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是汕头最重要的资源,一旦遇到什么事,最常见的思维就是找人找关系,很少有意识通过正规手段去解决,这点很像东北,对比起国内发达城市的法制意识和人群素质,差距还是较为明显;汕头重点工业,包括潮南的日化、潮阳的内衣,澄海的玩具、龙湖的毛织服装等,由于本地人具有经商意识,汕头是典型的藏富于民,土豪多不胜数,近几年上市公司不少,还有所谓的资本市场汕头板块,但都属于小打小闹,缺少真正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
1、作为最早的四大经济特区,为什么汕头的存在感这么低?
我是汕头人。汕头发展不起是本身的问题,地理优势更是不差,1858年,恩格斯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发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指出汕头是“远东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由此可见汕头当时在世界的影响力和商业地位,汕头于1860年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汕头港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明显,不仅是粤东的中心城市,也是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也是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素有“岭东之门户,华南之要冲”的称誉。
汕头港扼韩江、榕江、练江之出海口,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福州至广州黄金海岸线中央,东临台湾海峡,距高雄214海里,距香港187海里,历来是粤东、闽西、赣南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和海上门户,也是广东省距离台湾最近的港口。根据《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在沿海5大港口群中,汕头港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的枢纽港,
《广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将汕头港确定为广东五大枢纽港之一。汕头市所辖南澳县是广东第一大岛,由于海峡的喉道效应和迎风地形的突起受到的动力抬升作用,使南澳岛具有十分丰富的风力资源,有“风县”之称,成为全国三大风力发电场之一,其年平均风速8.54米/秒,年有效风速累计时数7215小时和年平均有效风能功率密度678瓦/㎡;尤其是东半岛果老山的平均风速高达10.14米/秒,计得年平均风能功率1153瓦/㎡,其风速之大在全国所有风场中名居首位,其风能之强高于北欧、北美100~500瓦/㎡的均值,风场电力资源实测值达到世界气象组织对全球风能资源划定10个等级的第7等级。
荷兰风能专家在该岛考察,誉“南澳风况属世界最佳之列”,经济上作为“潮商”核心组成部分,汕头富商更是层出不穷,如海外的陈慈黉、谢易初、谢国民、陈弼臣、蚁光炎、林百欣、陈振东、翁锦通,大陆的,仅2012年胡润百富榜上版的就有黄光裕、马化腾、周泽荣、黄振达、蔡东青、谢炳、蔡荣军、刘绍喜、陈潮钿、王木红、林秀浩、吴开贤、郑钟南等。
拥有种种优势的汕头如今却沦落到如今三线城市的边缘,究其原因无非有几点,第一诚如许多人说的,汕头排外,而且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家族式的企业经验管理也造就了很多优秀的非本地人才无法加入核心决策群,第二地方政府的不作为,这点很大原因也是本地人造成,怎么说呢,汕头人的红包观念是历史悠久,也是本地人潜意识里认同这种观点,无论是干什么,只要涉及政府部门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托人找关系送红包,而不是寻求通过其他方法,反正不送礼心理就不踏实,就连医院生个孩子不给医生个红包都不好意思。
2、汕头和深圳同时发展,为什么汕头那么落后?
实话说,潮汕三市协同发展,向着以汕头为主、潮州和揭阳为次的同城化方向发展会非常有前景,能够有效地统一规划,整合资源,不像粤西只能湛江和茂名同城发展,而且整合还比较难。可惜的是,潮汕三市到现在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可能还要往后推,潮汕三市整合资源十分重要,三市各自的面积都太小了,独自发展会慢很多,而且上限比较明显,毕竟基本上不可能如同北京上海那样有诸多优势而利用比较小的土地发展起来。
三市加起来的话面积和湛江差不多(这个我没有具体比较过,不过看起来是差不多的),gdp是湛江的两倍,前景很可观,所以我的观点是,如果优先发展粤东,三市资源整合是一定的,毕竟汕头不像湛江有那么大的地方。不像粤西这边,资源优先提供给湛江都没问题,因为湛江有足够的地方铺设产业链,就像中科炼化、巴斯夫,这些带动的产业链湛江完全能够吃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