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静安区 > 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2015年,上海理工大学的校区环境如何

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2015年,上海理工大学的校区环境如何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02 13:07:38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上海理工大学的校区环境如何

上海理工大学的校区环境比较不错一. 基本概念1.上海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上理或上海理工,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交融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大学。2.学校办学文脉源于1906年创办的教会大学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1960年在沪江大学旧址上筹建了上海机械学院,1994 年更名为华东工业大学,1996年5月,华东工业大学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上海理工大学。截至2013年12月,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2个一级3.学科硕士点;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含双聘);有在校学生24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7700余人,研究生6300余人;学校设有18个学院、1个教学部,有53个本科专业。二. 教学建设截至2013年12月,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区,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36门。学校师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2篇,获得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1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4篇。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是上海市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试点学校。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热工教学团队[10]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热能与动力工程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经济管理实验中心 、现代出版印刷实验中心 、能源动力工程实验中心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传热学、建筑环境学、光学信息技术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区(1个):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三. 科研成果学校承担和参与多项“973”、“863”和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等国家级重点项目及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2012年学校获各级科技成果80项,其中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特种光栅的精确制备及应用技术获高校科技成果发明二等奖。
军工路校区是本部

上海理工大学的校区环境如何

2,武术硕士和博士招生最早分别是哪一年

1979年始招收武术理论与方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82年在全国率先获武术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列入国家体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996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院设立全国第一个“武术理论与方法”博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拓展为“民族传统体育学”,1998年成为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首家“科研基地”,2004年成为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方向,2005年、2008年成为上海市(第二、三期)重点学科,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12年成为上海高校一流学科(A类)的建设内容。2005年来,主持1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等51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研究,SCI/SSCI十余篇,先后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奖(人文社会科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二等奖、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奖、全国优秀全民健身项目一等奖、国家体育总局编创健身气功新功法贡献奖、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等。在全国同类学科第一次举办了面向全国研究生的“暑期学校”和“学术论文报告会”、“研究生网络学术论坛”,3篇博士论文获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5年成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挂靠单位。

武术硕士和博士招生最早分别是哪一年

3,邱枫的所获荣誉

教育部2000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02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复旦大学2002年“世纪之星计划”教学和科研奖励基金主要论文(2003以后,*为通讯作者):1. Li L, Liang XY, Lin MY, Qiu F*, Yang YL*, Budding Dynamics of Multicomponent Tubular Vesicles, J. Am. Chem. Soc., 2005, 127, 17996.2. Xia JF, Sun MZ, Qiu F*, Zhang HD, Yang YL, Microphase Ordering Mechanisms in Linear ABC Triblock Copolymers. A Dynamic Density Functional Study, Macromolecules, 2005, 38, 9324-9332.3. Tang P, Qiu F*, Zhang HD, Yang YL, Phase separation patterns for diblock copolymers on spherical surfaces: a finite volume method, Phys. Rev. E72, 016710(2005).4. Guo KK, Qiu F*, Zhang HD, Yang YL, Rigid rod anchored to infinite membrane, J. Chem. Phys.123, 074906(2005).5. Wang JF, Guo KK, Qiu F*, Zhang HD, Yang YL*, Predicting shapes of polymer-chain-anchored fluid vesicles, Phys. Rev. E71, 041908(2005).6. Tang P, Qiu F*, Zhang HD, Yang YL,Morphology and phase diagram of complex block copolymers: ABC star triblock copolymers, J. Phys. Chem. B108, 8434(2004).7. Tang P, Qiu F*, Zhang HD, Yang YL,Morphology and phase diagram of complex block copolymers: ABC linear triblock copolymers, Phys. Rev. E69, 031803(2004).8. Wang R, Qiu F*, Zhang HD, Yang YL, Interactions between brush-coated clay sheets in a polymer matrix, J. Chem. Phys.118, 9447(2003).

邱枫的所获荣誉

4,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学科概况 根据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1989年,研究所设立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3年,设立核科学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所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14个(其中专业学位4个)并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核科学技术 学位点设置培养层次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 博士 理学 物理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光学   无机化学 工学 核科学与技术 核技术及应用 核能科学与工程 硕士 理学 物理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光学 化学 无机化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生物物理学 工学 核科学与技术 核技术及应用 核能科学与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   光学工程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专业学位领域名称 工程硕士 光学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生物工程 资料来源: 学科方向 200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创新三期学科方向调整为四个: 先进光源和束线的科学与技术研究; 基于N&NBIU(核技术与纳米、生物、信息和成像、超快技术)汇聚技术的交叉科学研究; 核物理实验和理论研究; 核技术科学的应用研究。 根据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于1964年招收物理专业研究生2人,“文革”停止招收研究生。1978年,重新恢复招收研究生,首批招收人数为4人,均为物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历年来共培养硕士毕业生265人,博士毕业生230人;2008年,有在读研究生345人,其中硕士生189人、博士生156人。2007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招收物理专业留学生3人。 截至2014年底,研究所共有在学研究生402人,其中硕士生195人、博士生207人)。 截至2008年7月底,研究所共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47名,其中2名为与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联合培养。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共申请到国家、中科院和上海市各类博士后科研工作资助21项,4人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和“上海市优秀博士后”称号。 获奖人论文 获奖名称 赵杰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RHIC)实验中双轻子的产生》 2014至2015年度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 冯超 《高增益自由电子激光新运行机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2014年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薛亮博 《反物质氦4原子核的实验观测及其产生机制研究》 2013年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裴昊 《基于DNA的功能化纳米材料的设计及其在生物诊断中的应用》 2013年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邓海啸 《基于谐波运行的中等能量束团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 2012年中国粒子加速器学会 “希望杯”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资料来源:

5,绍兴文理学院 计算机专业难吗

浙江科技学院的计算机专业是在信息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余人。教职工10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共21名,博士7名、硕士40余名,多名教师曾在欧美留学一年以上,是一支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经验、能胜任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师资队伍。信息学院是浙江科技学院执行中德合作项目的重点学院,近年来国际教学和科研合作也有较好的发展。 信息学院近十年来,一直坚持国际化办学方向,先后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卜仑瑞克应用科技大学、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香港科技学院等高校院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长期的互派留学生计划。从96级学生开始向德国派遣技术实习留学生,从98级学生开始实行中国和德国“2+3”(国内学习2年,赴德学习3年)及“4+1.5”(国内学习4年,赴德学习1.5年)双文凭联合培养,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授予我院和德国相关院校的文凭。现我校成立中德学院专门实施联合培养应用型国际化背景的高级人才计划。 信息学院 始终遵循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办学理念,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已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数千名高级计算机工程技术人才。目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绍兴文理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属于数理信息学院,成立于 2002 年 9 月,由实力雄厚的原绍兴文理学院数学系和物理系合并而成。学院下设数学系、物理与电子信息系、大学数学教学部、二个建制实验室和五个研究所。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学五个本科专业,五个校级及以上重点学科,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物理学为校级重点专业,计算数学为省重点学科。基础物理实验为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师资实力雄厚,生源充足,现有在校本科生1222名,31个教学班。教职工99名,其中教授 14 名、副教授21名,博士16 名(另有7名在读博士),硕士49名, 兼职教授 2 名 ,兼职硕导 5 名。浙江省优秀教师1 人, 5 人入选浙江省 “ 新世纪 151 人才工程 ” , 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 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973”项目联系成员1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 1 人,绍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6人 。 经过有计划地大力引进和培养,现已拥有一支学历、职称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近三年来,数理信息学院的广大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在国内外共发表学术论文 250余篇, 其中被 SCI、EI、ISTP 三大检索系统收录 82篇。为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和水平作出了贡献。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项资助项目1项,纵向科研经费超百万元。 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南山校区,现有实验室用房面积 5000余m2,实验设备固定资产 1000余万元,拥有基础物理、近代物理、电信、微电子、计算机应用等设施先进的实验室。此外,学院建有多媒体教室 6 个,具有近 150 台计算机的机房3 个,有专门的图书资料室及比较齐全的中文专业学术期刊,专业藏书达 5600余册。这些设施能很好地满足师生教学、学习、科研的需要,为有才华的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个性和潜能。与此同时,不少综合性、开放性实验都能在我院完成。 在严谨、求真、踏实的学风下,学院培育了一届又一届优秀学子。据 2002 年统计,仅数学专业就有 82 名毕业生先后走上了校级领导岗位。 近三年,我院有 56位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分别就读于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 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2008年,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又称美国赛),4人获二等奖,5人获参赛奖;在历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获全国二等奖3个,获浙江省一等奖5个;近几年,获浙江省高等数学竞赛一等奖6人,二等奖26人; 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3位同学获得省一等奖;2003 年,有2 名学生在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已有多名学生的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软件协会”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社团。 推荐你上浙江科技学院,毕竟是以计算机专业为主打的。学校名字往往就透露出这个学校的实力所在的。绍兴文理学院的文科类专业不错。

6,我快要毕业了想从事hr不知道考哪些证考证的条件是什么考完

人力资源管理师呀,百度一下大把的,另外,现代企业都使用办公系统,人事专用的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我以前在大学教师有教过则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用友ERP等,现在深圳工作,当时就要会则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能是这边使用这个系统的多吧,而在北京又要求会用友ERP了。不管那人,实用型的工具可以先学一下。
那要看公司的具体要求了,但是要是有个证的话估计会更好一些。关于上海hr的相关资料如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是指从事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业绩考核、薪酬福利管理、激励、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要求其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协调企业内各种关系,善于解决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书面化考试难以全面反映出从业者的真实水平,因此其职业资格认证需要实行考核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培训过程中进行鉴定。这就对培训鉴定单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培训鉴定机构进行严格的审查,只有具有条件的机构才可以获得开展培训鉴定的授权,按照劳动保障部鉴定中心的要求招生并在省级鉴定中心的指导下开展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统考等级为:人力资源高级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关于报考:一、报考等级 劳动保障部: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 二、报考条件: 劳动保障部——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 1、取得本职业人力资源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 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者; 2、具有硕士学历,经本职业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者; 3、具有本科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经本职业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者; 4、具有大专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者; 5、具有高中或中专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经本职业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者; 以上条件具备其中之一即可。 劳动保障部——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 1、取得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者; 2、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经本职业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者; 3、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者; 4、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经本职业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者; 5、具有本专业大专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经本职业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者; 6、具有高中、中专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0年以上,经本职业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者。 以上条件具备其中之一即可。 劳动保障部——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 1、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二级)+3年本职业工作经验证明 2、博士学历+3年本职业工作经验证明 3、硕士学历+6年本职业工作经验证明 4、本科学历+9年本职业工作经验证明 申报条件 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报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取得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 2、具有博士学位(含同等学历),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 3、具有硕士学位(含同等学历),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经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 4、具有学士学位(含同等学历),从事本职业工作9年以上,经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 凡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按如下程序申报办理: 咨询→填写《申报表》→提交材料(身份证、学历证明a4纸复印件*单位任职证明a4纸原件各两份*3张一寸、4张二寸免冠相片)→交纳费用→参加培训→领取准考证→参加考试→合格人员领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评审材料基本要求: 1、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考评申报表两份; 2、任职资格证明材料两份; 3、学历证件(原件审核后退回);复印件两份; 4、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原件审核后退回)复印件两份; 5、身份证复印件两份;一寸和二寸红底彩照各三张 6、获奖证明、荣誉证书若干; 7、工作总结(3000字以上)或按职业标准要求报送,论文一篇; 统一用a4纸打印,一式两份; 部分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可以适当放宽申报条件。 另,您还可选择”注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师”认证,由国际权威机构提供权威保证不具备报名条件者,还可以报”人力资源管理师””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 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 1、注册助理国际人力资源师:大专(含大专)以上学历,有志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均可报考。 2、注册国际人力资源师: a.大专以上学历,从事人力资源相关专业3年以上工作经验; b.本科及以上学历(含同等学历); c.取得注册助理国际人力资源师认证资格满两年者(含两年)。 3、注册高级国际人力资源师: a.五年以上工作经验,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同等学历),以主要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两篇以上论文,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72课时; b.人力资源专业硕士研究生,两年以上工作经历,以主要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两篇以上论文,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72课时; c.取得注册国际人力资源师认证资格满两年(含两年)者,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72课时。 d.有6年以上工作经验,现任大中型企业高级人力资源管理职务、具有优秀业绩,经本人申请,考试专家委员会审批批准后,参加培训不少于72小 时者,也可直接报名。 4.人事部——人力资源中级职称(经济师) a. 取得大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六年 b. 取得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四年 c. 取得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二年 d. 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一年 e. 取得博士学位上海的考试没有配对和排序,也不考职业道德,技能也没有简答的哦。但是增加了面试和英语考试,英语考试以1968年1月1日为限制,前面出生的作为参考,不计算总分,也不影响通过考试,而之后的就要考试了。 还有两点非常的重要。1)如果考试不及格是可以补考的,其他成绩两年有效。2)个人申报的话补考要停一次,集体申报不受限制。另外考试每年上海有3次,全国只有2次。每年的具体考试时间是根据上年的公告来确定的。不是一定的。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专业技能考核按照各等级技能需要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技能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人力资源管理师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文章TAG:上海上海市优秀博士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2015年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