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静安区 > 上海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13普陀区中考语文一模卷的答案

上海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13普陀区中考语文一模卷的答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09 09:20:05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2013普陀区中考语文一模卷的答案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普陀区初三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 42分) (一)默写(18分,每小题 3分) 1.此日中流自在行 2. 枯藤老树昏鸦 3. 为赋新词强说愁 4.铁马冰河入梦来 5. 虽覆一篑 6. 先天下之忧而忧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7. 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2分) 8. B(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9.《醉翁亭记》(1分) 宋(1分) 10.酒杯和酒筹交互错 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是欢悦的众位宾客。(3分) 11.A(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12.(1)做(2分) (2)离开(2分) 13.(3分)C 14.(2分)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也。 15.(3分)敢于进言,善于进言 二、现代文(48分) 16.(2分)和睦 17.(6分)引出本文论题,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3分);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传统文 化(3分)。 18.(4分)反问(1分);强调民族文化并不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而我们这样绝情鞭挞和摧残传统文化的态度是错误的,以此表明要敬畏传统文化的态度(3分)。 19.(3分)A 20. (5分)这段文字应放在第⑤段第一句话后面(2分)。因为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传统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又是当代史学家庞朴所言,可以作为理论论据,论证第五段“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同时,“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也承接了这段文字的内容,所以应该放在这个位置(3 分)。 21.(2分)束手无策 无计可施 无可奈何(意思对即可) 22.(4分)小姐帮“我”把白蘑菇放进戳了梅花形小洞的小纸箱里(2分); 大汉建议“我”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2分)。 23.(6分)暖暖地笑了(1分);无声地为“我”腾出了一方洁净的桌面(1分); 他们被“我”那颗为妈妈的心而感动(2分); 他们心中那份爱妈妈的深情被“我”触动了(2分)。 24.(4分) 在内容上,母亲称赞蘑菇汤味道好,这不仅是汤本身味道好,也凝聚了女儿对母亲的关爱,和一路上人们对女儿的温情(2分);在结构上,这段文字交代了故事的结局,与文章开头“妈妈爱吃蘑菇”形成呼应,并照应了标题“带白蘑菇回家”(2分)。 25.D(4分)B(2分) 26.(8分) 示例:我在从青海到北京的火车上,看见一个人要把一小箱白蘑菇带给妈妈,这让我想起自己的妈妈。后来我和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助她将白蘑菇平安带到北京,我还关照她白蘑菇炖鸡最鲜。 起因2分;经过2分;结果2分;语言2分。 三、作文(60分) 参照2012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A 53——60分; B 43——52分; C 33——42分; D 24——32分; E 0 ——23分 说明: (1)题目不写扣2分。 (2)字迹不清楚,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扣1—2分。 (3)错别字总扣1分(满2个即扣)。

2013普陀区中考语文一模卷的答案

2,2010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

201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2第一部分 阅读(9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一) 默写(18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已亥杂诗》)2、月上柳梢头,___________。(《生查子元夕》)3、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4、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送友人》)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__________。(《桃花源记》)6、青树翠蔓,__________,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二) 阅读古诗词,完成7—8题(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7、“沙场”在词中的含义是_________。(1分)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3分)A.“醉里挑灯看剑”一句写现实,但豪壮中已含悲凉意味。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写豪迈的军营生活,“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写激烈的战斗场景。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抒发宏伟抱负。D.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建功立业后的一腔豪情。 (三)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9—12题(8分)记承天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人名),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2分)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12、“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答: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御者之妻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②。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③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④。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注释:①御:马夫。 ② 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③自下:谦虚。④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1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1)夫问其故( ) (2)自以为足 ( )1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_____________15、御者之妻“是以求去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2分)16、从文中看,晏子具有怎样的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概括。(4分)答: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20分)第二代身份证里的高科技①我国第二代身份证在继承第一代身份证的基础上,做出了重大改进。第一代居民身份证采用照相翻拍技术加上塑封制成,甚至还有不少是手工填写,只能肉眼辨认,易于伪造。新一代居民身份证制作十分精细,照片要求为一寸近期正面免冠彩色头像照,证件号码在原居民身份证15位号码的基础上升至18位。②第二代身份证是由多层聚酯材料复合而成的单页卡式证件,证件的正面印有国徽图案、证件名称、长城图案、彩色花纹以及证件的签发机关和有效期限2个登记项目。在登记项目中,用公民身份号码取代原来的居民身份证编号,意味着将居民身份证确定为公民身份号码的法定载体。证件背面设计有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和本人相片等,并印有彩色花纹,图案底纹为彩虹扭索花纹,颜色从左至右为浅蓝色至浅粉色再至浅蓝色。但二代身份证还预留了居民指纹信息的区域。③如果用放大镜,可以在身份证的彩虹扭索花纹中看到居民的相关信息,这一技术被称为文字微缩技术,具有高度防伪性能。④第二代身份证除了视读功能外,还具有机读功能,机读内容包括公民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变动情况和换领、补领身份证的记载等。二代身份证不仅具有机读功能,还能适应七八十度的温差,基本杜绝伪造,因此备受人们关注,其主要秘密在于里面嵌入了一片比小指甲还小的专用芯片模块。该芯片模块容量较大,可作为机读存储器,写入的信息可划分为安全等级,分区存储。⑤此外,第二代身份证还使用了密码技术进行证件防伪,将持证人的照片图像和身份项目内容等数字化后采用密码技术加密,存入芯片,可以有效起到防止伪造证件或篡改证件机读信息内容等。证件信息的存储和证件查询采用了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既可实现全国范围的联网快速查询和身份识别,也可以进行公安机关与各行政管理部门的网络互查。⑥与普通IC卡芯片相比,这种专用芯片更经得住环境考验,兼容性非常好,可在商场、酒店、机场、以及公安系统都能顺利通过机器读取芯片内数据库内容;耐磨性可以满足天天使用的强度、能应付人为或非人为的破坏等。新一代身份证内的芯片,可以与阅读身份证的仪器进行相互认证,通过机读信息进行安全性确认,并实现现代化人口信息管理。⑦专家分析,高技术的采用,既可以有效防止伪造身份证的违法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又使大批量查验或通过网络查验身份证成为可能,有利于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17、第⑥段画线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处是( )。(2分)A.第一处 B.第二处 C.第三处 D.第四处1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3分)A.第二代身份证照片要求为一寸近期正面免冠黑白头像照。B.第二代身份证证件号码为15位号码。C.第二代身份证有居民身份证编号。D.第二代身份证目前还没有居民指纹信息。19、第二代身份证具有高度的防伪性能,表现在:(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8分)20、第⑥段中“与普通IC卡芯片相比,这种专用芯片更经得住环境考验”,运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更经得住环境的考验”表现在______________。(3分)21、第二代身份证采用许多高新技术,其主要意义在哪里?(4分)答: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22—27题(28分)背影是天蓝的①他平时不修边幅。这天却穿了一件新茄克衫,颜色是他自己选的。晴空般的蓝,高洁、纯净。等会儿要拍电视,五十多年来第一遭,需要认真对待。②他把学生的作品从玻璃橱搬到会客室的长桌上,下面垫着块柔软起伏的红丝绒。被装在有机玻璃匣子里的小小动物、武士、仕女亲切地望着他,还有较大的飞机、军舰、大炮被安在后面。③电视台的摄像师来的时候,阳光正从窗纱里透进来,那些粉笔雕熠熠生辉,像工艺品商店里的陈列品惹人喜爱。他们拍完了这里,又去教室。他——安老师正在上美术课,一伸手画一个圆圈,像圆规描的。字体潇洒流畅,与书法家差不了多少。这一切他都熟练了,毫不怯场,旁若无人地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致下课时被学生拥着出教室时,竟有飘飘然的感觉。④大约四五年前,学校要开展课外活动。安老师去别校观摩粉笔雕后,就建立了小组。活动开展不久,稍具艺术家气质的他,感到用粉笔雕成的东西粗糙松软,算不上艺术品。他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抛光,同时涂上颜色。光滑细腻,色彩缤纷。一只只美丽的小动物、小人儿出现了,成了坚实的工艺品。从此他忙碌了起来,又是交流经验,又是参加展览,回家总是很晚。放学后,校园肃静。几只麻雀肆无忌惮地在走廊上悠闲踱步。有几只跳到窗台上,看见长方桌旁围坐着一群学生,磨的磨,雕的雕。安老师在一只炽热的灯光下做抛光,直起身来,头和脸都白了。⑤电视播放的那天,安老师瞧得挺认真的,却看不到自己的面容。他的得意门生,特别是那个由捣蛋鬼转变为雕刻能手的,倒是反复出现又出现。隐约有个天蓝色的背影,在学生的簇拥下走出教室,他想那才是自己。后来他才弄清楚,电视的主题是课外活动怎样使顽皮学生转变的。这的确是事实,那些捣蛋鬼在雕刻前安定下来,后来有好几个考取美术专科学校。学生后面有他的辛苦。他要了一个光盘保存,留作纪念。⑥一切似乎应该到此为止。不多久,静静的水面又掀起了波澜。一天开校务会议时,他听说有两个名额要去某国作手工交流。他想,一个是校长,另一个该是自己了。校长从未过问此事,怎么交流呢?教导主任虽然参加过一次活动,但内容不甚了了。安老师有把握,这个名额百分之九十属于他。⑦一天课间,教导主任笑嘻嘻走到他办公桌旁边。她客气地询问粉笔雕的演变过程。安老师的头上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他平时不刻意追求名利,但当应得的名利摆在眼前时,也会泛起幸福的波澜。现在,欢喜变成了失望。他想三言两语就结束此次谈话。谁知在谈到顽皮学生转变的当儿,冷水突然升温。像母亲叨念自己的婴孩,果农介绍成熟的鲜果,心中油然涌动一股深情。他脸色泛红,两眼放光,滔滔不绝地和盘托出。这中间,也有一阵阵清醒,觉得就此打住,不谈了,何必呢!可是打不住,似有狂涛推着。粉笔雕是他的灵魂,他的生命。⑧岁月倥偬,时光易老。他退休了。现在他有时间雕刻自己的作品。毕生心血,他想让它们走向社会。一方面物尽其用,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增加些收入。他去过各类工艺品商店,回答都是摇头。⑨学生们都长大了,有的已从大学的室内装潢、金饰雕刻、动画等专业毕业。白领的打扮,探望老师时仍有当年的虔诚和热情。那个调皮学生当了装潢公司的老总。他拿去了十件,说给市郊某景点,卖了1000元。当时的兴奋是无法形容的。为了不再麻烦学生,他拿了样品自己坐长途汽车去。在那个旅游纪念品商店里,他没有见到一件粉笔雕。问过经理,也说没出售过这类商品。他一头雾水。⑩每逢家中来客人,他总会摆出心爱的粉笔雕,问问能否帮他推销一些?开始客人还有听的兴趣,后来逐渐冷漠,甚至有意避开他。他落落寡欢,再开口时觉得自己有点像祥林嫂了。⑾学生们来探望时,抚着他的肩头,就像他过去做的那样。他们笑他,奚落他。那个顽皮同学说:“你的价值不在商品,而是在我们。我、他、她……”⑿他不语、点头、哽咽。⒀打开那张光盘,时光回流:红丝绒上的展品,光辉夺目;教室里的欢笑,声声在耳;一切恍若昨天。学生呼啦啦拥着他。那是他光辉的年月。虽然只是个背影,很容易被忽略,但安老师自己清楚:是我,是我。⒁背影是天蓝的!22、根据题目要求将选项填在括号内。(6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肆无忌惮dàn B.恍若昨天huǎng C.炽热chì D.簇拥zú(2)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他平时不修边幅 不修边幅:不注意言行举止B.但内容不甚了了 了了:明白,懂得C.他落落寡欢 落落:形容跟别人合不来D.他们笑他,奚落他 奚落:善意的嘲笑(3)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谁知在谈到顽皮学生转变的当儿,冷水突然升温。(比喻)B. 他落落寡欢,再开口时觉得自己有点像祥林嫂了。(比喻)C. 被装在有机玻璃匣子里的小小动物、武士、仕女亲切地望着他。(拟人)D. 几只麻雀肆无忌惮地在走廊上悠闲踱步。(拟人)23、就全文的记叙顺序来看,第④段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3分)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安老师的遭遇:(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9分)25、文章最后一句:“背影是天蓝的!”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3分)答:____________26、联系上下文,用一两句话将第⑨段画线句改为对安老师的心理描写。(3分)__________27、安老师的学生说:“你的价值不在商品,而是在我们。”根据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对老师的“价值”的看法,60字左右。(6分) 第二部分 写作(60分)28、题目:我家的变化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010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

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不用下载的还要有答案的哦谢了哦

不知到你是哪里的,这里有一份上海的,阅读部分是通用的,可能题型有差别。说实话,这套题还是很好的啊 ~~~2008年上海市语文中考模拟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一部分 阅读(87分)一、文言文阅读(38分)【说明】题目中标“A组”的供使用S版教材的学生使用,“B组”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学生使用。第(四)题为共做题。A组:(一)默写(15分)1、(1)月落乌啼霜满天, 。(2) ,一日看尽长安花。(3)最喜小儿无赖, 。(4)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 。(5)《捕蛇者说》中,“悍吏”到来时,闹得乡里“ ”,而蒋氏则是“弛然而卧”。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2、君将哀而生之乎( ) 3、执策而临之( )(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4、引文中“随园主人”就是本文作者 朝著名诗人、学者 (人名)。(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6、引文通过 的对比,分析了“天下物皆然”的原因。(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B组:(一)默写(15分)1、(1)此夜曲中闻折柳, 。(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3)抬望眼, ,壮怀激烈。(4)老而学者, ,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5)《岳阳楼记》中直接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 3、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4、引文中“醉翁”就是作者 (朝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6、上文说“醉翁之意不在酒”,从全文来看,“醉翁之意”其实在于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马价十倍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①立市②,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④。”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注释】①旦:早晨。 ②市:集市,市场。 ③一朝:一天。 ④贾:通“价”,价钱,这里指报酬。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比三旦立市 比: (2)人莫与言 言: 8、对文中画线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愿你去看看我的马,去照顾一下我的马。B.希望你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回头照看我的生意。C.愿你看看我的马,围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去照顾我的生意。D.希望你去看看我的马,围着马转几个圈儿,离开时再回头看一眼。9、“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中的“之”指代的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10、从“马价十倍”这个故事中你获得的启示是 (3分)二、现代文阅读(49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23分)贫穷与学问①一个人要在学问上做出成绩,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与努力。其中对学问本身影响最大的当是个人的品德。关于道德对学问的重要性,许多大学者已经在道德标尺上为后学做出了表率。但我以为,德行之外,物质生活水平对一个人所能达到的学术成就划定了另一个边界,树立了另一个限度。贫穷乃学问之大敌。②《东轩笔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范仲淹在南京做学官期间,秀才孙明复,常因贫穷而乞讨,范仲淹观其乃才俊之士,对他的胸无大志表示不能理解。不过当得知是贫穷使然后,范仲淹就使他“日可得三千以供养”,让他能“安于为学”。十年后,孙明复不负众望,从一个秀才成长为一代大儒。范仲淹知道后感慨地说:“贫之为累亦大矣,倘因索米至老,则虽人才如孙明复者,犹将汩没而不见也!”③“贫之为累亦大矣”,谁说不是呢?在古代,有多少聪敏之人因家境贫寒而导致学术“早夭”啊!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正是这样一个典型。方仲永少时天赋异常,名扬乡里。但故事的结局却是个悲剧——长大后的方仲永“泯然众人矣”。作者认为是因为方仲永没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进一步看,他为什么没有获得良好的教育呢?那是因为他家“世隶耕”,祖祖辈辈以种田为业,家境贫寒啊!且不说家财万贯了,即使是一个中等之家,恐怕他父亲也不会“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四处乞讨而“不使学”了。因贫穷导致方仲永的人生悲剧,我们要为他惋惜。④贫穷对学问之累,古代尚且如此,在今天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环境下,当更是严重。“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事情,不是随处可见、支耳可闻吗?人穷志短。富兰克林也说两个口袋空的人腰挺不直。没有钱,保持一己的品格操守尚且很难,又何谈做学问这个更需要人格独立,需要安定气质的事业呢?大圣人孔子招收弟子时尚且要求干肉一束作为学费,想必是非常明白个中道理的。如果没有这种物质基础,孔子又怎能安下心来删定六经呢?如果一个学者连一己的生活都不能很好地维持,何谈抱负、理想,又怎能兼济天下呢?⑤学者大师的成功历程一再告诉我们,做学问除需要高尚的品德、安定的气质、忘我的勤奋外,还需要一个衣食无忧的“后方”,一个面对一定的资料费和交游费而不用愁的资金支持……如果没有这些物质基础,学问就会沦为谋生的手段,学问即在饭碗中,饭碗即在学问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取得优秀的学术成果,无异于缘木求鱼。然而现实的状况并不令人乐观。⑥而有些人却撇开这些物质基础,大肆批评学术浮躁和后继乏人,这种批评无疑隔了一层,没搔到痒处,也显得批评者不厚道。学人固然应“寂寞投阁”,固然应“板凳甘坐十年冷”,固然应不追求名利富贵,但学人自身的不追求难道能成为管理者们不给予他们的理由吗?既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那无异于痴人说梦、异想天开。11、第⑥段中画线句用成语表达是 (2分)12、本文的论点是 。为证明论点,文中举了不少事例,如第③段就举了 的例子;从论证严密性的角度看,原文中还应该有 这方面的事例。(9分)13、根据作者的看法,做学问除需要(1)高尚的品德、(2) 、 (3) ,还需要 ,否则学问就会沦为谋生的手段。(7分)14、本文的论述在语言上很有特色,请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学人固然应“寂寞投阁”,固然应“板凳甘坐十年冷”,固然应不追求名利富贵,但学人自身的不追求难道能成为管理者们不给予他们的理由吗? (二)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26分)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①那天上午,是两节作文课。②留下作文题目后,学生们一改往日的慵懒,眉头紧锁,很快进入构思状态,班里静悄悄的——快要高考了,他们似乎一下子懂得了珍惜时间。③窗外,冬天已经过去。垂柳虽在枯黄的枝桠间爆出了星星点点的绿,但风依旧很大,春寒料峭,让人难以抵挡。教室正对着的,是学校浏览室。我见浏览室的辅导员老师胖胖的身影一晃,将一块小黑板立在了学校的公告栏前。黑板上写着什么呢?我信步走出教室,去看个究竟。④原来是一个通报批评,寥寥数语,大意是说一个同学昨天把一本杂志私自“拿”出阅览室,被当场“抓”住,希望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不要再做出这种另人不齿的事。而被批评的,竟是自己班上的学生。我心头一热,几乎想都没想,径直走进了阅览室。⑤辅导员正低头整理报纸,头顶上,一圈新长出的白发,在周边染过的黑发的簇拥下,显得格外醒目。他见我神情异样,便问我有什么事。我直截了当,向他说明了来意。我说,被通报的学生是我班上的,希望您赶在学生下课之前,把黑板撤了。现在想来,我当时的语气一定很生硬,生硬得像一个居高临下的命令。辅导员的脸腾一下红了,他生气了,说,这是我的职责,用不着你来指手画脚。那一刻,两个人剑拔弩张,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⑥那时侯,我刚刚毕业没多久。我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勇气和胆量,敢顶撞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教师。片刻的沉默之后,我的语气缓和下来。我说,老师,是这样的,还有三个多月就要高考了,如果学生们看到这个通报,一定会议论纷纷,这样的话,那个挨批评的学生压力肯定会非常大。我怕,我怕会影响他的高考……⑦可是,如果不批评,不给学生们一个警告,我这里的杂志就要被学生偷完了。我管理阅览室,就有自己的一份责任。辅导员老师似乎还在生气,但语气也明显缓和了许多。⑧是的,我知道。可是,这个学生,这个学生马上就要高考了……我发现自己语塞,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好。接下来,我的语气近乎央求了。他沉默了半晌,说,这样吧,我也不为难你,我把黑板撤了,但你必须保证,你回去一定要批评你的学生。是,我会的,我会的。我一边答应,一边疯也似的跑到公告栏前,把那块黑板取了回来,并当着辅导员的面擦掉了那个通报批评,就好像擦掉自己的一个错误。擦完之后,我站起身,如释重负。⑨是的,这是我接手的第一个毕业班,我不想让自己的学生出什么岔子,尽管我的学生的确做错了。⑩之后,我曾经想把这件事情委婉地告诉那个犯错误的学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始终没有说。我也不知道,我这样做,是对还是错。⑾高考前的最后一次班会,我讲了很多,学生们也听得聚精会神。末了,我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肯定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也因此得到过这样那样的教训。然而,你们是否知道,有一些错误,你们犯过了,以为像一粒盐,永久地溶在了岁月中,没有人注意,也没有人计较。其实,这粒盐并没有溶化掉,只是有人怕硌疼你们,悄悄地为你们收藏了起来。而我这里,就收藏着这样一粒盐。⑿学生们一下子显出惊异的目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继而重新把目光投到我身上。我扫视了班里一圈,笑了笑说,是的,我这里的确有一粒。但是,我不想告诉你们,这粒盐是属于谁的,我愿意把这粒盐一直收藏下去。因为,……⒀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不知为什么,我突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在学生们的掌声中,我结束了那次班会。⒁我始终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我的那位学生,大学毕业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得很优秀。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那次班会上的掌声,仿佛仍旧回响在我的耳畔,温暖着我,让我不能忘怀。15、第④段画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是 ,应改为 (3分)16、本文题为“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其中“一粒盐”指的是 ,而“收藏”的含义是 。(6分) 17、原文第⑿段的末尾有一句话,根据上下文这句话应是: (3分) 18、本文在写“我”为学生“收藏一粒盐”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手法,请就你认为描写得最好的句子进行品味。(6分)句子: 品味: 19、“我”在最后既没有批评那个学生,也没向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只是在一次班会上语重心长地说了一番话,作者说“我不知道,我这样做,是对还是错”,请针对这位老师的做法谈谈你的见解。(80字左右)(8分)第二部分 写作(63分)20、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1)我愿为你 (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2)我的乐土要求:1、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2、不得套用阅读中的材料。2007年上海市语文中考模拟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文言文阅读(38分) A组:(一)默写(15分,每题3分,凡错、漏、删、改1字扣1分)1、(1)江枫渔火对愁眠 (2)春风得意马蹄疾 (3)溪头卧剥莲蓬 (4)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 (5)虽鸡狗不得宁焉(二)加点词解释(4分,每题2分)2、使……活 3、面对(三)课内语段(7分)4、清 袁枚(2分,各1分) 5、其他那些祖辈父辈收藏书籍,儿子孙子随便丢弃的就更不用说了。(2分,关键词“祖父、无论”)6、人们对待借来之物与自己的东西的不同态度(3分)B组:1、(1)何人不起故园情 (2)枯藤老树昏鸦 (3)仰天长啸 (4)如秉烛夜行(5)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2、以……为耻 3、面对4、北宋 欧阳修(2分,各1分)5、望过去那树木茂盛而幽深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2分,关键词“蔚然、深秀”)6、寄情山水 与民同乐(3分)(四)课外语段(12分)7、(4分,各2分)(1)接连,连续 (2)说话 8、D(2分)9、那个人卖的马是骏马的事实。(3分)10、可从不同角度理解,如只要自己的东西确实是好的,不妨借助名人效应来宣传。(3分)二、现代文阅读(49分)(一)贫穷与学问(23分)11、隔靴搔痒(2分)12、物质生活水平对一个人所能达到的学术成就划定了另一个边界,树立了另一个限度。(3分)贫穷导致方仲永由少时天赋异常到最终“泯然众人”(3分)现代社会中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对一个人做学问的必要性(3分)13、安定的气质(2分)忘我的勤奋(2分)稳定的物质基础(3分)14、该句主要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形成了较强的语言气势,并能引人深思,有力地强调了管理者应该给予学人做学问所需的物质支持的观点。(5分)(二)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26分)15、另(1分)令(2分)16、学生犯的错误,文中是指学生偷拿杂志一事(3分)为了保护学生,不直接将他们犯的错误公之于众而是用一颗爱心来加以包容和引导(3分)17、参考原文:我想用我的永久收藏来换取一颗永不犯错的心灵。(3分)18、(6分)句子2分,描写方法1分,品味3分19、(8分)观点明确,围绕中心,理由充分,语言流畅8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通顺,7~6分;有观点,有理由,40字以上,5~4分;有观点,40字以下3~1分20、(63分)参照上海市学业考作文评分标准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不用下载的还要有答案的哦谢了哦

文章TAG:上海上海市上海市中考中考上海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