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黄浦区 > 上海市警备区党委常委,上海警备区动员局征集组是做什么的

上海市警备区党委常委,上海警备区动员局征集组是做什么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03 05:28:06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上海警备区动员局征集组是做什么的

是用来征集人员的。他的重点征集对象是大学生。现任上海警备区动员局局长,名叫陈立新,他还是上海警备区党委常委,上海市政府征兵办主任,是大校军衔。

上海警备区动员局征集组是做什么的

2,张宜爱的人生经历

张宜爱是原六安县人,1913年出生。1931年参加红四方面军,担任过红25军手枪团副团长,叁野31军91师副师长。张宜爱打过不少硬仗。济南战役时张宜爱是担负主攻内城任务的13纵37师副师长,攻城战斗十分激烈,当内城终被突破时,师指挥所正要转移到内城,一颗炸弹把指挥所的小楼掀翻,师长高锐负伤,师政委徐海珊牺牲,张宜爱幸免。1952年张宜爱入朝作战,任20军59师师长,参加了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回国后张宜爱历任海军陆战师师长、守备11师师长、海军舟山基地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文革期间,张宜爱参加支左,上海“一月革命”时,成立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张宜爱是17名委员之一,在上海市管农业。1971年上海市开党代会,上海警备区有两个名额进常委,在选另一位常委时,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周纯麟提上海警备区政委刘耀宗,张春桥、王洪文不同意,结果选了张宜爱为常委。批林批孔运动一开始,张宜爱、李彬山写信给张春桥,反映上海警备区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捂盖子。张春桥批示由王洪文主持市委常委和上海警备区常委开会,帮助警备区领导取得“主动权”。 马天水等在会上攻击上海警备区执行没有廖政国的廖政国的路线。会议的第二、叁天,张宜爱、李彬山发言,站在马天水、徐 景贤、王秀珍一边指责警备区其他领导,攻击周纯麟,致使周纯麟在会上心脏病发作,昏倒在会场。王秀珍在一次会上指着张宜爱、李彬山说:“来来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你们说没有头头,这就是你们的司令、政委!”张宜爱、李彬山按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之意在警备区“刹回潮风”。张宜爱、李彬山指责警备区组织路线不端正,有许多“土围子”须炸掉。提出一个所谓受排挤打击的78人干部使用名单。1976年10月8日,徐景贤、王秀珍获悉四人帮被拘禁的消息后,决定发动武装叛乱。徐景贤、王秀珍、王少庸召集张宜爱、李彬山、市民兵指挥部施尚英、钟定栋、市公安局薛干青、徐成虎进行紧急部署,决定建立指挥班子,设立两个指挥点。为了控制调动部队,8日晚,徐景贤、王秀珍通知张宜爱、李彬山、杨新亚(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李仁斋(警备师师长)待命。深夜,徐景贤、王少庸、张宜爱、李仁斋进入一号指挥点,负责总的指挥,同时下达将警备区两个连交给市委机关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调动的手令。王秀珍、冯国柱、李彬山、杨新亚进入二号指挥点,具体部署武装叛乱。由于中央采取了有力措施,及时制止了这一犯罪活动。张宜爱被开除党籍,剥夺军衔和勋章。

张宜爱的人生经历

3,王必成的人物生平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2月29日,王必成生于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小寨村。1923年(中华民国十二年),读私塾。1925年(中华民国十四年),辍学。1926年(中华民国十五年),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参加农民义勇队。 1928年(中华民国十七年),在家乡参加少先队、赤卫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中华民国十八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4方面军第1军第1师2大队大队部勤务员、传令兵,红4方面军第10师3团交通队通讯班长、队长。1930年(中华民国十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冬,任红4方面军第10师3团3营8连副连长、连长。1932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春,任红4方面军第10师3团3营9连指导员,同年9月起任3营营长。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共五次反“围剿”作战。同年10月随军西征入川。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2月,在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作战中负伤,7月伤愈归队改任第30军88师263团1营政治委员。1934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9月,升任红30军第89师265团副团长。率部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1935年(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月18日,率部参加了广昭战役,2月3日—2月22日率部参加了陕南战役,3月至4月参加了嘉陵江战役,5月任红30军89师267团团长。参加了长征。同年11月起改任红30军89师267团政治委员,奉命南下转战川康边。1936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春,任红30军89师副师长。同年7月入红4方面军红军大学(陕北红军大学)学习,为1大队1中队学员。同年10月随红2、4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会师,11月起为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三期三队学员。 抗日战争时期,王必成调任新四军第1支队参谋长、团长,期间,参与指挥了夜袭新丰车站、句容战斗和东湾战斗、延陵战斗、陈港桥战斗等200余次,连战皆捷,威名远扬,曾被茅山根据地群众誉称为“王老虎”,所率第2团被称为“老虎团”。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月,王必成调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参谋长,随部到苏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参加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6月,初入苏南,王必成率领部队先后取得了竹子岗伏击战、夜袭新丰车站、突袭高资车站等战斗的胜利,大挫了日军的锐气,鼓舞了江南人民的抗日斗志。6月28日,王必成率二团主力在江苏省镇江西南(今丹徒县境内)竹子岗、孔家边进行伏击战,毙伤日军20余人,俘日军特务机关经理官明弦政南,击毁汽车6辆。 7月1日,王必成率2团第1营及8个乡的自卫团在江苏省丹阳县新丰火车站进行夜袭新丰车站,歼日军40余人。 7月10日,王必成率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第2营在江苏省句容县新塘镇附近进行新塘战斗,毙伤日军40余人,击毁汽车2辆,王必成部无一伤亡。 8月12日深夜至13日凌晨,王必成率二团主力袭取江苏省句容县城,句容战斗毙伤日军40余人,缴获步枪2支、手榴弹2箱、子弹5000余发,其他军用品若干。 9月,王必成率二团一营由茅山出发,挺进宁沪铁路以东作战略侦察,为新四军大踏步东进抗日开辟了前哨阵地。是年冬,王必成接任第二团团长。1939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2月8日,王必成采用围点打援战术,率部攻打日军在溧武公路上的重要据点东湾,东湾战斗毙伤日、伪军110余人,粉碎日军封锁、分割根据地的企图。 2月17日(农历除夕)深夜至18日拂晓,王必成率部长途奔袭延陵,击毙日军小队长留木等20余人,伤8人,俘1人 ;缴获步枪10余支、轻机枪1挺、小钢炮两门、手枪1支。延陵战斗新四军亡士兵7人,伤士兵16人。 3月7日,王必成率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在江苏省丹徒县进行上下会战斗,突出重围,击毙日军官兵56人,伤43人。 8月10日,王必成率部在江苏省扬中县老郎街进行扬中战斗,击落日机1架,击毙日军飞行员2人,王必成部无一伤亡。 9月8日晚,王必成率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在江苏省丹阳县进行陈巷桥战斗,毙日军大队长以下180余人,毁汽车7辆,缴获枪20余支。1940年(中华民国二十九年)7月,王必成率部北渡长江,参加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斗争,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司令员,指挥了营溪战斗、姜堰战斗等战斗,率部参加了著名的黄桥战役。1941年(中华民国三十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王必成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长,率部在苏中二分区以及盐城、建阳等地开展抗日游击战。1942年(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底,新四军第二旅主力与江南的第十六旅合编,王必成改任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旅长。重新回到苏南抗日前线的王必成,与第十六旅政委江渭清等一起领导了苏南艰苦卓绝的反“清乡”斗争,粉碎了日、伪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保卫、发展和壮大了苏南抗日根据地。1943年4月,王必成与第十六旅政委江渭清共同领导了“两溧”(溧水、溧阳)反顽战役,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在苏南发动的反共高潮。11月初,王必成率部经高淳进抵郎溪地区,接着向东插至广德、长兴地区,连战连捷,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1944年8月23日至25日,王必成指挥部队发起长兴战役,攻克日、伪军据点13处,摧毁碉堡60余座,重创伪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师第三团,俘其副团长以下官兵420余人。王必成乘胜追击,至12月先后收复溧阳、郎溪、广德、长兴间的大部分地区。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2月5日,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十六旅改编为第一纵队,王必成任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参与创建和发展苏中、苏浙皖抗日根据地,并率部参加了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8月7日,王必成指挥第一纵队在苏南第一军分区的配合下,取得了东坝反攻战役的胜利。此战,历时3天,摧毁日、伪军据点50余处,歼灭日、伪军1800余人。8月19日,王必成指挥部队对盘踞在金坛、溧阳拒绝投降的日、伪军分别实施包围,激战一昼夜,收复了金坛和溧阳县城。接着,王必成指挥部队又先后攻克溧水、长兴等地。战争时期的王必成图册来源 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1月10日,王必成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3月,第六纵队改为第六师,王必成任副师长。同年7月13日至8月27日,在闻名遐迩的苏中七战七捷中,王必成率第六师参加了五战,仗仗皆胜,歼敌1.6万余人。1947年(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月,王必成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参加了解放长兴、金坛、溧阳、溧水、高淳等战斗、战役。 2月,王必成率华野六纵参加莱芜战役,创造了一个纵队在一次战役中歼敌2.4万余名的辉煌战绩。5月,他又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此役,华野六纵遇到了老冤家、死对头――张灵甫的整编第七十四师。结果,他指挥所部勇登孟良崮峰顶,击毙国民党军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孟良崮战役基本上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以此战役为素材,当时六纵的宣传部部长吴强创作了著名小说《红日》。“在以后华东战场的多次重大战役中,如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必成同志的华野六纵,都建树了赫赫战功”(陈丕显语)。1949年(中华民国三十八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4军军长。1949年9月至1951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副司令员兼浙江军区副司令员。参加了泰兴、涟水、莱芜、孟良崮、南麻、沙土集、豫东、淮海、渡江等战斗、战役。 1951年1月至1952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52年7月至1953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军区司令员,曾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王建安因病回国,王必成入朝作战。1953年4月起,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兵团党委常委,参加了朝鲜东海岸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1953年夏季战役。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4年,在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55年9月2日至1960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司令员、中共上海市委常委(1956年7月起)。1960年5月至1969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1961年6月起)、副书记。5月至11月兼任上海警备区司令员。5月至12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在上海期间,精心培植和扶持了“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一典型。1969年12月至1971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1970年,昆明军区政委谭甫仁被害,周恩来指示刚刚做完腹部大手术在北京疗养的王必成返回昆明主持军区工作。1971年6月至1979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71年8月起)。1971年6月至1979年1月,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二书记、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云南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副主任。1977年8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9年1月至1980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80年1月至1987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正大军区职)。1982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任职至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1989年3月13日,王必成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77岁。

王必成的人物生平

文章TAG:上海市警备区党委常委上海上海市警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