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黄浦区 > 民国上海市第十六区,丝路英雄上海十六区什麽时候据点啊现在开到第几区了

民国上海市第十六区,丝路英雄上海十六区什麽时候据点啊现在开到第几区了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4-25 01:35:22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1,丝路英雄上海十六区什麽时候据点啊现在开到第几区了

估计不会开了,要开早开了....15区也没有据点.11区就有...而且开了不是一两个月了

丝路英雄上海十六区什麽时候据点啊现在开到第几区了

2,虹口区的历史沿革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美国传教士在境南租地造屋。道光二十八年,辟美侨居留地。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划定美租界地域。是年八月,英美租界合并,改称英美公共租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三月,又改称上海国际公共租界。境内南部为公共租界北区和东区的主体部分。境内租界以北地区仍分属上海、宝山两县。八一三事变后,虹口沦为日本海军警备地区,由日本海军直接管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抗日战争胜利,租界归还中国,上海市政府建区,境内主要地域划为第十六区、十七区、十八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分别改称虹口区、北四川路区、提篮桥区。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员接管3个区公所,建立区人民政府。1956年3月,北四川路区与虹口区合并为虹口区。1958年,原榆林区的大连路和大连西路以南、面积1.22平方公里地域划归提篮桥区。1959年12月,提篮桥区与虹口区合并为虹口区。1962年12月,虹口区境罗浮路以西0.06平方公里地域划归闸北区。1979年,原属宝山县与杨浦区、面积0.87平方公里地域划归虹口区(今曲阳地区)。1984年9月,宝山县江湾镇和大八寺(今大柏树)、面积9.38平方公里地域划归虹口区。1992年划定区界时,境域略有调整,密云路北端路东划归杨浦区,路西划归虹口区。2000年12月,属闸北区管辖区域面积4691平方米划归虹口区,属虹口区管辖区域面积919平方米划归闸北区,至此形成现区境。

虹口区的历史沿革

3,上海市十六个区哪个区最小

上海最小的区是黄浦区。黄浦区地处黄浦江和苏州河合流处的西南端。北起苏州河,东、南濒黄浦江,西至成都北路、延安中路、陕西南路、肇嘉浜路、瑞金南路。全区面积为20.52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8.71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81平方千米。

上海市十六个区哪个区最小

4,谁知道虹口区的历史变迁

到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网站 概述 区境位于上海市区北部偏东,东与杨浦区接壤,西与闸北区毗连,南与浦东新区、黄浦区隔江相望,北与宝山区相邻。 区境发展初期与黄浦江、吴淞江(苏州河)、虹口港、沙泾港、俞泾浦密切相关。 唐代,吴淞江为太湖流域的主要泄水道,河口宽二十华里,自今区境虬江路入境,经嘉兴路桥(当时的黄浦口)与虹口港(当时称上海浦)汇合,折向东南走沙泾港,至江湾镇附近出海。 宋时出海口改至今复兴岛东北的南跄口,河口宽度已减至九里。 其后迅速淤塞,至元初仅有一里,元末几成平陆。 明中叶,改入今道,成为黄浦江的一条支流。 吴淞江故道改称旧江或虬江。 唐天宝十年(751年),区境吴淞江故道以南隶华亭县,以北隶昆山县,随吴淞江故道的变窄,人口渐增,农业商贸日兴。 南宋嘉定十年(1218年),析昆山县东五乡置嘉定县,吴淞江故道以北为嘉定县境。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析华亭县东北五乡置上海县,区境吴淞江故道以南为上海县境。 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嘉定县置宝山县,区境虬江以北隶宝山县。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吴淞江(苏州河)北岸(今乍浦路街道、提篮桥街道一带)辟为美侨居留地,界线未定。 同治二年五月十日(1863年6月25日),划定美租界界线,美租界扩至今唐山路街道一带。 是年八月英美租界合并,改称英美公共租界。 光绪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九日(1899年5月8日)租界再次扩展至今嘉兴路街道的一部分。 是年,英美租界正式改称上海国际公共租界(简称公共租界)。 区境的其余部分,仍属上海、宝山二县。 光绪二十九年,公共租界越靶子路(今武进路)延伸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后设北四川路巡捕房,强行越界管理。 民国元年(1912年)江苏省临时省议会颁布《暂行市乡自治章程》,划境内上海县北境和宝山县江湾、彭浦两乡南境置闸北市(由两县共管)。 民国16年,上海特别市 *** 成立后,区境除公共租界外,闸北市改为闸北区,闸北区与公共租界之间的一小部分属引翔区,宝山县江湾乡改为江湾区。 八一三事变后,区境沦为日本海军警备地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回租界,区境划为上海市第十六、十七、十八区和第二十一、二十二区,次年分别改名为虹口区、北四川路区、提篮桥区和新市街区、江湾区。 区以下设保甲机构。 解放后,境内的行政区划曾多次调整。 1950年、1956年曾将广中路、广灵四路以北部分划与郊区。 1952年,江湾区并入北郊区,北四川路区与虹口区合并。 1958年,北郊区改属宝山县。 1959年12月,提篮桥区与虹口区合并。 1962年12月,罗浮路以西地区划给闸北区。 1979年,自宝山县、杨浦区划入部分地区,建立今曲阳路街道。 1984年,宝山县的江湾镇和大八寺(今大柏树)地区划入区境。 1992年,密云路北端路东地段划归杨浦区,区境遂成现状。 解放后,废除保甲制度,虹口区、北四川路区、提篮桥区分别成立接管委员会,下设接管专员办事处。 北四川路区设3个办事处,提篮桥区设6个办事处,虹口区设7个办事处。 1950年7月,接管专员办事处结束,里弄组织由区民政科直接联系。 是年12月,设立冬防指挥部办事处,北四川路区设5个冬防办事处、虹口区设4个冬防办事处,提篮桥区设7个冬防办事处。 1951年6月,3个区分别撤销冬防办事处,设区 *** 派出人员办事处。 1952年11月,3个区在原派出人员办事处基础上,按公安派出所的范围设置街道办事处,名称用数字排列。 1955年,各街道办事处改用道路或新村名称命名。 各街道办事处范围经过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变化。 1993年底,区境有12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镇人民 *** 。 江湾镇是区境内最古老的地区和集市,且为历代战略要地,屡遭战乱,屡毁屡建。 解放后,古镇换新貌,市政、住宅、工商业都有较大的发展。 除广中路街道是解放后新建的住宅区和曲阳路、凉城新村街道是改革开放后的新建住宅区外,其他街道基本上都是旧居住区。 其中同心路、新港路、虹镇、唐山路等街道,不少街坊在八一三事变中,遭日军炮击,大批住房被毁,故街道内棚户、简屋较多。 乍浦路、四川北路、提篮桥街道商业集中,是市、区的商业中心。 唐山路、虹镇、嘉兴路、同心路街道工业相对比较集中。 虹口区志 ........................................................................................... 题词题名 图片、地图 序 凡例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编境域·建置 第二编人口 第三编租界·外侨 第四编商业 第五编工业 第六编对外经济贸易 第七编金融 第八编财政·税务·审计 第九编工商行政·物价管理 第十编规划·土地 第十一编城市基础设施 第十二编交通·邮电 第十三编房产 第十四编环境建设 第十五编中国 *** 第十六编民主党派 第十七编中国 *** 及其他政党 第十八编群众团体 第十九编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十编人民 *** 第二十一编人民政协 第二十二编军事 第二十三编公安·司法行政 第二十四编检察·审判 第二十五编民政 第二十六编劳动·人事 第二十七编民族·宗教 第二十八编科学技术 第二十九编教育 第三十编文化 第三十一编卫生 第三十二编体育 第三十三编鲁迅在虹口 第三十四编人物 编后记 《虹口区志》编纂审定人员名录 版权页 ://shtong.gov/node2/node4/node2249/node4418/index.

5,丝路英雄中上海16区什么时候开出来的啊

亲爱的丝路英雄玩家: 由于各位丝路玩家的热心支持,各服务器的在线持续走高,目前的服务器已经无法支撑越来越多的新玩家。因此将于9月28日15时20分再开放两组新服务器,分别为,sl54 虎啸龙吟(上海16区);sl55 刀光剑影(广东15区);)欢迎新老玩家进驻!
热门嘛。

6,上海有多少个地区

上海市现在共辖16个市辖区:新黄浦区(卢湾区合并),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浦东新区(南汇区合并),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另有崇明县。原有的卢湾区已在今年6月与黄浦区合并为新的黄浦区。所以卢湾区现在已经没有了。上海区名的来由:黄浦:“黄浦”的地名得名于“黄浦江”:黄浦江,南宋名“黄浦”,清代始称“黄浦江”,源自今上海市西部淀山湖,流经十一区,至北部吴淞口注入长江,为上海最大的河流,被誉为上海的“母亲河”。1945年建区时,以境东河名命名为“黄浦区”。 卢湾:“卢湾”的地名得名于“卢家湾”:旧时肇家浜自西向东,折向北流,转弯处浜畔有罗姓居住,故名“罗家湾”(约今鲁班路、斜徐路、泰康路、建国中路一带),后谐称“卢家湾”。1945年建区时,以境内地名“卢家湾”命名。1950年改称“卢湾区”。 静安:相传静安寺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从松江(今苏州河)北岸迁来今址(今常德路、南京西路、华山路、愚园路间),香火甚旺,为江南名刹。1945年建区时,取境内寺名命名为“静安区”。 长宁:“长宁”的地名得名于“长宁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公共租界在曹家渡至北新泾间越界筑路,以英国驻沪总领事之名命名为“白利南路”。1943年以四川省县名改称“长宁路”。1945年置区时,取境内路名命名为“长宁区”。 徐汇:徐家汇的形成,可上溯至明代。明末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曾于此建立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和著书立说,逝世后归葬于此。其部分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后渐成集镇。因地当肇嘉浜和李枞泾两水会合处,故称“徐家汇”,区名由此而得。 普陀:“普陀”的地名得名于“普陀路”:20世纪初公共租界在今昌化路至陕西北路间筑路,以浙江省佛教胜地“普陀山”之名命名为“普陀路”(1949年后向西延伸至西康路)。1945年建区时,取境内路名命名为“普陀区”。 虹口:“虹口”的地名得名于“虹口港”:虹口港原名“洪口港”,在今虹口区南部,分“北洪”、“中洪”、“南洪”三段,北接俞泾浦,东纳沙泾港,南入黄浦江。1945年建区时,取境内港名命名为“虹口区”。 闸北:闸北一词,源于苏州河(吴淞江)上的两座水闸。清代康熙十四年(1875年)今福建路桥附近的吴淞江上建了一座水闸,就是后来所称的老闸。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老闸西面三里外的金家湾(今新闸路桥附近)又建一水闸,称为新闸。嘉庆年间,因吴淞江上船来船往,贸易兴旺,在老闸和新闸周围形成了两个市集,新闸市集为吴淞江下游航运的主要舶船地,集上有船作、铁铺和商肆,市面较盛,而市集附近的吴淞江北岸区域大多仍是田野。上海开埠以后,新闸、老闸北面也开始发展,闸北之名开始出现。1927年置区时,称“闸北区”。 杨浦:“杨树浦港”原名“杨树浦”,在今杨浦区西南部,北接走马塘,南入黄浦江。1945年建区时,取境内港名命名为“杨树浦区”。1949年改称“杨浦区”。 杨浦”的地名得名于“杨树浦港” 浦东:浦东新区地处上海市东大门、黄浦江以东,“浦东”之名即由此而来。浦东新区最早的历史沿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的梁大同元年(535),那时设有昆山县,隶属于信义郡;古代的川沙是戌卒屯垦的海疆,唐天宝十年(751)属华亭县;到了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归属于上海县;清雍正三年(1725)后分隶南汇和上海两县;嘉庆十五年(1810)开始由上海、南汇两县划出,设川沙抚民厅。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国函[1992]145号)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撤销川沙县,浦东新区的行政区域包括原川沙县,上海县的三林乡,黄浦区、南市区、杨浦区的浦东部分。1993年1月浦东新区成立。1993年3月,杨浦区歇浦路街道、南市区浦东地区的周家渡、塘桥、南码头、上钢新村4个街道及杨思镇、原上海县的三林乡及黄浦区的浦东部分正式划归浦东新区。 宝山:宝山,因山得名,明永乐十年(1412年),境内海滨,曾用人工堆筑成一座土山,用作航海标志,为出入长江口的船只导航,永乐皇帝定山名为宝山。 闵行:“闵行”的地名得名于“闵行镇”:闵行镇原名敏行市,在今闵行区南部,明弘治时形成集市(一说嘉靖时有山东人闵其来沪游学,卒后葬此,故名)。1930年置镇,1960年置区时,取境内镇名命名为“闵行区”。“闵行”地名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刻印的《上海志》,距今约500年。该志卷二《山川志·镇市》中称:“敏行市在十六保”。 南市区 位于市区东南部,东、南濒黄浦江。辖境主要为原上海县老城区,鸦片战争以后,县城的城河浜(相当今人民路)以北先后被占为租界。原上海县城区和小东门、十六铺一带的老市,因与北面租界商业区“北市“相对,所以称为南市。 嘉定区 位于上海市西北部。原名嘉定县,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1218年)置,以年号得名,1992年撤县设区。境域东邻宝山区,东南接普陀区,南滨吴淞江与闵行区、青浦县相望,西、北两面与江苏省接壤。 奉贤区 位于上海市南部,南濒杭州湾。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华亭县东南部置,雍正四年正式建县。因河流奉贤泾得名,一说相传孔子高徒吴国人言偃(子游)曾来此,故取奉先贤之意为名。县驻地初设在南桥,雍正九年迁青村堡(今奉城),民国元年(1912年)复迁南桥。民国废松江府直属江苏省,日伪时期隶上海特别市,曾改为区。1949年5月后,隶苏南行署松江专区,1952年属江苏省松江专区,1958年撤销松江专区属苏州专区,同年划归上海市。民国22年将金汇桥和萧塘以北东西长约10余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的南汇县插花地带划入,民国31年原属松江县的柘林镇划入。1950年阮巷乡划归松江县,松江县 缺地区划入。 松江区 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唐天宝十载(751年)设华亭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此设华亭府,次年改名松江府。元至清松江府属县陆续析置上海、青浦、娄县、金山、奉贤、南汇6县及川沙抚民厅。民国元年(1912年)废松江府存县,同年娄县并入华亭县,民国3年因与甘肃省华亭县同名,改名松江县。民国期间,曾在此设江苏省行政督察公署。1949年5月置松江专区,属苏南行署,1950年划入奉贤县阮巷乡,划出 缺归奉贤县。1954年划入青浦县杜寅、佘山、辰山、陈坊4乡及葑澳、方夏、沈巷、浦联等乡的6个村,划出天心乡及新石乡的3个村归青浦县。1958年撤销松江专区,县属苏州专区,同年划归上海市。1966年划入金山县泖港公社,划出枫泾、亭林2镇及枫围、亭新、朱行、漕泾、山阳5个公社和张泽公社部分归金山县。 金山区 位于上海市西南部,杭州湾北岸,西邻浙江省。是上海市成陆最早的地区之一,县境东南部漕泾镇沙积村的“高宅基”,即6400年前上海地区第一条沙冈的仅剩遗址。秦代设置的海盐县,南北朝时先后设置的前京、胥浦两县,县驻地都位于境内。明置金山卫,清初属娄县,雍正二年(1724年)分娄县置金山县,雍正四年正式建县,因金山得名。县驻地初设在朱泾,雍正九年移治金山卫,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复迁朱泾,属松江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直隶江苏省,1949年5月后隶苏南行署松江专区,同年,横潦泾以北、竖潦泾以西的潦北乡划归松江县,松江县潘泾以西的后冈乡、湾楼乡、亭林镇、张泽乡的部分地域归入金山县。1958年划归上海市。1966年松江县的亭林、枫泾2镇和朱行、山阳、漕泾、亭新、枫围5个公社划入,泖港公社划归松江县。 青浦区 位于上海市西部。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出华亭县的修竹、华亭2乡和上海县的新江、北亭、海隅3乡建青浦县,驻地青龙镇(今旧青浦),因附近青龙江、浦家江得名,属松江府。嘉靖三十二年撤销青浦县,万历元年(1573年)复置,移驻地唐行镇(今青浦)。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出县东北境的新江、北亭2乡置福泉县,乾隆八年(1743年)撤销福泉县,辖地复入青浦县。宣统二年(1910年)原属元和(今苏州市)、吴江2县的插花地章练塘,归并青浦县。民国元年(1912年)直属江苏省。1949年隶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同年黄渡乡划归嘉定县,昆山县井亭镇、嘉定县西胜乡划入县境。1954年,杜寅、辰山、佘山、陈坊等乡划归松江县,划入松江县天心乡。1956年,昆山县叶荡乡划入青浦县,淀西、石米、港北、沙田4乡划归昆山县,次年仍回县境。1958年改隶苏州专区,同年划归上海市。 崇明县 位于上海市北部长江口崇明岛上。五代杨吴于顾俊沙设崇明镇、崇明之称始此。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置天赐盐场于姚刘沙,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置崇明州、隶属扬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崇明县,隶属苏州府,后隶属苏州府太仓州,民国期间隶属江苏省,1958年11月改属上海市。现县境东有佘山岛,南邻江苏省和宝山区、浦东新区,西、北与江苏省海门、启东接界。 南汇区 大约2千多年前,由“扬子江水出海后受海潮顶托,折旋而南,与钱塘江水在此交汇”而成陆,故称“南汇嘴”,曾称“海曲”、“南沙”。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明政府为御倭寇,在南汇嘴(今惠南镇)筑城设守御所。南汇成陆于唐代前后,1726年建县,建县时因县治设在原守御所南汇嘴,故县名“南汇”。 1949年5月16日,南汇解放后归苏南松江公署管辖,1958年11月,国务院决定将其改为上海市辖。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南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曾先后三次进入年财政收入超亿元(双亿元)的全国十大富县行列。2001年8月,正式撤县建区。
杨浦区,虹口区,闸北区,普陀区,黄浦区,静安区,长宁区,卢湾区,徐汇区, 闵行区,浦东新区,这11个区算是市区内的 还有,宝山区,松江区,嘉定区,青浦区,金山区,奉贤区,南汇区,7个区是在上海周边的,以前这7个区叫县,现在也定为区了
18个区
文章TAG:民国上海上海市十六民国上海市第十六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