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凯旋大道、发展大道、风神大道,这些直通十堰东和十堰西的道路,十堰东主要朝向武汉、上海,十堰西虽然是朝向西北部,但是如果要到武汉、上海,地理位置还是要好过张湾。如果不是十堰当年没有同意轻卡在十堰立项,外加两个总部搬迁,哪里明白什么叫穷怕了。
1、十堰房县黄酒怎么样?
众人皆知绍兴黄酒,其实,在湖北,房县黄酒名声更著,而欢迎度不亚于绍兴。黄酒分:干型黄酒、半干型黄、甜型黄酒、半甜型黄酒,酒绍兴黄酒属于半干型,房县黄酒属于半甜型,有人开玩笑,房县黄酒是给古代帝王喝的,绍兴黄酒是给衙门师爷喝的,只不过绍兴黄酒结合各方优势提前进行商业化,打出了品牌。史料记载,绍兴黄酒最早产于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践时期,而“房陵黄酒”早在公元前827年西周时期已成为“封疆御酒”,
公元前827楚王派诗经作者尹吉甫给周宣王献酒,宣王对此酒大行赞美,并御封为“封疆御酒”。庐陵王时,“房县黄酒”进入鼎盛,公元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贬为庐陵王,左迁房州(即湖北房县)。庐陵王流放房州14年,随行工匠720余人,其中不乏宫廷御用酿酒大师精通各种制酒秘方,他亲率酿酒大师采集当地物产作原料改进宫廷秘方,提升发酵技艺酿造出“房陵黄酒”香溢四季。
痴迷成瘾,餐餐不离其口,公元705年,李显复位后特封此酒为“皇封御酒”,故房县黄酒又称“皇酒。可谓“思饮黄酒三小杯,不辞长做房陵人”,据统计,西周至明18个朝代,共有23位帝王级人物与房县黄酒结缘,此乃中国一大奇观。房县黄酒来之不易,总共要历经两次发酵,三次杀菌,历时180天,才能酿造出优质黄酒,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黄酒有行药势,杀百邪毒气,通血脉,厚肠胃养脾气等作用,饮用黄酒不仅可以增加食欲,使人心情愉悦,身体舒畅,而且可起到保健作用,适时常饮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有补血养颜,舒筋活血之功效。
“九月九,酿黄酒”,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开始,房县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着酿造黄酒。这一时节,阳气旺盛,秋高气爽,颗粒归仓,是黄酒酿造入缸最佳时机,据当地说法,房县黄酒酿造具有区域性,即只能用当地的食材,从小曲、糯米、到溪水和地下水,也只有在房县的土地上,才能酿制出珍贵佳品。这也是房县黄酒,在湖北人中广受好评,并继而名扬全国的最大原因!在武汉的餐馆,我喝房县黄酒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地方,
一个是东亭的房陵农家,据说是房县汉办的餐厅,可以遇见地道的房县菜。招牌土家汤不可不点,可以让服务员帮忙分割好鸡子,用筷子简单剖开,鸡肉滑嫩,鸡汤鲜美无比,四人喝个一口不剩,牛腱子藕片,牛腱肉相当棒,给的量尚可。这家还有房县黄酒可以喝,秋冬季节,温一壶黄酒,驱寒,夏天,冰镇祛暑。还有好几次,在武汉大学南门的广八路毛豆嫂处,跟好友聚餐,点一盘毛豆卤花生,弄一些鸭脖等凉菜,房县黄酒要冰镇的,
2、十堰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说来话长。十堰是什么样的城市,用几个方面来看,一、移民城市向大型农村的转变。建设二汽的老一辈人和后代都在此生活过,当时都是响应国家号召,在这个隐蔽的山区建厂,也是考虑到了战争威胁。但是现在总部已经搬走,我觉得这越来越不像移民城市,除了没机会继续升官还有就是各种原因走不了的一些人,十堰城区有几个外地人?当然,也有后代留下来的,但是现在进来的人不要说外省,就连外地的人都没几个,如果没有门路谁愿意进来这么一个发展缓慢、没有前途的城市?80、90后基本没有几个,
我估计等到十堰人当中80、90后这些仍然没走出去的外来人口以及移民后代老死在这里,十堰将成为大型的农村。东风内部是两回事,现在十堰投资创业的人,外来人口真没几个,现在的十堰城区再不是五湖四海的像什么东北、上海、江南、广东、川、陕、渝、西北一带的人愿意进来的地方,我在此不愿意评论当地人怎么样,说多了是找骂,而且也没几个人愿意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