珍,向我介绍这些年纪比我爷爷还要大的邮票。 朋友告诉我,这里每一张邮票都价值不菲,价值数万甚至是数十万不等。 我暗自咂舌,心想这些邮票差不多能买下一套房子了…… 镇馆之宝 走出邮票展览区后,我们来到了珍邮馆。 珍邮馆内部光线昏暗,为了保护里面的邮票,所以禁止了强力灯光。并且,这里常年保持恒温,进去后就感觉里面的温度比外面的要低得多。由此可见里面邮票的有多珍贵,不然不会大费周章地去做这些保护措施。刚进门,我们就看到了第一个展柜内的“绿衣红娘”,这套邮票可是十分的不得了,说它是镇馆之宝毫不为过!因为它现今存世量不过10枚。2004年,在香港的举行的苏黎世 亚洲 秋季邮品拍卖会上,就曾以以345万 港元 的天文数字卖出去过一张“绿衣红娘”,创下了单枚邮票拍卖价格的新纪录。 除了“绿衣红娘”,还有一套庚申年的金猴邮票也挺吸睛的。 这套邮票是邮电部于1980年发行的第一套生肖邮票,并请了著名画家黄永玉绘图,以及著名雕刻家姜伟杰雕刻,采用了影写版与雕刻版的工艺印刷而成。它的发行量很少,只有443万,现存完整的就更少了。时至今日,单枚的金猴邮票就价值上十万元,这一整版差不多价值数百万!加上前面的“绿衣红娘”以及其它同样价值不菲的邮票,这间珍邮馆可以说是这座博物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以前我不懂集邮的意义在哪,参观过邮政博物馆后,我似乎也能感受得到这些泛黄邮票背后的历史价值。邮票和文物一样,都是一个时代的历史印迹。尤其是那些发行量小、历史悠久的邮票,总会伴随着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而诞生;收集邮票也是在收集一张张破碎的历史照片,将它们串联在一起,便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大概就是集邮的魅力所在吧!也是博物馆的魅力所在!

8,医院邮局科学博物馆的英文

hospital post office science museum
hospital post office
there is a science museum in front of the post office. 邮局前面有一家科学博物馆
hospital. post office. science museum

9,青岛邮电博物馆的介绍

青岛邮电博物馆位于市南区安徽路5号,安徽路与广西路交界处。是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这座楼始建于1901年,是青岛现存最早的邮电营业楼。2009年中国联通青岛市分公司出资近千万元修建的青岛邮电博物馆于2010年11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馆藏文物展品约1000余件,历史图片2000余张,并定期免费向青岛市中小学生开放。青岛邮电博物馆占地约2500平方米,展陈面积约1400平方米。现在共开放三层:一楼为接待大厅、古董电话墙、胶澳1901慢递、纪念品商店;二楼为主展厅;四楼为塔楼1901厅,这是青岛市目前唯一开放的百年木质塔楼,塔楼1901厅的双塔楼哥特式的构造,展示了120年前的建筑技术,是了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近现代史的见证。

10,作文参观邮政博物馆600字

7月5日,老师带著我们到邮政博物馆参观。一路上,我们兴高采烈,盼望着快点到达邮政博物馆。 邮政博物馆位于四川北路,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一进博物馆大门,就看见富丽堂皇的大厅,大厅的天花板上挂着一盏水晶灯,地板是由蓝白两色的瓷砖拼起来的。 来到展览大厅,眼前的景象使我目不暇接:展览柜台里摆放着各个年代、各个国家不同的邮票。有中国的、法国的、英国的、美国的,琳琅满目。“哇!这套大龙邮票价格真贵呀!竟然要好几百万呢!”一位同学兴奋的叫起来。 最有趣的是一个“小型的”邮筒——金筒。它是用来装金币的,现在只剩下很少一部分了。“PFID邮件分拣机”是一个高智能化的机器。它通过滚轴带把各个邮件放置在不同区域的盒子里,方便邮递员送去。 最后,我还观看了一个关于未来邮政的影片,我知道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次博物馆之游真有意义呀!

11,上海邮政博物馆怎么样

在网上查要8块门票,到那了发现免费。呵呵。邮局大堂两个服务的女孩人很好,也很漂亮。才发现这个邮局保留了原本的特色,铁窗。匆匆拍张照片赶紧进博物馆,因为4点就停止,不让进了。里面很安静,人不多,介绍了邮政发展史,还展示了很多邮政物品。临出门时,一个工作人员建议我坐观光电梯到五层看看,去了发现原来是楼顶花园,长廊,小椅,花鸟雕塑,很不错,还可以观赏上海外滩,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尽现眼前。
比较小的一个博物馆备注:馆址在历史上曾是清代的一个邮局。这是目前北京地区完整 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邮局。它曾是大清邮政北京邮界邮政总局的办公地点(1905 -1907年)。1907年,邮政总局迁往东长安街,这里即为东单牌楼支局。1914年,东单牌楼支局改称第一邮务支局。1920年又改称崇内大街邮局,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建国后,这里先后为营业处、邮亭、邮政支 局和邮电所。1959年,邮电所被撤消,改为 民宅,1996年底,北京邮政管理局对旧址按 “第一邮务支局”的原貌进行修复,建立邮 政博物馆,1997年2月19日对社会开放。进入邮政博物馆,人们可以重睹清代邮局的风采。这是一座清代典型的四梁八柱砖木结构建筑,虽经百年沧桑,至今保存尚好。馆内现陈列着北京邮政100年历史图片展。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古代递军情的烽火台、古代邮驿的铜马节、清光绪帝朱批开办国家邮政的奏折、我国第一架航空运邮的飞机等历史图片和部分邮政用品实物。从这里可以较完整地了解邮政发展的历史过程
文章TAG:邮政博物馆邮政邮政博物馆博物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