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汉时称南阳的只有南阳郡,宛城只是南阳郡治所,诸葛亮所称躬耕于南阳显然指南阳郡并非宛城。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肯定不是诸葛亮故居、躬耕地,只是后人建造的一个纪念诸葛亮的祠堂所以称武侯祠,河南方主要依据诸葛亮写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认定南阳可笑至极,无知至极(早详细论述过,可查询到的)。
1、河南南阳的卧龙岗,真的是诸葛亮的故居吗?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肯定不是诸葛亮故居、躬耕地,只是后人建造的一个纪念诸葛亮的祠堂所以称武侯祠。从建筑风格来看蒙古族元素浓厚典型的是诸葛亮草庐和蒙古包无异,所谓卧龙岗十景完全照搬隆中十景建造的,说卧龙岗武侯祠不是诸葛亮躬耕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元代以前卧龙岗叫八里岗,卧龙岗这个名称应该是建武侯祠后改的。
二是历朝历代南阳府志均承认并记载诸葛亮躬耕地隆中,并非卧龙岗,三是汉时称南阳的只有南阳郡,宛城只是南阳郡治所,诸葛亮所称躬耕于南阳显然指南阳郡并非宛城。四是陈寿三国志明确记载诸葛玄带诸葛亮到荆州治所襄阳投靠刘表并没说去宛城,五是诸葛亮躬耕那十年刘表并没有实际控制宛城,而宛城又战事不断不适合隐居躬耕,若躬耕宛城也失去依附刘表的意义。
2、为何诸葛亮自己一个人在南阳?
第一,三国时期南阳是指南阳郡,而非指现在的南阳市,现在的南阳市是三国时期的宛城,所以宛城只是一个城池,不能代表整个南阳郡。第二,诸葛亮如果真要躬耕地在宛城,说明诸葛亮是一个让人难于理解的人,因为诸葛亮的老婆朋友和老师都在襄阳,第三,不管诸葛亮在现在的南阳市,或者是襄阳隆中,诸葛亮没有必要让两地为此时闹矛盾,因为诸葛亮是神化了的人物。
其实,诸葛亮没有那么神,失去荆州真的是大意使然吗?荆州丢失了,完全是战略失误,荆州襄阳乃战略要地,曹操和孙权都在时刻打注意,而荆州襄阳只派关羽把守。第四,三分天下是和统一大汉江山社稷是背道而驰的,赤壁之战时周瑜和孙权开始准备投降曹操的,诸葛亮的出现才导致抗曹的,周瑜说过这样的话:“武力拒绝统一,将来是千古罪人”,这说明了孙权和周瑜是以国家统一和人民利益为重点的。
曹操到死都没有称帝建国,曹操死时是以大汉丞相身份离世的,说曹操是篡臣有些不妥当,应该是权臣,此时皇帝还是姓刘,曹操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于220年建国称帝,刘备在221年建国称帝。刘备开始拒绝称帝,因为汉朝没有统一,此时建国称帝是对大汉不忠不孝,在诸葛亮等劝说下才称帝建国,说明刘备诸葛亮不是很明智之举,而孙权在229年才称帝建国,比刘备晚了整整八年,
3、诸葛亮是哪里人?他的故居到底在哪?
诸葛亮的老家在哪里?襄阳和南阳争得不可开交,临沂也要过来插上一脚。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一句话叫做:“西蜀子云亭,南阳诸葛庐,”也就是说诸葛亮的老家在南阳。既然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是人物,还是来看《三国志》中怎么说的吧,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引了一本叫做《汉晋春秋》的书,里面有一句话是:“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这句话好像说的很明白了,那襄阳和南阳之争来自于哪里呢?因为邓县虽然属于南阳的行政区划,但是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正好处于南阳和襄阳的中间,而且襄阳和南阳在当时都属于荆州,诸葛亮又经常去荆州晃悠,所以似乎和襄阳那边的关系也很密切。后来行政区划修改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旅游经济,一个名人会给一个地方带来非常大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财富,
而这个时候,南阳和邓县属于河南,襄阳则属于湖北。所以争执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山东临沂为什么又在这场争执中插了一脚呢?因为诸葛亮的家族本来是琅琊有名的大家族,而古之琅琊正是今天山东临沂地区,再加上后来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有学者干脆认为武乡应该是罕见时期琅琊下属的一个县,这样来看人家封地都在那儿,还能不是那儿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