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环境没得从硬件来深圳的基础建设在北上广深四者中最优,绿化无可匹敌,深圳关内几平方公里必有一个公园,中心区寸土寸金的地方那么大的中央公园,这就是国际都市的气魄。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深圳经济发展速度超快、发展质量引人瞩目,而环境建设又让人羡慕。
1、深圳的环境怎么样?
改革开放40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中国一线城市的前三名和世界级大都市,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成功典范。当我们为深圳经济发展成效而赞叹和惊呼时,殊不知她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成效同样让我们折服,深圳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殊荣。
在全市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大小公园接近1000个,几乎每两个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一个公园,建设区公园绿地面积达196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10%,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5%,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占全年有效天数接近100%,饮用水源达标率为10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很多指标是首都北京市2035年奋斗的目标。
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深圳经济发展速度超快、发展质量引人瞩目,而环境建设又让人羡慕?我个人认为,除深圳自然环境本底较好外,与深圳城市发展理念有关,长期重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与其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关,深圳在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土地面积是最小的一个城市,陆地面积只有1997.27平方公里。
在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有限、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狭小空间范围内,深圳不是一味地拓展建设用地,相反严格控制生态空间,在2005年就制定了《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为全国城市生态建设树立了典范和标杆。在仅有的1997.27平方公里的陆地空间,划定了974.5平方公里作为基本生态控制线面积,在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的山体、绿地、森林、水体等生态空间严格保护,除重大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旅游设施和公园以外,严禁在“红线”内进行建设。
因此,在深圳繁华的都市生活中,紧张的工作中,人们能够享受到生态环境赋予的自然之美、舒适和娴静之美,考核和评估是确保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深圳很早就开始实行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与干部任免结合起来,如果领导干部离任需要接受“生态审计”,而且损害生态环境要进行终身追责。这些做法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经验,并开始在全国推广和实行,
在城中村和老旧城区环境治理方面,深圳同样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按照有序推进,分类施策的原则,加大城中村综合整治和拆除重建,重在优化居住环境和服务设施配套,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对老旧城区和工业区改造也有很多成功案例,如在旧厂房基础上改造成的蛇口网谷,已成为网络信息科技公司和文化创意企业的集聚区。
2、司法雇员怎么样?录用后签几年合同?
根据我个人经验,一是薪资方面:雇员每个地方薪资水平是不一样的,首先,本科以下学历雇员上岗前要考取雇员资格证(研究生学历不需要考资格证)才能参加应聘,有的一线城市比如深圳司法辅助岗一般工资5000-8000左右,每个岗位也是有区别的,技术岗高级别雇员工资在9000元以上,除了工资外还有绩效考核奖,工资几年调涨一次,目前一线城市好多已经取消雇员,实行临聘;其次,二线城市每个地方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和公务员工资差不多但是又有差别,但是雇员是没有国家编制的不能享受公务员该有的其他福利,雇员一般比临聘人员工资高一点。
二是签订合同方面:每个地方签合同方式和临聘人员差不多,都是签几年合同,但是又有差别,雇员参照事业单位公务员管理办法,临聘人员是按照合同法签定劳动合同,有的地方签订两年合同,有的地方签三年或者一年,每个地方制度不一样的执行不一样的,雇员有的地方实行考试面试体检合格后上岗,程序与事业单位差不多,雇员如果工作一定年限后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是非常有优势的,因为有单位工作经验,很多公务员岗位要求应聘者有事业单位基层工作经验,如果想进国家机关上班喜欢那里的工作环境,暂时没有更好的选择,可以考虑先做雇员,以后也是可以考公务员的并且有很大优势,如果不想去国家机关上班还是算了吧,找一个好点的公司;三是就业方向要选择好:比如在国家单位上班的想换一个更好的单位,国家事业单位工作经验是很有优势的,但是事业单位人员去公司上班,公司就不是很看好事业单位的个人工作经验,公司更看重在同行中的工作经验、能力等;三是,就业方面真是要再三考虑清楚,以免以后路走弯,360行,行行出状元,看你怎么选择怎么坚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