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调整后,深圳市的土地总面积从原来的2465平方公里扩大到7268平方公里(含汕尾市5271平方公里),并一举超过上海市6340.5平方公里,与广州市7434.4平方公里面积相当,常住人口将达到1500万人。上面提到了是以汕尾镇为基础建市的,汕尾镇是当时海丰县的沿海重镇,选择在此建市也是选择“港口立市”的战略。
1、1000年以后的汕尾会是怎样的?
2011年2月1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决定在位于海丰县鹅埠镇的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基础上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范围包括海丰县的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和圆墩林场,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委托深圳、汕尾两市共同管理,为汕尾并入深圳打开了大门,相信深汕特别合作区只是开始。
根据2017年9月广东省发布的《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的批复》,赋予深圳市委市政府全面主导深汕特别合作区经济社会事务的使命,按照“10+1”模式给予深汕特别合作区全方位的政策和资源支持,12月16日上午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意味着合作区自此由深圳、汕尾两市共管转为进入深圳全面主导的新时代今年是汕尾建市3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汕尾并入深圳已成功完成第一步,为汕尾市整体并入深圳打下良好基础。
接下来第二步汕尾建市40周年之际,深圳和汕尾合并成深圳直辖市,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个直辖市,撤销地级汕尾市,汕尾市城区更名为县级汕尾市,并设为深圳副中心,海丰县、陆丰市和陆河县为次中心,原汕尾市辖区作为深圳直辖市的飞地,为中国占地面积最大、行政级别最高的飞地。深圳辖11个市辖区,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宝安区、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光明区、大鹏区、深汕区,并代管海丰县、陆丰市、汕尾市、陆河县共15个区县;以及直辖2个功能区:红海湾滨海旅游区、华侨管理区,
合并调整后,深圳市的土地总面积从原来的2465平方公里扩大到7268平方公里(含汕尾市5271平方公里),并一举超过上海市6340.5平方公里,与广州市7434.4平方公里面积相当,常住人口将达到1500万人。第三步是到2038年,从代管的县市改为隶属的行政区,撤销县级汕尾市设立深圳市汕尾区、撤销海丰县设立深圳市海丰区、撤销县级陆丰市设立深圳市陆丰区、撤销陆河县设立深圳市陆河区,
2、在汕尾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被潮汕人叫充仔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应该反省下。特别是红白事方面开销超大,人情方面开支大,本人在深圳生活,单单老家的人情世故开销就要几万元,不象深圳这里挣钱买房投资建设,爱面子死吃!说句难听点的基层干部大部分是本地势力,没见过世面,更别指望他们能为本地发展作贡献。思想顽固落后不改变,汕尾现在是垫底老二,很快就要做老大了!,
3、汕尾发展的怎么样?
要看一座城市的未来,首先要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汕尾市又被称为海陆丰地区,从明代到近代的大部分时间归惠州府管辖,新中国成立后,曾被汕头地区管辖过二十多年(1959年到1983年),但在建市前的一小段时间(1983年到1988年)里又重归惠阳地区管辖,直到1988年才被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市,由于海陆丰地区数百年来的大部分时间归惠州府管辖,所以大部分海陆丰人对其更有认同感。
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外地人认为汕尾属于潮汕地区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组成目前汕尾市的旧海丰县和旧陆丰县曾由汕头地区短暂管辖过;汕尾和汕头都包含有“汕”字,而且一“头”一“尾”,普通人会自然而然地将两地联系起来;陆丰的三甲地区与潮汕地区相近,两地人员交流密切,因此有部分本地人认同自己的潮汕人身份;潮汕人在外做生意的人员众多,汕尾人为了抱团,会加入当地潮汕商会来抱团生存,
但这四点并不足以说明汕尾属于潮汕地区:虽然旧海丰、旧陆丰两县曾被汕头地区管辖过,但大部分时间是属于惠州府管辖,不同于潮汕三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同属一体;汕尾市中的“汕尾”二字其实与“汕头”关系不大,汕尾市在建市之前都称为海丰或陆丰,没有汕尾的称呼,而只是因为在1988年建市时,选择了当时海丰县下的一个沿海小镇为市中心,以镇名来取市名,并不是所谓的头尾关系;与潮汕三市接壤的陆丰东部地区,其受到潮汕文化的影响是正常的,这只能说明汕尾拥有潮汕文化,但汕尾的主体文化是河洛(闽南)文化,所以这也不能说明汕尾就是潮汕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