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大意失荆州还将刘备集团置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关羽大意失荆州确实导致刘备集团从巅峰状态跌落,从此坚持四十多年苦逼状态,刘备到了荆州,荆州士人发现刘表不足以依靠于是纷纷投刘备,正史中,刘备最后选择东征孙权,虽然事后看可以有一千个理由指责其失策,但不得不当时刘备刘备的选择不多,而且在失去荆州的前提下哪一个都很痛苦。
1、关羽大意失荆州是刘备失败的开始吗?
谢邀。关羽大意失荆州确实导致刘备集团从巅峰状态跌落,从此坚持四十多年苦逼状态,关羽大意失荆州发生在219年冬天。在此前十余年,刘备集团确实是一路走高,从赤壁之战前几无立锥之地的状态,借着孙刘联合抗曹的大战略,一步一步扩张,先拿荆南,再借南郡,再拿西川,最后219年打败曹操夺取汉中,关羽更北伐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后方纷纷动摇。
此时,蜀汉集团不但已经完全实现了三分天下,甚至一度成为三国中势头最猛的国家(虽然综合国力依然最弱),而关羽此时因为小看东吴新统帅陆逊,犯下“大意失荆州”的过错,不但导致荆州西南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完全丧失,而且丧失了数万精锐部队,关羽本人作为蜀汉头号名将也因此丧命。也就是说,关羽大意失荆州导致了蜀汉集团三分之一的领土、人口和军队化为乌有,
诸葛亮的“两路出兵”战略也因而完全化为泡影。不仅如此,大意失荆州还将刘备集团置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因为原本曹操是死敌,孙权是盟友(虽然未必可靠),但如今这个盟友却捅了致命一刀。对刘备而言,后续到底该怎么办也成为了一个异常头疼的问题,正史中,刘备最后选择东征孙权,虽然事后看可以有一千个理由指责其失策,但不得不说,当时刘备刘备的选择不多,而且在失去荆州的前提下哪一个都很痛苦。
而东征孙权最终结果是刘备再次损失了数万人马和一大批中生代人才,蜀汉集团后续乏力以及缺乏人才梯次,都和这个有关。最后刘备在223年撒手人寰时,留给诸葛亮的是一个异常糟糕的烂摊子,诸葛亮虽然呕心沥血,竭尽所能,但也不过把烂摊子稍微整理一下。大意失荆州之前的局面,无论如何是没能恢复了,所以,从关羽大意失荆州的三四年间,刘备集团从一路高歌猛进转而急转直下,确实算是失败的开始。
2、荆州对于刘备意义有多大?关羽为何大意失荆州?
蜀汉丢失荆州后就退出了争天下的根本,隆中对讲天下有变两路北伐。公元219年荆州已失,如何两路北伐,荆州的重要性:1必争战略之地隆中对讲: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东吴也认为荆州非常之重要,周瑜讲: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威操,北方可图也。鲁肃讲: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吕蒙讲: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於操?荆州能直接威胁北方的心脏。公元356年桓温从江陵出发北伐,攻破洛阳,收复司隶、豫州、兖州大片土地。要求东晋迁都回洛阳,东晋态度非常模糊,虽同意但未行动。桓温为防大权旁落退回江陵,收复的失地,再次失陷。
(东晋的北伐将领要不没才能,要不只为争权夺利,为称帝做政治资本)而且跨有荆益能顺江而下一统长江,这也是东吴不惜背盟也要夺荆州的原因之一,荆州能直接威胁魏国心脏1孙坚就是从南阳郡进军至洛阳,逼的董卓迁都长安2关羽威震华夏,围襄樊城。曹操议迁都以避锋芒,2荆楚多俊杰荆州自古以来都是非常多人才。刘备到了荆州,荆州士人发现刘表不足以依靠于是纷纷投刘备,
三国志:荆州豪杰归先主日益多。刘表死后刘琮接任,刘琮马上投降曹操,于是一些不愿投降的人纷纷跟随刘备南下,三国志:琮左右多归先主,下面例一些荆州人才庞统、廖立(诸葛亮评价: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黄忠、魏延、刘巴(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蒋琬(诸葛亮评价:社稷之器,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