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长宁区 > 上海市环保战略,上海市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上海市环保战略,上海市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28 12:09:29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1,上海市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建立卫星城 开发新区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上海市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近几来上海在保护环境方面还有哪些新的举措

1.上海环保新举措----将废水集中回收东海大桥不仅是海天间的一个科技丰碑,而且也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环保工程,从施工废水集中回收到混凝土材料利用工业废料,东海大桥处处采用了环保新举措。2.上海环保新举措:污水厂超量减排可获补贴为了鼓励污水处理厂挖掘减排潜力,上海出台了“超量减排政策”,通过技术改造等措施获得超量减排的污水处理企业可获得可观的经济补贴。3.修订《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4.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  1、扩大水源保护区范围,加大水源保护力度  2、建成合流污水工程,建设污水处理厂,减少污染源直排现象  3、率先实施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大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4、治理上游地区畜禽牧场,控制农业污染5.按照一厂一档的要求建立工业排污企业诚信档案信息库,并负责该信息库的信息采集和维护。以企业诚信档案为基础,根据上年度区环境监督、监察、监测情况

近几来上海在保护环境方面还有哪些新的举措

3,上海市总体发展规划浦东新区十五规划及浦东新区固体废物处置专项

区(县)域规划、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各专项规划等,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也是实施城市建设、详细规划,均应执行本规划规划地位和作用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分区规划
区(县)域规划、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各专项规划等,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也是实施城市建设、详细规划,均应执行本规划规划地位和作用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分区规划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上海市总体发展规划浦东新区十五规划及浦东新区固体废物处置专项

4,我国各省如何加快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而节能环保产业位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四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平衡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为此,各省纷纷采取措施,加快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上海:积极培育先导产业节能环保产业  《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上海市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产品,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到2015年,上海要成为节能环保重点产品研发优势明显、服务链条完善的地区,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推进节能环保产品和设备企业在闵行、宝山、松江、青浦、奉贤等区县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在浦东、闵行、徐汇、杨浦和虹口等区县发展,重点聚焦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一是发展高效节能电机及拖动系统、工业变频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设备等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强推广应用。二是加大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力度,发展水污染防治、碳捕捉、烟气除尘和脱硫脱硝、垃圾处理处置等技术和装备。三是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发展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四是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环境服务业,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节能低碳产业与技术  十二五上海市将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和节能低碳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加大节能低碳技术攻关和产品推广力度,努力把节能低碳产业打造成本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一是促进节能低碳服务产业发展。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优化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环境,培育发展低碳服务业。二是发展节能低碳装备制造与技术。大力发展先进节能装备制造业,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加快成熟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江苏:建设成为领先全国节能环保产业强省  《江苏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江苏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至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至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00亿元,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将江苏省打造成产业布局合理、领军企业带动、品牌效应明显、充满创新活力的世界节能环保产业重要基地。二是产业布局更加优化。重点建设6大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至2012年,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的基地2个。推动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发展,努力形成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的区域分工发展格局。三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至2012年,建成2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个以上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攻克20项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并实现转化应用,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总体技术水平保持国内领先,部分节能及水、大气污染防治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四是竞争实力大幅提升。重点发展6大产品集群,加强节能和环保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培育60家拥有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的骨干企业。至2012年,创成25个中国名牌产品、15个中国驰名商标,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2家、超30亿元企业4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  重点任务:一是着力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重点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推动先进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加快关键装备国产化进程,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二是着力发展高端化产品。重点发展节能装备产品、水污染防治装备、大气污染防治装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环境监测仪器、环保材料和药剂等产品集群。至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800亿元。三是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基地。重点推进五区一园建设,形成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创新活力勃发的产业发展高地。至2012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300亿元。四是着力推进节能和环保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工程承包、设施运营、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成果转化、物流配送和人才培训,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节能环保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  广东:加快环保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广东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培育10家以上环保企业上市,建立20家省级以上环保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及工程技术中心,形成10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环保骨干企业。  广东确定了四大重点发展领域:一是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在低碳领域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无碳技术与装备;在循环经济领域重点发展符合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资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少的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二是污染防治技术与装备领域。在水污染防治领域重点发展制革、印染、线路板、电镀、化工、畜禽养殖等重污染行业废水处理与再生循环回用技术与装备;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重点发展烟气脱硫脱硝、高效除尘、工业有机废气治理等技术与装备;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领域重点发展城镇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废五金、废塑料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三是环境监测与环保材料领域。在环境监测领域重点发展污染源在线监测及重金属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在新型环保材料领域重点发展水处理絮凝剂、混凝剂、生物膜吸附材料及填料等高性能的环保药剂和材料。四是环境服务业领域。在环保工程领域重点发展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在环保技术咨询服务领域重点发展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咨询服务。  浙江:加快推进环保产业发展  《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发展环保产业,要以环保装备和产品生产、环保工程、环保服务业、资源再生与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环保产业龙头骨干企业。浙江省《关于加快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力争2015年实现环保产业营业收入48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左右,形成100家左右综合竞争力较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龙头骨干企业,总体产业规模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二是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培育建设20家左右国家级、省级环保科技研发机构和创新服务平台,力争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置、环境监测仪器制造等领域的若干核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三是结构布局更趋合理。环保装备和产品、环保工程、环保服务占全省环保产业的比重大幅提高,形成一批环保产业集聚区和发展基地,建成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四是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建立比较完善的富有竞争力的环保产业生产运营体系、研发创新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和政策标准体系,环保产业在国内市场的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并力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分析了发展环保产业对环境科技的需求。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将进一步推动先进技术产业化,切实扩大环保产业规模,大幅提升环保产业技术水平及竞争实力,努力形成产业发展的技术优势。要重点加强各类污染防治技术和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着力攻克并推广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强技术示范和推广,推进关键装备国产化,提高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带动全省环保产业的发展。  浙江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一是环保装备和产品生产。主要包括水污染防治与再生利用装备生产、大气污染治理装备生产、固体废物处置及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生产、环境监测仪器和自动监控装置生产、环保药剂与功能材料生产。二是环保工程。重点发展城镇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和填埋场渗滤液、畜禽养殖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火电、热电、水泥、钢铁等行业烟气除尘和脱硫脱硝工程,医药化工、喷涂、印染、人造革等行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城镇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污水处理厂污泥、河道淤泥等处理处置工程,生态修复、湿地保护等工程。三是环保服务业。包括环保技术开发、环保咨询、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环境监测服务。四是资源再生与综合利用。着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5,上海市的那些做法体现可持续性发展

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依照下列原则来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1)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粮食、衣服、住房、就业等)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 (2)人口发展要与生态系统变化着的生产潜力相协调; (3)像森林和鱼类这样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率必须在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内,使其不会耗竭; (4)像矿物燃料和矿物这样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的速率应考虑资源的有限性,以确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资源不会枯竭; (5)不应当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土壤和生物,要把对大气质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6)物种的丧失会大大地限制后代人的选择机会,所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好物种。 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
有的居民宅上有太阳能 提倡节能减排 卖场实现“限塑令”

6,上海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哪些措施

4.5 目 前 , 中 国 各 级 政 府 和 有 关 部 门 对 实 施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的 必 要 性 有 了 初 步 认 识 , 也 开 展 了 不 少 工 作 。 下 一 步 重 点 是 推 进 地 方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的 实 施 。 在 一 些 有 基 础 的 省 、 自 治 区 和 直 辖 市 , 将 继 续 扩 大 实 施 《 议 程 》 的 试 点 , 积 极 支 持 各 地 方 各 部 门 进 行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行 动 计 划 的 实 施 , 并 选 择 具 有 典 型 性 、 代 表 性 和 推 广 意 义 的 中 小 城 镇 和 大 城 市 行 政 区 作 为 可 持 续 发 展 实 验 区 , 探 索 一 条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将 城 市 引 向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道 路 , 逐 步 加 以 推 广 。 4.6 在 广 大 的 农 村 地 区 , 将 按 照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思 想 , 进 一 步 推 进 具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生 态 农 业 。 在 现 有 50 个 国 家 级 生 态 农 业 试 点 县 的 基 础 上 , 扩 大 生 态 农 业 推 广 面 积 。 把 贯 彻 实 施 《 议 程 》 作 为 转 变 农 业 生 产 方 式 的 重 要 措 施 , 结 合 农 业 、 林 业 、 水 利 等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调 整 农 业 结 构 , 优 化 生 产 要 素 组 合 , 实 施 “ 高 产 、 优 质 、 高 效 ” 的 农 业 工 程 , 促 进 农 业 生 产 的 发 展 。 加 大 科 技 兴 农 力 度 , 保 护 农 业 生 态 环 境 , 促 进 农 业 资 源 持 续 利 用 , 提 高 农 业 综 合 生 产 力 , 将 农 业 引 向 可 持 续 发 展 轨 道 。 4.7 在 工 业 污 染 防 治 上 重 点 推 行 清 洁 生 产 , 大 力 发 展 清 洁 生 产 技 术 , 实 施 污 染 物 排 放 总 量 控 制 。 在 国 家 已 有 的 清 洁 生 产 示 范 工 程 的 基 础 上 , 继 续 扩 大 和 推 动 企 业 开 展 清 洁 生 产 。 中 国 可 持 续 发 展 工 商 理 事 会 也 正 在 筹 建 之 中 , 该 理 事 会 的 宗 旨 是 : 研 究 制 定 相 关 的 政 策 , 动 员 工 商 企 业 界 参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 推 进 企 业 交 流 经 验 , 共 享 信 息 , 开 展 清 洁 生 产 示 范 等 。
文章TAG:上海上海市环保战略上海市环保战略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