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崇明区 > 上海市重点高中享受市重点政策,上海低保孩子考上重点高中有补助

上海市重点高中享受市重点政策,上海低保孩子考上重点高中有补助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14 13:40:52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上海低保孩子考上重点高中有补助

有的,减免学费。各档次学校减免程度不同,有些市重点学校还会有额外助学金发。
重点高中貌似有,貌似没。我只记得我那时候考到一本大学,然后镇政府给了奖励,你可以托人去镇政府那块问问
肯定没有的。既然家里很困难了,为什么还上私立高中呢?私立高中一般都是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才去上的。不是穷人去的地方。

上海低保孩子考上重点高中有补助

2,上海教育新政

上海教育新政是市教委直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占其招生计划总数的65%,原则上以各区当年度中招报名人数占全市中招报名人数的比例作为测算主要依据分配到各区。其中,分配到各区的计划中须有不低于20%的比例以均衡、随机为原则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二是区属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占其招生计划总数的50%-65%,其中,分配到区招生计划约占本校名额分配招生计划的30%,分配到校招生计划约占本校名额分配招生计划的70%。各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名额分配到校招生计划,原则上以所属区内各所不选择生源初中学校中招报名人数占本区该类学校中招报名总人数的比例作为测算依据,分配到本区每所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实现名额分配全覆盖。上海教育改革新政针对性更强可行性更高根据上海教育新政,全市各大重点高中一半以上的高中招生名额都会被分配到全市各区所有初中学校。全市各区,中考人数越多,获得上海市各大重点高中在该区招收的高中学生名额也就越多,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进入上海市重点高中的几率也就越大。上海市重点高中招生新政策意味着,全市每一所初中学校的学生,只要自己足够优秀,拥有足够的实力,都有平等的机会考入上海市最优质的高中学习。【拓展资料】2020年,北京等城市实行“就近入学”、“多校划片”等政策,目的是为学区房降温,同时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但从实施结果看,远未达到预期效果。北京初升高时“锁区”现象严重,学生学籍在哪个区,就只能报哪个区的高中,海淀区、西城区以外的学生很难能有机会进入海淀、西城等区的优质高中学习。这也直接导致海淀、西城等优质教育源集中区的学区房房价畸高,1套50平米左右的“老破小”可以卖到800万元甚至上千万,均价在每平方米16-20万元以上。如果北京效仿上海教育新政,优秀高中面向全北京市招生,高价“学区房”围城不攻自破,所有北京家长就不会担心买不起学区房,也敢放开生二娃了。

上海教育新政

3,上海市重点和区重点初中的区别

上海共有249所高中,其中市重点高中共有67所,占27%,数量不算少。市重点高中是上海初中生都向往的学校,而是其中绝大部分市重点高中的成绩都明显强过区重点高中。那么市重点高中为什么这么好呢?区重点和市重点究竟有多大的差距呢?今天,小孟老师就带大家来仔细分析分析。生源差距区重点高中和市重点高中在生源上有较大的差别,其在于市重点高中所享有的提前自主招生政策。上海的中考原则上是一种区内选拔考试,学生志愿主要范围在区内而不是全市,因此区重点高中的主要招生范围都在区内。当然,只要学籍和户籍有一个在区内,都属于本区范围。然而,这大大束缚了区重点高中选拔学生的范围和能力,像浦东这样的超级大区,选拔学生的范围就大一些,而像长宁,青浦这类学生比较少的区,选拔范围就小得多了。区重点高中的招生仍然处于“统考统招”的传统升学模式,只要分数到了就必须接收,学生本身对于学生并没有选拔和挑选的权利。与之相比,市重点高中的选拔范围就大得多了,首先,市重点高中拥有自主招生的权利,四校是60%,其他是40%左右,这一部分招生是可以不受“统考统招”的限制的。学校可以选拔他们想要的学生,放弃他们不想要的学生。其次,市重点高中有许多名额可以进行全市选拔招生,招生范围比区重点要大得多。我们举一个经典的例子,浦东的建平中学在2016年中考平行志愿分数高达599分,这意味着进入这所学校的生源基本只有两类:高难度自招进去的和中考差不多满分的。当然,四大名校每年的生源基本都是这个组成,在如此强势的生源配置之下,区重点的生源很难比拟。这还只是理论上,在实际上,由于市重点高中的成绩,名望等等情况,加上平行志愿的特点,在自招过后,即使是填报志愿,学生仍然会把市重点填写在前面,那么最终在中考结束后,区内学生会出现明显的分层,好学生都去了市重点,而区重点接收到的都是市重点已经筛过一轮的学生了。师资配备差距实际的师资情况很难进行对比,但是师资配备情况确是市重点强过区重点的重要因素。所谓师资配备,最突出的是6门+3科目师资的齐全程度。由于过去上海实行3+1考试制度,在物、化、生、政、史、地六门中只需要考其一门,因此并不是每一所学校都能配齐六科老师,许多区重点高中在高考中甚至没有生物和地理的选项。因此,当+3改革开始之后,全市竟然找不到几个拥有高考备考能力的地理老师和生物老师。在这方面,市重点高中拥有很大的优势,一般情况下,市重点高中都会配齐六科的高考能力老师。在新高考+3改革下,要求每一所学校都必须配齐6科老师,都需要有相当的经验,那么短兵缺将的区重点高中和早就整装待发的市重点比,差距就不言而喻了。如果平均一科有一个等级的差距,那么仅+3一门就拉开了9分以上的差距,这还是没有考虑生源的情况。管理差距小孟老师我经常对家长说,选择一所好学校,最关键的不是在于学校有好老师,而是在于学校有好制度。孩子的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老师,不可能每一位都是名师,每一位都靠谱,哪怕是一路民小—张宝华—四校上来,也都会碰到没啥经验的年轻老师或是不靠谱不负责的任课老师。然而,名校的管理制度却能够大大解决师资偶然性的问题,就算老师不靠谱,只要他按照学校既定的节奏和方向教学,也能出成绩。学校的管理制度包含着方方面面,比如课程安排,教学进度,学生风纪纠察等等内容,这种制度形成一个体系,学生进入体系后只要按其要求学习,往往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秀管理制度是市重点高中经年累月探索出来的,而且制度相对稳定,有时候一套制度可以用10年,20年。而区重点高中要研究出这样一套体制的难度就很大了,一方面区重点高中的师资和领导流动都比市重点要快,比如上海中学从1989年到现在只换了2任校长,而同时期的徐汇市四中学换了5任校长。七宝中学从1994年到现在也只换了2任校长,而同时期里莘庄中学换了4任校长。另一方面,区重点也缺乏足够的经验去组织学生进行突破性的学习,因为这种经验需要相对优秀的师资和生源,都两者都是区重点高中所欠缺的。教学研究能力差距如果说管理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学习习惯,学习士气,那么教研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海许多市重点高中,特别是市重点名校都有独立教研能力,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他们使用自己的教材和进度,使用自己的试题,而不使用官方教材和市面上常见的试题。这些教材和试题紧扣高考考试的要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配合老师针对性的教学以及生源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学习习惯,能够很快出成绩出状态。我们以去年地理等级考为例子,在仅仅学习2年的情况下,市重点学生的等级要普遍高于区重点高中。与市重点相比,上海很少有区重点高中拥有自编教材,自编题目的能力,只能依托教材并且使用市面上常见的复习试题和复习材料。这种教与练的方式往往不能紧扣高考,紧扣考试变化,效果也不那么好。所以,大家还是要好好学习,争取上到市重点,还是上那种比较优秀的市重点。

上海市重点和区重点初中的区别

文章TAG:上海上海市重点重点高中上海市重点高中享受市重点政策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