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黄浦区 > 补脾祛湿的食物,祛湿补脾滋阴润燥的食物

补脾祛湿的食物,祛湿补脾滋阴润燥的食物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1-09 00:32:18 编辑:上海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祛湿补脾滋阴润燥的食物

滋阴润燥禽肉类:鸭肉、燕窝、乌骨鸡  滋阴润燥水果类:梨、甘蔗、大枣、板栗滋阴润燥蔬菜类:菠菜、莲藕、蘑菇、银耳滋阴润燥水产类:海参、蛤蜊、墨鱼、鳖肉
平时可以多吃些薏米、赤小豆之类的利湿健脾的食物,也可以喝稀健薏米红豆茶。...

祛湿补脾滋阴润燥的食物

2,请问健脾化湿的食物有哪些

健脾的食物有: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小米,莲子,苋实,猪肚,鸭,鹌鹑等.去湿的食物有:鲤鱼,赤小豆,金针菜,莴苣,薏米,扁豆,冬瓜等.下面介绍几种健脾去湿食疗方:  赤小豆,冬瓜煲生鱼汤  功效:补脾,利水,消肿,其作用为补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伤正气.  生鱼一条,宰净,冬瓜(连皮)500克,赤小豆60克,葱头5个,煲汤,不放盐. 苋实煲老鸭  功效:滋阴养胃,健脾利水.  苋实100~120克,老鸭一只,宰净,苋实放鸭腹内加水文火煮2小时,加少许盐服食.  萝卜莲子猪舌汤  功效:清润滋补,宽中下气,可除春寒去湿困.  萝卜750克,莲子50克,苋实25克,蜜枣3个,猪舌500克,猪骨750克.
健脾祛湿”为医疗保健名词。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表现为大便稀溏,腹满腹涨,不思饮食,嗳腐吞酸等,其病机为湿邪困脾,故要健脾祛湿。常用疗法有:食疗、药疗、外洗等。脾虚湿困时,应健脾去湿,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利尿)或者减少、健脾祛湿食物清除引起身体免疫反应的物质,而温补脾胃是解除湿困的最好途径。温补脾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莲子、芡实、猪肚、鸭子等;祛湿食物有赤小豆、薏米[1] 、莴笋、扁豆、冬瓜等,或者平时坚持喝治疗祛湿饮品。潮湿往往与“寒”一起来,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 白鲫鱼煲汤 用油将鱼两面煎黄,用开水猛火煲汤,煮成白色乳状。然后加砂仁3克 土茯苓煲龙骨健脾祛湿汤_、陈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稍滚三分钟。鲫鱼性甘平,补而不燥,健脾去湿,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中医认为此方补脾胃甚好。

请问健脾化湿的食物有哪些

3,健脾祛湿的食物有哪些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平喘。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健脾祛湿的食物有哪些.你要了解健脾祛湿的食物吗?我也在找健脾祛湿的食物,有关健脾祛湿的食物的详细介绍,你可以在百度搜索“海螺网医疗健康日志”里的“肝脾胃肠保健”栏目,有详细的健脾祛湿的食物有哪些的介绍,对你了解健脾祛湿的食物有哪些会很有帮助的。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健脾祛祛湿去湿食材 : 花旗参:吃得过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虚,可喝花旗参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叶:取自荷花之新鲜叶片,晒干使用。除了去湿利尿的作用外,亦有开胃消食之功效。 白术: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疗。具健胃强身和对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疗效。 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药。具促进体内水分流动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湿,亦具消除水肿及有益肠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强。 木棉花:具除湿毒及清热功能。 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湿之好材料。 健脾祛湿食疗方:1、白菜薏米粥 材料:小白菜500克,薏米60克。先将薏米煮成稀粥,再加入切好、洗净的小白菜,煮二三沸,待白菜熟即成,不可久煮。 用法:食用时不加盐或少加盐,每日2次。 疗效:健脾祛湿,清热利尿。适用于急性肾炎之浮肿少尿者。2、健脾祛湿汤(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3、和中化湿汤 (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4、清热去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有关更详细的健脾祛湿的食物的介绍,你可以到上面的网站看看,对你了解健脾祛湿的食物会很有帮助的。
薏米,茯苓,山药......

健脾祛湿的食物有哪些

4,袪脾湿的食物有哪些

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马上会有饱胀的感觉,这是胃强脾弱的表现,也是脾湿的征候。食疗绝对是健脾除湿的最佳选择,可以用莲子、薏米、红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湿之品适量煮粥食用,可护脾胃,祛湿气。赤小豆薏米粥  薏米红豆的功效主要就是祛湿,能够祛除体内的湿气,非常适合夏季及体内湿气较重的人食用。能当饭吃,是祛湿健脾的佳品。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  薏米150克、赤小豆250克、枣(干)25克、仙鹤草10克、白砂糖30克。将薏米、红豆以温水浸泡半日;用纱布将仙鹤草包好;大枣去核浸泡;将薏米、红豆、仙鹤草、大枣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稀粥,最后撒上糖调味即可。山药薏米芡实粥  山药、薏米、芡实是同气相求的兄弟,都有健脾益胃之神效。但用时也各有侧重,山药可补五脏,脾、肺、肾兼顾,益气养阴。又兼具涩敛之功。山药其性甘平,气阴两补,补气而不壅滞上火,补阴而不助湿滋腻,为培补中气最平和之品。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补中有清,以去湿浊见长。芡实,健脾补肾,止泻止遗,最具收敛固脱之能。山药、薏米皆清补脾肺之药,然单用山药,久则失于粘腻,单用薏米,久则失于淡渗,惟等分并用乃久服无弊。芡实是健脾补肾的绝佳首选。若能与山药同舟共济,那补益的效果就更佳了。 大米100克、薏米50克、山药1根、芡实米40克。薏米和芡实洗净后,用清水浸泡2小时。大米洗净后,用清水浸泡半小时。将浸泡好的薏米,芡实放入锅中,倒入1500ml清水,大火煮开后,调成小火煮30分钟,然后倒入大米继续用小火煮20分钟。带上橡胶手套,将山药去皮(否则山药的黏液会让手部发痒),切成3毫米厚的片,放入锅中,再继续煮10分钟即可。  竹笋西瓜皮鲤鱼汤  竹笋西瓜皮鲤鱼汤鲜甜可口,具健脾利水、祛湿降浊的功效,同时能适应于湿脚气,症见足胫浮肿麻木,沉重无力,身重困倦,小便短少,大便不畅。汤中鲜竹笋性凉,味甘、微苦,其补益力虽逊,但清爽味美,更主要的是具有开膈消痰、通利二便之效,使痰湿秽浊之物从大、小二便排出,尤适于大便干硬量少者;西瓜皮性微寒,味甘、淡,功能利水轻身,配伍竹笋既可增强其利水之力,又可保留其味道之甘美;生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功能清利湿热、健脾利水;眉豆、鲤鱼所含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1等均甚丰富,既能健脾利水,又可使汤品清香可口;生姜性温味辛,既能辛散水气,又可使竹笋之通利而不伤脾阳。 鲤鱼一条、鲜竹笋500克、西瓜皮500克、眉豆60克、苡仁10克、红枣3个、生姜3片。竹笋削去硬壳和老皮后,切成片状,用清水浸泡1日;眉豆、生苡仁及去核的红枣水洗后,稍浸片刻;鲤鱼宰后去鳃、内脏,不用去鳞,洗净;西瓜皮切片状后全部材料一起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亳升(约8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约2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捞起鲤鱼、眉豆、生苡仁拌入酱油亦可佐餐用,此汤品可供2-3人用。预防“脾湿”,应先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注意开窗通风,晒被褥,少吃冰冷、甜食,少吃油腻、少饮酒。中医认为,肥胖的人多属痰湿体质,所以更应适当多吃些薏米(可熬粥)、冬瓜、苦瓜、红小豆类食物,以祛痰湿。

5,脾湿吃什么食物

补脾健脾,不必着急!牢记3种食材,祛脾湿、健脾胃,脾更健康!
既健脾又祛湿的食物  1、白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皮肤湿疹、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  2、赤小豆: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清热去湿、健脾止泻的功效,尤其适合皮肤湿疹患者食用,无论急慢性皮肤湿疹之人均宜多食常吃。  3、薏米:有健脾、利湿、清热的功效,尤其适合皮肤湿疹或湿热为患者食用。  4、鲫鱼: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虚弱乏力、消渴引饮、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祛湿的食物  1、洋葱: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适用于胸闷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2、水芹: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带下等病证。  3、玉米: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4、冬瓜: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喘满等。  5、马齿苋: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病症。  6、绿豆:有清热、祛暑、利水、解毒的功效,主治丹毒、烦热、风疹、痘毒、皮肤湿疹及痈肿痘烂等皮肤疾患。  7、黄瓜:有除热、利水、解毒等功效。湿热为患的皮肤湿疹病人尤其适合常吃黄瓜,生吃、凉拌或炒食皆可。  8、金针菜: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凡急性或亚急性皮肤湿疹以及合并感染者,均宜常食。  9、荸荠:有消风、清热、利湿的功效,故皮肤湿疹患者宜食之,主治治黄疸湿热,小便不利。  10、泥鳅:既能补中气,又可祛湿邪、利小便,主治皮肤瘙痒、疥疮发痒,急慢性皮肤湿疹者食之最宜。健脾的食物  1、山药:有补脾胃、健脾运的功效。常吃山药健脾胃而水湿渐化,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汤皆可。  2、土豆:有补气、健脾的功效,适合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食用。  3、红薯:有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等功效,适合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者食用,但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4、香菇:有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者食用,但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5、红枣:有补益脾胃,养血安神等到功效,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者食用,但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6、猪肚:有补益脾胃的功效。  7、牛肚:有益脾胃、补五脏的功效,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食用。  8、羊肚:有补虚弱、益脾胃的功效,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者食用。  9、牛肉: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等功效,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者食用。  10、桂鱼:有补脾胃,益气血等功效,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食用。虚寒证、寒湿证忌食。  11、粳米: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者食用。  12、籼米:有补脾胃,养五脏的功效,宜于脾虚湿盛腹泻。热证、湿热证、阴虚证忌食。  13、豇豆:有健脾补肾等功效,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者食用。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14、蜂蜜:有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等功效,宜于脾胃虚弱、消化性溃疡者食用,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
养脾,首先建议从饮食方面入手。饮食原则应以健脾、清热、利湿为主,首选清淡、苦寒、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最好,避免吃粘腻、难以消化的食物,不过食冰镇食品及寒凉食物。脾湿可以吃的食物有:1、长夏可多吃薏米红豆粥。薏米红豆粥具有良好的去湿、减肥功效,尤其是对于中老年因体内湿气引起的肥胖,效果非常好。2、山药也可以放在薏米红豆粥中同煮。山药有“气死小人参”之称,是补脾胃的圣品,而且能强肾固精、润肺益气。3、大枣适合湿热重的夏末食疗。大枣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对脾虚的人来说非常合适。4、橘皮(即陈皮)在养脾方面也很有效,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新鲜的橘皮。即便不用来炒菜,用干燥的橘皮泡水喝也很好。5、中药“茯苓”也具有除湿健脾的功能,在炖菜时也可以适当加入。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热辣辣的姜汁发汗,最适合在淋雨之后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6、另外,所有带有“瓜”字的蔬菜水果,如冬瓜、西瓜、苦瓜等,都具有一定的利水除湿功能,可以在夏季有意识地挑选食用。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长夏最宜养脾 吃什么有助赶走湿气?
脾是不会湿的,脾讨厌湿,是身体或环境湿,湿会困脾。也就是在湿的时候,脾的功能就会降低。湿邪困脾的时候,什么都不应该多吃,吃了也运化不了,堆在身体里,后果就是肥胖。这时候要吃一些容易消化的,比如蔬菜、水果。少吃不好消化的高油脂、高蛋白的食物。让脾的工作量降低。在小暑大暑这样的天气里,光靠食物祛湿效果太微弱了。建议吃一些祛湿的中药,单行或去医院开方子都可以。单行建议茯苓、薏米,这两样都是药食同源的,煮粥放一些就行,方便。不过薏米凉滑,孕妇、老人、小孩不要吃薏米,一家人吃饭,总有身体弱的,要充分考虑。茯苓性平,祛湿不伤身,建议用茯苓,煮粥可以,开水冲泡可以,煮水喝也可以。
多吃些温性食物,少吃寒凉之品。 温性食物:南瓜、大葱、洋葱、大蒜、韭菜、胡罗卜、生姜、柑桔、橙、莲子、沙糖、大枣、葡萄、胡桃仁、乌梅、花茶、乌龙茶、牛肉、鸡肉、鸭肉、鹅肉、虾、鲫鱼、鳝鱼和鲢鱼等。
可以补脾,祛湿,的食物有,祛湿的方法有,煮红豆薏米粥喝,是祛是排毒的,平时在用,荷叶红茶泡水喝,荷叶祛湿效果很好,再吃点发暖的食物,姜,胡椒,辣椒,红糖,板栗,羊肉,牛肉,洋葱,黑巧克力,枸杞,葡萄干,韭菜,山药,等等都是发暖祛寒的,睡觉之前煮两个鸡蛋,趁热剥皮来回的滚身体,鸡蛋会把身体里的湿气带出来的,非常管用。

6,吃什么食物即可祛湿又可健脾

赤小豆 根据历代医家的经验,赤小豆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清热去湿、健脾止泻的功用,皮肤湿疹多因脾虚失运,湿毒为患,借助赤豆健脾利湿、清热利水的作用,皮肤湿疹患者食后有利于康复痊愈,故无论急慢性皮肤湿疹之人均宜多食常吃。若将赤小豆研为极细粉末,撒患处或用鸡蛋清调和涂患处,亦颇适宜。 薏苡仁 性凉,味甘淡,有健脾、利湿、清热的作用,皮肤湿疹,湿热为患,食之颇宜。《本草新编》云: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阴阳不伤,湿病易去。……用薏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薏苡仁甘淡利湿而健脾,利湿而不伤正,补脾而兼能利湿,药食兼用,最为有益。 白扁豆 性平,味甘,亦药亦食,能补脾胃、化湿热。皮肤湿疹者食用,有药疗食疗之效,有药补食补之功。《药品化义》载: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串,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皮肤湿疹患者,常食白扁豆,脾健运而湿热去,有利于治愈湿疹顽症。 绿豆 性凉,味甘,有清热、祛暑、利水、解毒的作用。古代医家认为它可以主丹毒烦热,风疹,治痘毒,疗痈肿痘烂等皮肤疾患,均借其清热利水解毒之力,急性皮肤湿疹者食之,有助于祛湿清热。 冬瓜 性凉,味甘淡,有利水和清热作用。 丝瓜 性凉,味甘,皮肤湿疹者宜常食之,可以起到清热、凉血、解毒的效果。《医学入门》中曾说:治男妇一切恶疮,小儿痘疹余毒,并乳痈、疔疮。这类病症,多因湿热为患,同皮肤湿疹一样,食用丝瓜,均能达到去湿热、解湿毒的目的。 西瓜 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暑、利小便的作用,皮肤湿疹者宜食,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亦宜用西瓜皮煎水代茶饮,同样可以收到清利湿热的效果。 山药 性平,味甘,功在补脾胃、健脾运。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皮肤湿疹患者缘于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常吃山药健脾胃而水湿渐化。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汤皆可。 白茯苓 性平,味甘淡,既能健脾胃,又能利水渗湿,故皮肤湿疹者宜食。《用药法象》中说茯苓淡能利窍,益脾逐水,除湿之圣药。《药品化义》中说它:治下部湿热,淋沥水肿,便溺黄赤。这些都与下肢皮肤湿疹一样,同为湿热为患,故皮肤湿疹者宜常食之。 枸杞子 性凉,味甘苦。《日华子本草》说它能消热毒,散疮肿。皮肤湿疹患者如感到皮肤瘙痒或发出红疹,小便不利,尿色赤黄,口鼻火热的现象,可能是血热所致,枸杞头有清理血热作用,用枸杞头煮汤饮服,可见疗效。 黄瓜 性凉,味甘,可除热、利水、解毒。《滇南本草》载:解疮癣热毒。《本草求真》说,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故湿热为患的皮肤湿疹病人,宜常吃黄瓜,生吃、凉拌、烧食皆可。 金针菜 俗称黄花菜。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凡急性或亚急性皮肤湿疹以及合并感染者,均宜常食。《日华子本草》云:金针菜治小便赤涩。《本草纲目》说它消食,利湿热。实质皆取金针菜凉降之性,湿去热清,湿疹自愈。近代有学者认为,常吃金针菜,能增强皮肤韧性和弹力,保护表皮与真皮组织细胞,加速皮肤毛细血管血液循环,抵御内外各种不良因素对皮肤的刺激侵蚀,对皮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荸荠 性寒,味甘,能清热、化痰、消积。唐·孟诜说它消风毒。《本草再新》记载:清心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破积滞,利脓血。前人还有用治黄疸湿热,小便不利。这些都说明荸荠有消风、清热、利湿的功效,故皮肤湿疹患者宜食之。 金银花 性寒,味甘,最善清热解毒,皮肤湿疹合并感染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载:金银花清热,解诸疮。《生草药备要》说它去皮肤血热。《本草备要》亦称:治疥癣。尤其是急性和亚急性皮肤湿疹患者,用金银花煎水代茶,颇有裨益。 鲫鱼 有健脾利湿的功效,皮肤湿疹者宜食。《医林纂要》认为:鲫鱼性和缓,能行水而不燥,能补脾而不濡,所以可贵耳,《本草经疏》认为鲫鱼能主诸疮久不瘥。并说鲫鱼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泥鳅 性平,味甘,既能补中气,又可祛湿邪,急慢性皮肤湿疹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记载:煮食治疮癣。现代《四川中药志》亦云:利小便,治皮肤瘙痒,疥疮发痒。
五花茶 金银花 菊花 葛花 木棉花 鸡旦花 广东祛湿靓汤 健脾祛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和中化湿汤 (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清热去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适合去骨火,去湿,清热毒。 鹌鹑去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 ●适合清热去湿,润肺化痰。 横月利去湿汤 (2~3人分量) 材料:猪横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陈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猪横月利先飞水去腥备用;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煲1个半小时即可食用。 ●该汤不但清热去湿,去肝热,对糖尿病人还有食疗功效。 草龟去湿汤 (3~5人分量) 材料:草龟500克,猪肉200克,新鲜土伏苓250克,红枣6个。 做法:把草龟、猪肉、土伏苓红枣一起放到砂煲内熬3至4个小时即可。 ●有清热去湿及解毒功能。 黄瓜去湿汤 材料:老黄瓜800克(去核囊)陈皮25克,粳米25克,鸭肾2个,清水适量。 做法: 1、老黄瓜去核囊、切大块,陈皮略浸泡、刮囊、洗净,鸭肾洗净、飞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净。 2、砂锅加清水,放入老黄瓜、陈皮、粳米、鸭肾,先猛火煲开,然后转小火煲2小时即可调味饮用。 ●有清热解之效,适应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症。 去湿食材 花旗参:吃得过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虚,可喝花旗参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叶:取自荷花之新鲜叶片,晒干使用。除了去湿利尿的作用外,亦有开胃消食之功效。 白术: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疗。具健胃强身和对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疗效。 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药。具促进体内水分流动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湿,亦具消除水肿及有益肠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强。 木棉花:具除湿毒及清热功能。 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湿之好材料。
清热祛湿粥 【原料】 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制作】 将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 【用法】 温热服食。 【疗效】 清热祛湿。适用于因暑热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滞不适,腹胀脘闷等症。 【注意事项】 大便干结者不宜用。 ================= 吃点热汤面,让身体适度出汗,可以带走体内的暑湿之邪。 =================
食疗食谱: 1.白鲫鱼煲汤 用油将鱼两面煎黄,用开水猛火煲汤,煮成白色乳状。然后加砂仁3克、陈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稍滚三分钟。鲫鱼性甘平,补而不燥,健脾去湿,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中医认为此方补脾胃甚好。 2.田艾煲鲫鱼 田艾30克,鲫鱼250克,生姜10克,煲汤饮用。此方不仅健脾去湿,还可以预防蚕豆病. 3.砂仁苡米淮山粥 砂仁5克,苡米30克,淮山30克,大米100克,煲粥食用。此方可健脾祛湿。 4.淮山薏米莲子粥 淮山、薏米各30克,莲子肉15克,大枣10枚,小米60克,淘洗干净后与小米共煮成粥,熟后加白糖调匀即成。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差,肢体无力。 5.牛膝眉豆煲鸡脚 材料:牛膝30克、眉豆20克、红枣4个、鸡脚4对、猪瘦肉100克、生姜3片。 烹调:牛膝、眉豆、红枣分别洗净,稍浸泡,并红枣去核;鸡脚去外衣及爪甲,切开并用刀背敲裂;猪瘦肉洗净。然后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就只找到这么多,不过换着花样你也可以先吃一周咯。呵呵~

7,健脾祛湿吃什么食物最好

既健脾又祛湿的食物1、白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皮肤湿疹、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2、赤小豆: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清热去湿、健脾止泻的功效,尤其适合皮肤湿疹患者食用,无论急慢性皮肤湿疹之人均宜多食常吃。3、薏米:有健脾、利湿、清热的功效,尤其适合皮肤湿疹或湿热为患者食用。4、鲫鱼: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虚弱乏力、消渴引饮、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祛湿的食物1、洋葱: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适用于胸闷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2、水芹: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带下等病证。3、玉米: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4、冬瓜: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喘满等。5、马齿苋: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病症。6、绿豆:有清热、祛暑、利水、解毒的功效,主治丹毒、烦热、风疹、痘毒、皮肤湿疹及痈肿痘烂等皮肤疾患。7、黄瓜:有除热、利水、解毒等功效。湿热为患的皮肤湿疹病人尤其适合常吃黄瓜,生吃、凉拌或炒食皆可。8、金针菜: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凡急性或亚急性皮肤湿疹以及合并感染者,均宜常食。9、荸荠:有消风、清热、利湿的功效,故皮肤湿疹患者宜食之,主治治黄疸湿热,小便不利。10、泥鳅:既能补中气,又可祛湿邪、利小便,主治皮肤瘙痒、疥疮发痒,急慢性皮肤湿疹者食之最宜。健脾的食物1、山药:有补脾胃、健脾运的功效。常吃山药健脾胃而水湿渐化,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汤皆可。2、土豆:有补气、健脾的功效,适合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食用。3、红薯:有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等功效,适合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者食用,但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4、香菇:有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者食用,但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5、红枣:有补益脾胃,养血安神等到功效,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者食用,但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6、猪肚:有补益脾胃的功效。7、牛肚:有益脾胃、补五脏的功效,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食用。8、羊肚:有补虚弱、益脾胃的功效,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者食用。9、牛肉: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等功效,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者食用。10、桂鱼:有补脾胃,益气血等功效,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食用。虚寒证、寒湿证忌食。11、粳米: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者食用。12、籼米:有补脾胃,养五脏的功效,宜于脾虚湿盛腹泻。热证、湿热证、阴虚证忌食。13、豇豆:有健脾补肾等功效,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者食用。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14、蜂蜜:有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等功效,宜于脾胃虚弱、消化性溃疡者食用,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
在菜场一年四季都可以见着它的身影,有的地方也叫它葱皇。因为它的个子确实要比一般的小葱大得多。大葱不仅可以用来调味,还可以用来炒肉、做鱼等等都是非常美味的。
赤小豆   根据历代医家的经验,赤小豆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清热去湿、健脾止泻的功用,皮肤湿疹多因脾虚失运,湿毒为患,借助赤豆健脾利湿、清热利水的作用,皮肤湿疹患者食后有利于康复痊愈,故无论急慢性皮肤湿疹之人均宜多食常吃。若将赤小豆研为极细粉末,撒患处或用鸡蛋清调和涂患处,亦颇适宜。   薏苡仁   性凉,味甘淡,有健脾、利湿、清热的作用,皮肤湿疹,湿热为患,食之颇宜。《本草新编》云: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阴阳不伤,湿病易去。……用薏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薏苡仁甘淡利湿而健脾,利湿而不伤正,补脾而兼能利湿,药食兼用,最为有益。   白扁豆   性平,味甘,亦药亦食,能补脾胃、化湿热。皮肤湿疹者食用,有药疗食疗之效,有药补食补之功。《药品化义》载: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串,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皮肤湿疹患者,常食白扁豆,脾健运而湿热去,有利于治愈湿疹顽症。   绿豆   性凉,味甘,有清热、祛暑、利水、解毒的作用。古代医家认为它可以主丹毒烦热,风疹,治痘毒,疗痈肿痘烂等皮肤疾患,均借其清热利水解毒之力,急性皮肤湿疹者食之,有助于祛湿清热。   冬瓜   性凉,味甘淡,有利水和清热作用。 丝瓜   性凉,味甘,皮肤湿疹者宜常食之,可以起到清热、凉血、解毒的效果。《医学入门》中曾说:治男妇一切恶疮,小儿痘疹余毒,并乳痈、疔疮。这类病症,多因湿热为患,同皮肤湿疹一样,食用丝瓜,均能达到去湿热、解湿毒的目的。   西瓜   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暑、利小便的作用,皮肤湿疹者宜食,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亦宜用西瓜皮煎水代茶饮,同样可以收到清利湿热的效果。   山药   性平,味甘,功在补脾胃、健脾运。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皮肤湿疹患者缘于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常吃山药健脾胃而水湿渐化。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汤皆可。   白茯苓   性平,味甘淡,既能健脾胃,又能利水渗湿,故皮肤湿疹者宜食。《用药法象》中说茯苓淡能利窍,益脾逐水,除湿之圣药。《药品化义》中说它:治下部湿热,淋沥水肿,便溺黄赤。这些都与下肢皮肤湿疹一样,同为湿热为患,故皮肤湿疹者宜常食之。   枸杞子   性凉,味甘苦。《日华子本草》说它能消热毒,散疮肿。皮肤湿疹患者如感到皮肤瘙痒或发出红疹,小便不利,尿色赤黄,口鼻火热的现象,可能是血热所致,枸杞头有清理血热作用,用枸杞头煮汤饮服,可见疗效。   黄瓜   性凉,味甘,可除热、利水、解毒。《滇南本草》载:解疮癣热毒。《本草求真》说,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故湿热为患的皮肤湿疹病人,宜常吃黄瓜,生吃、凉拌、烧食皆可。   金针菜   俗称黄花菜。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凡急性或亚急性皮肤湿疹以及合并感染者,均宜常食。《日华子本草》云:金针菜治小便赤涩。《本草纲目》说它消食,利湿热。实质皆取金针菜凉降之性,湿去热清,湿疹自愈。近代有学者认为,常吃金针菜,能增强皮肤韧性和弹力,保护表皮与真皮组织细胞,加速皮肤毛细血管血液循环,抵御内外各种不良因素对皮肤的刺激侵蚀,对皮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荸荠   性寒,味甘,能清热、化痰、消积。唐·孟诜说它消风毒。《本草再新》记载:清心降火,补肺凉肝,消食化痰,破积滞,利脓血。前人还有用治黄疸湿热,小便不利。这些都说明荸荠有消风、清热、利湿的功效,故皮肤湿疹患者宜食之。   金银花   性寒,味甘,最善清热解毒,皮肤湿疹合并感染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载:金银花清热,解诸疮。《生草药备要》说它去皮肤血热。《本草备要》亦称:治疥癣。尤其是急性和亚急性皮肤湿疹患者,用金银花煎水代茶,颇有裨益。   鲫鱼   有健脾利湿的功效,皮肤湿疹者宜食。《医林纂要》认为:鲫鱼性和缓,能行水而不燥,能补脾而不濡,所以可贵耳,《本草经疏》认为鲫鱼能主诸疮久不瘥。并说鲫鱼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泥鳅   性平,味甘,既能补中气,又可祛湿邪,急慢性皮肤湿疹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记载:煮食治疮癣。现代《四川中药志》亦云:利小便,治皮肤瘙痒,疥疮发痒。
我平常都是喝稀健薏米红豆茶,用开水泡着喝就好了,而且容易被消化吸收,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减少胃肠负担的作用,可以健脾除湿、增强肾功能。
冬季健脾除湿可以吃山药、鲤鱼、鲫鱼、赤小豆、金针菜、薏米、胡萝卜、苹果、小米、莲子、苋实、猪肚、鹌鹑等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健脾除湿养生食物,可以把他们做成汤、粥、羹,也可以在做菜的时候放入这些食材即可起到不错的健脾除湿效果。下面给大家简单举例说明几个由这些食材制作而成的食谱供参考。  一、山药薏米芡实粥,具有以下功效:  1、健脾益胃;山药薏米芡实粥补气血、健脾胃的功效是公认的,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把脾胃调养好是健康的根本。  2、补肾益精;肾为先天之本,精、气、神乃人之三宝,山药滋精固肾从容有力,芡实不但止精,而亦能生精,山药芡实搭配是补益肾精的绝佳首选。  3、祛湿利水,健脾补肺;薏米主要功效在于健脾去湿,健脾可以补肺,祛湿可以化痰。所以薏米,亦可用于治疗肺热肺痈肺痿之症。和山药同用,更是相得益彰,互补缺失。山药、薏米皆清补脾肺之药,然单用山药,久则失于粘腻,单用薏米,久则失于淡渗,惟等分并用乃久服无弊,身体有湿气,如积液、水肿,湿疹、脓疡等等与体内浊水有关的问题,薏米都是您最好的帮手。  4、益寿延龄;山药被称为“神仙之食”,《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补益药,薏米被称为“益寿的仙丹”,芡实则在医书中记载“久食延龄益寿……”。  二、莲子素烩  主料:莲子30克、莲藕75克、百合60克、银耳60克、胡萝卜球、莴笋球各30克  调料:白糖3克、盐5克、淀粉8克、植物油60毫升、香油25毫升  做法: 1、银耳用沸米汤泡3分钟,取出去根后放进温水中漂洗,控干水分备用;  2、干白莲子放入热水锅内用微火煮烂,备用;  3、鲜百合每瓣切去两头,用温水洗净,放入沸水锅内用微火煮10分钟捞起沥干,备用;  4、藕洗净,切成滚刀块;炒锅置旺火上,倒入植物油,烧热后将藕和一半的胡萝卜球炒约1分钟;  5、另取一只干净锅放旺火上,倒入清水300毫升,烧至温热时,放入银耳、藕块、莲子、百合、莴笋、胡萝卜等一起焖5分钟,加入白糖和盐后再焖1分钟,出锅前加入湿淀粉将汁收浓、淋上香油翻均匀即可。
文章TAG:补脾祛湿的食物祛湿食物滋阴润燥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