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大范围强降雨拉开帷幕,干渴的河南、安徽降雨有多少。关于河南的地下水位下降,不管是农业因素也好,工业因素也罢,底层原因还是因为降雨少,但关于地下水位的上升,不能用多大降雨来衡量,更要看全年总降雨量,以及降雨持续性,降雨连续综上,河南地下水位回升,不是一场两场降雨就能解决的,最佳的期望是全年中到大雨连降,每个月有几场大雨,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首先将河道、池塘、水库蓄满,然后才能逐步抬升地下水位。
1、河南干旱,地下水位下降,需要多大的降雨才能实现水位回升?
关于河南的地下水位下降,不管是农业因素也好,工业因素也罢,底层原因还是因为降雨少,但关于地下水位的上升,不能用多大降雨来衡量,更要看全年总降雨量,以及降雨持续性。暴雨假设很多人可能更看好一场大暴雨,认为暴雨对缓解干旱帮助最大,从农业角度来讲,暴雨对地里的农作物确实有帮助,能快速缓解作物饥渴,但从提高地下水位角度来讲,一场暴雨作用微乎其微,暴雨的特点是量大且急促,短时间就可以形成地表径流,而形成径流意味着会汇入河道流往低处,降低地下水补充面积。
小雨假设当然,相比于暴雨,小雨中雨也有缺点,中小雨在降落地面后也伴随有蒸发,尤其是降雨与晴天交替上演时,水份刚打湿地表,还没来得及往地下渗透,大晴天艳阳高照又完全蒸发,根据气象统计显示,近些年河南境内的年均降雨量是70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高达1000毫米,降雨形不成有效集结,便蒸发完毕。降雨连续综上,河南地下水位回升,不是一场两场降雨就能解决的,最佳的期望是全年中到大雨连降,每个月有几场大雨,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首先将河道、池塘、水库蓄满,然后才能逐步抬升地下水位,
2、南方大范围强降雨拉开帷幕,干渴的河南、安徽降水有多少?
南方大范围强降雨拉开帷幕,干渴的河南、安徽降雨有多少?这个问题问得好!年年夏天的降雨情况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关系到我们的夏季是旱还是涝害。5月初,国家气候中心就给出了一个天气预测,认为今年夏季的情况是南北涝,中间旱,如今的情况确实也比较满足这个说法!近日的天气预报就在今天的下午,中央气象台就通知了在未来十天,南方地区就将面临一段时间的暴雨天气,而且部分中部地区也有所影响,其中就包括安徽南部,但河南地区就依然是高温阶段。
这也与往年的情况相似,另外,近日也发出了浙江一带已经进入梅雨时节,而梅雨季的特点就是雨水较多,这就说明今年的雨季确实提前了不少。安徽和河南的情况安徽作为半中部地区,每年的雨水情况不算多也不算少,但近些年来我们安徽地区已经有一些年份属于旱季的情况了,高温天气居多,雨水的充沛期在6月上中旬,也就是梅雨季,今年浙江一带梅雨提前,可能也会影响我们安徽的情况,如果这样说的话,6月份的安徽降雨量可能会有所上涨。
而河南作为中原地区,连年干旱的情况也是众所周知,正如之前说的,今年夏季的情况是“南北涝,中部旱”,所以今年河南的情况应该也避不开高温干旱的情况,而且最近的大面积降雨,河南也并没有沾点光,所以,总的来说,这次南方大面积降雨的情况算个落定了,南方的朋友也要做好防范措施,避免瓜果和作物被暴雨摧残,同时也要注意洪涝灾害。
3、河南为什么干旱少雨?
我老家就是河南的,今年自春季以来,河南地区就开启了高温干旱模式,长时间不下雨,水位下降,小麦收成降低,玉米种不上,极端的干旱天气令农民苦不堪言,于往年相比,年前冬季和今年春季以来,雨水相对偏少,地下水位下降十分严重,在小麦拔节期因天气干旱需要灌溉,人工浇一亩地都需要两天左右,今年因为干旱的原因,当地的小麦减产十分严重,往年一亩地能收成1千多斤的产量,今年普遍亩产量600-800斤,农民收入减少。
由于5月底6月初河南地区仍然处于严重的高温干旱,在没有雨水无法灌溉的情况下,夏作物玉米都种不上,很多农民为了不耽误生产,只能从家里往地里面拉水一瓢一瓢的浇水点种玉米,近几年来,河南北部地区整个的都雨水偏少,尤其是在3-6月份正是庄稼需要雨水的时候,造成播种困难。根据气象数据监测,河南地区三月份温度为60年以来最高,降水较同期减少9%,三月份河南省平均降水才只有29.4毫米,整个河南地区降水也是呈现出分布不均的情况,在河南北部地区降水量更是少的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