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大唐国都在西安274年,武周在洛阳15年。大唐289年,算上武周皇上在洛阳待过64年,算上武则天一共二十一帝,十九个,含武则天葬在长安,一个在菏泽,一个在偃师,没有一个在洛阳,但洛阳有——“洛阳风俗不禁街”,洛阳“灯树千光照”,洛阳“火树银花合”,洛阳“宫中彻夜明”,洛阳“火树连上阳”,洛阳“彩仗连宵合”。
1、唐朝的中心是在西安还是洛阳?
大唐289年,算上武周皇上在洛阳待过64年,算上武则天一共二十一帝,十九个,含武则天葬在长安,一个在菏泽,一个在偃师,没有一个在洛阳。现如今也没谁把自家故人葬到别家地盘上吧!周礼规定天子五门,西安明德门遗址五个门道,大明宫丹凤门五个门道,吹上天的应天门三个门道,明德门东南有天坛遗址,洛阳有天坛地坛社稷坛宗庙吗?唐宗庙遗址在现西安碑林北边。
2、洛阳到底是唐朝的陪都还是国都?
洛阳是唐王朝的陪都,大唐王朝国祚289年,其间有一段插曲,就是武则天篡权,建立武周15年,迁都洛阳。按照中国人传统习惯,武则天是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就是名正言顺的李家人,所以武周不被承认为一朝。以现代人观念,因为都城东迁,也可认为武周在洛阳的15年,这样大唐国都在西安274年,武周在洛阳15年。换句话说大唐274年,洛阳都是陪都,
大唐十八陵都在西安周围,包括武则天与高宗的合葬墓乾陵,也佐证了这一点,因为宗庙在西安,宗庙所在为都,无宗庙只能是“邑”。西安洛阳在古代被认为是古都双子星,中国是一个大国,特别是大一统王朝,所以很多朝代都设有主都和副都,也就是首都和陪都。在中国历史上周秦汉隋唐首都都在西安,西周隋唐又设副都洛阳,以便于统治,
当然洛阳也曾为东汉西晋首都。首都、副都是由西安洛阳的地理形胜与位置决定的,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金城千里,平畴沃野,易守难,四塞以为固。洛阳被誉为一小关中,八关拱卫,也是形胜之地,但洛阳的不足是处四战之地,盆地狭小,无战略纵深。所以在历史西安孕育了周秦汉隋唐等强大鼎盛辉煌的王朝,而洛天下之中的位置就是最理想的陪都,
3、盛唐的国都在洛阳还是西安?
首先,唐朝拥有天下,李家的关陇军事集团主要依靠的是关东(今天的晋冀鲁豫一带)的豪强武力,如瓦岗军之类,而关东的士人、民众的政治信仰在洛阳,因为自东汉起,魏晋皆建都洛阳,经历五胡乱华,由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现了北方的一统,人心所向在于“天下之中”的洛阳城。从南方讲,南渡的士人多是司马氏西晋朝的达官后裔,他们的政治信仰也在洛阳,
其次,经济上,西安的农耕条件次于洛阳,而且洛阳是大运河的中心,商贸繁华也非西安偏处关西所能比拟的。唐朝天子常常因为漕运不济和关中歉收,而将整个政府机构迁到洛阳,名曰“就食东都”,人称“逐食天子”,再次,文化上洛阳的地位极其崇高。从语言上看,唐诗的用韵依照《切韵》,而《切韵》正是依据洛阳语音为标准制定的,而不是关西的方言,
为了笼络关东的文人学士,唐王朝在东都洛阳设考场,举行全国规模的科举考试。总的来讲,洛阳在唐代的地位比今天的上海有过之而无不及,具体的过程是,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葺洛阳城,号称洛阳宫。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二年之久,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自立为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以洛阳为都城,将东都改为神都,历时15年。
谢头条!唐朝改都洛阳纯属子虚乌有!古人云:“一天不能有二日,一国不能有二主\
4、唐朝为什么有长安而改都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