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作为土生土长的江门人,我还是希望江门好,还是支持江门的,也还是对江门有信心的。2016年拉动江门发展还有一个大事,就是“江门大道”的开通,江门大道可以说是近10多年来,对江门影响最大的一条路,过去,从顺德到江门需要40分钟,而走江门大道,只需要20分钟。
新会应摒弃成见,积极主动靠拢江门,把江门新会两市区合二为一,就是粤西一个中等城市,市区人口争取超二百万。中国社会行政等级森严,一级比一级资源丰富,不能因历史原因拖自己发展的后腿,新会人杰地灵,华侨众多,人才众多,市民视野开阔,现有经济规模虽然不能与广东四虎比,但也是有自己优势,因为很多企业是原生性经济,扎实立足不易搬迁。
2、你觉得江门未来会怎么样?
谢邀,作为土生土长的江门人,笔者现居广州创业生活,基本保持每月1次回江门探亲走访的节奏。近年来的确见证着江门的不断发展,可以说,作为三线不足四线有余的城市,江门依靠着珠三角粤西大门的地理位置,近年来承载了很多产业转移的利好,但又变得有点后劲不足。说未来之前,先说说现在以及过去的江门,说说江门的产业发展。
首先不以GDP论英雄,我们看城市的产业,江门在过去应该是农业大市,2000年后慢慢转型成工业,其中最大的莫过于高新区的成立,从税收优惠、土地补贴等方面,江门市在高新区可以说鼓足了劲头招商引资。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的转变,江门学习的对象有周边的顺德和中山,但江门的基因有决定了它无法完全复制顺德中山的工业化之类,只能走半农半工的产业化路子,
因此从2000年前后到2015年这段时间,江门基本都是以承接中山顺德的产业专业以及吸收一些外资投资为主,例如劳力士、西门子等工厂就在江门高新区落户。2015年后,国家去库存的口号起来了,货币化安置的棚改,让很多江门的城乡结合部拥有了购房的资格,从而大量农民进城,也拉动了城市的消费水平,这是一把双刃剑,在拉动消费同时,也拉动了房价。
当然,这情况也不是只有江门才有,2016年拉动江门发展还有一个大事,就是“江门大道”的开通。或者说,路通才财来,江门大道可以说是近10多年来,对江门影响最大的一条路。这不是一条高速,而是一条连接江门、新会、珠海、佛山、广州的快速路,这条路不仅大大缩减了江门“五邑”之间的路程,还把与佛山、珠海等地的实现了“一路同城”的效果。
过去,从顺德到江门需要40分钟,而走江门大道,只需要20分钟!这几乎是同个城市的距离!江门大道的作用,类似于广州的环城高速,也类似北京几环路,大大提高了城市运作速度,现在说说未来。从2017年开始,因为大湾区战略的提出,江门也是其中受益者,当地政府也随之推出了核“5 1”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即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深江产业园、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等五大万亩园区和江门人才岛,
3、江门发展如何?
这个问答由我来回答,应该比较有代表性。因为我们家族在江门建城就从开平搬到江门高第里,形成了一条李家村,到我6代人了,可以说见证了江门由一个小墟镇发展成地级市的兴衰,江门,真正开始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在北街设立海关后,特别是在民国初期,江门迎来了大发展,很多华侨回来投资,大力建城建铁路,当时成为广东的特区,也在1912年成为广东省辖市。
解放后,江门轻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期间还有一部分企业由于战备需要,搬到了韶关,但是江门直到80年代还是在广东省排前5名,轻工产品,电机等都是在广东省的前列,水路运输也是红红火火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90年代到现在,江门就明显落后于人了,这里既有交通的原因,也有领导不力的原因。